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洋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二):东海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楠生 陈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3-384,共22页
东海海域是我国典型的赤潮频发区,东海沿海的水产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等都受到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1958—2019年间东海海域内67个浮游植物调查数据,通过比较东海海域浮游植物物种调查获得的历史数据,重点分析赤潮及赤潮物种的组成,并对相... 东海海域是我国典型的赤潮频发区,东海沿海的水产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等都受到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1958—2019年间东海海域内67个浮游植物调查数据,通过比较东海海域浮游植物物种调查获得的历史数据,重点分析赤潮及赤潮物种的组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剖析和解读。共统计出东海海域浮游植物773种(包括65个变种),其中棕鞭藻门470种(包含42个变种),甲藻门253种(包含23个变种)。这些浮游植物中包括了赤潮物种135个,其中棕鞭藻门73个物种,甲藻门56个物种,定鞭藻门和蓝藻门各3个物种。比较发现该海域硅藻和甲藻的相对物种丰富度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分析结果可为东海海域和其他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生物多样性 航次调查 赤潮物种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中国海洋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四):长江口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楠生 崔宗梅 徐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2-417,共16页
长江口海域是我国的一个典型水域,具有很高的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其中包括很多种赤潮物种,引起赤潮频发。本文总结了过去40年间长江口海域历次航次调查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52个航次调查鉴定的浮游植物组成,重点探索了赤潮物种的组成,... 长江口海域是我国的一个典型水域,具有很高的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其中包括很多种赤潮物种,引起赤潮频发。本文总结了过去40年间长江口海域历次航次调查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52个航次调查鉴定的浮游植物组成,重点探索了赤潮物种的组成,并详细描述了长江口海域的6种典型赤潮物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旋链角毛藻、夜光藻、米氏凯伦藻和尖刺拟菱形藻。在文献报道的657个浮游植物物种(包括571个物种和86个鉴定到属的未定种)中,硅藻(368个物种和55个未定种)和甲藻(149个物种和15未定种)占绝大多数。这些浮游植物中赤潮物种占125个,包括硅藻69种、甲藻49种、金藻2种、隐藻1种和蓝藻3种。本文为比较研究不同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探讨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为解读宏基因组学及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生物多样性 航次调查 赤潮物种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中国海域赤潮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楠生 张梦佳 +1 位作者 刘淑雅 崔宗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24,I0001-I0016,共42页
遍布全球的赤潮问题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海域愈演愈烈,成为我国海域最突出的生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海域越来越多的赤潮物种及隐存种得到鉴定,分类地位也经过不断修订,但是这些信息零... 遍布全球的赤潮问题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海域愈演愈烈,成为我国海域最突出的生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海域越来越多的赤潮物种及隐存种得到鉴定,分类地位也经过不断修订,但是这些信息零散,不利于研究者系统认识和跟踪研究我国海洋赤潮物种。为此,文章整理了国内外赤潮物种研究资料,并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有害藻华物种分类参考名单(2021年版,仅包括有毒赤潮物种)内容,完成了赤潮物种统计,共收录了341个赤潮物种,既包括有毒赤潮物种,也包括无毒赤潮物种。在这341个赤潮物种中,大部分(215种)在中国海域也得到鉴定,其中76个物种在所有主要海域都得到鉴定。近年来,基于通用分子标记(比如18S rDNA序列)的宏条形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针对赤潮物种的鉴定和研究,成为研究赤潮物种组成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然而,这341个赤潮物种中近30%的物种其18SrDNA序列尚未得到解析,严重限制了宏条形码方法的充分应用,是推行宏条形码分析中的重要瓶颈。全面构建赤潮物种分子标记可以促进宏条形码分析方法作为新一代海域生态调查分析技术,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解析我国海域赤潮物种的多样性及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把赤潮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物种 生物多样性 时空动态 分子标记 宏条形码分析
下载PDF
中国海洋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一):渤海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楠生 黄海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6-362,共17页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型内海,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其陆源径流丰富,环境异质性高,具有很高的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其中包括大量的赤潮物种。该海域赤潮频发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旅游业等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型内海,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其陆源径流丰富,环境异质性高,具有很高的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其中包括大量的赤潮物种。该海域赤潮频发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旅游业等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针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整理了1957—2019年间46个主要航次的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这些航次中鉴定的浮游植物组成以及相对丰度,并跟踪分析了近20年来渤海的主要赤潮事件,重点描述了赤潮物种多样性,并详细阐述了常见赤潮物种。在航次鉴定的140个赤潮物种中,包括硅藻78种,甲藻52种,定鞭藻5种,绿藻4种和蓝藻1种。本文为比较研究包括渤海海域在内的不同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多样性,探索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规律,解读宏基因组学及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生物多样性 航次调查 赤潮物种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中国海洋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三):南海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楠生 张梦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5-401,共17页
中国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印太交汇区的北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环境极其复杂,使得南海海域的赤潮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近20年来,南海赤潮现象呈攀升态势,对水产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 中国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印太交汇区的北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环境极其复杂,使得南海海域的赤潮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近20年来,南海赤潮现象呈攀升态势,对水产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为了系统了解南海海域浮游植物,尤其是赤潮物种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及年际变化,本文对近30年间(1987—2018)南海海域涉及浮游植物调研的44个航次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共记录到500种浮游植物、65个鉴定到属的未定种和1个未定类的三深碎裂藻。其中,硅藻(289种和37个未定种)和甲藻(186种和21个未定种)占绝大多数,包括赤潮物种149种。其中大部分浮游植物尚未得到系统的分子鉴定。比较发现不同航次报道的物种数目相差较大,种类相似度不高,硅藻和甲藻的相对优势地位无明显演替现象。南海海域最常见的赤潮物种以硅藻为主,包括菱形海线藻、中肋骨条藻、洛氏角毛藻、尖刺拟菱形藻、柔弱拟菱形藻、球形棕囊藻、夜光藻和锥状斯氏藻。本文将为比较研究不同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解读宏基因组学及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生物多样性 航次调查 赤潮物种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山东近海赤潮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楠生 丁翔翔 崔宗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8-1273,I0001-I0030,共46页
山东近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很高,其中包括很多能够引发赤潮的赤潮物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山东近海赤潮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赤潮暴发频率也越来越高,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为系统了... 山东近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很高,其中包括很多能够引发赤潮的赤潮物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山东近海赤潮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赤潮暴发频率也越来越高,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为系统了解山东近海的赤潮物种多样性,评估潜在的赤潮暴发事件,对过去84年间(1936~2019年)完成的以山东近海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的生态研究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并对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这些生态研究项目基本都采用了基于形态特征的方法对浮游植物进行了物种鉴定。对检索到的119个生态研究项目的鉴定结果汇总得到659种浮游植物,其中包括155种赤潮物种,以硅藻(78种)和甲藻(67种)为主,还包括棕鞭藻(5种)、定鞭藻(2种)、隐藻(1种)、未定类的三深碎裂藻(Ebria tripartite)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鉴定频率最高的赤潮物种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由于这些调查研究采用的基于形态特征的物种鉴定方法,对细胞尺寸较小、形态特征不显著以及固定过程中不稳定的物种往往做不到准确鉴定,且形态学鉴定还受到研究者经验的影响,因此,这些鉴定结果不能全部代表甚至可能严重低估了山东近海的赤潮物种多样性。在该文统计的155个赤潮物种中,只有118个物种的18S rDNA V4区序列得到解析,从而可以在宏条形码分析中可以得到鉴定。未来的研究应该将形态学方法与分子学方法结合起来,并且解析所有赤潮物种的分子标记(包括18S rDNA V4)序列,从而更好地跟踪山东近海的赤潮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动态分布,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近海 航次调查 生物多样性 浮游植物 赤潮物种
下载PDF
胶州湾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淑雅 陈楠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0-188,共19页
胶州湾是我国的一个典型近海海湾,也是近海生态系统的缩影。历史上胶州湾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也是研究赤潮暴发机制(包括赤潮物种组成、时空动态变化及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理想实验场所。迄今,几代科学家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开展了... 胶州湾是我国的一个典型近海海湾,也是近海生态系统的缩影。历史上胶州湾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也是研究赤潮暴发机制(包括赤潮物种组成、时空动态变化及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理想实验场所。迄今,几代科学家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开展了长期而系统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了系统跟踪胶州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尤其是赤潮物种的组成变化,本文对近84年间(1936—2019年)胶州湾海域涉及浮游植物调研的54个调查数据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比较分析。文献共报道了549种浮游植物,包括硅藻326种、甲藻164种、绿藻21种、金藻9种、隐藻9种、淡色藻6种、定鞭藻5种、蓝藻3种、黄藻3种、下睫虫2种、裸藻1种和针胞藻1种。其中只有不到一半(40.29%)的浮游植物的全长18S rDNA序列得到解析,表明分子标记数据库需要继续完善,促进宏条形码分析的有效应用。胶州湾海域的优势浮游植物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报道的甲藻与硅藻物种数的比例没有显著的变化。统计表明,研究者在胶州湾共鉴定到153种赤潮物种,包括硅藻79种、甲藻67种、定鞭藻2种、金藻2种、淡色藻1种、黄藻1种和针胞藻1种。胶州湾海域的典型优势浮游植物均为赤潮物种,包括中肋骨条藻、短角弯角藻、旋链角毛藻、加氏星杆藻、日本星杆藻、星脐圆筛藻和尖刺拟菱形藻,其中短角弯角藻和中肋骨条藻是胶州湾海域的"常驻"赤潮物种。本文通过系统综述胶州湾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为利用宏条形码和宏基因组等方法跟踪研究胶州湾和其他海域的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次调查 浮游植物 赤潮物种 胶州湾 有害藻华
下载PDF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姚艳欣 陈楠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5-90,共16页
珠江口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河口,毗邻港珠澳地区,海域内营养盐含量丰富,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伴随着珠江沿岸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导致赤潮灾害频发。许多研究学者已经对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特别是赤... 珠江口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河口,毗邻港珠澳地区,海域内营养盐含量丰富,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伴随着珠江沿岸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导致赤潮灾害频发。许多研究学者已经对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特别是赤潮物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为了系统解读珠江口海域赤潮物种的组成和相对丰度的变化,本文利用公开发表的数据,对1985—2014年间珠江口海域的22个航次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航次调查共鉴定和报道了428种浮游植物物种,包括硅藻270种、甲藻130种、绿藻门9种、蓝藻8种、定鞭藻5种、金藻4种、着色鞭毛藻1种和裸藻1种。这些浮游植物大多数还没有分子分析数据,只有不到三分之一(28.0%)物种的全长18S rDNA全长序列得到解析,表明分子标记的数据库还需完善。根据文献报道,这些浮游植物中有54种赤潮物种,包括中肋骨条藻、双胞旋沟藻、夜光藻、球形棕囊藻、米氏凯伦藻、洛氏角毛藻和铁氏束毛藻等物种。本综述对了解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有害藻华物种,以及解读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宏基因组学及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提供了参考,可以促进比较研究不同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生物多样性 航次调查 赤潮物种 浮游植物
下载PDF
舟山近岸海域赤潮生物与赤潮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干满水 戴玲 +2 位作者 潘静芬 乔木 赵露渊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8期95-100,共6页
研究赤潮生物与赤潮特性是了解赤潮成因、判断赤潮趋势和科学预防应对赤潮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2002-2021年舟山近岸海域发生的190次赤潮进行分析,主要高发区为嵊泗、朱家尖东部和东极海域,高发期在5-7月,主要赤潮生物30种。2020-2021... 研究赤潮生物与赤潮特性是了解赤潮成因、判断赤潮趋势和科学预防应对赤潮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2002-2021年舟山近岸海域发生的190次赤潮进行分析,主要高发区为嵊泗、朱家尖东部和东极海域,高发期在5-7月,主要赤潮生物30种。2020-2021年对舟山近岸海域40个点位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发现,赤潮生物有58种,主要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un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嵊泗、朱家尖东部和东极海域夏季赤潮生物种类和丰度最高,秋季次之。近5年来,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提升,富营养指数相对稳定,为2.33~4.28,一到三类海水比例与赤潮年度累计面积呈负相关,赤潮发生频次受水文气象因素影响,夏季高发区赤潮优势种丰度较高,发生赤潮的内外因素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近岸海域 赤潮物种调查 赤潮特征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Bloom-Forming Algal Species and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被引量:1
10
作者 XIE Zhihao XIAO Hui +1 位作者 TANG Xuexi CAI Hengj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The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and two harmful algal blooms(HAB)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single culture method.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and the growth of ... The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and two harmful algal blooms(HAB)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single culture method.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two algae we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algal cell densiti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 plicatilis obtained sufficient nutrition from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to support net population increase. With exposure to 2.5×104 cells mL-1 of P. donghaiense,the number of B. plicatilis increased faster than it did when exposed to other four algal densities(5,10,15 and 20 ×104 cells mL-1),and the increase rate of B. plicatilis population(r) at this algal density was 0.104 ± 0.015 r d-1. Cell densities of P. donghaiense decreased due to the grazing of B. plicatilis. In contrast,Heterosigma akashiwo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and its growth was largely unaffected by rotifer grazing. In this case,B. plicatilis population decreased and H. akashiwo grew at a rat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Heterosigma akashiwo Brachionus plicatilis
下载PDF
Effect of Anthracene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in Laboratory Cultures
11
作者 BI Rong WANG You +2 位作者 WANG Renjun LI Wei TANG Xuex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Two specie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were cul- tivated in bi-algal cultur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hracene (ANT)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 Two specie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were cul- tivated in bi-algal cultur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hracene (ANT)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Without ANT, H. akashiwo out-competed P. helgolandica at low initial biomass ratios (P. helgolandica (P): H. akashiwo (H) = 1:4 and 1 : 1), but not at the highest (P:H=4:I). This observ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scription in Lotka-Volterra two species competition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P. helgolandica was excluded at low initial biomass ratios, while the unstable equilibrium between two species was predicted at the highest. For both speci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maximal specific growth rate decreased in bi-algal cultures compared to those in monocultures. H. akashiwo exhibited a higher sensitivity to ANT than P helgolandica. This resulted markedly in a reduced cell den- sity of H. akashiwo but an increased cell density ofP. helgolandica. Carrying capacity ofP. helgolandica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in bi-algal cultures with ANT than those without ANT, suggesting that ANT, through the elimination of H. akashiwo, generated the dominance of P helgolandica independently of initial biomass ratios. This study showed a density-dependent effect of harmful alga (H. akashiwo) on dietary alga (P helgolandica), and indicated that ocean pollutant ANT could induce the succession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acen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growt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