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基于新国家主义发展观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晨 韩舒立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25-30,共6页
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对先天不足的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而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治理有效性和政权合法性,并为进一步的国家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和可能机遇。政府主导市场下的东亚经济奇迹打... 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对先天不足的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而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治理有效性和政权合法性,并为进一步的国家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和可能机遇。政府主导市场下的东亚经济奇迹打破了西方自由经济传统,成为新国家主义基本理论的有力佐证。从"失败国家"到"找回国家",政府与市场"嵌入式发展"带来的显著绩效,说明后发国家的赶超型现代化历程,无处不需要一个有效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角色正逐步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政治发展、社会发育营造了新的成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国家 新国家主义 政府转型 赶超型现代化 国家建构
下载PDF
赶超型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被动市民化研究
2
作者 刘天旭 田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的快速现代化伴随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农民的被动市民化。从发展速度角度看,农民被动市民化主要是三种变迁速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合称"三重速度叠加",具体而言就是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加速度、赶超型现代化的政策加速... 中国的快速现代化伴随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农民的被动市民化。从发展速度角度看,农民被动市民化主要是三种变迁速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合称"三重速度叠加",具体而言就是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加速度、赶超型现代化的政策加速度与工业化内置的机器加速度叠加而成的。农民被动市民化是中国赶超型现代化巨大成就所支付的发展成本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超型现代化 农民被动市民化 三重速度叠加
下载PDF
赶超型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路径选择
3
作者 唐亮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6期144-157,共14页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首先,根据不同的时空背景分析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面临的三大挑战和两大有利条件。其次,分析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政府主导现代化进程的特...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首先,根据不同的时空背景分析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面临的三大挑战和两大有利条件。其次,分析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政府主导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再次,从结构功能角度比较了不同治理体系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最后,从动态角度分析了所谓“新权威主义”模式下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路径,将国家现代化进程分成优先发展经济、重视社会发展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型现代化国家 赶超型现代化 后发优势 发展模式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俄国现代化的赶超型特征探究(1861—1917)
4
作者 邓沛勇 《西伯利亚研究》 2024年第1期64-82,共19页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因急于摆脱经济落后的窘境,重塑外交强国地位,俄国现代化进程的赶超型特征十分明显。俄国的赶超型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本国经济落后、克里米亚战争后外交强国地位丧失、西欧各国工业化...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因急于摆脱经济落后的窘境,重塑外交强国地位,俄国现代化进程的赶超型特征十分明显。俄国的赶超型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本国经济落后、克里米亚战争后外交强国地位丧失、西欧各国工业化成效显著,以及18世纪对西方传统和思想文化的学习都是其催化剂。俄国现代化的成就显著,但因特殊的国情,加上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其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改革先行政治改革滞后、社会冲突逐步加剧和对农民剥削过重等落后性特征也一览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赶超型现代化 城市化 交通运输革命
下载PDF
大学治理的特殊性与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应强 唐宇聪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3,共8页
大学治理体系是一个包括大学治理理念、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实施机构的有机系统。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以大学治理的特殊性为基础。大学治理是基于大学组织特殊性的学术组织治理,是源于大学功能和使命特殊性的教育组织治理。推进... 大学治理体系是一个包括大学治理理念、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实施机构的有机系统。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以大学治理的特殊性为基础。大学治理是基于大学组织特殊性的学术组织治理,是源于大学功能和使命特殊性的教育组织治理。推进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需要把握两个最具现实性的关键问题:一是必须克服大学行政化倾向,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和教育机构来治理;二是必须确立大学作为自主办学法人实体的治理主体地位,把大学作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赶超型现代化 大学治理体系 大学组织特性 大学法律地位
原文传递
“创新”逻辑下的中国国家治理:进程、模式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玉生 张开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8-184,共7页
本文主要以林尚立、周雪光、冯仕政、蔡禾等学者有关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中国国家治理理解安置于现代化进程中,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进程、模式和有效性等,论证创新逻辑才是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历史实践、模式和有效性... 本文主要以林尚立、周雪光、冯仕政、蔡禾等学者有关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中国国家治理理解安置于现代化进程中,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进程、模式和有效性等,论证创新逻辑才是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历史实践、模式和有效性的有效范式观点。我们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命题,改革开放是政治命题,创新是国家治理命题"是理解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治理 赶超型现代化 有效性 创新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