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走滑活动断层的基岩河道系统位错--以青藏高原东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兵 贾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42,共16页
河流位错是沿走滑活动断层的重要构造地貌之一。然而,由于河流复杂的自然形态、沿走滑断层容易发生河流袭夺等因素,使得利用河流形态来判断走滑断层的滑动方向、位错量等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系统介绍了利用基岩河道系统位错对沿走滑断... 河流位错是沿走滑活动断层的重要构造地貌之一。然而,由于河流复杂的自然形态、沿走滑断层容易发生河流袭夺等因素,使得利用河流形态来判断走滑断层的滑动方向、位错量等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系统介绍了利用基岩河道系统位错对沿走滑断层的河流位错地貌进行分析的方法。系统水系位错是构造过程和地表过程沿走滑活动断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穿过走滑活动断层的河流累积位错量的同时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向上游方向增长的现象。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孜-玉树、鲜水河、昆仑东段3条走滑断裂带的河流位错地貌进行的解译、测量和统计表明,沿3条断裂带都发育系统水系位错,河流从源头到断层的上游长度(L)越长,其累积的位错量(D)越大,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a·L。为研究青藏高原东部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中走滑断裂带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活动断层 系统水系位错 溯源侵蚀 地貌演化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差异性与大中型油气藏的形成 被引量:22
2
作者 柳永军 徐长贵 +3 位作者 吴奎 张如才 朱文森 李明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60,共6页
辽东湾坳陷走滑活动明显,共发育西部走滑、辽西伸展—走滑、辽中1号、辽中2号和辽东1号5条大型走滑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差异特征明显,表现出"东强西弱"的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把这些断裂分为2个带,即东部"单一强走滑带"... 辽东湾坳陷走滑活动明显,共发育西部走滑、辽西伸展—走滑、辽中1号、辽中2号和辽东1号5条大型走滑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差异特征明显,表现出"东强西弱"的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把这些断裂分为2个带,即东部"单一强走滑带"和西部"双重弱走滑带",其中东部断裂走滑活动强,走滑特征明显;西部断裂走滑活动弱,只有局部具有走滑特征。走滑断层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走滑构造,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进而直接决定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大中型油气藏 差异性 走滑断层活动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田勤俭 申旭辉 +4 位作者 丁国瑜 陈正位 韦开波 邢成起 柴炽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沉积受边界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沉积了巨砾岩、杂砾岩及紫红色 -灰绿色泥岩、桔红色角砾岩等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约 4 6 0 0m。老龙湾盆地内部地层不整合于不同的外围地层之上 ,根据对盆地内部沉积序列及外围第三系的区域对比 ,认为盆地沉积开始于中新世中期。由以上特征确定老龙湾盆地为海原断裂带内的第三纪拉分盆地。它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的走滑断层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走滑断层活动 拉分盆地
下载PDF
Study of Paleoearthquakes by Excavation of Grouped Trenches on the Zemuhe Fault in Daqingliangzi,Xichang,Sichuan
4
作者 Tian Qinjian Ren Zhikun Zhang Junl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9年第1期56-67,共12页
Uncertainties are common in the dating of paleoearthquakes.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dating of paleoearthquakes,analysis was done on fault activity,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eismo-geomorphology to investiga... Uncertainties are common in the dating of paleoearthquakes.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dating of paleoearthquakes,analysis was done on fault activity,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eismo-geomorphology to investigate paleoearthquakes along the Zemuhe active fault zone.Grouped trenches were excavated near Daqingliangzi,which revealed three palaeoearthquake events aged 160a,3100a and 5500a~8900a,respectively,including recurrence intervals of about 3000a.Sedimentary processes related to strike-slip fault type earthquakes were discussed,and a sedimentary model was put forward for strike-slip faults at hillsides where drumlin and reverse scarp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earthquake Grouped trenches Micro-geomorphology Zemuhe River sedimentary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