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报刊角度重读香港地区文学——评赵稀方的《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 |
张帆
刘小新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2
|
学术解魅与反抗虚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 |
赵稀方
张宝林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3
|
赵稀方:俄苏文学翻译与左翼文学资源 |
赵稀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4
|
赵稀方学术答问录 |
赵稀方
凌逾
|
《学术评论》
|
2019 |
0 |
|
5
|
批评空间的开创——《小说香港》与赵稀方的香港文学研究 |
白杨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3 |
0 |
|
6
|
后殖民研究的新成果——评赵稀方《后殖民理论》 |
曹文刚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7
|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建构——评赵稀方《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
曹文刚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8
|
双重视野下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实践——从赵稀方《翻译与现代中国》谈起 |
李今
|
《学术评论》
|
2020 |
0 |
|
9
|
评赵稀方的《后殖民理论》 |
高云球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0
|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中国的历史关联——读赵稀方《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
李思清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翻译的现代性——评赵稀方先生《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 |
徐婷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十年磨一剑——读赵稀方的《后殖民理论》 |
陈定家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媒介、译介、域界的融通——赵稀方后殖民理论、翻译文化与华文文学研究的跨界之道 |
凌逾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22 |
0 |
|
14
|
翻译文学史书写新貌: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实践——评赵稀方《二十世纪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
刘云
|
《东方翻译》
|
2011 |
0 |
|
15
|
理论旅行与翻译的政治——评赵稀方《翻译与新时期话语实践》 |
姚涵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6
|
一场后殖民理论旅行——读赵稀方的《历史与理论》 |
易明皇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5 |
1
|
|
17
|
赵稀方教授 |
马光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文化研究翻译转向的范式生成与实践——评赵稀方先生的《翻译与现代中国》 |
丁一白
|
《东方翻译》
|
2019 |
0 |
|
19
|
理论批评的渡河之筏——《小说香港》的理论批评特色 |
肖成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20
|
建立健全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的目录索引体系及机制 |
李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