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金红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4 位作者 马爱军 黄智慧 李燕华 王梦杰 孙志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8-456,共9页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23,26,29,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赣红1号 温度 孵化 仔鱼活力 性别分化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新品系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本贺 陶志英 +4 位作者 吴早保 吴斌 王海华 徐先栋 陈翠云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3-870,共8页
为探究体色变异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特点,在(26.0±1.0)℃水温下,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对体质量(56.92±3.23)g的大鳞副泥鳅选育品系“赣红1号”亲本人工催产,经过14.7 h的效应时间,采用半干法人... 为探究体色变异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特点,在(26.0±1.0)℃水温下,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对体质量(56.92±3.23)g的大鳞副泥鳅选育品系“赣红1号”亲本人工催产,经过14.7 h的效应时间,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观察并记录其胚胎各时期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试验结果显示,“赣红1号”平均催产率93.4%,受精率76.7%,孵化率72.3%;受精卵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平均膜径为1052.49μm;受精卵在水温(26.9±0.8)℃、溶解氧≥8.25 mg/L、pH 8.2的条件下,经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29个发育时期,历时26.42 h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总积温为713.25℃·h。初孵仔鱼无黑色素,平均全长3193.42μm,肌节40节以上,心搏率72~85次/min,多沉在水底,偶作不规则短距离冲游。试验结果表明,“赣红1号”胚胎发育时序与正常大鳞副泥鳅相同,两者在出膜期表现出体色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赣红1号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两种体色台湾泥鳅生长性能比较
3
作者 马本贺 王海华 +2 位作者 蒋志忠 王梦杰 陈翠云 《水产科技情报》 2020年第6期320-323,共4页
为评价不同体色台湾泥鳅的生长性能,对相同规格的红体色台湾泥鳅“赣红1号”和正常体色台湾泥鳅进行了为期49 d的室内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赣红1号”与正常体色台湾泥鳅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状... 为评价不同体色台湾泥鳅的生长性能,对相同规格的红体色台湾泥鳅“赣红1号”和正常体色台湾泥鳅进行了为期49 d的室内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赣红1号”与正常体色台湾泥鳅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状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养殖试验的进行,二者的肥满度均略有降低;体质量、体长的变异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研究表明,“赣红1号”与正常体色台湾泥鳅生长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红1号 台湾泥鳅 生长性能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