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流人祁韵士赠别诗初探
1
作者 李彩云 任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西陲竹枝词》和《濛池行稿》记录了祁韵士流放伊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用纪实笔法展现了西行心路历程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其赠别诗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亲友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人经受政治挫折,反思自... 《西陲竹枝词》和《濛池行稿》记录了祁韵士流放伊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用纪实笔法展现了西行心路历程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其赠别诗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亲友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人经受政治挫折,反思自己的人生,一方面与亲人、朋友以及自己的前半生进行告别,一方面与过去之奋斗的理想进行告别。告别中蕴涵着诗人对自己的慰藉,痛苦中又寄寓对戍边生活的憧憬。此外,赠别诗还体现了诗人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戍边受命著史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流人 祁韵士 西域 赠别诗
下载PDF
同为赠别诗,情境各不同——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的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欧荣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0-82,85,共4页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是英国诗歌和中国诗歌中描写爱人离别的千古绝唱, 同是赠别诗, 但读来却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文章拟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两首诗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和诗人写作手法的差异等角...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是英国诗歌和中国诗歌中描写爱人离别的千古绝唱, 同是赠别诗, 但读来却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文章拟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两首诗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和诗人写作手法的差异等角度对这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别诗 多恩 柳永 差异 分析
下载PDF
黄仲则的游历与其赠别诗的创作及价值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蓝士英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生游历南北,由此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赠别诗。其前后期赠别诗题式的特点与其游历大有关系,而其赠别诗的关涉对象、情感基调以及诗中有别以往的文人形象,凸显出其丰富赠别诗题材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黄仲则 游历 赠别诗
下载PDF
柳、刘二次遭贬衡阳赠别诗考论
4
作者 戴金波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柳宗元、刘禹锡二次遭贬同赴贬所途中,在临岐分别之地衡阳各自写下了三首赠别酬唱诗,这些诗作对自我遭际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抒写了生命沉沦的悲愤和忧虑,饱含了两位贬谪诗人的宦海浮沉和人生沧桑之感,表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朋友之间的深... 柳宗元、刘禹锡二次遭贬同赴贬所途中,在临岐分别之地衡阳各自写下了三首赠别酬唱诗,这些诗作对自我遭际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抒写了生命沉沦的悲愤和忧虑,饱含了两位贬谪诗人的宦海浮沉和人生沧桑之感,表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刘禹锡 贬谪 衡阳赠别诗
下载PDF
盛唐赠别诗的源流
5
作者 曾美桂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1-62,65,共3页
赠别诗的繁盛期当在唐代,其实赠别诗的产生时间很早,并且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自《诗经》开始,经秦汉,历魏晋南北朝,赠别诗逐渐发展为一类有特色的诗歌,备受诗人的青睐。
关键词 赠别诗 源流 发展
下载PDF
张耒与苏辙赠别诗中的禅性表达
6
作者 杨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7-72,共6页
张耒及冠前便与少公苏辙有交谊,身居名流的苏辙对籍籍无名的张耒十分器重,张耒从临淮主簿,再到咸平县丞,后进京入馆,无论处在人生何种阶段,苏、张二人均保持密切的师友关系。二人之间的赠别诗中屡见慰问之语,细观之,苏、张常举禅语相互... 张耒及冠前便与少公苏辙有交谊,身居名流的苏辙对籍籍无名的张耒十分器重,张耒从临淮主簿,再到咸平县丞,后进京入馆,无论处在人生何种阶段,苏、张二人均保持密切的师友关系。二人之间的赠别诗中屡见慰问之语,细观之,苏、张常举禅语相互宽慰。识禅、礼禅为"蜀门"偏爱,苏、张赠别诗中禅性表达更为"蜀门"禅境平添一笔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别诗 劳世
下载PDF
略论唐诗中的赠别诗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武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48-52,共5页
离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唐代赠别诗堪称我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炫人眼目。拙文通过对其兴盛的原因及其类型和特色的论述,试图发掘其固有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唐代 赠别诗 思想价值 文学评论 审美价值 艺术特色 立意
全文增补中
邓恩赠别诗意象——与中国古代赠别诗意象比较研究
8
作者 徐蕊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在爱情赠别诗中,对待是否使用死亡意象的问题上邓恩和我国古代诗人产生了很大分歧,前者大胆直接,偏爱这一意象;后者委婉含蓄,借用其他意象。究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中死亡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
关键词 邓恩 中国古代 爱情赠别诗 死亡意象 差异原因
下载PDF
归程何处——从柳如是赠别诗谈其自我意识觉醒
9
作者 罗艳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Z期47-48,共2页
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身傲骨,才气纵横,志在家国。自我觉醒后的她主动追求自由、独立和个人价值,但现实的残酷使其认识到自我身份无法带来其所追求的一切,最终她选择以依附的形式实现个人有限的独立和自由。
关键词 柳如是 赠别诗 自我意识 独立
下载PDF
乡关愁几许 羁心何处尽——读王勃的怀乡诗和赠别诗
10
作者 周爱霞 梁华杰 《焦作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35-36,共2页
王勃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其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文章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王勃的这些诗。
关键词 怀乡 赠别诗 情景交融 王勃 初唐时期
下载PDF
高适赠别诗的开拓与创新
11
作者 黄冬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高适是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与关注,但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赠别诗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从赠别诗的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作者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赠别诗的发展做出了开拓与创新。
关键词 高适 赠别诗 开拓 创新
下载PDF
浅论高适赠别诗的开拓与创新
12
作者 黄冬红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96-98,共3页
高适是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与关注,但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赠别诗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从其赠别诗的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其赠别诗在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对赠别诗的发展做出了开拓与创新。... 高适是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与关注,但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赠别诗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从其赠别诗的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其赠别诗在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对赠别诗的发展做出了开拓与创新。这也是高适成为盛唐大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赠别诗 内容 风格 开拓 创新
下载PDF
略谈王维的一首赠别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素英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6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赠别诗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 古代 优秀作品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李大钊早年的一首赠别诗
14
作者 戴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0-10,共1页
1917年4月1日出版的《言治》季刊第一册上,载有李大钊同志的一首五言律诗,题目叫《前意未尽更赋一律》,全诗如下:策马玉门关,不为儿女颜。悲歌辞易水,壮志出天山。
关键词 赠别诗 李大钊 玉门关 《言治》 五言律 更赋 天山 儿女情 荆轲 白草
下载PDF
唐代赠别诗小议
15
作者 浩溪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X期90-90,共1页
元朝杨载在《诗法家数》里谈论赠别诗的作法时说:“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 元朝杨载在《诗法家数》里谈论赠别诗的作法时说:“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如杜公‘惟待吹嘘送上天’之说是也。”这段话强调不同类型的送别诗应有不同的写法,大致还是可以成立的。不过若要拿千态万状的唐代送别诗来检验这个“理论”,那么它未免显得太苍白无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别诗 小议 唐代送别 死别 忧国 力效 征戍 自然时序 建构方式 恤民
下载PDF
赠别诗常用意象
16
作者 韩亚东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6期4-5,共2页
意象,就是诗中的艺术形象,它是经过诗人审美再创造的,渗透了主观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历代赠别诗中,诗人常用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感情。
关键词 赠别诗 意象 思想感情
下载PDF
论杜甫赠别诗 被引量:2
17
作者 霍松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55,共14页
本文先简述赠别诗的传统,认为杜甫对赠别诗开疆拓土,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极大的突破。然后以入蜀为界,将杜甫的赠别诗分为前后两期,举例论述。认为孔、孟倡导的"善与人同"、"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 本文先简述赠别诗的传统,认为杜甫对赠别诗开疆拓土,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极大的突破。然后以入蜀为界,将杜甫的赠别诗分为前后两期,举例论述。认为孔、孟倡导的"善与人同"、"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中华先进文化的精华,而杜甫的一百一十八首赠别诗,则是这种先进文化精华的艺术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别诗 送别 留别 临别赠言
原文传递
乡关愁几许 羁心何处尽——论王勃的怀乡诗和赠别诗
18
作者 赵玉萍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3-103,266,共2页
王勃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本文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怀乡 赠别诗 情景交融
原文传递
唐代赠别诗中的“诫贪”意识
19
作者 杨亿力 《党员文摘》 2022年第8期60-61,共2页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广州一直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自秦代开始,广州就是南海郡的属地。至汉代,包括南海、合浦、交趾等在内的“岭南七郡”皆以海外贸易繁荣而知名。晋宋之际的王叔之《拟古诗》以“远行无他货,惟...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广州一直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自秦代开始,广州就是南海郡的属地。至汉代,包括南海、合浦、交趾等在内的“岭南七郡”皆以海外贸易繁荣而知名。晋宋之际的王叔之《拟古诗》以“远行无他货,惟有凤皇子。百金我不欲,千金难为市”来叙述当地商业贸易的繁荣,描绘出市场上争相竞价的热闹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拟古 赠别诗 商业贸易 南海郡 贸易繁荣 晋宋之际
原文传递
简析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赠别怀人诗
20
作者 章敏 王菊艳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3期34-36,共3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赠别怀人诗,以苏教版为例,从思想内容看,有离别时的景物描写与氛围渲染,抒发依依惜别与担忧伤感之情,表达诚挚劝慰与祝愿之意。从艺术特色看,写作手法有:借景抒情与白描手法;想象联想与对比手法;心理描...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赠别怀人诗,以苏教版为例,从思想内容看,有离别时的景物描写与氛围渲染,抒发依依惜别与担忧伤感之情,表达诚挚劝慰与祝愿之意。从艺术特色看,写作手法有:借景抒情与白描手法;想象联想与对比手法;心理描写与卒章显志,修辞技巧有:比喻与夸张,设问与疑问,对偶与用典。从教学方法看,已经实践过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与讲述法,戏剧表演法与练习法。建议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法、想象训练法和复述故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语文教材 古代赠别怀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