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苎麻赤蛱蝶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
5
1
作者
薛芳森
朱杏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较详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VanessaindicaHerbst在南昌郊区(北纬28°46',东经115°50')的年生活史和蛰伏情况。该虫在该地1a发生2代,春季和秋季各1代,以滞育成虫越夏...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较详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VanessaindicaHerbst在南昌郊区(北纬28°46',东经115°50')的年生活史和蛰伏情况。该虫在该地1a发生2代,春季和秋季各1代,以滞育成虫越夏,以休眠状态的成虫越冬,少数年份能以少量幼虫越冬。第二部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在我国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特点:(1)北纬28°~32°之间,该虫具有明显的夏季滞育,但无明显的冬季滞育现象,13发生2代;(2)北纬35°以北,该虫不存在夏季滞育,但可能出现明显的冬季滞育,1a发生2代或2代以上;(3)北纬25°~27°之间,部分个体在夏季进入滞,部分个体则能继续繁殖,1a发生3~5代,除以成虫越冬外,亦能以幼虫越冬;(4)北纬25°以南,夏季滞育消失,1a发生5代以上,除以成虫越冬外,尚能以幼虫和蛹越冬;(6)在高海拔地带该虫亦缺乏夏季滞育现象。因此,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高海拔地该虫年发生的代数反比平地多;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冬季滞育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虫害
苎麻
赤蛱蝶
滞育
化性
地理变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苎麻赤蛱蝶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荣秀兰
周兴苗
+1 位作者
雷朝亮
谢联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赤蛱蝶
生物学特性
有效积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苎麻赤蛱蝶的发生与防治
3
作者
石鸿文
张家江
周在舫
《河南科技》
1989年第10期20-20,共1页
苎麻赤蛱蝶(Pyrameis indica Herbst)俗名卷叶虫。属鳞翅目,蛱蝶科,是我区苎麻上的主要害虫。每年都危害较重。为使麻农掌握此虫的防治方法,确保苎麻的产量和品质,1984~1989年作者对赤蛱蝶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研究。 1....
苎麻赤蛱蝶(Pyrameis indica Herbst)俗名卷叶虫。属鳞翅目,蛱蝶科,是我区苎麻上的主要害虫。每年都危害较重。为使麻农掌握此虫的防治方法,确保苎麻的产量和品质,1984~1989年作者对赤蛱蝶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研究。 1.生活史:苎麻赤蛱蝶在我区一年发生三代。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一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害头麻;第三代幼虫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害二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蛱蝶
苎麻
防治
全文增补中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Bt基因苎麻的获得及其抗虫鉴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符家平
汪波
+4 位作者
刘立军
杨金雨
王绪霞
邢秀龙
彭定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71-1777,共7页
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转化苎麻优良品种芦竹青,获得了转Bt基因苎麻候选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Bt基因已经整合到部分候选植株基因组中。选取PCR和Southern杂交均为阳性的部分株系(...
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转化苎麻优良品种芦竹青,获得了转Bt基因苎麻候选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Bt基因已经整合到部分候选植株基因组中。选取PCR和Southern杂交均为阳性的部分株系(T0)种植在大田,对这些植株进行室内抗虫鉴定并考察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次年对T1代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0代转Bt基因苎麻植株的抗虫性均强于对照,部分株系的抗虫性显著强于对照植株;且基本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T1代植株中也含有Bt基因,表明Bt基因能稳定遗传,且T1代植株在大田的抗虫性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转基因
BT基因
赤蛱蝶
抗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两种苎麻蛱蝶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5
作者
刘超华
王小平
+1 位作者
黄求应
雷朝亮
《华中昆虫研究》
201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2012年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进行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防治苎麻黄蛱蝶、苎麻赤蛱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害虫低龄期,用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各浓度进行喷雾防治,药后1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43%~97.59%、87.27%~96.22%...
2012年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进行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防治苎麻黄蛱蝶、苎麻赤蛱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害虫低龄期,用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各浓度进行喷雾防治,药后1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43%~97.59%、87.27%~96.22%,药后3~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31%~98.56%、87.17%~97.12%,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480g/L毒死蜱乳油,且速效性较好,持效期可达7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
苎麻
苎麻黄
蛱蝶
苎麻
赤蛱蝶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题名
苎麻赤蛱蝶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
5
1
作者
薛芳森
朱杏芬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文摘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较详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VanessaindicaHerbst在南昌郊区(北纬28°46',东经115°50')的年生活史和蛰伏情况。该虫在该地1a发生2代,春季和秋季各1代,以滞育成虫越夏,以休眠状态的成虫越冬,少数年份能以少量幼虫越冬。第二部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在我国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特点:(1)北纬28°~32°之间,该虫具有明显的夏季滞育,但无明显的冬季滞育现象,13发生2代;(2)北纬35°以北,该虫不存在夏季滞育,但可能出现明显的冬季滞育,1a发生2代或2代以上;(3)北纬25°~27°之间,部分个体在夏季进入滞,部分个体则能继续繁殖,1a发生3~5代,除以成虫越冬外,亦能以幼虫越冬;(4)北纬25°以南,夏季滞育消失,1a发生5代以上,除以成虫越冬外,尚能以幼虫和蛹越冬;(6)在高海拔地带该虫亦缺乏夏季滞育现象。因此,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高海拔地该虫年发生的代数反比平地多;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冬季滞育开始出现。
关键词
苎麻
虫害
苎麻
赤蛱蝶
滞育
化性
地理变异
Keywords
vanessa indica
diapause
voltinism
geographical variation
分类号
S435.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苎麻赤蛱蝶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荣秀兰
周兴苗
雷朝亮
谢联耀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20504019)资助
文摘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关键词
苎麻
赤蛱蝶
生物学特性
有效积温
Keywords
Vanessa indica Herbst
bionomics
valid cumulative temperature
分类号
Q435.63 [生物学—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苎麻赤蛱蝶的发生与防治
3
作者
石鸿文
张家江
周在舫
机构
信阳地区植保植检站
固始县植保植检站
出处
《河南科技》
1989年第10期20-20,共1页
文摘
苎麻赤蛱蝶(Pyrameis indica Herbst)俗名卷叶虫。属鳞翅目,蛱蝶科,是我区苎麻上的主要害虫。每年都危害较重。为使麻农掌握此虫的防治方法,确保苎麻的产量和品质,1984~1989年作者对赤蛱蝶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研究。 1.生活史:苎麻赤蛱蝶在我区一年发生三代。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一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害头麻;第三代幼虫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害二麻;
关键词
赤蛱蝶
苎麻
防治
分类号
S435.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Bt基因苎麻的获得及其抗虫鉴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符家平
汪波
刘立军
杨金雨
王绪霞
邢秀龙
彭定祥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麻类研究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71-1777,共7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18-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00696)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070504059)资助
文摘
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转化苎麻优良品种芦竹青,获得了转Bt基因苎麻候选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Bt基因已经整合到部分候选植株基因组中。选取PCR和Southern杂交均为阳性的部分株系(T0)种植在大田,对这些植株进行室内抗虫鉴定并考察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次年对T1代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0代转Bt基因苎麻植株的抗虫性均强于对照,部分株系的抗虫性显著强于对照植株;且基本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T1代植株中也含有Bt基因,表明Bt基因能稳定遗传,且T1代植株在大田的抗虫性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关键词
苎麻
转基因
BT基因
赤蛱蝶
抗虫
Keywords
Ramie
Transformation
Bt gene, Pyrameis indica (Herbst)
Agrobaterium tumefaciens
分类号
S56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两种苎麻蛱蝶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5
作者
刘超华
王小平
黄求应
雷朝亮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出处
《华中昆虫研究》
201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0BAD02B01)
文摘
2012年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进行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防治苎麻黄蛱蝶、苎麻赤蛱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害虫低龄期,用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各浓度进行喷雾防治,药后1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43%~97.59%、87.27%~96.22%,药后3~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31%~98.56%、87.17%~97.12%,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480g/L毒死蜱乳油,且速效性较好,持效期可达7天以上。
关键词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
苎麻
苎麻黄
蛱蝶
苎麻
赤蛱蝶
防治效果
Keywords
20%flubendiamide WDG
ramie
Pareba vesta
Vanessa indica
control effect
分类号
S435.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苎麻赤蛱蝶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
薛芳森
朱杏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苎麻赤蛱蝶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荣秀兰
周兴苗
雷朝亮
谢联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苎麻赤蛱蝶的发生与防治
石鸿文
张家江
周在舫
《河南科技》
1989
0
全文增补中
4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Bt基因苎麻的获得及其抗虫鉴定
符家平
汪波
刘立军
杨金雨
王绪霞
邢秀龙
彭定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两种苎麻蛱蝶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刘超华
王小平
黄求应
雷朝亮
《华中昆虫研究》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