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一宗汉代“劫质”案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林永强
张晓芳
张洪恩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第4期123-125,共3页
-
基金
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汉代地方社会治安研究"(11552077)
200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秦汉社会治安研究"(SGB2009-3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汉代"劫质"案及相关案件的处理是汉代法律实践的重要内容,其研究方法需要多方面考察分析。"桥玄幼子劫持案"从社会治安角度看,是一宗极不平常的"劫质"案,其特殊性在于桥玄的态度和现场治安官员司隶校尉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桥玄幼子劫持案"的发生时间和其特殊性得以解决。
-
关键词
汉代
司隶校尉
劫质
赎质
-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汉代“持质”法的演变
- 2
-
-
作者
林永强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56-61,共6页
-
基金
200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秦汉社会治安研究"(SGB2009-32)
-
文摘
依据汉代典型的"持质"案例,结合相关研究,考察了汉代"持质"法的演变和阶段性特征。汉代"持质"法可以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汉初的"劫人"法是汉代"持质"法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征是被劫持者的人身安全尚未成为立法的重要内容。西汉中期官吏在处理"持质"案件时,重视对犯罪分子进行说服教育,"持质"法的实施呈现出人性化特征。东汉初期存在"持质"法实施时不顾人质生命安全的现象,"持质"法表现出被强化的特征。东汉后期在处理"持质"案时出现系列"赎质"现象,但此时期某些官吏的果断表现也让"持质"法彰显了庄严与神圣。
-
关键词
汉代
“持质”法
“赎质”
社会治安
-
Keywords
Han Dynasty
“ hostage-taking” law
“ redemption”
social security
-
分类号
D929.34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