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散作家的困境--中英文《赤地之恋》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乔幪 秦冠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为了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张爱玲在中文版的《赤地之恋》中,大大牺牲了自己的美学追求。整部小说主题非常牵强,情感苍白,语言粗糙,人物面目模糊,结构散乱而缺乏连贯性。在小说的英文版中,张爱玲进行了部分改写,对作品审美予以... 为了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张爱玲在中文版的《赤地之恋》中,大大牺牲了自己的美学追求。整部小说主题非常牵强,情感苍白,语言粗糙,人物面目模糊,结构散乱而缺乏连贯性。在小说的英文版中,张爱玲进行了部分改写,对作品审美予以更多关注,可以说是对中文版本臣服姿态的一种反抗。然而,由于小说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局部增删并不能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力作。张爱玲这种受制于侨居国主流话语的创作困境并非个案。如何客观地反观故国的人、事和文化,保持作家的主体性,是所有流散作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赤地之恋 流散作家
下载PDF
也说《秧歌》与《赤地之恋》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稀方 《文学自由谈》 200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关键词 《秧歌》 哈佛燕京图书馆 《文学自由谈》 中文写作 中国大陆 多伦多大学 中文期刊 国务院 赤地之恋
原文传递
畸形社会独特的一角——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尔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写了几篇批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论文并屡次以其过誉张爱玲作为例证之后,由我写张爱玲作品论评,也许是不太合适的;唯其如此,也许我又是写这类文章最合适的人选.因为这可以说明:我们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实事求... 在写了几篇批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论文并屡次以其过誉张爱玲作为例证之后,由我写张爱玲作品论评,也许是不太合适的;唯其如此,也许我又是写这类文章最合适的人选.因为这可以说明:我们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实事求是;好就说好,坏就说坏,这也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根本立场.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前期称赞不迭,誉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并不妨碍他对变成机会主义者后的那段表现嗤之以鼻,我当然不敢比附列宁,张爱玲当然也不同于普列汉诺夫,但是当她一九五二年离开社会主义中国跑到香港、美国去写反共小说《秧歌》、《赤地之恋》以歪曲土改、丑化抗美援朝时,她的反共立场和粗疏的文风理应遭到否定;但这不能掩盖其早期的创作成就;我们也不应抹煞她在现代文学史及“孤岛文学”方面应占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孤岛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赤地之恋 创作成就 夏志清 普列汉诺夫 中国女人 学史 白流苏
下载PDF
“龙”的生活与“龙”的艺术——读张爱玲的《桂花蒸 阿小悲秋》 被引量:7
4
作者 丁尔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4期256-259,共4页
张爱玲这个名字,五、六年前对国内的读者甚至现代文学研究者说来,也还是陌生的。由于美籍华人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开辟专章把她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除曹雪芹外无出其右的“大作家”而突然引人注目起来。夏氏吹捧张爱玲的反共小说... 张爱玲这个名字,五、六年前对国内的读者甚至现代文学研究者说来,也还是陌生的。由于美籍华人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开辟专章把她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除曹雪芹外无出其右的“大作家”而突然引人注目起来。夏氏吹捧张爱玲的反共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整个评价由他的立场决定。我这里尽管只能从个别作品入手,却想先从宏观角度作点历史性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赤地之恋 中国文学史 文学研究者 夏志清 短篇小说集 《倾城之恋 《金锁记》 都市女性 文学传统
下载PDF
遥寄张爱玲 被引量:6
5
作者 柯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年第1期281-282,共2页
“专门研究张爱玲的唐文标教授,说‘张爱玲写作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她不能为同时代的中国人所认识,可说是阴差阳错,也许亦是她自己所决定的。这话说得好,但也还可以推敲。
关键词 唐文标 赤地之恋 五四时代 新文学运动 《倾城之恋 文学生涯 曹七巧 金锁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反帝反封建
下载PDF
夏志清夏济安通信选(1957年7月—1958年2月)
6
作者 王洞 季进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一、夏志清致夏济安(1957年7月13日)济安哥:这星期看到你两封信,昨天又接到了有我文章的《文学杂志》,心中很是高兴。你对我的《张论》,极加赞美,很flatter我的ego,事实上,读了你的译文后,我觉得这样着实的appraise一个作家的评文,... 一、夏志清致夏济安(1957年7月13日)济安哥:这星期看到你两封信,昨天又接到了有我文章的《文学杂志》,心中很是高兴。你对我的《张论》,极加赞美,很flatter我的ego,事实上,读了你的译文后,我觉得这样着实的appraise一个作家的评文,在五四以来,还是罕见的。张爱玲自己的反应怎样,我想过些日子,她会写信告诉你的。我的moral preoccupation想是受了Leavis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文学杂志 《儒林外史》 徐訏 中国文学 周弃子 於梨华 张论 《太平广记》 赤地之恋
下载PDF
制度的无力:张爱玲世界中的婚姻与社会
7
作者 张梅 《华文文学》 2003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赤地之恋 红玫瑰与白玫瑰 塔体 个人生活 《倾城之恋 《金锁记》 海上花 连环套 季泽 《传奇》
下载PDF
《秧歌》的非政治化解读——中英两版中的月香之死与人性救赎
8
作者 杨蓥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4,共7页
《秧歌》和《赤地之恋》是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创作的以"土改"为背景的两部小说,一些评论者认为这两部小说在美国新闻处的授意下创作,政治上立于反共立场,文学性也差强人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败笔。张爱玲在给胡适的信中曾说:"(... 《秧歌》和《赤地之恋》是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创作的以"土改"为背景的两部小说,一些评论者认为这两部小说在美国新闻处的授意下创作,政治上立于反共立场,文学性也差强人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败笔。张爱玲在给胡适的信中曾说:"(《秧歌》)有过两篇批评,都是由反共方面着眼,对于故事本身并不怎样注意。"1时至今日,重新翻开那段历史,小说政治之外的魅力更值得我们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香 赤地之恋 新闻处 文艺出版社 胡适之 小团圆 英文版本 福报 鲜血淋漓 短篇小说集
下载PDF
女性立场、革命想象与文学表述——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秧歌》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颜浩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在众多土改题材的现当代小说中,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秧歌》可谓风格鲜明,但也命运迥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视为解放区文艺路线的代表作,获得了"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初的比较显著的一个胜利"... 在众多土改题材的现当代小说中,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秧歌》可谓风格鲜明,但也命运迥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视为解放区文艺路线的代表作,获得了"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初的比较显著的一个胜利"之类的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当代小说 钱文贵 王德威 小说情节 批评意见 文艺路线 月香 性别意识 赤地之恋
原文传递
夏志清的历史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良骏 《中国文学批评》 2016年第2期5-11,共7页
2013年12月30日凌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夏志清溘然长逝,享年92岁。自1961年英文版《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以来,夏先生活跃世界华文文坛50余年,风云叱咤,影响甚大。盖棺定论,他的历史功过应该进入历史的评说阶段了。盖棺定论是一个过程,... 2013年12月30日凌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夏志清溘然长逝,享年92岁。自1961年英文版《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以来,夏先生活跃世界华文文坛50余年,风云叱咤,影响甚大。盖棺定论,他的历史功过应该进入历史的评说阶段了。盖棺定论是一个过程,盖棺未必定论。这里的盖棺定论只能说是一种'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盖棺定论 华人学者 夏先生 赤地之恋 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千八百担 张天翼
原文传递
现代性面面观——王德威先生访谈
11
作者 河西 《花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五四,一直被视作中国现代与古典断裂的起点,但是王德威告诉我们,任何简单粗暴处理,都可能使历史被遮蔽。正如他所说的:"由晚清以迄民初的数十年文艺动荡,则被视为传统逝去的尾声,或西学东渐的先兆。过度意义,大于一切。但在世纪末... 五四,一直被视作中国现代与古典断裂的起点,但是王德威告诉我们,任何简单粗暴处理,都可能使历史被遮蔽。正如他所说的:"由晚清以迄民初的数十年文艺动荡,则被视为传统逝去的尾声,或西学东渐的先兆。过度意义,大于一切。但在世纪末重审现代中国文学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王德威 张爱玲 文学史 狭邪小说 抒情传统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穆时英 浦安迪 赤地之恋
原文传递
南风知我意
12
作者 潘晓峰 《泉州文学》 2015年第9期52-53,共2页
翻开朱天文的《淡江记》,迎面一股清新。喜欢白底绿色小花的封面,喜欢她清瘦的字体,喜欢她利落、亮灿的文字风骨,明心见性,字句皆是丰姿,仿佛看一位少女,白底绿花连衣裙,走在明明亮亮的春风里。
关键词 朱天文 赤地之恋 明心见性 一朵朵 西洲 高旷 在人间 历史感 张枣 我爱
原文传递
张爱玲的迷误
13
作者 赵稀方 《书城》 1997年第5期22-23,共2页
国内所有的张爱玲作品集都没有收录《秧歌》,因此我一直没机缘读到这部小说,近来正做关于香港文学的博士论文,无法忽略这部极具影响的香港"绿背文化"的大作,故我设法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中,借出了香港的皇冠出版社《张爱... 国内所有的张爱玲作品集都没有收录《秧歌》,因此我一直没机缘读到这部小说,近来正做关于香港文学的博士论文,无法忽略这部极具影响的香港"绿背文化"的大作,故我设法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中,借出了香港的皇冠出版社《张爱玲全集》,一饱了眼福。"张迷"们对《秧歌》想必有着神秘感与好奇心,因这一本在海内见不到的书在海外却享誉甚高,手头这本《秧歌》(1991年11月初版)的扉页上就影印着鼎鼎大名的胡适之先生的亲笔题赞:此书"写的真细致,忠厚,可以说是写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近年我读的中国文艺作品,此书当然是最好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水晶 《秧歌》 香港 石英 赤地之恋 月亮
原文传递
张爱玲的后半生
14
作者 曾焱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第36期74-79,共6页
Point1952年7月,在拿到香港大学注册处入学通知三个月后,张爱玲离开上海,经广州搭火车抵深圳,从罗湖桥出境到香港。这年她32岁。话题和价值1952年7月,在拿到香港大学注册处入学通知三个月后,张爱玲离开上海,经广州搭火车抵深圳,从罗湖... Point1952年7月,在拿到香港大学注册处入学通知三个月后,张爱玲离开上海,经广州搭火车抵深圳,从罗湖桥出境到香港。这年她32岁。话题和价值1952年7月,在拿到香港大学注册处入学通知三个月后,张爱玲离开上海,经广州搭火车抵深圳,从罗湖桥出境到香港。这年她32岁。她22岁时,因为香港沦陷于太平洋战争而自港大辍学返沪,10年后以申请重读完成学业的理由获准赴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研究 罗湖桥 后半生 小团圆 小说情节 十八春 半生缘 赤地之恋 《金锁记》 夏志清
原文传递
大陆元素闪亮台北书展
15
作者 薛洋 《两岸关系》 2016年第3期41-42,共2页
作为台湾每年一度的文化盛宴,第24届台北书展于2月16日至21日举办。虽然受互联网冲击,全球出版商的日子普遍很难过,但在台北书展书香四溢的氛围里,还是体会到图书的强大生命力。书展上大陆元素虽然不多,但亮点突出,主办方将张爱玲的上... 作为台湾每年一度的文化盛宴,第24届台北书展于2月16日至21日举办。虽然受互联网冲击,全球出版商的日子普遍很难过,但在台北书展书香四溢的氛围里,还是体会到图书的强大生命力。书展上大陆元素虽然不多,但亮点突出,主办方将张爱玲的上海公寓客厅"搬到"展馆,让万千文艺青年流连忘返;而简体馆内的大陆图书以物美价廉,也获得很多台湾读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青年 文化盛宴 张曼娟 地区领导人 小团圆 赤地之恋 人流如织 日至 名人传记 出版事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