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科研赋能教与学的实现路径探索与示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在铁 蒋凤昌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4-47,共4页
阐释高职院校科研在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赋能教(教师与教学团队成长、教学质量提升等)与学(促进学生成才、学习效率提高等)的有效路径: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提炼出高水平毕业设计内容、支撑职业技... 阐释高职院校科研在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赋能教(教师与教学团队成长、教学质量提升等)与学(促进学生成才、学习效率提高等)的有效路径: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提炼出高水平毕业设计内容、支撑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获奖、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取得好成绩等,并提供一系列可辐射、能推广的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研 与学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清代“《诗经》赋”创作初探
2
作者 张雨顺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8-22,共5页
《诗经》入赋现象汉代已有,但大部分赋作只是化用《诗经》的意象或诗义。清代出现了一大批以《诗经》为写作客体的“《诗经》赋”,这些赋评述《诗经》的源流、《诗经》学史、《诗经》的政治功用、《诗经》的艺术风格等,体现了作者的《... 《诗经》入赋现象汉代已有,但大部分赋作只是化用《诗经》的意象或诗义。清代出现了一大批以《诗经》为写作客体的“《诗经》赋”,这些赋评述《诗经》的源流、《诗经》学史、《诗经》的政治功用、《诗经》的艺术风格等,体现了作者的《诗》学理念。“《诗经》赋”根底经史,呈现出学术化的特点,其背后有着“赋教”和“颂圣”两种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学批评 学术化 赋教 颂圣
下载PDF
电子信息一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
3
作者 程鸿 黄志祥 +2 位作者 杨良盼 鲍文霞 沈川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面向国家战略和电子信息领域行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一流人才已成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本文一体化设计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思政铸魂•课程强基·产教... 面向国家战略和电子信息领域行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一流人才已成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本文一体化设计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思政铸魂•课程强基·产教赋能”的培养模式:坚持“思政铸魂”的原则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提升爱国情怀;注重顶层设计,从“六大维度”即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教师能力等对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六个维度中又以“课程强基”和“产教赋能”为核心,融合创新探索实践了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铸魂 课程强基 人才培养体系
下载PDF
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0-54,共5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职 乡村振兴 村校共生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Libyan and Australia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mpowerment in Accounting Courses 被引量:1
5
作者 Wahida Zraa Marie Kavanagh Melissa Johnson Morgan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2年第11期1611-1622,共12页
The concept of empowermen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accounting education research by Zraa, Imran, Kavanagh, and Morgan (2011). The authors' purpose is to compare Libyan and Australia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mpow... The concept of empowermen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accounting education research by Zraa, Imran, Kavanagh, and Morgan (2011). The authors' purpose is to compare Libyan and Australia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mpowerment in accounting cours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is study involves a survey of 409 students, who are studying the first-year business degree at institutions in Libya and Australia.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are also conducted. Data are analyzed using reliability tests, factor analysis, t-tests, and corre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ustralian students are more empowered than Libyan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classroom instruction methods influence students' empowe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mpowerment accounting course perceptions accounting edu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