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众声喧哗中的“赵本山现象”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当前"赵本山现象"已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从这一现象中所折射出的不仅是20多年来赵本山喜剧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凸显出在当前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里,社会各阶层文化需求和文化选择的差异。在余秋雨、... 当前"赵本山现象"已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从这一现象中所折射出的不仅是20多年来赵本山喜剧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凸显出在当前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里,社会各阶层文化需求和文化选择的差异。在余秋雨、肖鹰、王蒙等学者大相径庭的观念背后,彰显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冲突。只有从文化、时代和社会的整体着眼,每一种声音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才能充分得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声喧哗 赵本山现象 喜剧艺术
下载PDF
“赵树理方向”与“赵本山现象”之比较——兼及文艺大众化问题的思考
2
作者 陈运贵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在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中生成的"赵树理方向"和"赵本山现象",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在文艺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更具有一致性,它们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大众化":农民的话语和民间的艺术形... 在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中生成的"赵树理方向"和"赵本山现象",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在文艺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更具有一致性,它们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大众化":农民的话语和民间的艺术形式。赵树理和赵本山的成功就在于他们进行着一种"还文化给大众"的努力,以现世性、民众化和普遍受益性为主要内涵的世俗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以自己的作品成功地实现了文艺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方向 赵本山现象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赵本山现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璇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6-80,共5页
当赵本山成为社会公众人物进入大众视野时,赵本山的身份开始变得复杂与暧昧起来,随之形成的赵本山现象也开始进入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并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以赵本山的影视、小品为载体,围绕着"雅俗之争"、"农... 当赵本山成为社会公众人物进入大众视野时,赵本山的身份开始变得复杂与暧昧起来,随之形成的赵本山现象也开始进入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并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以赵本山的影视、小品为载体,围绕着"雅俗之争"、"农村题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喜剧的语言艺术与表演风格"、"春晚之于赵本山的意义"、"农村影视的叙事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无论是媒介批评还是学术批评,都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于赵本山的高度关注,而恰似这些关注与阐释,无不证明赵本山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丰富性所在。对赵本山现象研究现状的梳理,不仅是对一个文化现象的再认识,更是对当代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山现象 媒介批评 叙述策略
下载PDF
从“二人转”到“小品王”——“赵本山现象”透视
4
作者 胡璇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3-56,共4页
赵本山在当代文化中已绝非一个传统的农民形象,他可以被看作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象征性寓言。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二人转"剧场演出、系列影视剧、文化产业链、本山传媒集团、媒介的相关报道与评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反... 赵本山在当代文化中已绝非一个传统的农民形象,他可以被看作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象征性寓言。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二人转"剧场演出、系列影视剧、文化产业链、本山传媒集团、媒介的相关报道与评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反响等,汇聚在当代各种文化力量交织的平台之上,构成了"赵本山现象"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官方的推重与收编、精英的关注与评价、媒介的追捧与大众的认同,共同促成了赵本山今天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地位。"赵本山现象"在20多年的变化与发展中,无不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山现象 文化内涵 文化力量 大众传媒
下载PDF
春晚的“赵本山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松民 《公民导刊》 2007年第3期54-54,共1页
从1990年至今,赵本山已经连续17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多次在“春晚最佳小品评选”中拔得头筹。今年赵本山又带着他的“白云黑土”系列之《策划》,再次登上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那么,春晚上的“赵本山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觉... 从1990年至今,赵本山已经连续17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多次在“春晚最佳小品评选”中拔得头筹。今年赵本山又带着他的“白云黑土”系列之《策划》,再次登上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那么,春晚上的“赵本山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至少能够从中解读出这样两重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山现象 春晚 语言类 相声 曲艺
下载PDF
漫谈二人转与“赵本山现象”
6
作者 安冉 《广播歌选》 2012年第7期72-75,共4页
本文从赵本山的成长史,阐述了他成为响誉全国的"小品王"的成功经验及产生的"赵本山现象",诠释了这一现象对二人转发展产生的5种影响,并以"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生活是需要开心的,传统是要继承的,发展是更要... 本文从赵本山的成长史,阐述了他成为响誉全国的"小品王"的成功经验及产生的"赵本山现象",诠释了这一现象对二人转发展产生的5种影响,并以"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生活是需要开心的,传统是要继承的,发展是更要创新的"概括了"赵本山现象"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赵本山 赵本山现象
下载PDF
赵本山现象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7
作者 廖一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3-158,共6页
通过对"赵本山现象"的分析,阐释中国文化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文化产业应以"赵本山现象"为借鉴,低起点、低成本运营,挖掘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全民创意文化氛围,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优秀... 通过对"赵本山现象"的分析,阐释中国文化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文化产业应以"赵本山现象"为借鉴,低起点、低成本运营,挖掘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全民创意文化氛围,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山现象 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评析春晚《策划》 解读“赵本山”现象
8
作者 廖玉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94-95,共2页
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总结出赵本山的五大特色:诙谐的生活化语言,故事内容有新奇感,故事内容具真实性、蕴涵心理暗示作用、具有讽刺警示意义。
关键词 春晚 小品 语言 赵本山现象
下载PDF
浅析赵本山文艺现象
9
作者 张韶丹 王立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29-330,共2页
赵本山小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文艺现象,从东北二人转、小品再到后来的本山商业帝国,表征了赵本山文化产生的基本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赵本山文艺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并进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得... 赵本山小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文艺现象,从东北二人转、小品再到后来的本山商业帝国,表征了赵本山文化产生的基本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赵本山文艺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并进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山文艺现象 大众文化 反思
下载PDF
赵本山小品面面观
10
作者 朱一立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6年第34期47-47,共1页
近年来,赵本山的电视小品火热荧屏,出现了“赵本山现象”引起了文化界的思考,赵本山的电视小品塑造了反传统的农民形象,体现了浓厚的平民意识,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但从接受学的角度看赵本山小品,反思起社会效果是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 赵本山现象农民形象 平民意识 接受
下载PDF
不可缺少的戏剧风景线
11
作者 邹平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共1页
正是暮春三月,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历代文人骚客留下无数佳句,有“晓色云开,春随人意”的赞春,有“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嬉春,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的伤春,也有“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送春,构成了一道... 正是暮春三月,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历代文人骚客留下无数佳句,有“晓色云开,春随人意”的赞春,有“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嬉春,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的伤春,也有“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送春,构成了一道春的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戏剧创作 昆剧 戏剧艺术 赵本山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