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巴裔美国人与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制裁政策——以《古巴民主法》和《赫尔姆斯—伯顿法》出台为例 |
张文宗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8 |
7
|
|
2
|
见证美国国会(连载之十一) 议会外交的怪胎——赫尔姆斯 |
丁孝文
|
《对外大传播》
|
2005 |
0 |
|
3
|
从“熟果理论”到赫尔姆斯一伯顿法──谈美国对古巴外交政策的演变 |
江心学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
1996 |
2
|
|
4
|
赫尔姆斯—伯顿法 |
徐超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1997 |
0 |
|
5
|
一意孤行──美国实施赫尔姆斯一伯顿法案 |
黄石
|
《企业经济》
|
1996 |
0 |
|
6
|
凯蒂·赫尔姆斯——诠释爱的真谛 |
Gabrielle Donnelly
乐在其中
|
《疯狂英语(阅读版)》
|
2005 |
0 |
|
7
|
赫尔姆斯与美国的联合国政策 |
胡菁菁
|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8
|
赫尔姆斯—伯顿法签署前后 |
徐长银
|
《瞭望》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9
|
赫尔姆斯的“道德外交” |
胡菁菁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0
|
一意孤行——美国实施赫尔姆斯—伯顿法案 |
黄石
|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1
|
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制裁 |
周方银
|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2
|
|
12
|
PNTR:打开中美正常贸易之门 |
绮思
|
《人民论坛》
|
2000 |
0 |
|
13
|
美国第104届国会部分主要成员简介 |
罗开秀
沈志勋
|
《国际研究参考》
|
1995 |
1
|
|
14
|
从“赫──伯法”看美国对外战略的演变及其实质 |
任海涛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5
|
美国某些传媒为什么丑化和敌视中国──美国新闻传媒扫描之七(下) |
徐熊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6
|
古巴经济改革与美国的“赫—伯法” |
陈才兴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7
|
多极格局中的美欧关系 |
张晓
|
《国际展望》
|
1997 |
0 |
|
18
|
在阿富汗丛山深处,它比所有的战友表现得更无所畏惧——反恐战争中的机器人战士 |
力行
|
《国际展望》
|
2002 |
0 |
|
19
|
正史VS戏说 |
Miran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20
|
梵蒂冈反对美国经济封锁 |
张理林
|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