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危害特征与居民态度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粟海军 胡灿实 +1 位作者 张明明 梁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9-368,共10页
野猪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当前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特征,掌握当地居民对野猪危害与保护管理的态度,对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尤为重要。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发现,野猪一年四季... 野猪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当前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特征,掌握当地居民对野猪危害与保护管理的态度,对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尤为重要。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发现,野猪一年四季均危害农作物,危害高峰期在2-4月与10-12月,主要受作物收获期影响;农耕地在保护区的位置、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显著影响野猪对农耕地的危害,农耕地距道路(<55 m)和水源越近(<270 m),遭受危害程度越高。保护区的实验区和周边区域人居活动强烈,但野猪危害较其他区域严重,野猪危害农地时对水源因素较距居民点距离、距林缘距离、隐蔽因素更为敏感。70%的当地居民认为野猪危害是由于种群数量过多引起。55%的当地居民不赞同国家保护野猪的政策,62%的赞同猎杀野猪控制其种群数量增长。受访者年龄与野猪危害程度两因素显著影响居民对野猪的容忍度,50-70岁是当地社区居民的主要人群,也是态度中立及容忍度较高的人群。为有效减少野猪危害损失,调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矛盾,建议保护区管理者根据野猪危害特征,帮助当地居民建立有效防控措施和有效快速的危害评估与损失补偿机制,同时根据当地居民的态度特征,做好保护政策的宣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危害特征 居民态度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飞 彭涛 +2 位作者 唐录艳 夏红霞 周徐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苔属、叶苔属、鞭苔属为该区的优势属;生境类型以石生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0.14%,其次是土壤基质,占所有种类的39.58%,树附生基质中的苔类占27.78%,叶附生苔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94%,腐殖质基质中的苔类仅占6.25%;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13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总种数的27.78%,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20.83%,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类植物 区系成分 生境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鸟兽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对比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邦友 张廷跃 +2 位作者 梁盛 白小节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3-519,共17页
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编目和常规监测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的基础,而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研究在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1 km×1 km)法,选取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物种编目和常规监测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的基础,而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研究在贵州赤水桫椤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1 km×1 km)法,选取保护区内2个样区和1个区外样区,每个样区内选取20个连续网格布设相机,系统开展鸟兽多样性监测。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过累积55029个相机日的调查,获得动物和非工作人员的独立有效照片21243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10科17属21种,鸟类6目13科29属34种。其中有8种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物种;所鉴定的兽类和鸟类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8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的有8种、近危(NT)的有13种。相对丰富度指数(RAI)处于前三位的兽类依次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鸟类依次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画眉(Garrulax canorus)。对比分析初步显示保护区内监测到的兽类物种数和多样性(香农-威纳)指数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鸟兽相对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实验区高;保护区内在700~1000m海拔带监测到的物种数(尤其兽类)较多,但>1000 m的海拔带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本次调查结果为保护区提供了重要的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也为促进保护区鸟兽编目和重要物种的生态学研究,以及优化管理对策、实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有效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 红外相机 海拔梯度 物种编目
下载PDF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导游词 被引量:2
4
作者 方嗣昭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为摆脱导游词中充满的神话、传说,让游客在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得到生态旅游的感受,编此导游词,内容包括:关于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关于桫椤、关于丹霞地貌、关于紫色土、关于瀑布、关于常绿阔叶林、关于温暖气候和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关... 为摆脱导游词中充满的神话、传说,让游客在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得到生态旅游的感受,编此导游词,内容包括:关于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关于桫椤、关于丹霞地貌、关于紫色土、关于瀑布、关于常绿阔叶林、关于温暖气候和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关于竹林、关于蕨类植物、关于森林的生态作用、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于保护区陈列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词 生态旅游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桫椤 蕨类植物 生物多样性 丹霞地貌 紫色土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彭涛 李飞 +4 位作者 梁盛 何琴琴 张廷跃 张潮 麻俊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541-7549,共9页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藓类植物26科69属175种;灰藓科(Hypnaceae)、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真藓科(Bry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藓类植物26科69属175种;灰藓科(Hypnaceae)、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真藓科(Bry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为该区的优势科;凤尾藓属(Fissidens)、羽藓属(Thuidium)、真藓属(Bryum)、灰藓属(Hypn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美喙藓属(Eurhynchium)、毛口藓属(Trichostomum)为该区的优势属;该区区系成分复杂,可划分为16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成分,占总种数的27.59%,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17.82%,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9.20%;生境类型以石生基质种类最多,占到了所有种类的90.86%,其次为土生基质,分布的种类占所有种类的52.00%,树生基质的藓类植物占有一定比例,为10.28%,腐殖质基质的藓类植物种类不多,仅占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区系成分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更新 被引量:23
6
作者 鞠文彬 高信芬 包维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个桫椤种群样方的平均密度为0.088株/m2,幼苗密度为0.049株/m2;桫椤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发育过程中出现3个死亡高峰值,分别在第1龄级(H<0.01 m)、第7龄级(3.90 m≤H<4.80 m)和第10龄级(H≥6.60 m)阶段;种群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第7龄级以后,种群生存率小于1%;根据种群生存率函数Si、累计死亡率函数Ft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λti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桫椤各龄级阶段密度与草本层郁闭度均无显著相关(p≥0.18),然而桫椤幼苗(第1龄级)以上的个体密度、第7龄级密度与干扰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但人为活动的干扰可能是限制桫椤种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更新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蜘蛛名录 被引量:1
7
作者 左仁勇 张玉富 张志升 Ren-ong Yu-Fu Zhi-Sheng 《蛛形学报》 2009年第2期-,共3页
报道了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的蜘蛛共记24科178种,其中159种为我们2008年5至10月种类调查的结果,有48种为在贵州省内的首次记录,极大丰富了该地区的蜘蛛种类.
关键词 贵州省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蜘蛛 名录 NATURAL SPIDER 种类调查 首次记录 结果 地区
原文传递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自然之地,教育科普主平台
8
《大众科学》 2023年第6期22-25,共4页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桫椤、小黄花茶等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科普宣教及自然教育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公众及学生群体。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桫椤、小黄花茶等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科普宣教及自然教育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公众及学生群体。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有以桫椤博物馆为中心,佛光岩丹霞景区、中国侏罗纪公园两个生态景区为依托的科普教育基地,在管理局综合科内设科教中心,明确专人负责科普及自然教育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侏罗纪公园 小黄花茶 科普教育基地 桫椤 珍稀濒危植物 野生生物 主要保护对象
下载PDF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华波 马建伦 +2 位作者 邓洪平 王茜 刘开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7-172,共6页
在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生活型及植被类型、属的系数、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保护和特有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植物类群丰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2)种子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 在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生活型及植被类型、属的系数、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保护和特有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植物类群丰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2)种子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植被群落类型多样;3)优势科、优势属明显;4)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向温带过渡的性质;5)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6)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及贵州特有植物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广斌 安裕伦 屠玉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利用TM遥感影像并结合GIS技术,对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貌、水文、土地利用现状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河网密度达1km/km2,河床纵比降最高达102.6‰;土地利用方式以原生森... 利用TM遥感影像并结合GIS技术,对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貌、水文、土地利用现状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河网密度达1km/km2,河床纵比降最高达102.6‰;土地利用方式以原生森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98.7%;代表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900m以上的区域,在海拔900m以下分布以毛竹林为主,而海拔较低的沟谷一带,则分布有河谷季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自然保护区 GIS 遥感 赤水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土壤甲螨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燕 金道超 《蛛形学报》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旅游点的土壤甲螨进行了调查。调查共获1216号标本,分属31科、43属,其中,盖甲螨属Tectocepheus为优势属。调查区内土壤甲螨的种类多,群落的异质性高,多样性指数高,全区甲螨在MGP分析Ⅰ中为O型,分析Ⅱ中为G型。
关键词 甲螨 多样性 MGP分析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蝶类组成及多样性格局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嗣光 李树恒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4-959,共6页
2008年5~10月期间,对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蝶类465只,结合文献,计113种,分别隶属于11科66属。从自然保护区3条沟的物种组成和网捕量来看,幺站沟的种数和网捕量最多,其次是板桥沟,金沙沟种数最少。对... 2008年5~10月期间,对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蝶类465只,结合文献,计113种,分别隶属于11科66属。从自然保护区3条沟的物种组成和网捕量来看,幺站沟的种数和网捕量最多,其次是板桥沟,金沙沟种数最少。对保护区的幺站沟、金沙沟和板桥沟的蝶类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表明,幺站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最高,板桥沟的均匀度指数(J)最高。3条沟蝶类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区系 物种多样性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心益 《环保科技》 1994年第2期16-20,共5页
报告了贵州赤水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周围地区的环境概况、社会、经济资源优势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 赤水 桫椤 社会 经济 自然保护区 环境
下载PDF
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实群 郭微 黎道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0-18,共9页
20 0 3年 11月 9日~ 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采获兽类标本 10余号 ,经鉴定和分类 ,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 ,该保护区共有 6 0种兽类 ,隶属 8目 2 1科 4 5属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 3种 ,II级 1... 20 0 3年 11月 9日~ 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采获兽类标本 10余号 ,经鉴定和分类 ,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 ,该保护区共有 6 0种兽类 ,隶属 8目 2 1科 4 5属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 3种 ,II级 11种。从区系组成看 ,以东洋界种为主体 ,共 4 5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 75 %。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 ,有 35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 5 8 3% ,中国特有种有 6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 %。此外 ,易危兽类有 13种 ,濒危兽类有 3种 ,稀有兽类有 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 9 8% ,2 3%和0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兽类 濒危动物 区域分析
下载PDF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桫椤尺蛾科害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琴琴 杨卫诚 +1 位作者 梁盛 张廷跃 《环保科技》 2019年第3期29-32,40,共5页
在近些年的观察中发现对桫椤造成危害的害虫不止桫椤叶蜂一种,还有一种同样以桫椤为寄主的尺蛾科害虫,其危害程度较桫椤叶蜂而言更胜。现对该尺蛾科害虫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野外观察采样和室内人工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在近些年的观察中发现对桫椤造成危害的害虫不止桫椤叶蜂一种,还有一种同样以桫椤为寄主的尺蛾科害虫,其危害程度较桫椤叶蜂而言更胜。现对该尺蛾科害虫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野外观察采样和室内人工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掌握其适应机制,为以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从而能更好地进行桫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桫椤 尺蛾科: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桫椤自然保护区的虫草及其相关真菌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宗琦 刘爱英 +1 位作者 黄建忠 焦彦朝2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4,共6页
从贵州省赤水市桫椤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虫草5种,其中新种3个:赤水虫草Cordyceps chishuiensis Liang & Liu, 桫椤虫草Cordyceps suoluoensis Liang & Liu和柄壳虫草Cordyceps stipillata Liang & Liu。赤水虫草和其近缘种的... 从贵州省赤水市桫椤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虫草5种,其中新种3个:赤水虫草Cordyceps chishuiensis Liang & Liu, 桫椤虫草Cordyceps suoluoensis Liang & Liu和柄壳虫草Cordyceps stipillata Liang & Liu。赤水虫草和其近缘种的主要区别是子座直接从寄主的头部或腹部长出,单生,分枝,子囊壳广拟卵形,无喙。桫椤虫草的主要特征为子囊孢子具细丝状、柱状和囊状等多种形状,子囊孢子在子囊中呈绳状排列。柄壳虫草以子座柄分枝,子囊壳有柄和子囊孢子较粗(2祄)与其近缘种相区别。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室(LFRG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 赤水虫草 桫椤虫草 柄壳虫草 蛛生刺束梗孢 贵州 真菌
下载PDF
基于遥感指数的赤水桫椤保护区保护成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翁涛 黄文琥 +5 位作者 张静 朱自娟 荣月静 曹彦荣 王伟 马立广 《环保科技》 2018年第5期11-16,29,共7页
基于赤水桫椤保护区保护成效的需求,本研究应用遥感解译技术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至2015年之间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进行分析研究。本项研究首先建立保护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地表覆被、植被指数和水体指数指标表征生态... 基于赤水桫椤保护区保护成效的需求,本研究应用遥感解译技术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至2015年之间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进行分析研究。本项研究首先建立保护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地表覆被、植被指数和水体指数指标表征生态系统变化。研究采用1993年和2015年的Landsat数据,对其进行分类解译处理,分析保护区地表覆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变化情况,分析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几年地表覆被变化总体呈现良性态势,农田裸地转换为森林的面积逐步增加,保护区西部植被覆盖率与水体指数明显增强,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整体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 保护成效评估 遥感
下载PDF
基于群落种间关系的桫椤植物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琴琴 翁涛 +5 位作者 刘邦友 罗晓洪 穆君 陈进 安明态 严令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天然群落极为罕见,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天然群落极为罕见,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环境污染、药材的违法采摘和挖掘等,这导致桫椤科植物的生境遭受干扰和破碎,桫椤科植株数量下降。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桫椤科植物繁育中应用逐渐增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制约着桫椤科植物的分布和多样性,其中,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关系对桫椤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从种间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或许不失为新时代桫椤科植物保护的有效方式。讨论了桫椤科植物相关的种间关系:桫椤科植物-微生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其他植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动物互作,探讨了桫椤科植物面临灭绝的因素以及近年来桫椤科植物相关的保护策略及成效,为桫椤科植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 生物保护 共生 生活型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常见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宇斌 敖丽 张子楠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3-1730,共8页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赤水中部葫市镇金沙沟一带,离赤水城40 km,赤枫公路旁侧,据野外实地调查,常见种子植物共有107科,281属,43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被子植物102科、276属、428种。通过对该地区的常见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得...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赤水中部葫市镇金沙沟一带,离赤水城40 km,赤枫公路旁侧,据野外实地调查,常见种子植物共有107科,281属,43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被子植物102科、276属、428种。通过对该地区的常见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第一,在该地区中常见种子植物类群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第二,该保护区常见种子植物植被类型以分布广的草本植物最多;第三,该地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属明显;第四,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原文传递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
作者 曾子 雪涌 《世界遗产》 2011年第4期62-63,共2页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市东面的葫市镇境内,距市区40公里,紧依赤桐公路,傍临赤水河,地处红军长征路,系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递降的过渡地带,海拨290~1730米。公园内年均气温17.7℃,降水量1200~13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大于84%,是...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市东面的葫市镇境内,距市区40公里,紧依赤桐公路,傍临赤水河,地处红军长征路,系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递降的过渡地带,海拨290~1730米。公园内年均气温17.7℃,降水量1200~13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大于84%,是我国唯一以桫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罗纪地球史迹自然生态园林。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55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 侏罗纪 过渡地带 四川盆地 生态园林 赤水 相对湿度 红军长征 贵州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