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建筑表皮——托马斯.赫尔佐格与赫尔佐格&德梅隆的建筑表皮设计手法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喆 《南方建筑》 2004年第A06期26-29,共4页
建筑表皮是近年在建筑界关注的热点,而托马斯·赫 尔佐格以及赫尔佐格&德梅隆是在这个方面很活跃的世界级建 筑师。文章试从建筑表皮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设计手法进 行比较分析。尽管他们设计的出发点,材料的运用,以及对建筑 ... 建筑表皮是近年在建筑界关注的热点,而托马斯·赫 尔佐格以及赫尔佐格&德梅隆是在这个方面很活跃的世界级建 筑师。文章试从建筑表皮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设计手法进 行比较分析。尽管他们设计的出发点,材料的运用,以及对建筑 艺术与技术侧重的不同,造就了他们设计手法的差异。但他们都 设计出了优秀的作品,实现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表皮 设计手法 托马斯·赫尔佐格 赫尔佐格&德梅隆
下载PDF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整合设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晔皓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9-70,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整合设计具有的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全过程介入建筑设计以及设计阶段的成果递进性特点,介绍了赫尔佐格教授科学地深化建筑设计的过程。
关键词 赫尔佐格 整合设计 方法
下载PDF
感受赫尔佐格&德·梅隆事务所的建筑创作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雪蕾 李佳艺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期195-197,共3页
该文从赫尔佐格&德·梅隆事务所的作品出发,对他们作品中呈现出的三方面特点加以分析,分别从混凝土、光和“编织”的表皮入手,深入探讨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特品质,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做一种努力。
关键词 赫尔佐格&德·梅隆 混凝土 编织
下载PDF
旧工业区中的水晶城堡——赫尔佐格-德梅隆新作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图书馆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曲静 赵宇 《建筑师》 2007年第5期72-77,共6页
从纳帕山谷多明莱斯葡萄酒厂到伦敦拉班现代舞中心,从东京Prada旗舰店到德国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图书馆,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对于建筑表皮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在其新作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图书馆中,表皮成为他们"颠覆"传统的工具... 从纳帕山谷多明莱斯葡萄酒厂到伦敦拉班现代舞中心,从东京Prada旗舰店到德国埃伯斯沃德技术学院图书馆,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对于建筑表皮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在其新作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图书馆中,表皮成为他们"颠覆"传统的工具。他们用玻璃和丝网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轻灵,柔软的表皮,使坚硬的玻璃看似柔美的织物。正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这座凝聚了他们十年心血设计的美丽城堡为亟待复兴的前工业中心注入了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德梅隆 大学图书馆 丝网印刷 城市集体记忆 定位 边界 外部膜 体量 表皮
下载PDF
赫尔佐格+德默隆——德国慕尼黑戈兹美术收藏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洁 《室内设计》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戈兹美术收藏馆是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在德国慕尼黑郊区的一个作品,这是一个有着戏剧化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其戏剧化在人们对形态的感知和认知之间发生,引发戏剧效果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关键词 赫尔佐格 慕尼黑 收藏 美术 德国 建筑形态 建筑师 建筑物
下载PDF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作品的时装艺术性研究
6
作者 初妍 王润生 李超 《华中建筑》 2014年第5期7-11,共5页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作品以简洁的形体和丰富的表皮给人以独特的时尚感,这种时尚感的原创根源在于时装艺术。他们通过精妙的材料构思将时装艺术中的编织、图案以及面料再造翻译成了纯粹的建筑语言,赋予建筑表皮如服装面料般的艺术感...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作品以简洁的形体和丰富的表皮给人以独特的时尚感,这种时尚感的原创根源在于时装艺术。他们通过精妙的材料构思将时装艺术中的编织、图案以及面料再造翻译成了纯粹的建筑语言,赋予建筑表皮如服装面料般的艺术感染力。正是时装艺术的介入使其作品独具风范并彰显于同时代的建筑师当中,并为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建筑创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建筑表皮 时装艺术 面料
下载PDF
建筑与技术——托马斯·赫尔佐格评述
7
作者 秦佑国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3,共1页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授。1960年-1965年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1965年-1969年,在慕尼黑著名的彼得·冯·塞德恩(Peter C.von Seidlein)事务所工作。1969年-197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授。1960年-1965年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1965年-1969年,在慕尼黑著名的彼得·冯·塞德恩(Peter C.von Seidlein)事务所工作。1969年-197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担任助教,其间,于1971年-1972年在意大利罗马大学进行博士研究。他于1974年获得了德国卡塞尔大学建筑学教授的教席,是当时德国最年轻的建筑学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 建筑学 托马斯 技术 工业大学 斯图加特大学 慕尼黑 德国
下载PDF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表皮特征分析
8
作者 杨雪蕾 李超 《四川建材》 2018年第2期46-47,53,共3页
瑞士著名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以对建筑表皮的塑造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分析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几个建筑作品的建筑表皮,总结出其建筑表皮的几个重要特征,为我国的建筑表皮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建筑表皮 特征分析
下载PDF
自然主义语境下高迪与赫尔佐格建筑设计风格的比较
9
作者 郭剑 富露 《城市建筑》 2014年第17期1-1,5,共2页
本文通过对安东尼·高迪与赫尔佐格的作品(以国家体育馆鸟巢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两位大师作品的概念、造型与时代性的异同点,为如何师法自然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以及如何提高现代建筑的生命力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赫尔佐格 鸟巢 建筑
下载PDF
从泰特改造到泰特扩建——解读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在大型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建构手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矛 冯天舒 《新建筑》 201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分析了瑞士建筑师组合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几项大型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建构手法。重点关注其在处理新旧结构、材料之间关系的开放态度以及建构理念,并论述了其改造设计中的建构手法对于建筑更新改造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赫尔佐格和德穆隆 工业建筑改造 建构 结构 材料
下载PDF
材料的创新——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创作手法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欣亚 卢朗 《设计》 2013年第8期90-91,共2页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是瑞士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他们以其对材料的敏感性、包容性和创造性使很多材料在作品中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迷人姿态。他们的设计大都围绕着材料创新这一理念而展开,并不断取得突破。本文介绍了他们对于传统材料和现代材...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是瑞士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他们以其对材料的敏感性、包容性和创造性使很多材料在作品中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迷人姿态。他们的设计大都围绕着材料创新这一理念而展开,并不断取得突破。本文介绍了他们对于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创新运用,揭示了材料操作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的设计创作中,如何去寻找创新的源泉和驱动力?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对我们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 德梅隆 材料 创新
下载PDF
“人类,自然,技术”——托马斯·赫尔佐格的人居建筑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西莫·佩里乔利 项琳斐(译)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2,共4页
“(今天)我们被限定的居住空间,与祖先生活在岩洞中或屋檐下、围着篝火的空间截然不同,后者的许多独特品质是建筑无法替代的,其中首要的就是自由与变化。”——雷纳·班纳姆,《家不是一座房子》。
关键词 人居建筑 赫尔佐格 托马斯 人类 自然 技术 居住空间 屋檐
下载PDF
托马斯·赫尔佐格访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弗朗西斯卡·萨尔托戈 张婷(译)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共4页
弗朗西斯卡·萨尔托戈(Francesca Sartogo,以下简称FS):赫尔佐格教授,众所周知,环境危机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上的气候结构,它改变了我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并为之带来了永久性的伤害。于是,处理与环境危机相关的问题成为了本... 弗朗西斯卡·萨尔托戈(Francesca Sartogo,以下简称FS):赫尔佐格教授,众所周知,环境危机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上的气候结构,它改变了我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并为之带来了永久性的伤害。于是,处理与环境危机相关的问题成为了本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京都召开的会议和与此课题相关的广泛讨论显示出,我们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科学和政治领域,它更迫切地需要来自各种层面的交流。能源水泵问题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 托马斯 环境危机 弗朗西斯 生态系统 永久性 层面 水泵
下载PDF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典范——托马斯·赫尔佐格建筑展观感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丽萍 《太阳能》 2003年第3期7-7,17,共2页
关键词 太阳能 建筑 托马斯·赫尔佐格建筑 利用方式 建筑材料 美学
下载PDF
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让建筑回归理性与本质
15
作者 方天纵 陈曦 江滨曦 《中国勘察设计》 2014年第8期76-83,共8页
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图1左)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de Meuron)(图1右)是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二人合作创办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并... 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图1左)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de Meuron)(图1右)是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二人合作创办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并共同获得了2001年第23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早期的作品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具有抽象派还原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 建筑大师 理性 回归 国家体育场 北京奥运会 建筑事务所
下载PDF
技术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21世纪作品立面创作手法解析
16
作者 贾阅 刘莹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3期59-62,共4页
2001年已获得普利兹克大奖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两位先生,在21世纪依然保持着锐意进取与大胆尝试的态度,佳作频出。泰特艺术中心、德国汉堡音乐厅、林肯路1111号停车场、巴塞尔展览中心等这些极具特色的21世纪建筑作品都体现了赫尔佐格与... 2001年已获得普利兹克大奖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两位先生,在21世纪依然保持着锐意进取与大胆尝试的态度,佳作频出。泰特艺术中心、德国汉堡音乐厅、林肯路1111号停车场、巴塞尔展览中心等这些极具特色的21世纪建筑作品都体现了赫尔佐格与德梅隆高超的美学修养和对先进技术的理解与把控能力。将技术与形式二者完美结合是两位大师在建筑立面设计中最核心的设计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 德梅隆 21世纪 建筑立面
下载PDF
城市作为一种形式逻辑——浅析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作品中建筑形式与城市的关系
17
作者 陈永乐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1期24-28,共5页
该文从对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两个建筑作品的分析出发,试图探讨城市因素对其建筑形式的影响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建筑 城市 形式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下载PDF
国王的新衣——论赫尔佐格与德穆隆对建筑表皮态度的转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铁流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0期21-27,共7页
文章从赫尔佐格与德穆隆早期和近期作品的差别引入,探讨该事务所对建筑表皮态度的演变过程和缘由。以理论和案例互相印证,介绍了赫尔佐格与德穆隆从关注表皮材料的表达发展到醉心于表皮装饰的奇观性和诱惑力,再到近期返回结构、空间、... 文章从赫尔佐格与德穆隆早期和近期作品的差别引入,探讨该事务所对建筑表皮态度的演变过程和缘由。以理论和案例互相印证,介绍了赫尔佐格与德穆隆从关注表皮材料的表达发展到醉心于表皮装饰的奇观性和诱惑力,再到近期返回结构、空间、装饰整合的倾向。指出赫尔佐格与德穆隆从早期华丽的外衣到近期无形的"新衣"的转变其实是基于一种不变的精神,即对建筑本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佐格与德穆隆 建筑表皮 结构、空间、装饰的整合
下载PDF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石屋——在人文与非人文之间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峰(译) 于洋(校) 《建筑师》 2021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以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1988年完成的石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位建筑师如何处理人文与非人文、框架和装饰、薄膜与图像间的复杂关系,并由此延伸至两位建筑师对于历史的批判性设计思考。
关键词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石屋 框架 装饰 薄膜 图像 不连贯性
下载PDF
谈赫尔佐格与德莫隆事务所的材料观
20
作者 周卓艳 《山西建筑》 2005年第18期12-13,共2页
对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莫隆事务所处理材料肌理的手法进行了研究,表述了艺术对新一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进入新层面,从而可营造自由发挥的天地。
关键词 肌理 艺术 材料 赫尔佐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