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换型Muglad盆地的走滑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迎风 苌衡 +3 位作者 龙翔 王立志 王瑞霞 邓已寻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 (简称M盆地 )位于中非断裂系中段东端南侧 ,是一个内陆转换型盆地。盆地北部 (走滑 )断陷带以剪切走滑特征为主 ,北部NGL坳陷和南部KK坳陷以拉分走滑特征为主 ,南、北两部明显左行错位 ,两者之间存在与中非走滑断... 非洲中部的Muglad盆地 (简称M盆地 )位于中非断裂系中段东端南侧 ,是一个内陆转换型盆地。盆地北部 (走滑 )断陷带以剪切走滑特征为主 ,北部NGL坳陷和南部KK坳陷以拉分走滑特征为主 ,南、北两部明显左行错位 ,两者之间存在与中非走滑断裂系基本平行的近东西向调节转换构造带。早白垩世中非大断裂的右行走滑运动使早白垩世M盆地主体部位诸断陷边界主断层以西倾为主 ,断陷均呈东断西超 ,下白垩统东厚西薄 ;晚白垩世中非大断裂左行走滑 ,M盆地被改造 ,形成了北北西走向东倾断裂系统 ,具有北“箕”南“堑”的特征。M盆地的走滑性质使其白垩系沉积速率大 ,生油条件好 ,沉降中心从早至晚自北而南转移 ,决定了南部KK坳陷的达富尔群泥岩纯净 ,封盖性能好 ,石油地质条件优越 ,大油田均发现于KK坳陷。但火成岩欠发育 ,地热梯度较低。图 6参 9(王孝陵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Muglad盆地 走滑特征 石油地质特征 非洲
下载PDF
M盆地走滑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亚敏 刘池洋 +2 位作者 王婧韫 谌卫东 王正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5-280,共6页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 M盆地的研究发现 ,在早、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 NEE,NW和 NNW向三大构造体系 ,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 :M盆地油气丰富但复杂多变 ,早期 ,紧临中非断裂带 ,断陷深度大 ,沉积了巨...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 M盆地的研究发现 ,在早、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 NEE,NW和 NNW向三大构造体系 ,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 :M盆地油气丰富但复杂多变 ,早期 ,紧临中非断裂带 ,断陷深度大 ,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生油层系 ;后期 ,中非断裂带走滑方向变化 ,沉积中心向南转移 ,在远离中非断裂带的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 ,是控制油气分布与富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盆地 走滑特征 油气富集规律 型盆地 断裂 油气勘探 高产富集 成藏要素
下载PDF
十屋断陷小宽断裂带的走滑特征研究及其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袁红军 刘民 +2 位作者 王振升 谭振华 赵淑萍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600,614,共6页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四五家子构造带走滑断层非常发育,小宽走滑断层贯穿研究区南北,沿断裂带已经发现了四五家子、后五家子、八屋等油气田,说明该走滑断裂带是一个油气相对富集的区带。但断层的持续走滑,使得走滑断裂带成为构造破碎的复杂...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四五家子构造带走滑断层非常发育,小宽走滑断层贯穿研究区南北,沿断裂带已经发现了四五家子、后五家子、八屋等油气田,说明该走滑断裂带是一个油气相对富集的区带。但断层的持续走滑,使得走滑断裂带成为构造破碎的复杂断裂带,精确落实构造的难度相当大。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分析了小宽断层的剖面特征、平面特征和空间特征,总结了走滑断层对烃源岩、储层和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运移的作用,认为走滑断裂带是寻找构造油气藏的有利场所,指出位于小宽断裂带北部的太平庄构造是下一步构造油气藏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小宽断裂带 断层特征 构造油气藏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塔北隆起轮东斜坡带走滑断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吕优良 汤达祯 +1 位作者 罗春树 吕玉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走滑断层是轮东斜坡带最主要的断裂构造类型。在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该区走滑断层特征、成因及演化,进而探讨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区断层切面上走滑断层具有形迹丰富、共轭、雁列构造的特征;剖面上走滑断层... 走滑断层是轮东斜坡带最主要的断裂构造类型。在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该区走滑断层特征、成因及演化,进而探讨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区断层切面上走滑断层具有形迹丰富、共轭、雁列构造的特征;剖面上走滑断层具有断面陡直、花状构造特点,并具有典型的“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受区域剪切作用形成的挤压应力场影响,区内走滑断层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并长期继承性活动;该走滑断层对区内石油运聚保及其再分布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控制了轮东斜坡带寒武-奥陶系的构造样式,改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的储层储集性能,提高岩溶发育程度,进而影响区内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石油地质意义 轮东斜坡带 塔北隆起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默雷 陈书平 刘雅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5,共5页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不明,制约着该区油气勘探。综合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开展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义东断裂走滑特征明显,主断层(...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不明,制约着该区油气勘探。综合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开展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义东断裂走滑特征明显,主断层(义东断层)及其伴生次级断层呈锐角或近直角斜交,平面上呈"入"字型,主断层与两侧的平行断层呈NEE—NE向雁行式展布;剖面上,主断层面陡峭,伴生的次级断层断至主断层面上,形成负花状构造,且具有窄而深的半地堑式构造。义东断裂带控制陡坡带发育多期次、多类型的砂砾岩扇体,断裂多期次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沿着断层分布的NE向雁列式断块、断鼻及断背斜圈闭,义东断裂主要对油气运移起侧向封堵和垂向输导作用,控制油气沿义东断裂带呈条带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控藏作用 义东断裂带 沾车地区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八面河地区第三系走滑断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6
作者 张紫光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2-24,28,共4页
通过对高精度三维连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运用断距分析、断层生长指数等方法,探讨了八面河走滑断裂的几何特征、活动期次及其成因机制。该区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南段表现为明显的压扭作用呈"S"形、中段表现为多段式倒... 通过对高精度三维连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运用断距分析、断层生长指数等方法,探讨了八面河走滑断裂的几何特征、活动期次及其成因机制。该区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南段表现为明显的压扭作用呈"S"形、中段表现为多段式倒扫帚状、北段呈明显的"似花状"构造,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可划分为雏形期、持续活动期、走滑解体期、定型期等4个期次。进行油气生排烃与成藏综合分析后认为:燕山晚期的北东向断层不仅控制前第三系沉积的基底形态与潜山分布,也控制了八面河断层的基本形态;东营组沉积末期的走滑解体期是八面河各类构造型、地层型圈闭形成与油气二次成藏期匹配较好时期;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既是八面河断裂带的定型期,又是油气输导和三次成藏的最有利时期,也是成藏主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 断裂特征 断裂带 雏形期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辽中南洼旅大16油田原油特征差异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丰 吴奎 +2 位作者 王冰洁 付蓉 郑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辽中南洼旅大16油田原油具有差异成藏、互补富集的特征。为了分析成藏模式,探寻富集规律,利用原油空间分布特征、地化分析、包裹体测试资料和测井资料裂缝识别等方法和技术,对不同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层位的原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辽中南洼旅大16油田原油具有差异成藏、互补富集的特征。为了分析成藏模式,探寻富集规律,利用原油空间分布特征、地化分析、包裹体测试资料和测井资料裂缝识别等方法和技术,对不同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层位的原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次级构造单元油层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单走滑主控挤压构造单元油主要富集在下部成藏组合,双走滑主控叠覆伸展构造单元油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组合,上下成藏组合的原油成熟度和来源也具有明显差异;东营组末期沙三段烃源岩成熟,为东三段储层提供油源,明化镇组晚期沙一、二段烃源岩成熟,共同为储层提供原油;断裂活跃区油源断层发育,东一段、东二上亚段为主要含油层,断裂惰性区浅层油源断裂不发育,东三段为主要含油层,多期油气充注和不同断裂特征控制原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差异 油气成藏过程 强弱走滑特征 辽东湾坳陷 成藏期次
下载PDF
LD油田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8
作者 李强 黄晓波 +2 位作者 彭靖淞 郭龙龙 韩建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136-139,151,共5页
LD油田油气平面分布区域和垂向分布层位差异明显,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南区大于北区;垂向上,东二下段大于馆陶组和东三段。研究区勘探实践证实断裂不仅严格控制着油气组合的空间展布和圈闭形成,而且对油气聚集活动以及油藏的形成分布有... LD油田油气平面分布区域和垂向分布层位差异明显,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南区大于北区;垂向上,东二下段大于馆陶组和东三段。研究区勘探实践证实断裂不仅严格控制着油气组合的空间展布和圈闭形成,而且对油气聚集活动以及油藏的形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为此,从断裂特征入手对LD油田油气差异富集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油源断裂密度、断层活动速率和边界断裂产状三个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分布特征和晚期活动断裂的分布位置控制了平面上南北区油气差异富集;陡坡带边界断裂的坡坪式形态决定了不同层位有效圈闭的大小;边界断裂的坡坪式形态和断层活动速率最终控制了垂向上不同层位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油气差异富集 油源断裂 断裂活动性 边界断裂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