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家为郎与两汉赋风的生成及流变
1
作者 张欢 冯小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考察两汉赋家的主要政治身份时,赋家为郎也许是一个比"位同俳优"和"言语侍从之臣"说更能通贯两汉总体情形的观察视角。征诸历史记载的两汉主要赋家仕履,他们都曾任过名目不同、职责不定但都与文事、口辩、学识有... 在考察两汉赋家的主要政治身份时,赋家为郎也许是一个比"位同俳优"和"言语侍从之臣"说更能通贯两汉总体情形的观察视角。征诸历史记载的两汉主要赋家仕履,他们都曾任过名目不同、职责不定但都与文事、口辩、学识有关的中下层郎官。郎官是汉代官僚系统的基础。位不过郎,是汉代赋家政治生存的痛楚体验。这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辞赋书写观念,可发现其政治思维的讽谏法则、颂美法则,在世思维的合理开解策略和书写的游戏娱乐、刻苦为文的美文心态,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为郎 位不过郎 书写策略 赋风
下载PDF
宋玉赋风传统的回归与新变——论赋史上的拟风赋
2
作者 孙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10,共7页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化赋风传统回归的倾向;清代赵新、秦毓麒、袁宝璜、沈湛钧、包祖同等的《拟宋玉风赋》则以宋玉《风赋》为标的或导源,在回归宋玉赋风传统的同时,或正面表现以风为谏的主题,或出于雅兴而侔色揣称,或表现赋家化典为赋的创作才能。一些拟风赋名为拟宋玉,实有拟汉魏六朝赋之迹;受律赋创作风气的影响,清代拟风赋有以律拟古等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拟宋玉 二元化赋风传统 回归 新变
下载PDF
论清初建筑赋中的场景呈现及赋风转变
3
作者 易永姣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41-46,共6页
赋论家重骚体,强调作家情感。受明清之际的社会巨变、经世思潮和清初“兴儒重道”文化政策的影响,清初建筑赋纪实性加强,场景书写呈现细节化、情感化倾向,反映出清代赋风的转变。
关键词 清初 建筑 场景 赋风
下载PDF
武德、贞观赋坛主流赋风沿革论
4
作者 韩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初唐武德、贞观赋坛,以唐太宗为首的十九位宫廷赋家为主流,他们创作的赋在题材、技巧、体式、词采上对南朝宫廷赋有所继承,但在情志、文思、格调上多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革除了南朝赋作的绮艳追求;二是显示出了刚直古拙之气;... 初唐武德、贞观赋坛,以唐太宗为首的十九位宫廷赋家为主流,他们创作的赋在题材、技巧、体式、词采上对南朝宫廷赋有所继承,但在情志、文思、格调上多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革除了南朝赋作的绮艳追求;二是显示出了刚直古拙之气;三是有了流畅壮大的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贞观 主流赋风 沿革
下载PDF
南朝与晚唐赋风之比较
5
作者 高光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9-13,共5页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南朝与晚唐这两个时期的辞赋作了比较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自南朝而至晚唐时期辞赋发展的轨迹,并论述了这一阶段的辞赋在文学诸因素相互融合中的新变。
关键词 南朝 晚唐 赋风
下载PDF
论建安赋风
6
作者 阮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X期22-26,共5页
东汉王朝的衰微,使汉文学主潮——汉赋的衰微不可避免。东汉末年灵帝以经学为宗旨设立的鸿都门学内客观存在的赋家群落,因多有“无行趣势之徒”及创作上“熹陈方俗间星小事”(《后汉书·蔡邕列传)》而成为汉赋发展最后阶段的显著标... 东汉王朝的衰微,使汉文学主潮——汉赋的衰微不可避免。东汉末年灵帝以经学为宗旨设立的鸿都门学内客观存在的赋家群落,因多有“无行趣势之徒”及创作上“熹陈方俗间星小事”(《后汉书·蔡邕列传)》而成为汉赋发展最后阶段的显著标志,但它同时是建安这个特殊历史时期赋文学的先驱。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建安赋家大都以方俗间里小事为题材,形成创作上的重要特征。建安赋与建安诗相颉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人 社会功能 创作 发展 司马相如 建安时期 深刻影响 赋风 曹植
下载PDF
林联桂《见星庐赋话》与嘉道之际馆阁赋风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务正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林联桂辑于道光二年的《见星庐赋话》是一部评论嘉庆后期馆阁赋的著作,体现出"去唐律而尚时趋"的理论趋向。赋话关注此时馆阁赋在诠题、起手、押韵、对偶等方面因难见巧的艺术追求,并从中发现馆阁律赋与性理、时文、古赋的渗... 林联桂辑于道光二年的《见星庐赋话》是一部评论嘉庆后期馆阁赋的著作,体现出"去唐律而尚时趋"的理论趋向。赋话关注此时馆阁赋在诠题、起手、押韵、对偶等方面因难见巧的艺术追求,并从中发现馆阁律赋与性理、时文、古赋的渗透与汇通。《见星庐赋话》是在嘉道之际馆阁赋风的影响下出现的,对此考察,可以揭示清代律赋发展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联桂 《见星庐话》 嘉道之际 馆阁赋风
原文传递
“继作”“共作”与“赠答”——魏晋赋创作范式的转变及其意义
8
作者 韩高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魏晋赋创作中的同体继作、同题共作、以赋赠答三种创作范式,既是赋家适应当时崇尚典雅、喜好模拟的文学风气而所做的必然的选择,同时也是赋家由纯粹的御用文人向有独立人格的文士的身份转捩而带来的赋体创作上的趋新手段。这促进了当时... 魏晋赋创作中的同体继作、同题共作、以赋赠答三种创作范式,既是赋家适应当时崇尚典雅、喜好模拟的文学风气而所做的必然的选择,同时也是赋家由纯粹的御用文人向有独立人格的文士的身份转捩而带来的赋体创作上的趋新手段。这促进了当时赋的传统体裁、题材的创新和赋的小品化、抒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创作范式 赋风转变
下载PDF
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9-165,共7页
《竹麻号子》是一种造纸劳动号子,保存在四川省邛崃、夹江两县。为协调劳动,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为夹江《竹麻号子》,保持了同造纸劳动的紧密联系,因而表现出腔调丰富、节奏规整、和部词生动活泼的特点... 《竹麻号子》是一种造纸劳动号子,保存在四川省邛崃、夹江两县。为协调劳动,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为夹江《竹麻号子》,保持了同造纸劳动的紧密联系,因而表现出腔调丰富、节奏规整、和部词生动活泼的特点;二为邛崃《竹麻号子》,因手工造纸工艺的消失而呈衰变状态,较具舞台化、歌唱化特点;三为由《竹麻号子》艺术团表演、展现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舞台的艺术化的《竹麻号子》。若用古代的文体名来作类比,这一现象可反映出从"风"到"赋"的跨越。周代乐官传述民歌有"风"、"赋"、"诵"三种方式,由"瞽"、"瞍"、"矇"等具有不同辨音能力的乐官承担。"风"为按民歌曲调原样进行传达,"赋"为用雅言诵的方式来转述民歌,"诵"为离开原来曲调的仪式性诵读。从"风"到"赋"、"诵"的转变有其必然性。这不仅因为古代人所采之风要用于仪式和王者听政,故须按仪式规范加以改制,须以雅言传述以达上听;而且因为,真正的民歌是同民众的劳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脱离所生存的土壤便不免变质。这一点,是邛崃《竹麻号子》研究对于赋史研究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麻号子》 民歌的生存条件 从“”到“”的转变
下载PDF
六朝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10
作者 陆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2-112,共1页
相对于六朝诗歌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六朝辞赋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最近,获悉王琳先生所著《六朝辞赋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觅之通读一过,深深感到此书堪称近年六朝文学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部专著在充分掌握第一... 相对于六朝诗歌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六朝辞赋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最近,获悉王琳先生所著《六朝辞赋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觅之通读一过,深深感到此书堪称近年六朝文学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部专著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描述了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文学 赋风 “辞采华茂” 《三国志》 发展轨迹 建安前期 汉代文人 建安诸子 六朝诗歌
下载PDF
且听风,吟一曲尘香赋
11
作者 黄露 《中学生阅读与作文》 2011年第9期39-40,共2页
六月的惆怅,踏一地落红。携一抹月色听风香万代红颜。——题记 一 皇城一隅,你撑一把猩红的油纸伞,赤足下蔷薇纷飞。 若不是那眉间朱砂透出的淡淡决绝,又岂能淡笔弑杀一代王城。冷面美人,已成一代才人。
关键词 《且听 吟一曲尘香 中学生 语文学习 作文
原文传递
哲理与骚情的融织──南宋辞赋艺术初探
12
作者 许结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6,70,共7页
在中国辞赋史上,南宋时期的创作自有艺术特色,其间诗人赋与学者赋所表现出的哲理与骚情融织的风格,成为北宋赋向元、明赋嬗变的转扭,具有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 创作 杨万里 李清照 艺术表现 理趣 艺术特色 艺术审美价值 “诚斋体” 赋风
原文传递
由“长安事象”叙写的变化看京都赋之嬗变
13
作者 王长顺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2,共4页
由京都赋的代表作品《论都赋》、《两都赋》、《二京赋》中"长安事象"叙写的分析,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京都赋的风格有一个嬗变的轨迹。即:由"论"都到"绘"都,颂述功德的倾向趋于明显;由铺叙到扬厉,体物功... 由京都赋的代表作品《论都赋》、《两都赋》、《二京赋》中"长安事象"叙写的分析,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京都赋的风格有一个嬗变的轨迹。即:由"论"都到"绘"都,颂述功德的倾向趋于明显;由铺叙到扬厉,体物功能更为强化;由写物质繁富到写精神娱乐,文化意味更加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 长安 赋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