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孟坚诗文摭遗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明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3,共5页
赵孟坚,南宋人,工诗文,惜其作品多已散佚。嘉业堂刊《彝斋文编》及《补遗》中有6诗,《全宋诗》"赵孟坚"部分未收。笔者又从《壬寅消夏录》、《大观录》等书中辑得其诗11首,文12篇,对研究其思想、创作当有所助益。
关键词 赵孟坚 诗文 摭遗
下载PDF
赵孟坚“宗唐”说的书法美学意义探讨
2
作者 李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30-30,54,共2页
宋代书坛被"尚意"书风所笼罩,"意"作为宋代书家集体秉承的圭臬,可谓一时风头无双,然赵孟坚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横空出世地喊出了"宗唐"说,其"学晋不从唐入,多见其不知量也"的见解,... 宋代书坛被"尚意"书风所笼罩,"意"作为宋代书家集体秉承的圭臬,可谓一时风头无双,然赵孟坚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横空出世地喊出了"宗唐"说,其"学晋不从唐入,多见其不知量也"的见解,振聋发聩,成为宋代书坛的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宗唐说 以法求韵
下载PDF
观念与想象:遗民心态下的艺术家形象——以赵孟坚《水仙卷》题咏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柘潭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2-63,共12页
本文以南宋画家赵孟坚《水仙卷》题咏为线索,考察历代士人在遗民心态的影响下如何观待赵孟坚和《水仙卷》,透过他们对赵孟坚的历史想象探讨画作意涵的演变,并剖析儒家忠义的价值观如何对画作审美产生影响。事实上,士人群体在遗民观念的... 本文以南宋画家赵孟坚《水仙卷》题咏为线索,考察历代士人在遗民心态的影响下如何观待赵孟坚和《水仙卷》,透过他们对赵孟坚的历史想象探讨画作意涵的演变,并剖析儒家忠义的价值观如何对画作审美产生影响。事实上,士人群体在遗民观念的框架下对赵孟坚进行了历史重塑,将事实、史实、事件层累叠加,为画家和作品创造了丰富的意义世界,由此展现出儒家价值观与画作审美的紧密联系,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具体而微的传承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水仙卷》 题咏 遗民心态
下载PDF
赵孟坚《水仙》卷
4
作者 杨臣彬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2期14-15,共2页
水仙在植物中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冬季开花,花白而芳香,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等地。一般用沙土或水培植。为冬季室内观赏花卉。由于水仙不怕严寒,高雅净静,故广为人们所喜爱,有"凌波仙子"、"姑射仙人"之美誉。文... 水仙在植物中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冬季开花,花白而芳香,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等地。一般用沙土或水培植。为冬季室内观赏花卉。由于水仙不怕严寒,高雅净静,故广为人们所喜爱,有"凌波仙子"、"姑射仙人"之美誉。文人雅士们以诗文赞美它,以画笔描绘它。赵孟坚就是中国画史上善画水仙的著名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画史 文人雅士 凌波仙子 观赏花卉 石蒜科 墨兰图 多年生草本 我国浙江 姑射
下载PDF
“艺术史书写”的历史语境与价值共识:赵孟坚生平及其《水仙卷》著录再审视
5
作者 张柘潭 《美术大观》 2022年第5期94-99,共6页
赵孟坚的生平和人格在士人群体的书写中以失实为代价得到符合儒家理想的文化重塑。回归生成相关文献书写的历史语境,把握书写背后的价值共识,不仅有助于客观理解这类“艺术史书写”的诉求与动机,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雅集、题咏等活动对... 赵孟坚的生平和人格在士人群体的书写中以失实为代价得到符合儒家理想的文化重塑。回归生成相关文献书写的历史语境,把握书写背后的价值共识,不仅有助于客观理解这类“艺术史书写”的诉求与动机,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雅集、题咏等活动对士人群体在道德层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水仙卷》 艺术史 历史语境 价值共识 理想人格
下载PDF
赵孟坚书法鉴赏
6
作者 张国宏 《秘书》 2015年第8期34-34,共1页
赵孟坚(1199-?),字子同,号彝斋,著名书法家赵盂频族兄。宋宝庆二年(1226)举进士,官朝散大夫严州太守。工诗,擅书画,其书法学王献之、李邕,书风雄健。风格与赵孟频迥异,走的是北宋书法不拘常规,突出书法直抒胸臆的道路。
关键词 作品欣赏 书法家 直抒胸臆 赵孟坚 王献之 书法学 北宋 书画
下载PDF
宋代两幅《墨兰图》之比较——以郑思肖、赵孟坚作品为例
7
作者 朱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7期56-57,共2页
流传于世的艺术作品,描绘相同的题材不在少数,然而,产生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相同题材的作品,却流露出了迥然不同的气质风貌,并不常见,不禁让人思索这其中缘故.文章将选取文人画中极具代表性的"兰"题材,以其典型人物郑思肖和赵孟... 流传于世的艺术作品,描绘相同的题材不在少数,然而,产生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相同题材的作品,却流露出了迥然不同的气质风貌,并不常见,不禁让人思索这其中缘故.文章将选取文人画中极具代表性的"兰"题材,以其典型人物郑思肖和赵孟坚的作品为例,从存世的《墨兰图》出发,分析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手法及风格,并结合画家出身、个性、追求等方面试图窥探出同一题材形成不同风貌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图》 郑思肖 赵孟坚 比较
下载PDF
宋代宗室、宗室画与赵孟坚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成纪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10期29-38,共10页
在中国宋代画史中,宗室画是一个独特的品类。它缺乏文人画的放逸,但比一般文人画更趋高洁和雅致;它像当时的院画一样讲究法度,但又绝少匠人的世俗气。鉴于宋代帝王和宗室对当时艺术风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这一时代的文人画和院画其实应... 在中国宋代画史中,宗室画是一个独特的品类。它缺乏文人画的放逸,但比一般文人画更趋高洁和雅致;它像当时的院画一样讲究法度,但又绝少匠人的世俗气。鉴于宋代帝王和宗室对当时艺术风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这一时代的文人画和院画其实应被视为宗室画的逸出形式,或者至少应将宋代绘画一分为三,即宗室画、文人画和院画,三者分别以贵族气、文人气和工匠气,显出艺术风格的次递差异。整体言之,绘画在宋代的繁荣,离不开这一王朝持续300年的佑文政策;而宗室画之所以领一代风骚并精英辈出,一方面源于宋王朝对宗室弟子持之以恒的艺文教育,另一方面则因为这一时代对宗室的界定比任何时代都宽泛,从而使其拥有了庞大的艺术人口。理解赵孟坚的艺术,无法脱离如上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宗室 宗室画 赵孟坚
原文传递
赵孟坚和他的水仙卷 被引量:2
9
作者 崔锦 孙宝发 《美术》 1983年第10期63-33,共3页
一个七寸多高、却有二十尺长的横卷,而且全以水墨渲染把繁枝密蕊的一簇簇水仙描绘得那么挺拔、淡雅。这是宋代著名画家赵孟坚的名作。 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宋朝宗室,浙江海盐人,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生,宝庆二年进士,曾任严州... 一个七寸多高、却有二十尺长的横卷,而且全以水墨渲染把繁枝密蕊的一簇簇水仙描绘得那么挺拔、淡雅。这是宋代著名画家赵孟坚的名作。 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宋朝宗室,浙江海盐人,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生,宝庆二年进士,曾任严州太守,约卒于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赵孟坚为人放荡不羁,被视作是米南宫一类的人物。据说他曾放舟西泠诸名胜,满载书画文玩,歌吟长啸,人称之为赵子固画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尺长 浙江海盐 咸淳 横卷 西泠 岁寒三友图 三年 宝庆 墨花
原文传递
南宋赵孟坚“水仙图”考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茜 车旭东 《荣宝斋》 2020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赵孟坚是南宋兼具貴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重要画家,庆元五年(一一九九)生,卒年说法不一,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人,宋太祖十一世孙,以父荫入仕,官朝奉郎。他能诗、擅书画、富收藏、精鉴别,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画... 赵孟坚是南宋兼具貴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重要画家,庆元五年(一一九九)生,卒年说法不一,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人,宋太祖十一世孙,以父荫入仕,官朝奉郎。他能诗、擅书画、富收藏、精鉴别,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画意超绝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朝奉郎 水仙图 三重身份
原文传递
“艺不同不相为谋”——赵孟坚、赵孟頫不同书法观念的启示
11
作者 刘寿堂 《书法》 2003年第4期7-8,共2页
中国历史上,兄弟相煎的例子屡见不鲜,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令人悲怆不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愿望是不错的。不过,由于利益纷争、意见不一,也常常造成父母、子女、兄弟之间的不和,甚至反目成仇。亲属... 中国历史上,兄弟相煎的例子屡见不鲜,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令人悲怆不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愿望是不错的。不过,由于利益纷争、意见不一,也常常造成父母、子女、兄弟之间的不和,甚至反目成仇。亲属间的矛盾往往比朋友间的闹别扭更显微妙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吾老 赵孟坚 以及人之老 不相为谋 七步
原文传递
南宋赵孟坚水仙图考析
12
作者 冯茜 《东方收藏》 2019年第12期40-46,共7页
赵孟坚是南宋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重要画家,庆元五年(1199)生,卒年说法不一,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人,宋太祖十一世孙,以父荫入仕,官朝奉郎。他能诗、撺朽画、富收藏,精鉴别,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画意超绝... 赵孟坚是南宋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重要画家,庆元五年(1199)生,卒年说法不一,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人,宋太祖十一世孙,以父荫入仕,官朝奉郎。他能诗、撺朽画、富收藏,精鉴别,工画水墨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画意超绝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时人叶隆礼云:“吾友赵子固,以诸乇孙负晋宋间标韵,少游戏翰墨,爱作蕙兰,酒边花下,率以笔研自随人求画,与无靳色,往往得之易,藏之多,人亦未之宝也晚年步骤逃禅,工梅竹咄咄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奉郎 赵孟坚 水仙 蕙兰 叶隆礼 三重身份
原文传递
“生死之隔,故不相为谋”——也谈赵孟坚与赵孟頫
13
作者 潘德熙 《书法》 2003年第7期8-9,共2页
《书法》杂志今年四月号,刊载了一篇题为《艺不同不相为谋》,副题为『赵孟坚、赵孟頫不同书法观念的启示』。说的是他们兄弟俩『宋亡以后,作为哥哥的赵孟坚,隐居不仕,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盛情邀请」,一心钻研他的学问去了。而从弟赵孟... 《书法》杂志今年四月号,刊载了一篇题为《艺不同不相为谋》,副题为『赵孟坚、赵孟頫不同书法观念的启示』。说的是他们兄弟俩『宋亡以后,作为哥哥的赵孟坚,隐居不仕,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盛情邀请」,一心钻研他的学问去了。而从弟赵孟頫却耐不住寂寞,心安理得地到元代(朝)做官去了。……岂料赵孟坚对于弟弟的这种「失节」,大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愤懑莫释之际,毅然与之绝交……他们又同时利用书法作为媒介,互相发泄着对对方的不满(下略)』。实际上,赵孟坚去世于宋亡之前,所以他不可能预见到赵孟頫在『宋亡以后,到元代(朝)去做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赵孟頫 宋亡 不相为谋 书法
原文传递
赵孟坚自书诗卷
14
《书法》 2016年第7期F0002-F0002,1-32,共33页
故宫博物院藏品宗老大年:指赵令穰,字大年,北宋画家,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官至光州防御使、徐州观察使,追封彭城侯。善花卉,尤工水墨蔬果。兼画犬得名于时,黄庭坚题云:崇信军观察留后。传世画作有《湖庄消夏图》等,工画水村小景。
关键词 赵孟坚 故宫博物院 赵匡胤 宋太祖 黄庭坚 画家 画作
原文传递
南宋画家赵孟坚
15
作者 徐守成 《古今谈》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近读明代张岱《西湖梦寻》,见“西湖北路·西泠桥”篇,有“赵王孙孟坚子固”的记载,印象比较深刻。文曰:
关键词 赵孟坚 画家 南宋 《西湖梦寻》
原文传递
赵孟坚与落水兰亭
16
作者 陈永胜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2年第10期7-8,共2页
世人但知赵孟(兆页)却鲜闻赵孟坚,更有甚者将两人混为一谈,贻笑大方。赵孟坚生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是名副其实的南宋人。他和由宋入元的赵孟(兆页)一样都属于南宋宗室,虽然辈分相同,但是赵孟坚去世的时候,赵孟(兆... 世人但知赵孟(兆页)却鲜闻赵孟坚,更有甚者将两人混为一谈,贻笑大方。赵孟坚生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是名副其实的南宋人。他和由宋入元的赵孟(兆页)一样都属于南宋宗室,虽然辈分相同,但是赵孟坚去世的时候,赵孟(兆页)还仅仅是十岁的孩子。然而在酷嗜书画收藏方面,二人确实颇为相似,无怪乎好事者习惯把他们扯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书画收藏 赵孟(兆页) 名副其实
原文传递
赵孟坚《水仙卷》赏析
17
作者 肖音 《明日风尚》 2018年第15期277-277,共1页
美术理论家往往是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去把握绘画作品;而绘画实践者,往往是站在微观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层面把握绘画作品。笔者作为绘画实践者仅从文本本身去阐述,通过对水仙卷的临摹研习,形成了一些感受,并带着这些感受与思考去分析赵... 美术理论家往往是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去把握绘画作品;而绘画实践者,往往是站在微观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层面把握绘画作品。笔者作为绘画实践者仅从文本本身去阐述,通过对水仙卷的临摹研习,形成了一些感受,并带着这些感受与思考去分析赵孟坚的水仙图卷,以期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坚 水仙卷:技法
原文传递
遗民情结与文人兰花诗画传统的图-文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兴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6,191,192,共11页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怀的典型载体之一。他们围绕兰花创造了一系列文学母题、图像模式和思想结构,在以往以文字为系统表达形式之外,赋予了另一个以图像为核心的新系统,将孔子"空谷幽兰"和屈原"香草美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现传统与意义再生产机制推向了新的阶段。可以通过具体的兰花诗画作品,从图-文互文性角度梳理、解读这些审美、思想与意义系统,探讨其中蕴含的复杂的遗民情结、儒家人格理想与超越性精神,这是一条进入中国古代文人心灵和历史世界的通幽曲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遗民情结 图-文互文性结构 赵孟坚 郑所南 赵孟瞓 八大山人 石涛 金农
下载PDF
论宋代水仙花事及其文化奠基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45-56,共12页
北宋水仙的分布中心在今湖北的荆州、襄阳和河南洛阳、许昌、开封一带,南北宋之交向长江中下游沿线和东部沿海转移。南宋中期以来,则高度集中到都城临安和闽、浙沿海地区,奠定了宋以来我国水仙分布的基本格局。金盏银台、天葱、雅蒜等... 北宋水仙的分布中心在今湖北的荆州、襄阳和河南洛阳、许昌、开封一带,南北宋之交向长江中下游沿线和东部沿海转移。南宋中期以来,则高度集中到都城临安和闽、浙沿海地区,奠定了宋以来我国水仙分布的基本格局。金盏银台、天葱、雅蒜等水仙别名均始见于北宋。宋人所艺水仙多属单瓣,南宋中叶重瓣水仙开始出现,受到重视。至迟南宋中叶,曝晒或灶烘水仙球茎以提高花芽分化的关键技术已见于记载。盆栽水养自始即是人们主要的观赏方式。南宋以来,歌咏水仙的文学、艺术作品迅速增加,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水仙的了解和喜爱。水仙独特的色香、习性和气韵备受人们推重,被赋予崇高的道德品格象征意义,获得了与梅花等岁寒之友几乎完全相当的文化地位。宋人的种种花事活动及其思想认识,取得了丰富的成就,奠定了我国水仙观赏文化的基本格局和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宋代 品种 黄庭坚 赵孟坚
下载PDF
论花鸟画“四君子”的审美价值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晓坚 《美术大观》 2006年第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花鸟画 《宣和画谱》 画竹 四君子 绘画史 绘画艺术史 美术史 夏昶 画菊 赵孟坚 柯九思 《竹谱》 边鸾 萧悦 《图画见闻志》 图画见闻志 文徵明 文征明(1470-155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