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Y-1001靶向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下调胶质母细胞瘤Notch/HES1通路的表达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1
作者 杨红丽 向亚运 +1 位作者 谭婷婷 雷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30,共11页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组。肿瘤细胞种植后,每7 d用400μg/kg ORY-1001进行灌胃,检测肿瘤生长和动物生存时间,评估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效应。检测A490 nm值测定ORY-1001对GBM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ORY-1001对LSD1表达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试剂,构建稳定敲降LSD1的GBM细胞(sh-LSD1),并通过动物成瘤实验评估沉默LSD1在活体动物内的作用以检测LSD1药物抑制获得的表型特异性。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LSD1相关的基因及通路。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LSD1及不同剂量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Notch1(oeNotch1)的U87细胞。测定过表达Notch1后,ORY-1001对GBM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及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ChIP揭示ORY-1001对Notch/HES1通路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 LSD1在GBM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01)。ORY-1001治疗以及LSD1基因沉默都使荷瘤动物肿瘤负荷减轻(P<0.05)和生存时间延长(P<0.001),对多种GBM细胞的活力均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ORY-1001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SD1的表达。Notch通路富集了与LSD1抑制相关的差异基因,LSD1沉默及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表达显著下调(P<0.05),逆转了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作用(P<0.05)。结论 ORY-1001通过抑制GBM中LSD1的表达而下调Notch/HES1通路,并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生信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 Notch/HES1通路 癌症治疗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影响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梁锐炯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取其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cm),另选取同期于台山市人民...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取其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cm),另选取同期于台山市人民医院行皮肤良性增生物切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其皮肤良性增生物(以下简称皮肤组织)。将观察组依据临床分期分为Ⅰ~Ⅱ期组(13例)和Ⅲ期组(7例),依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4例)。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并比较各组的LSD1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LSD1阳性比例大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与Ⅲ期组LSD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LSD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D1为发生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LSD1呈高表达,分析LSD1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1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涵 陈玮钰 +3 位作者 付蕾 王萌 毛德文 姚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肝细胞癌(HCC)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85%~90%[1]。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20%,位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4位,目前全球每年约有84万新增HCC病例,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性上升[2,3]。该病发病隐匿,早期... 肝细胞癌(HCC)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85%~90%[1]。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20%,位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4位,目前全球每年约有84万新增HCC病例,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性上升[2,3]。该病发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检测指标,被发现时通常已处于晚期阶段,并且由于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费用高昂,俨然成为了影响公众健康的社会难题。目前分子靶向免疫治疗在HCC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不断深入挖掘HCC进展过程中的调控分子,为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治疗靶点,是今后肝病学科攻坚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 KDM1A KDM1B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表观遗传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被引量:9
4
作者 郑一超 马金莲 +3 位作者 王志茹 李金凤 赵文 刘宏民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0-36,4,共7页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活性,能够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同时,由于LSD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靶向LSD1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LSD1可能成为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SD1的结构、功能研究及最新的LSD1抑制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肿瘤 抑制剂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秀梅 钟雯婷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随访收集A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SD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均呈阳性高表达,LSD1相对含量(LSD1/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4.647±3.840和1.628±0.185(n=4);72例AL患者LSD1表达程度差异较大,阳性率为56.9%(41/72),LSD1相对含量平均为1.053±1.976;17例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LSD1阳性率为0%,LSD1相对含量为0.004±0.012。LSD1阳性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诊组(90.4%,77.8%)与难治/复发组(100%,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4.7%,0%)(p=0.000);LSD1相对含量在AML与ALL患者初诊组之间(1.177±1.646,1.275±1.845)、难治/复发组之间(2.050±2.470,4.107±3.676)或CR组之间(0.029±0.033,0.019±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LSD1阳性率在初诊组(84.6%)与难治/复发组(100%)均高于CR组(3.8%),LSD1相对含量在初诊组(1.274±1.760)、难治/复发组(3.359±3.319)及CR组(0.027±0.031)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难治/复发组高于初诊组与CR组(p<0.01),初诊组高于CR组(p<0.01)。结论:LSD1过高表达与AL难治/复发有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AL患者的病情,可成为对AL预后有提示作用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杰 张忠民 +1 位作者 廖国庆 晏仲舒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其可以特异地去除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H3K9)的二甲基和一甲基修饰,调控靶基因的表达。LSD1在肿瘤的发生、增殖、侵袭转移过程中均发...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其可以特异地去除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H3K9)的二甲基和一甲基修饰,调控靶基因的表达。LSD1在肿瘤的发生、增殖、侵袭转移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的分子靶标。本文就LSD1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肿瘤 表观遗传
下载PDF
敲低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促进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
7
作者 周淑艳 李富荣 +3 位作者 李阳 张翠 孙瑶 张根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1、POU5同源盒转录因子1(OCT4)、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因子17(SOX17)、叉头盒蛋白A2 (FOXA2)、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 (PDX1)、配对盒转录因子4(PAX4)、PAX6、肝细胞核因子6 (HNF6)、肝细胞核因子1同源盒蛋白A(TCF1)、NK6同源盒蛋白1(NKX6. 1)、葡萄糖转运子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及MAF b ZIP转录因子A(MAFA)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PDX1、胰岛素的表达和定位;双硫腙(DTZ)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细胞内胰岛素的分泌和分泌颗粒分布情况; 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和C肽分泌量。结果 LSD1敲低组的IPC分化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胰岛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SOX17、PDX1、PAX4、胰岛素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LSD1敲低组的IPC共表达成熟β细胞特异性蛋白PDX1和胰岛素。另外,这些IPC能感应葡萄糖刺激并以胰岛素分泌小泡形式释放胰岛素,胰岛素或C肽释放量约为天然胰岛细胞的1/6(而对照组仅为1/8)。结论敲低LSD1基因可以促进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I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 产胰岛素细胞(IPC) 敲低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参与的信号通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樊斐 丁杰 +6 位作者 夏宇 吴明 蒋专 刘航 李显 曾家兴 张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4期549-553,共5页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通过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和第9位赖氨酸的脱一甲基、二甲基反应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相互作用,起到转录阻遏物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LSD1可通过对多条信号通路中相关靶基因的调控,从而影响肿...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通过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和第9位赖氨酸的脱一甲基、二甲基反应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相互作用,起到转录阻遏物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LSD1可通过对多条信号通路中相关靶基因的调控,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本文就LSD1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及其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申婕 曾志辉 +4 位作者 杨雷 曾茂君 欧阳喆深 赵明一 杨明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5,共8页
白血病是发生于血液系统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复发及耐药仍是难题和瓶颈。最新研究显示组蛋白甲基化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之一。另有研究显示... 白血病是发生于血液系统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复发及耐药仍是难题和瓶颈。最新研究显示组蛋白甲基化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的表观遗传调节机制之一。另有研究显示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KDM6A),又称X染色体上普遍转录的四肽重复序列(UTX),与多种肿瘤尤其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KDM6A通过将H3K27me3去甲基化为H3K27me2或H3K27me1激活基因的表达;还可通过非去甲基化酶功能调控靶基因转录的激活,参与形成与Set1结构域相关的蛋白质复合体的亚基继而调节H3K4me1表达;与酵母交配型转换/蔗糖不发酵复合物的结合,从而促使染色质构象开放;促进H3K27ac生成。本文全面阐述KDM6A(UTX)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其在白血病中的作用,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A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对曲古抑菌素A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根宝 魏野 +2 位作者 王冉冉 金洁 林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2-1028,共7页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胺氧化酶,其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介导基因激活和抑制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文中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LSD1的乙酰化,以及LSD1在TSA诱导卵巢...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胺氧化酶,其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介导基因激活和抑制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文中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LSD1的乙酰化,以及LSD1在TSA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NA干扰方法建立诱导型稳定敲低LSD1基因表达的卵巢癌HO8910和SKOV3细胞株;实验设置p LKO对照组(感染空载体慢病毒)、p LKO+Dox(100 ng/m L)组、LSD1-KD组(感染LSD1-shRNA慢病毒)和LSD1-KD+Dox(100 ng/m L)组。用免疫沉淀(IP)和Western blot检测LSD1乙酰化程度,及其底物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3K4me2)水平;AnnexinⅤ/PI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p21 mRNA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Ch IP)分析Bax和p21基因启动子区H3K4me2程度。实验设置methanol对照组(2 mg/m L)、TSA组(200 nmol/L)、TCP组(抑制LSD1活性;100μmol/L)和TSA+TCP组,处理细胞48 h。在RNA干扰LSD1表达实验中,设置溶剂对照组(2 mg/m L methanol)、TSA处理组(200 nmol/L)、Dox组(干扰LSD1表达;100 ng/m L)和联合处理组(200 nmol/L TSA与100ng/m L Dox)联合处理细胞48h。结果免疫沉淀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0nmol/L TSA处理后LSD1蛋白的乙酰化和H3K9的乙酰化水平较methanol溶剂处理显著增加(P<0.01)。与methanol溶剂对照处理比较,200nmol/L TSA处理HO8910和SKOV3细胞后H3K4me2水平明显升高(P<0.01)。AnnexinⅤ/PI结果显示,与methanol对照组比较,TSA组、TCP组和TSA+TCP组HO8910和SKOV3细胞的总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TSA+TCP组较TSA组和TC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LSD1-KD+Dox组细胞中LSD1蛋白水平(HO8910:0.21±0.16;SKOV3:0.26±0.11)较p LKO对照组(HO8910:1.15±0.16;SKOV3:0.97±0.31)和LSD1-KD组(HO8910:1.07±0.19;SKOV3:0.98±0.21)显著减少(P<0.0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TSA处理组、Dox组和联合处理组细胞的总凋亡率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联合处理组较TSA或Dox组亦显著增高(P<0.05)。RT-PCR结果表明,在HO8910细胞中,与溶剂对照组Bax和p21 mRNA水平比较,TSA处理组、Dox组及联合处理组均显著上调(P<0.05);且联合处理组较TSA处理组或Dox组亦显著上调(P<0.05)。TSA处理组细胞中Bax和p21基因启动子区H3K4me2水平较methanol对照组显著升高(Bax:2.92±0.26 vs 0.86±0.19;p21:3.07±0.29 vs 0.93±0.17,P<0.01)。结论 TSA诱导了LSD1蛋白的乙酰化,抑制LSD1表达或活性可增强TSA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曲古抑菌素A 乙酰 凋亡 卵巢癌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功能及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江 李雪松 +2 位作者 王子卫 杜吉义 丁杰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39-1043,共5页
1942年,奥地利发育生物学家Waddington率先提出表观遗传学概念,认为表观遗传是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1]。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 1942年,奥地利发育生物学家Waddington率先提出表观遗传学概念,认为表观遗传是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1]。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及非编码RNA(Micro RNA)等。而组蛋白共价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模式,包括乙酰化(acetylation)、磷酸化( phosphorylation)、甲基化(methylation)、泛素化(ubiquitination)、SUMO化(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ADP-核糖基化(ADP-ribosylation)等[2]。人们对组蛋白的功能研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我们针对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l)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王维伊 汪汀 +1 位作者 李少邱 赵建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蛋白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病理科收集的80例胃癌石蜡组织标本,选取其中符合要求的80例癌旁组...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蛋白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病理科收集的80例胃癌石蜡组织标本,选取其中符合要求的80例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SD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LSD1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S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7.50%;χ~2=14.824,P<0.05);胃癌组织中的LSD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χ~2分别为10.055、9.726、6.792、4.306,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程度、高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层浸润、LSD1蛋白阳性表达均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SD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孙毅教授团队揭示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调控E3连接酶FBXW7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6,共1页
2019年5月31日,浙江大学孙毅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题为“LSD1 destabilizes FBXW7 and abrogates FBXW7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its demethyl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01... 2019年5月31日,浙江大学孙毅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题为“LSD1 destabilizes FBXW7 and abrogates FBXW7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its demethylase activi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012116),揭示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通过去甲基化酶活性非依赖性途径影响F框/WD-40域蛋白7(FBXW7)稳定性和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机制 甲基 异性 孙毅 连接酶 调控 浙江大学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及其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林训义 苏杭 +1 位作者 霍佳兴 张风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首个被发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近年来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研究中成为热点话题,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已有研究指出,LSD1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较强相关性,...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首个被发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近年来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研究中成为热点话题,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已有研究指出,LSD1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较强相关性,然而,关于其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文章总结了LSD1与TNBC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机制,并综述LSD1在TNBC临床研究应用上的最新进展,为TNBC患者的药物联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乳腺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5
作者 胡震 祁玉忠 +3 位作者 赵绍基 王光熙 孙开宇 吴文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胃癌相关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对应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构建H3K4me3相关调节因子基因与LncRNA的共表达网络识别H3K4me3修饰相关LncRNA,并将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370例符合筛选标准的胃癌患者样本(整体组)按1:1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组(n=185)和验证组(n=185)。随后基于单因素Cox回归、Lasoo回归分析构建H3K4me3相关LncRNA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被用于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评分等临床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结合风险评分、年龄和肿瘤TNM分期构建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与校准图被用于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借助共识聚类识别异质性聚类亚群并进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结果 基于共表达网络关系识别了14个具有预后价值的H3K4me3相关LncRNA并构建了相关风险模型及评价体系。根据训练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获得的中位风险评分将训练组、验证组和整体组胃癌患者划分为高、低风险,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风险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要优于高风险患者(P<0.05)。此外,该模型在训练组中预测胃癌患者1、3、5年总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08、0.730、0.770,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690、0.648、0.713,而在整体组中分别为0.697、0.670、0.7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于H3K4me3相关LncRNA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是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构建的列线图预测胃癌患者1、2、3年总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27、0.780、0.717,且其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相接近。基于共识聚类算法进一步识别了2种具有异质性免疫特征的H3K4me3-LncRNA亚群,其中亚组Ⅱ具有更高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更强的免疫应答潜力,并对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显示出更高的药物敏感性,而亚组Ⅰ则可能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H3K4me3-LncRNA风险评分模型以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揭示了其异质性微观特征及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蛋白H3第4位的三甲基修饰 组蛋白修饰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超声TI-RADS分类与血清抗环胍氨酸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关系研究
16
作者 刘泽洪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53-55,58,共4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与血清抗环胍氨酸肽(Anti-CC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关系及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医院接受甲状腺结节诊断及治... 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与血清抗环胍氨酸肽(Anti-CC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关系及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医院接受甲状腺结节诊断及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按照甲状腺结节性质分组,良性组64例,恶性组36例。比较不同TI-RADS分类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血清Anti-CCP、NSE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甲状腺结节诊断预测模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Anti-CCP、TI-RADS分类、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诊断预测模型,模型公式为Logit(P)=-13.517+1.449×TSH+0.209×Tg-Ab+0.037×Anti-CCP+1.762×TI-RADS+0.420×白细胞数-1.365×淋巴细胞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为0.839~0.966,最佳灵敏度为0.861,特异度为0.859,约登指数为0.720。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TI-RADS分类越高,血清Anti-CCP及NSE水平越高,NSE因其他数据干扰无法纳入预测模型,TI-RADS分类、血清Anti-CCP水平及其他独立影响因素联合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 抗环胍 神经元异性烯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太亮 廖国庆 +2 位作者 徐丽伟 刘盛 漆靖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I)、E-钙黏蛋白的表达,探讨LSD1、E-钙黏蛋白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LSD1与E-钙黏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I)、E-钙黏蛋白的表达,探讨LSD1、E-钙黏蛋白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LSD1与E-钙黏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8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标本中LSD1、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分析LSD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SD1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LSD1、E-钙黏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LSDI在胃癌细胞及癌旁组织细胞中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54/80)、43.8%(35/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1,P〈0.05)。E-钙黏蛋白在胃癌细胞及癌旁组织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51/80)、81.3%(65/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P〈0.05)。LSD1在不同的病理学分级的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76.0%(19/25)和40.0%(10/25),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分别为37.5%(6/16)、72.7%(16/22)、71.9%(23/32)和90.0%(9/10),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36.4%(4/11)和72.5%(50/69),几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0,9.425,4.111,P〈0.05)。E-钙黏蛋白在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56.0%(14/25)和84.0%(21/25),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分别为75.0%(12/16)、63.6%(14/22)、71.9%(23/32)和20.0%(2/10),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100.0%(11/11)和58.0%(40/69),在无和有远处转移中分别为70.0%(49/70)和20.0%(2/10),几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94,10.073,5.547,7.426,P〈0.05)。LSD1与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5,P〈0.05)。LSDl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6.9±2.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31.1%;LSD1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7.4±3.4)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56.0%,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5)。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4.0±2.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46.7%;E-钙黏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2.6±3.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24.9%,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6,P〈0.05)。结论LSD1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在低分化胃癌及较晚TNM分期的胃癌组织中LSD1的表达率明显增高,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率则明显降低;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阳性表达LSD1及阴性表达E-钙黏蛋白的胃癌患者预后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表观遗传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E-钙黏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邸辉 方川 +5 位作者 史彦芳 田春辉 袁宇 孙强 杜磊 李春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91-2092,共2页
目的 探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LSD1)在胶质瘤及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新鲜胶质瘤标本和10例非肿瘤脑组织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 目的 探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LSD1)在胶质瘤及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新鲜胶质瘤标本和10例非肿瘤脑组织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SD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S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LSD1 mRNA相对表达量在脑组织中为2.32 ×10^-3±2.23 ×10^-3,Ⅱ级胶质瘤为6.86x10^-3±2.72x10^-3,Ⅲ级胶质瘤为4.58×10^-2±6.82×10^-3,Ⅳ级胶质瘤为5.86×10^-2±1.31×10^-2;LSD1蛋白在脑组织中阳性标记指数为(7.50±4.33)%,Ⅱ级胶质瘤中为(16.21±4.82)%,Ⅲ级胶质瘤中为(40.24±5.46)%,Ⅳ级胶质瘤中为(48.26±6.91)%.结论 LSD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量随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表达
原文传递
干扰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基因对急性白血病HL-60和SHI-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秀梅 唐燕 +3 位作者 王顺清 毛平 邓家德 申煌煊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shRNA干扰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LSD1干扰的AL稳定细胞株HL-60和SHI-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shRNA干扰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介导LSD1干扰的AL稳定细胞株HL-60和SHI-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细胞株LSD1抑制效果,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LSD1干扰后,HL-60和SHI-1细胞株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RNA:0.242±0.023、0.207±0.006,蛋白:0.256±0.015、0.486±0.042)较未经转染处理的空白对照组(mRNA:1.021±0.178、1.039±0.395,蛋白:0.552±0.026、0.754±0.060)和空载体阴性对照组(shNC组)(mRNA:0.935±0.136、1.016±0.203,蛋白:0.500±0.026、0.750±0.049)均下调(P<0.05),且细胞增殖水平(吸光度值分别为0.712±0.010、0.549±0.007)低于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23±0.010、0.625±0.005)和shNC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18±0.019、0.621±0.003)(P<0.05),而细胞凋亡率[(32.80±1.35)%、(23.49±1.40)%]高于空白对照组[(8.08±0.62)%、(7.28±1.17)%]和shNC组[(8.00±0.32)%、(7.19±0.65)%](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干扰LSD1使AL细胞株HL-60和SHI-1增殖受抑制,凋亡增加。 LSD1有可能成为AL的生物分子标志和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增强胰腺癌PanC1细胞E3泛素连接酶对p16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辉星 陈实 +3 位作者 李小燕 陈明源 严茂林 黄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2-1924,共3页
目的观察胰腺癌PanC1细胞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对E3泛素连接酶(Ring1B)抑制抑癌基因p16转录及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短发夹RNA(shRNA)分别在PanC1细胞中敲除Ring1B(重复2组为shRing1B#1、#2)和LSD1基因... 目的观察胰腺癌PanC1细胞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对E3泛素连接酶(Ring1B)抑制抑癌基因p16转录及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短发夹RNA(shRNA)分别在PanC1细胞中敲除Ring1B(重复2组为shRing1B#1、#2)和LSD1基因(shLSD1#1、#2),未敲除组为shLuc,分别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nC1细胞LSD1、Ring1B和p16基因的表达;而后通过质粒转染过表达Ring1B,再敲除LSD1基因,检测PanC1细胞p16的表达。结果Ring1B基因敲除后RT-qPCR结果显示p16 mRNA转录增加,shRing1B#1、shRing1B#2(4.613±0.416、4.615±0.224)高于shLuc(1.010±0.032)(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ing1B基因敲除组p16蛋白表达增加;LSD1基因敲除后p16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也增加,shLSD1#1、shLSD1#2组和shLuc组对应数值分别为4.704±0.503、3.885±0.011和1.008±0.027(P=0.005)。Ring1B过表达的PanC1细胞中(Ring1B组),LSD1敲除组shLSD1+vector组(5.893±0.986)高于对照组shLuc+vector组(1.010±0.201);shLSD1+Ring1B组(0.695±0.031)高于shLuc+Ring1B组(0.156±0.016)(P=0.001)。结论LSD1与Ring1B协同作用,共同参与抑制胰腺癌p16的转录表达;LSD1能够增强Ring1B抑制p16转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E3泛素连接酶 P1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