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学视域下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造型艺术观探析
1
作者 王志强 廖智悦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传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不仅拥有丰富的种类资源和造型资源,而且极具地方特色,是客家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以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客家地区传统灯彩的实地...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传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不仅拥有丰富的种类资源和造型资源,而且极具地方特色,是客家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以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客家地区传统灯彩的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梳理出客家传统灯彩源流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运用我国传统手工艺研究方法,对灯彩造型和装饰进行分析,提出具象模仿和抽象移情的客家传统灯彩的造型艺术观,为客家民间传统手工艺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粤边 客家传统灯彩 造型艺术
下载PDF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造物艺术研究综述
2
作者 王志强 权亚楠 《天工》 2024年第22期6-8,共3页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窥视客家传统工艺审美的窗口。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音乐与舞蹈文化、手工艺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等内容展开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对现有赣闽粤边区客家造物艺术研究进行分门...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窥视客家传统工艺审美的窗口。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音乐与舞蹈文化、手工艺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等内容展开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对现有赣闽粤边区客家造物艺术研究进行分门别类的综述,探析客家花灯造物艺术的研究动态与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粤边 花灯 造物艺术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以毛泽东中央苏区时期农村调查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建新 曾过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伴随着中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了更好地得到赣闽粤边区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需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社会和文化。为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特别是对赣南、闽西的集中调查。从空间区域上来看中央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伴随着中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了更好地得到赣闽粤边区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需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社会和文化。为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特别是对赣南、闽西的集中调查。从空间区域上来看中央苏区与赣闽粤边区这个客家大本营地区大致吻合,换句话说就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做的农村调查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客家社会的调查,因而这些调查对研究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赣闽粤边 农村调查 客家社会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赣闽粤边区的人口运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丽琼 游海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赣闽粤边区,是一个战乱绵延的地区,有关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口运动与人口损失尚无准确论述。通过大量地方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的比较研究,从参军参战人数、外迁逃亡的难民、社会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避难迁入的人口(难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赣闽粤边区,是一个战乱绵延的地区,有关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口运动与人口损失尚无准确论述。通过大量地方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的比较研究,从参军参战人数、外迁逃亡的难民、社会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避难迁入的人口(难民)等几个方面,可见长期战乱导致该地区社会人口运动的非正常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粤边 战乱 人口运动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 被引量:5
5
作者 游海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 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赣闽粤边区农业渐进性转型的例子说明,对近代中国农业整体变迁评价应立足于多区域的实证研究,任何单一区域的农业评价都无法涵盖近代中国农业的整体变迁内容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年间 赣闽粤边 农业 转型
下载PDF
清代赣闽粤边区盐粮流通与市镇的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琍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赣闽粤边 市镇 流通 清代 行销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的传承与嬗变 被引量:5
7
作者 游海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62-73,共12页
考察特定历史时段和特定地区的市场网络(交通通信网络)变迁,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该地区一个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脉搏。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传统古商道网、公路交通网、邮电通信网、信息传递速度)传承与嬗变... 考察特定历史时段和特定地区的市场网络(交通通信网络)变迁,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该地区一个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脉搏。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传统古商道网、公路交通网、邮电通信网、信息传递速度)传承与嬗变的梳理和考察,揭示了一个市场相对封闭、社会经济相对贫困的山区由传统向现代渐进转型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近代赣闽粤边区社会经济逐渐衰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赣闽粤边 市场网络 传承 嬗变
下载PDF
略论客家族群祈神禳灾的农耕习俗——以赣闽粤边区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邹春生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4-157,166,共5页
关键词 赣闽粤边 客家族群 自然灾害 客家人 地方文献 习俗 客家文化 仪式 农耕 水旱灾害
下载PDF
抗元活动与元代赣闽粤边界社会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志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文天祥等人在闽粤赣边界的抗元活动不仅是延续宋室命脉之举 ,而且也是给三省边界地区带来重大影响的“地方事件”。边界地区持续的社会动乱不仅使化外的“畲”人与化内的“汉”民等人群相互交融 ,而且官方的行政区划亦因此而跨越原来的... 文天祥等人在闽粤赣边界的抗元活动不仅是延续宋室命脉之举 ,而且也是给三省边界地区带来重大影响的“地方事件”。边界地区持续的社会动乱不仅使化外的“畲”人与化内的“汉”民等人群相互交融 ,而且官方的行政区划亦因此而跨越原来的数省边界 ,使边界模糊不清 ,导致赣闽粤三省边界形成元代一个独特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抗元 赣闽粤边 社会变动
下载PDF
盐粮贸易与清代赣闽粤边区社会经济格局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琍 《盐业史研究》 2013年第3期3-11,共9页
清代赣闽粤边区赣南盛产粮食,但赣南和闽西缺盐,闽西和粤东缺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潮盐扩大销界,随着潮盐的源源流入,在互通有无的商业规则下,赣南与闽粤边区间的盐粮贸易得以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使得盐粮贸易兴盛起来。盐粮贸易成... 清代赣闽粤边区赣南盛产粮食,但赣南和闽西缺盐,闽西和粤东缺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潮盐扩大销界,随着潮盐的源源流入,在互通有无的商业规则下,赣南与闽粤边区间的盐粮贸易得以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使得盐粮贸易兴盛起来。盐粮贸易成为闽粤赣边区商品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盐粮贸易往来的频繁对赣闽粤边区的社会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赣闽粤边
下载PDF
20世纪农民生活变迁研究——以赣闽粤边区为例
11
作者 游海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6-92,共7页
本文在占有地方文献和实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以20世纪赣闽粤边区为例,从衣饰时尚、饮食起居、娱乐生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农民生活的世纪变迁,并总结了这一变迁所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 赣闽粤边 农民 生活变迁
下载PDF
唐宋时期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的传播
12
作者 邹春生 谢小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唐宋时期是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时期。通过道教人士的传教活动、地方官府的助教活动以及道教文学作品的传颂等途径,道教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传播和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推动了道教在赣闽粤边区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官府对该地... 唐宋时期是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时期。通过道教人士的传教活动、地方官府的助教活动以及道教文学作品的传颂等途径,道教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传播和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推动了道教在赣闽粤边区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官府对该地区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赣闽粤边 道教文化的传播
下载PDF
赣南客家民居试析──兼谈赣闽粤边客家民居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万幼楠 《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95-102,共8页
赣南客家民居试析──兼谈赣闽粤边客家民居的关系万幼楠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其独特的人文事象,自本世纪初以来,就引起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尤其近来年,客家研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研究领域,吸引了越来... 赣南客家民居试析──兼谈赣闽粤边客家民居的关系万幼楠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其独特的人文事象,自本世纪初以来,就引起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尤其近来年,客家研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研究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形成了当前学术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民居 赣闽粤边 客家民系 组合式 土楼民居 围屋民居 西 民居形式 南客家 徽州民居
下载PDF
宋代湘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与民族新格局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重光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17,共13页
南朝以来,散处湘鄂五溪地区的盘瓠蛮,渐次向南向东迁徙,至宋代已广泛分布于赣闽粤结合区的赣、汀、漳、潮、梅、循等州。盘瓠蛮的大量迁入及其与官方和民间的互动,对此区的社会生态和民族格局带来极其深广的影响。宋代东南区域一系列社... 南朝以来,散处湘鄂五溪地区的盘瓠蛮,渐次向南向东迁徙,至宋代已广泛分布于赣闽粤结合区的赣、汀、漳、潮、梅、循等州。盘瓠蛮的大量迁入及其与官方和民间的互动,对此区的社会生态和民族格局带来极其深广的影响。宋代东南区域一系列社会和民族的大变动,总的背景是官府加大对南方山区和溪峒社会开发的力度,以及伴随开发过程的无度征敛和榷盐弊政。其时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的变化,则是畲族的形成和客家民系的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区 社会变迁 民族格局 畲族群 客家民系
下载PDF
社会史与革命史该如何结合?——《市场·革命·战争:近代赣闽粤边区的变动与转型》读后
15
作者 钟健 《苏区研究》 2017年第2期116-121,共6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史学界"整体史"取向的追求以及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交互影响的深入,"区域"研究逐渐走向繁盛,并超越作为一种空间意义的分析单位,发展成为具有"范式"意义的方法论。
关键词 赣闽粤边 革命史 社会史 转型 近代 战争 市场 空间意义
下载PDF
宋代赣闽粤边区私盐问题研究——以私盐贩、地方豪民、政府的关系为中心
16
作者 刘世梁 《龙岩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0-95,共6页
私盐贩、地方豪民、宋政府都与宋代赣闽粤边区私盐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私盐贩销不仅影响着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给地方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弱化了宋政府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私盐贩入地的地方豪民更多的是扮演着私盐贩销的领导和幕后... 私盐贩、地方豪民、宋政府都与宋代赣闽粤边区私盐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私盐贩销不仅影响着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给地方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弱化了宋政府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私盐贩入地的地方豪民更多的是扮演着私盐贩销的领导和幕后操控者,与政府处于对抗性的博弈之中;私盐贩出地的地方豪民大多在自发或在政府的组织下,充当着领导民众抵御私盐贩侵扰的角色,与宋政府处于合作性的博弈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盐 地方豪民 赣闽粤边 博弈
下载PDF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花灯的色彩与艺术特征分析
17
作者 王志强 曾唯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2期91-94,共4页
花灯在赣闽粤相邻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客家民间社会的日常习俗文化,为客家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传统花灯在色彩运用上富有特点,闪烁着灿烂的民间工匠智慧之光,也凝聚着代代客家艺人的经验,更是窥探客家民系心灵的重要窗口... 花灯在赣闽粤相邻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客家民间社会的日常习俗文化,为客家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传统花灯在色彩运用上富有特点,闪烁着灿烂的民间工匠智慧之光,也凝聚着代代客家艺人的经验,更是窥探客家民系心灵的重要窗口。该文以客家传统花灯的装饰色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客家地区的实地调研和历史文献分析等方法,对花灯色彩运用的分类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从民间工艺视角,指出客家花灯色彩的传统观念与审美特征。花灯作为客家民间手工艺文化的常见载体,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新的造型形式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粤边 客家 传统花灯 民间手工艺 色彩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赣粤浙闽皖贵畲族凤凰装比较与数字化创新传承研究
18
作者 涂少荣 《西部皮革》 2024年第8期123-125,共3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赣粤浙闽皖贵地区畲族服饰的丰富历史背景,特别是凤凰装头饰、款式结构、图案设计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细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畲族服饰,特别是凤凰装数字化设计的创新构想。通过详细分析畲族服饰数字化的实施步骤... 文章深入探讨了赣粤浙闽皖贵地区畲族服饰的丰富历史背景,特别是凤凰装头饰、款式结构、图案设计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细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畲族服饰,特别是凤凰装数字化设计的创新构想。通过详细分析畲族服饰数字化的实施步骤与方法,文章还探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实现畲族服饰的数字化,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畲族服饰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进人们对畲族服饰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贵畲族服饰 比较 数字化
下载PDF
赣粤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19
作者 丘伟清 陈金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2期109-111,115,共4页
以赣粤闽1 10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相关数理统计方法及模型,探究传统村落在赣粤闽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赣粤闽传统村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集聚程度为福建>江西>广东。2)传统村落在赣粤闽区域、市... 以赣粤闽1 10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相关数理统计方法及模型,探究传统村落在赣粤闽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赣粤闽传统村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集聚程度为福建>江西>广东。2)传统村落在赣粤闽区域、市域分布上不均衡,相较之下赣粤地区分布差异较大,闽则分布较平衡。3)空间布局上,呈现出赣为“三核多次”,粤为“两核两次”,闽为“一核两次”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集聚性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
20
作者 黄颖敏 付晓 廖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特征,省域边界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塌陷带”,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内外开放区域不均衡态势显著;②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与各优势维度密切相关;③经济开放是各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驱动因素,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均受到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并未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对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尤其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原中央苏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