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视野中的赛博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主体之间的书写工具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雷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10年第1期211-239,共29页
本文试图勾勒出网络民族志这一新的书写情境。赛博空间作为一种新的书写情境和书写对象,它已经超越了马林诺斯基等人所凝视的传统田野。通过将赛博空间视为一种自我可能性赋予的空间、一种社会现象以及一种综合场域(Strathern 2001),这... 本文试图勾勒出网络民族志这一新的书写情境。赛博空间作为一种新的书写情境和书写对象,它已经超越了马林诺斯基等人所凝视的传统田野。通过将赛博空间视为一种自我可能性赋予的空间、一种社会现象以及一种综合场域(Strathern 2001),这篇论文将思考当民族志书写的肉身进入赛博空间之后,将遵循何种书写理念和观察方式。通过分析传统民族志书写的特质、新小说、网络小说、诗歌等多种文体,本文还试图勾勒网络民族志的书写路径。作为一种新的书写形态,电子书写或者网络民族志首先是一种主观的、现象学意义的虚拟观看、听、说,借助超人际、人际之间、个体内部的传播方式,它整体勾勒出了一个书写个体所生存的一种社会政治环境维度。其次,新的赛博人类学写作是高度分裂和视觉化的,时常和网络游戏、在线观察、虚拟思维反刍等实践行为互相关联。因此,网络民族志的书写必然超越了地理框限、范围、主题和对象。其三,赛博空间已经引发了一种万花筒式的跨地域生活经验,它使得传统的民族志方式在表达和描述上捉襟见肘。网络民族志写作在风格上应该更加虚糊、融合甚至是不可阅读的。沃兹特姆(Walstrom)使用'参与式体验'而非'参与观察'来定义新情境中的书写方式,在他看来这代表一种深度介入,与研究对象的密切联系和卷入。新的网络民族志实验书写不应该满足于生产一种范式意义和组合关系上的拼接(Fernandez1986:45),人们应该重新反思民族志书写中对社会生活主体的基本定义:我、你、他、她、他们、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人类学 网络民族志 主体间性 民族志写作 赛博空间 赛博图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