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忠利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第5期391-394,453,共5页
梳理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演化,找寻价值规律,启示中国体育改革。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研究后,认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去国家化的背景是当时的经济增长和全民国家理念,其重归政府管理原因是:僵硬意识形... 梳理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演化,找寻价值规律,启示中国体育改革。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研究后,认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去国家化的背景是当时的经济增长和全民国家理念,其重归政府管理原因是:僵硬意识形态框架下社会组织建设、党的机构扩建及取代行政对社会事物直接管理、权威国家思想以及缺乏社会自治自觉的村社传统文化等等。中国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改革应坚持党的领导和指引,但避免党政不分,努力建设公民社会,夯实体育社会管理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时期 苏联 体育公共行政组织 去国家化
下载PDF
从两个条约看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美政策的变化
2
作者 王颖丽 张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34-35,共2页
从《华沙条约》和《对奥和约》入手分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认为《华沙条约》表现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强硬外交的继承,《对奥和约》则表现了对斯大林外交政策的调整。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对当时剑拔弩张的国际... 从《华沙条约》和《对奥和约》入手分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认为《华沙条约》表现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强硬外交的继承,《对奥和约》则表现了对斯大林外交政策的调整。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对当时剑拔弩张的国际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关系 赫鲁晓夫时期 缓和外交 《华沙条约》 《对奥和约》
下载PDF
赫鲁晓夫时期的政体改革及其经验教训
3
作者 泾丰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89年第4期110-110,共1页
王明贤在如题的文章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是为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认为对个人崇拜的批判,平反冤假错案为其顺利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废除个人专权和干部职务终身制。为了撤掉这个温床... 王明贤在如题的文章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是为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认为对个人崇拜的批判,平反冤假错案为其顺利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废除个人专权和干部职务终身制。为了撤掉这个温床,赫鲁晓夫首先强调和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其汶改革干部职务终身制;第三,限制中高级干部的某些特权.三是改革领导机构,扩大地方权限。针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有效改革:即改革国家权力机关——苏维埃.规定了它的基本任务,同时还加强了它的立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时期 政体改革 职务终身制 经验 集体领导原则 高级干部 国家权力机关 政治环境
下载PDF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经贸关系探析
4
作者 曹广金 《北京党史》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20世纪40年代爆发的冷战无论是对于相对抗的两个集团还是对于集团内部的各国之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联与中国作为冷战一方的主要参加国它们之间的关系无疑受到了冷战的影响,其中在经贸关系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关键词 经贸关系 赫鲁晓夫时期 中苏 集团内部 40年代 20世纪 冷战
原文传递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与苏联的体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存堂 《探索与争鸣》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斯大林体制是苏联社会发展的桎梏。●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跳不出体制障碍。●苏共不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终于遭致瓦解的厄运。
关键词 赫鲁晓夫时期 苏联 改革 人民利益 体制
原文传递
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更新
6
作者 王乃禧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24,共6页
赫鲁晓夫的改革,是苏联首次冲破斯大林模式和体制的尝试,这次改革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方面,其影响非常深远。干部制度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赫鲁晓夫首次提出了领导干部任期制,废除了实际上领导干部终身制。本... 赫鲁晓夫的改革,是苏联首次冲破斯大林模式和体制的尝试,这次改革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方面,其影响非常深远。干部制度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赫鲁晓夫首次提出了领导干部任期制,废除了实际上领导干部终身制。本文对这方面进行了系统、客观、具体的研究,充分肯定了这一改革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了由于实际工作中的偏差带来的消极后果。这一历史经验对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时期 干部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 领导干部任期制 更新 社会主义国家 积极意义 斯大林模式
原文传递
苏联社会价值观演变的历史教训 被引量:2
7
作者 秦维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154-158,F003,共6页
作者认为 ,苏联党的失败及苏联的解体 ,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社会价值观的演变所致 ,即以斯大林模式为经济基础的“国家至上”的社会价值观 ,向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从赫鲁晓夫时期至勃列日涅夫时期完成 ,它给我们... 作者认为 ,苏联党的失败及苏联的解体 ,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社会价值观的演变所致 ,即以斯大林模式为经济基础的“国家至上”的社会价值观 ,向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从赫鲁晓夫时期至勃列日涅夫时期完成 ,它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价值观 国家 个人价值 赫鲁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
下载PDF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后苏联关于战争问题的论争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征难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38-46,共9页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克劳塞维茨最先提出,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改造,用以考察每一战争意义及揭示战争政治本质的重要论断。然而,随着核武器的问世,围绕核战争是否仍然是政治的继续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展开了一场此起彼伏...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克劳塞维茨最先提出,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改造,用以考察每一战争意义及揭示战争政治本质的重要论断。然而,随着核武器的问世,围绕核战争是否仍然是政治的继续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展开了一场此起彼伏的论争。其中,苏联按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个时期,大体经历了否定--肯定--再否定的曲折过程,这一争辩过程颇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二战后 战争 前苏联 核武器 赫鲁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 军事战略 政治策略 安德罗波夫 戈尔巴乔夫时期
下载PDF
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再认识
9
作者 周作翰 《科学社会主义》 1987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阶级性的全民国家.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共纲领写道: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阶级性的全民国家.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共纲领写道: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专政。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 再认 赫鲁晓夫时期 无产阶级专政 阶级统治 传统观点 阶级性
下载PDF
苏联共产党认识共产主义的教训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又中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2002年第1期64-66,51,共4页
在如何认识共产主义问题上,苏联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留下了两个方面的教训:一是脱离实际、教条主义地看待共产主义,主观地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细致的描绘,从而陷入空想;二是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从而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时期
下载PDF
赫鲁晓夫“解冻”时期的档案开放进程研究
11
作者 周丽霞 苏彩莲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9,共5页
本文重点讲述赫鲁晓夫"解冻"时期(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苏共中央委员会所关注的部门——苏联内务部档案总局的档案文献开放问题。将这一时期的档案文件开放总结为雏形阶段、立法阶段和执行阶段,这三个阶段所做的努力为档案解... 本文重点讲述赫鲁晓夫"解冻"时期(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苏共中央委员会所关注的部门——苏联内务部档案总局的档案文献开放问题。将这一时期的档案文件开放总结为雏形阶段、立法阶段和执行阶段,这三个阶段所做的努力为档案解密及对外开放开辟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解冻”时期 档案开放 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苏联水下作战部队的全面回忆——铁幕背后的红星狼群 冷战时代最强大的潜艇力量盛衰记
12
作者 李伦 《国际展望》 2003年第3期34-38,共5页
前苏联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其军事力量最膨胀的时期。在前苏联的军事力量中,海军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突出的。而在海军的构成中,潜艇无疑是一张王牌。
关键词 苏联 水下作战部队 海军 潜艇 俄罗斯 斯大林时期 赫鲁晓夫时期
下载PDF
苏共特权阶层的形成与蜕变
13
《共产党员》 2008年第2期57-57,共1页
斯大林时代和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内部的特权阶层尚未形成,但是只对苏共高级干部开放的“特供商店”,折射出苏共特权阶层已具雏形。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片面追求干部队伍的稳定,逐渐发展到领导干部事实上的职务终身制,特权阶层逐步形成。
关键词 苏共特权阶层 赫鲁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 职务终身制 高级干部 干部队伍
下载PDF
探究苏联解体之谜——《苏联兴亡史》简介
14
《学术动态(北京)》 2003年第12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苏联解体 《苏联兴亡史》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赫鲁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时期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时期不是盛世,而是危世
15
作者 闻一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2,共3页
勃列日涅夫时期常被论述成是赫鲁晓夫时期之后的一个“中兴时期”,甚至被认为是一个“盛世”。这种论断的由来显然与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批判密切相关,其理由是勃列日涅夫中止了赫鲁晓夫的种种反斯大林的措施,恢复了斯大林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常被论述成是赫鲁晓夫时期之后的一个“中兴时期”,甚至被认为是一个“盛世”。这种论断的由来显然与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批判密切相关,其理由是勃列日涅夫中止了赫鲁晓夫的种种反斯大林的措施,恢复了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使苏联重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列日涅夫时期 盛世 赫鲁晓夫时期 斯大林时期 修正主义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发达的社会主义”论剖析——再批鲁米扬采夫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6
作者 陶修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4期38-41,共4页
近几年来,苏修叛徒集团为了掩盖其社会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继赫鲁晓夫时期喧叫一时的假共产主义之后,又更换了一块“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招牌。一九六七年,勃列日涅夫在“十月革命庆祝大会”上首次宣称,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近几年来,苏修叛徒集团为了掩盖其社会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继赫鲁晓夫时期喧叫一时的假共产主义之后,又更换了一块“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招牌。一九六七年,勃列日涅夫在“十月革命庆祝大会”上首次宣称,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编 赫鲁晓夫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勃列日涅夫 帝国主义 共产主义 庆祝大会
下载PDF
腐败对原苏共的毁灭性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瑞琴 《红旗文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36,共4页
自赫鲁晓夫时期起,特别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共党内形成了一个腐化堕落的官僚特权阶层,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特权阶层为使非法占有的国家资源合法化,极力推动社会主义苏联的演变,最终毁灭了苏共,毁灭了... 自赫鲁晓夫时期起,特别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共党内形成了一个腐化堕落的官僚特权阶层,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特权阶层为使非法占有的国家资源合法化,极力推动社会主义苏联的演变,最终毁灭了苏共,毁灭了苏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灭性 苏共 腐败 赫鲁晓夫时期 特权阶层 执政时期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原文传递
帮助你认识一个真实的苏联——《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读后
18
作者 鲁思英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72,共9页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书分上、中、下三册,共155万字。全书分六编:十月革命与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与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关键词 苏联剧变 真相 勃列日涅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时期 赫鲁晓夫时期 斯大林时期 列宁时期 十月革命
原文传递
田文林:从苏联改革教训看中国改革的正确
19
《红旗文稿》 CSSCI 2014年第1期40-40,共1页
首先,守住了意识形态底线。苏联之所以最终在改革中解体,首先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赫鲁晓夫时期。用“全民党”思想取代“无产阶级政党”概念,这种对苏联共产党的再定位,偏离了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并开启了苏联共产党转向“... 首先,守住了意识形态底线。苏联之所以最终在改革中解体,首先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赫鲁晓夫时期。用“全民党”思想取代“无产阶级政党”概念,这种对苏联共产党的再定位,偏离了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并开启了苏联共产党转向“权贵化”的大门。戈尔巴乔夫干脆将利益诉求主体从本民族扩大至全人类,提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并大肆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改革 苏联改革 意识形态领域 苏联共产党 赫鲁晓夫时期 无产阶级政党 人类利益 戈尔巴乔夫
原文传递
神秘的前苏联特异功能者
20
《南国博览》 2015年第6期63-63,共1页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使出浑身解数刺探对方军政情报。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府甚至成立了一个由“特异功能者”组成的绝密实验室,培养特工人员。这些“超级特工”据说能预卜凶吉,洞察未来,甚至可以从电视上出现的外国元首影像中“看出...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使出浑身解数刺探对方军政情报。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府甚至成立了一个由“特异功能者”组成的绝密实验室,培养特工人员。这些“超级特工”据说能预卜凶吉,洞察未来,甚至可以从电视上出现的外国元首影像中“看出”其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功能 前苏联 赫鲁晓夫时期 特工人员 冷战期间 苏联政府 健康状况 外国元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