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赛戏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以抖音平台为例
1
作者 李燕凌 郭毓捷 《采写编》 2024年第8期76-77,共2页
技术的次次迭代不断推动着地方非遗文化传播方式变革,尤其是短视频的急速发展为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本文通过聚焦河北省国家级非遗文化——邯郸赛戏,探析邯郸赛戏短视频传播中的现状及困境,发现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内容... 技术的次次迭代不断推动着地方非遗文化传播方式变革,尤其是短视频的急速发展为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本文通过聚焦河北省国家级非遗文化——邯郸赛戏,探析邯郸赛戏短视频传播中的现状及困境,发现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内容形式单一,邯郸赛戏的传播效果有限。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深耕文化内容、构建受众交互网络、打造专业团队、拓展宣传方式等传播策略,以期助力邯郸赛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赛戏 抖音 传播策略
下载PDF
近代乡村的赛戏仪式与社会秩序——以大同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月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在乡村,"赛"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宗教祭祀,一部分是演戏。村民所说的"赛"大多指宗教祭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乡村的赛戏文化是中国古老的傩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与再创造。从赛戏的前奏、仪式及仪式的主... 在乡村,"赛"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宗教祭祀,一部分是演戏。村民所说的"赛"大多指宗教祭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乡村的赛戏文化是中国古老的傩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与再创造。从赛戏的前奏、仪式及仪式的主角来看,"赛"的内涵已经同保卫村落、创建美好家园和进行社会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探讨乡村的赛戏仪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剖析近代乡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仪式 大同地区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赛戏仪式剧《斩旱魃》的雩祭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仪式剧 斩旱魃 雩祭
下载PDF
祭祀仪式与演剧——以赛戏、队戏、傩戏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峰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第2期63-71,共9页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有不少由宗教祭祀仪式发展而成的面具戏,如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一带的赛戏,流行于山西上党地区的队戏,流行于山西运城地区和陕西关中地区的锣鼓杂戏(跳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有不少由宗教祭祀仪式发展而成的面具戏,如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一带的赛戏,流行于山西上党地区的队戏,流行于山西运城地区和陕西关中地区的锣鼓杂戏(跳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傩戏(傩堂戏、端公戏),流行于江苏海州的童子戏,流传于海南的人偶戏,流传于藏族地区的白面具戏、蓝面具戏等。本文中我们以赛戏、队戏、傩戏为例,介绍我国的祭祀仪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祭祀仪式 锣鼓杂 上党地区 端公 傩堂 童子 山西运城
下载PDF
叙事功能与生命秩序:目连赛戏的展演形态解构
5
作者 张志全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32,共10页
目连赛戏在明清以来成为酬神赛会的主要展演形态。就叙事功能而言,目连赛戏的仪式可分为导入(出)性仪式、情节性仪式、干预性仪式三类。仪式的渗透,为目连赛会建构了独特的仪式空间:祭祀圈与仪式展演场形塑的地理空间、人生礼仪与节序... 目连赛戏在明清以来成为酬神赛会的主要展演形态。就叙事功能而言,目连赛戏的仪式可分为导入(出)性仪式、情节性仪式、干预性仪式三类。仪式的渗透,为目连赛会建构了独特的仪式空间:祭祀圈与仪式展演场形塑的地理空间、人生礼仪与节序礼仪形成的生命空间、人神交互的宇宙空间,从而将仪式整体从阶段性过渡升华为生命历程的涅槃,这是目连赛戏带给庶民社会的深层次内涵。"扮下台"是目连赛戏中的创造性展演,借助西方现代戏剧理论的"他者"视野,可以发现目连戏的"扮下台"展演不仅仅是迎合观众的闹热性呈现,更是一种配合人神交互的展演仪式,是基于宗教迷狂的生命意义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赛戏 仪式类型 叙事功能 生命秩序 展演形态
下载PDF
论晋北赛戏的性质和特点
6
作者 梁晨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6-38,共3页
赛戏是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古老奇特的剧种。它是由民间祭祀、广场社火、舞台表演、民乐吹奏、说书讲史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一种大型活动。由于时代的变迁,赛戏退出了舞台,趋于消亡。但它作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仍具有重... 赛戏是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古老奇特的剧种。它是由民间祭祀、广场社火、舞台表演、民乐吹奏、说书讲史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一种大型活动。由于时代的变迁,赛戏退出了舞台,趋于消亡。但它作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古老性 特性 俗性
下载PDF
赛戏艺人及传承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7
作者 李佳 石凤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33-135,共3页
在赛戏的流变和发展过程中民间艺人特别是乐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及催化作用。家庭班社数量的增多也曾带来了赛戏演出的一度繁荣。目前,赛戏传承人是这一古老仪式剧的重要载体,他们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在赛戏的流变和发展过程中民间艺人特别是乐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及催化作用。家庭班社数量的增多也曾带来了赛戏演出的一度繁荣。目前,赛戏传承人是这一古老仪式剧的重要载体,他们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科学的传承模式把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展现民间文化的真正价值,是需要努力探索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艺人 乐户 传承人 传承模式
下载PDF
河北地方赛戏中诗词的功能探析——以邯郸东填池赛戏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久洋 都刘平 《戏剧之家》 2022年第11期21-23,共3页
河北省邯郸市东填池赛戏是一种传承久远的民间小戏,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诗词作为这一古老戏曲中的重要语言形式,在赛戏中发挥着各种功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东填池赛戏中诗词的类型分析和渊源探讨,指出东填... 河北省邯郸市东填池赛戏是一种传承久远的民间小戏,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诗词作为这一古老戏曲中的重要语言形式,在赛戏中发挥着各种功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东填池赛戏中诗词的类型分析和渊源探讨,指出东填池赛戏的诗词乃源于元杂剧之诗词传统。并且发现,诗词在赛戏表演中具有自报家门、形象刻画、推动剧情等多种功能,对于地方赛戏表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诗词 元杂剧 非遗
下载PDF
论赛戏的唱腔特点
9
作者 徐晓荣 《戏剧之家》 2015年第9期31-31,共1页
涉县排赛戏,又名邯郸赛戏,是古老的原始戏剧,有活化石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探讨赛戏的唱腔艺术特点,以期有助于保护传统艺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涉县赛戏
下载PDF
社火與賽戲的形成、發展及藝術形態
10
作者 朱恒夫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4-47,共24页
亞儺性質的社火與賽戲源起於“春祈秋報”。“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名稱,“火”則是古人爲了驅除邪魅和消滅蟲害而進行的火燎。賽戲原爲“塞戲”,“塞”有相博取勝意。“賽戲”則意爲許多村莊爲酬神娱神,競相向神獻演劇目,以争得神祇更多... 亞儺性質的社火與賽戲源起於“春祈秋報”。“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名稱,“火”則是古人爲了驅除邪魅和消滅蟲害而進行的火燎。賽戲原爲“塞戲”,“塞”有相博取勝意。“賽戲”則意爲許多村莊爲酬神娱神,競相向神獻演劇目,以争得神祇更多的佑護。社火賽戲的思想基礎是儒佛道,而受道教影響最深。在賽社中,“雩祭”求雨的功利目的最爲明確,對神的期望也特别迫切。社火的主要形式有走社火、馬社火、血社火、駡社火等。儘管不同地區的社祭形式和内容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説,都是按照請神迎神、敬神祀神、酬神娱神、求神送神的儀程來進行。賽社中的戲曲表演可分類爲隊戲、雜劇、院本。一些地方的賽社表演者是樂户,他們是歷朝歷代因罪而被貶爲賤民的後代,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爲求生存,以操持紅白之事與賽社爲生。但就大多數舉行賽社活動的鄉村而言,進行祭神演出的大多還是農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火 賽戲 亞儺 賽社 祭神
下载PDF
武安赛戏《大国称》及“诺诺神”、“水草三官”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麻国钧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4,2+151,共10页
2012年春,笔者应河北武安王进元先生邀请,赶赴武安东通乐村观摩考察当地的赛戏。在一系列赛戏演出剧目中,一出名为《大国称》的剧目引起我的注意。“大国称”是一个令人疑惑的名称——在古典剧目以及地方戏剧目中,
关键词 赛戏 武安 演出剧目 水草 地方
原文传递
宋金杂剧遗响,乐户代代传承——关于晋北赛戏的探析
12
作者 刘文峰 肖宜悦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赛戏,民间简称"赛"或"赛赛",是流布于我国黄河流域的古老剧种,明初已在晋北地区盛行。从赛戏的演出形式、剧目内容以及晋北乐户的特殊身份等不难看出宋金杂剧的遗存痕迹。在戏曲演出日现危机、古老剧种濒临灭绝的今... 赛戏,民间简称"赛"或"赛赛",是流布于我国黄河流域的古老剧种,明初已在晋北地区盛行。从赛戏的演出形式、剧目内容以及晋北乐户的特殊身份等不难看出宋金杂剧的遗存痕迹。在戏曲演出日现危机、古老剧种濒临灭绝的今天,对于晋北赛戏这一宋金杂剧的遗响之搜集传承与保护也更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乐户 宋金杂剧 遗响
原文传递
乡村傩仪与鳌石赛戏文化考论
13
作者 李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1,共5页
赛社活动是农业文明中广大民众的一种重要精神寄托,在晋北各乡村至今仍保留着规模较大的迎神赛社活动。在赛社活动中,娱神的需要为乐舞和戏剧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为祭祀中的歌舞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鳌石赛戏就是从上古的祭祀活... 赛社活动是农业文明中广大民众的一种重要精神寄托,在晋北各乡村至今仍保留着规模较大的迎神赛社活动。在赛社活动中,娱神的需要为乐舞和戏剧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为祭祀中的歌舞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鳌石赛戏就是从上古的祭祀活动中演变而来的仪式剧,既包含许多敬神禳灾仪式,也保留了多种傩戏表演。这种由全体村民参与,在村内露台进行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观赏剧目,而是一种带有歌舞与礼仪的群体性祭祀形式,保留着浓厚的乡傩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傩仪 鳌石赛戏 祭祀
原文传递
河北邯郸东填池村赛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易 王志丽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1,共7页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东填池村的赛戏,是乡间迎神赛社活动中形成的以娱神为主兼以娱人的戏剧形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程序严格的请神、送神仪式。赛戏仪式体现了乡民的精神信仰,满足了乡民的一系列精神需要。其文化价值,主要是祭祀神灵...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东填池村的赛戏,是乡间迎神赛社活动中形成的以娱神为主兼以娱人的戏剧形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程序严格的请神、送神仪式。赛戏仪式体现了乡民的精神信仰,满足了乡民的一系列精神需要。其文化价值,主要是祭祀神灵和祈福求祥,同时还具有娱乐、教育作用并为研究戏曲的早期形态提供了实物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仪式 艺术特点
原文传递
赛戏文化价值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世龙 《戏友》 2021年第5期9-11,共3页
赛戏是流行于黄河两岸、太行山脉广大地区的一种古老戏剧形式,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一带,一直由乐户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赛戏形成的确切年代虽无史料记载,但保守一点应在宋元时期,明代最为兴盛,清末逐渐衰落。中华人民... 赛戏是流行于黄河两岸、太行山脉广大地区的一种古老戏剧形式,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一带,一直由乐户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赛戏形成的确切年代虽无史料记载,但保守一点应在宋元时期,明代最为兴盛,清末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赛戏一度重登舞台。20世纪60年代,阳高县鳌石村以赛戏传统剧目《孟良盗骨》一剧,参加了在大同市举办的晋北文艺汇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戏 剧形式 文艺汇演 黄河两岸 山西北部 阳高县 史料记载 宋元时期
原文传递
民间祭赛与戏曲的初级形式:队戏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淑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51-53,共3页
队戏是民间祭赛活动中的一种娱乐形式,它源于队舞,最早产生于隋唐之际。其演出形式虽没有戏剧演出那样严整和精细,但却体现了戏剧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 初级形式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傀儡演剧与禁戏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淑梅 《文化遗产》 2009年第2期76-84,共9页
中国古代傀儡演剧因为在时间、地点、场合、氛围等活动场阈上与赛戏、市戏、夜戏的黏附关系,受到历代官方清理异端与整顿风俗的持续不断禁毁。傀儡演剧虽然无法逃脱官方禁戏法与礼的双重禁锢,但其道具搬弄的仪式感、演出效果的狂欢化与... 中国古代傀儡演剧因为在时间、地点、场合、氛围等活动场阈上与赛戏、市戏、夜戏的黏附关系,受到历代官方清理异端与整顿风俗的持续不断禁毁。傀儡演剧虽然无法逃脱官方禁戏法与礼的双重禁锢,但其道具搬弄的仪式感、演出效果的狂欢化与集众场阈的开放性社会影响,还是在有限的活动空间里造就了民间演剧的生动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傀儡演剧 赛戏
下载PDF
冀南固义大型傩戏《捉黄鬼》述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学德 《民间文学论坛》 1994年第3期73-77,共5页
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25公里处,有个名叫固义的自然村,现有700多户人家,共2700多人口。据《武安县志》记登,早在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60年)村北高处就建有佛堂寺,并有僧人住持。村上安、何、鲍、董等姓为老户人家;丁、李。
关键词 岑彭 武安县志 赛戏 北高 顺德府 斩蔡阳 长坂坡 冀南 西场
下载PDF
塞外傩影:山西阳高鳌石赛戏调查
19
作者 刘兴利 《中华戏曲》 2023年第1期67-96,共30页
赛戏专为祭祀演出,属于傩戏系统的剧种之一,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鳌石赛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演剧模式,可分为广场祭祀仪式、舞台表演两个部分。《列鬼》是广场祭祀仪式,演员戴面具表演。《三战吕布》《取东川》等舞台剧目,是诗赞体... 赛戏专为祭祀演出,属于傩戏系统的剧种之一,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鳌石赛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演剧模式,可分为广场祭祀仪式、舞台表演两个部分。《列鬼》是广场祭祀仪式,演员戴面具表演。《三战吕布》《取东川》等舞台剧目,是诗赞体戏曲样式代表之一,只有道白和吟诵,无唱腔和唱腔音乐。鳌石赛戏有报赛、迎赛、刮街、吹台子、送麻叶等习俗。该剧种传承至今已历十代,目前针对其濒危现状已采取较为有效的保护措施,但仍面临后继无人等诸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石赛戏 表演形式 艺术特色 演出习俗 现状及问题
原文传递
成都戏史探究
20
作者 戴德源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41,共5页
丝管纷纷的锦城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蜀地腹心,古往今来,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戏剧活动也十分活跃。白《三国志·蜀志》中对这里的戏剧活动有所记述以来,①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疆域之內,又首先出现了我国“杂剧”艺人的记载;五代,王... 丝管纷纷的锦城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蜀地腹心,古往今来,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戏剧活动也十分活跃。白《三国志·蜀志》中对这里的戏剧活动有所记述以来,①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疆域之內,又首先出现了我国“杂剧”艺人的记载;五代,王、孟两蜀相继建都成都,俳优活动也非常频繁;宋代,双流姻礼之家“优伶之戏甚盛”,其时,成都阅武场更有盛大的赛戏活动;元代以降,“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岁率有棚,谓之故事”;③至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蜀 至明 杨升庵 剑南西川节度使 赛戏 剧活动 丝管 洞天玄记 游赏 人文荟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