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与赤道纬向风关系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浩 温之平 蓝光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0-962,共13页
利用ECMWF和NCEP(1958~1999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与前期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当年2月份赤道印度洋地区的纬向风存在高层(200~100 hPa)为正、低层(1000~700 hPa)为负的显著相关分布,类似于偶极子的分... 利用ECMWF和NCEP(1958~1999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与前期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当年2月份赤道印度洋地区的纬向风存在高层(200~100 hPa)为正、低层(1000~700 hPa)为负的显著相关分布,类似于偶极子的分布特征;而在赤道中太平洋地区(160°E^160°W)则存在高层为负、低层为正的另一个显著相关"偶极子"。分析这种相关特征的持续性,发现上述形势从2月份到5月份一直存在,且赤道印度洋地区高低层相反的相关分布从3月份开始逐渐东移,到5月份维持在印度洋东部至南海一带。从5月份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可发现,南海地区低层为负相关,高层为正相关,说明低层西风异常、高层东风异常的赤道纬向风分布有利于南海夏季风早爆发。针对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赤道地区(10°S^10°N平均)纬向风的"偶极子"型相关分布特征,定义了一个用于诊断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前期因子。该因子与大部分学者定义的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说明该因子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有一定的反映能力和预测作用。根据Gill(1980年)理论分析发现,上述2月份赤道地区纬向风异常是同期赤道印度洋-大陆桥地区异常强对流活动造成热带赤道大气环流显著异常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爆发 前期因子 赤道纬向风
下载PDF
印度洋赤道潜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印度洋偶极子的联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灵 徐康 +1 位作者 王卫强 谢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32,共14页
印度洋赤道潜流(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是赤道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洋物质输运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ODA3.4.2海洋再分析数据,对印度洋EUC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年际变率与印度洋偶极子(In... 印度洋赤道潜流(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是赤道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洋物质输运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ODA3.4.2海洋再分析数据,对印度洋EUC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年际变率与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的联系。结果显示,气候态上,印度洋EUC出现在冬末春初(2~4月)和夏末秋初(8~10月)季节,且空间结构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其半年周期变化是由赤道纬向东风所引起的向东的次表层压强梯度力(pressure gradient force, PGF)所驱动。年际尺度上,印度洋EUC的结构和强度显著受到IOD的调控,即EUC在正IOD期间几乎能够维持一整年,其强度春季增强、夏季减弱,再随着正IOD的成熟而达到最强,同时其流核中心往赤道东南稍稍偏移。动力诊断结果表明,赤道印度洋次表层向东的PGF是表征印度洋EUC年际变化的重要指标,主导了EUC的年际变化。因此,在IOD期间,风-温跃层-海表温度之间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影响印度洋次表层PGF进而调制了EUC的年际变化,同时加强(减弱)的EUC也将通过补偿赤道东印度洋的上升流进而维持正(负) IOD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赤道潜流 印度洋偶极子 年际变化 赤道纬向风异常 纬向压强梯度力
下载PDF
两类El Nio发生前期大气海洋状况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淑雯 智协飞 王晓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8-677,共10页
利用风场、20℃等温线深度、海表温度以及Wheeler和Hendon提出的逐日MJO指数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EP型和CP型El Nino发生前各要素场的特征,以及近30年来两类El Nino事件发生前MJO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赤道西太平洋,EP型El... 利用风场、20℃等温线深度、海表温度以及Wheeler和Hendon提出的逐日MJO指数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EP型和CP型El Nino发生前各要素场的特征,以及近30年来两类El Nino事件发生前MJO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赤道西太平洋,EP型El Nino的异常西风要早于CP型El Nino出现,其强度也远远强于CP型事件。EP型El Nino的异常西风在发生前2个月已东扩至东太平洋地区,而CP型El Nino的异常西风在El Nino事件发生前3个月东扩至日界线附近,此后也只维持在日界线以西。而在赤道东太平洋,不同于EP型El Nino,CP型El Nino事件在El Nino事件发生前始终有偏东风存在。EP型El Nino温跃层有明显的加深东移现象,温跃层的演变要超前于海表温度的变化。由MJO处于5-8位相的异常概率分布,可知EP型El Nino在中西太平洋的MJO活动要比CP型El Nino早发生,比较赤道纬向风平方的均方差,发现EP型El Nino发生前对应的MJO活动要明显地强于CP型El Nin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型El Nino CP型El Nino 赤道纬向风 温跃层 MJO活动
下载PDF
多模态模型及其在气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蕾 康杜鹃 李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气候要素的概率分布进行了讨论 ,根据这些概率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多模态模型 ,并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对赤道平流层纬向风、ENSO指数 (ESI)序列、冰岛Reykjavik(2 1 90°W ,6 4 13°N)气压和瑞典温度、北半球树木... 对气候要素的概率分布进行了讨论 ,根据这些概率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多模态模型 ,并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对赤道平流层纬向风、ENSO指数 (ESI)序列、冰岛Reykjavik(2 1 90°W ,6 4 13°N)气压和瑞典温度、北半球树木年轮等数据的分析表明 :气候系统中多模态现象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分布 多模态模型 非线性拟合 气候分析 正态分布 赤道平流层纬向 ENSO指数
下载PDF
Variation in joint mode of the tropical Indian-Pacific Ocean thermodynamic anomaly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冬梅 张启龙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19-625,共7页
Previous research has defined the index of the Indian-Pacific thermodynamic anomaly joint mode (IPTAJM) and suggested that the winter IPTAJM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However, the possible... Previous research has defined the index of the Indian-Pacific thermodynamic anomaly joint mode (IPTAJM) and suggested that the winter IPTAJM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However, the possible causes for the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IPTAJM are still unclear. Therefore, this work investigates zonal displacements of both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and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warm pool (EIOWP).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PWP and the EIOWP and the IPTAJM are each examined, and then the impacts of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on the IPTAJM are studied. The WPWP eastern edge anomaly displays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and experienced a regime shift in about 1976 and 1998, whereas the EIOWP western edge exhibits only distinc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IPTAJM may be mainly caused by both the zonal migration of the WPWP and the 850 hPa zonal wind anomaly over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On the other hand, the zonal migrations of both the WPWP and the EIOWP and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over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 easter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may be all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PTA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Indian Ocean tropical Pacific thermodynamic anomaly joint mode ENSO dipole
下载PDF
两类El Nio的发生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 被引量:5
6
作者 黎鑫 李崇银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098-2107,1-2,共10页
通过资料分析,对比了东太平洋型El Nio(EP-El Nio)和中太平洋型El Nio(CP-El Nio)的生消演变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关系.其结果表明:两类El Nio与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都有明显的负相关,但在不同相位阶段相关性... 通过资料分析,对比了东太平洋型El Nio(EP-El Nio)和中太平洋型El Nio(CP-El Nio)的生消演变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关系.其结果表明:两类El Nio与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都有明显的负相关,但在不同相位阶段相关性的变化明显不同;两类El Nio的发生与赤道温跃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其生消演变过程中温跃层东西向的梯度和显著变化的区域以及温跃层振荡的幅度和时间都有显著差异;两类El Nio生消过程中,赤道次表层海温异常的传播演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暖SOTA的聚集时间、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位相反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两类El Nio事件中,次表层海温异常的传播有着明显不同的路径:东太平洋型主要的传播回路在赤道及其北侧,在赤道以南虽有SOTA的传播,但没有形成显著的回路;而中太平洋型主要的传播路径在赤道及其南侧,在赤道以北其传播路径则远不如赤道以南清晰.本文还初步讨论了两类El Nio与赤道纬向风异常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EP-El Nio更多是对赤道中西太平洋大范围异常西风的响应;而CP-El Nio则更多是对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异常西风的响应,并且一定程度上需要赤道东太平洋区域异常东风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型ElNino 中太平洋型El Nino 次表层海温异常 ENSO循环 赤道纬向风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