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起搏方式对单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1
作者 任琳子 杨淑 +2 位作者 罗超 马妮娜 车奕宏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911-2915,共5页
目的 比较两种起搏方式对单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于汉中市中心医院的92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搏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低位房间隔组49例(采用低位房间... 目的 比较两种起搏方式对单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于汉中市中心医院的92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搏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低位房间隔组49例(采用低位房间隔起搏)和右心耳组43例(采用右心耳起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早期和心室舒张末期时的血流流速比值(E/A)、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和心电图表现(P波时限、P波离散度、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术后心脏不良事件(房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E/A较术前均明显升高,LAVI较术前明显降低,且低位房间隔组的LVEF、E/A分别为(50.28±5.39)%、1.20±0.15,明显高于同时间右心耳组的(47.16±4.21)%、1.12±0.17,低位房间隔组的LAVI为(32.27±2.28) mL/L^(2),明显低于同时间右心耳组的(34.01±2.54) m L/L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低位房间隔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离散度明显较术前降低,而右心耳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离散度分别为(129.48±7.12) ms、(32.73±5.02) ms,与其术前比较明显升高,且相同时间低位房间隔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离散度分别为(119.13±8.54) ms、(25.08±4.86) ms,明显低于右心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SAC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位房间隔患者的SACT为(142.28±4.75) ms,与右心耳组的(143.07±4.29)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低位房间隔组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右心耳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房间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4%,略低于右心耳组的4.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房间隔起搏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纠正心脏电活动方面有明显优势,且还可降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方式 单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功能 房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若菡 刘志敏 +5 位作者 唐闽 华伟 王方正 张澍 陈新 陈柯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起搏方式[单心房按需(AAI)起搏和双腔按需(DDD)起搏]对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入AAI组(57例)和DDD组(86例)。在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6个月,之后每年1次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起搏方式[单心房按需(AAI)起搏和双腔按需(DDD)起搏]对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入AAI组(57例)和DDD组(86例)。在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6个月,之后每年1次的随访中,根据随访期间的健康状况填写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量表)。38例完成3年随访,且SF-36量表资料完整的患者被纳入生活质量研究。结果:与起搏器植入前相比,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患者除躯体疼痛稍下降外,生活质量其余各维度均较起搏器植入术前提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患者总体健康评分增高,同时AAI组总体健康评分也高于DDD组(P均<0.05);起搏器植入术后2年,起搏器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的评分均较起搏器术前显著增高(P均<0.05);两两比较显示,除了AAI组总体健康评分显著优于DDD组外(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维度的评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AAI起搏方式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DDD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治疗 起搏方式 生活质量 36条简明健康问卷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严宝力 江时森 +3 位作者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何松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88-90,共3页
目的:比较单心室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7例VVI、20例DDD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变化情况。结果:与DDD组相比,VV... 目的:比较单心室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7例VVI、20例DDD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变化情况。结果:与DDD组相比,VVI组术后持续性心房纤颤及新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较高(P<0.05),左心房直径(LAD)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SSS患者DDD的预后优于V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方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葛堪忆 张媛 +1 位作者 张萍 陈明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4期183-185,共3页
为了解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特别是慢-快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21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生理性起搏(AAI/DD... 为了解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特别是慢-快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21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生理性起搏(AAI/DDD)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AAI:53.5±6.1%vs47.2±7.8%,4.95±0.57L/minvs4.20±0.62L/min;DDD:52.5±6.8%vs44.3±0.1%,5.12±0.71L/minvs4.41±0.38L/min;P均<0.01),左房内径(LAD)无明显变化;DDD组E/A比值明显增加(0.98±0.09vs0.87±0.15,P<0.01),AAI组E/A比值呈增加趋势(P=0.05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5.9%vs50%,P<0.01)。非生理性起搏(VVI)组术后LVEF、CO明显下降(44.1±4.7%vs48.3±4.3%,3.77±0.42L/minvs4.17±0.85L/min,P均<0.01),LAD明显增大(39.26±2.37mmvs36.81±2.35mm,P<0.01),E/A比值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脏起搏 远期效果 起搏方式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下血液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如兴 蒋文平 +5 位作者 刘志华 杨向军 惠杰 宋建平 蒋彬 蒋廷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起搏方式下血液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105例安装心脏永久起搏患者术前、术后1日、1周、1、3、6、9个月BNP水平,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变化。32例DDD(R)起搏者,9个月后分... 目的 观察不同起搏方式下血液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105例安装心脏永久起搏患者术前、术后1日、1周、1、3、6、9个月BNP水平,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变化。32例DDD(R)起搏者,9个月后分别改为AAI(R)和VVI(R)起搏方式,2个月后再测定BNP水平。结果 术前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BN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生理性较非生理性起搏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AAI(R)起搏后BNP水平较DDD(R)下降,DDD(R)起搏后BNP的水平较VVI(R)下降。结论 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行心脏永久起搏患者如同时合并心功能不全,宜首选生理性起搏,如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则以AAI(R)起搏方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钠尿肽 起搏方式 充血性心力衰竭 水平变化 临床意义 血液 非生理性起搏 心脏永久起搏 心功能不全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起搏方式选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桂春 朱立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式选择 起搏方式 起搏器技术 起搏治疗 参数设定 临床医生
下载PDF
346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不同起搏方式随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淇 盖起明 +2 位作者 雷芸 张伟华 光雪峰 《云南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旨在比较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AAI,DDD及VVI3种起搏方式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46例因病窦综合征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3组:VVI组136例、AAI组90例、DDD组120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者... 目的旨在比较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AAI,DDD及VVI3种起搏方式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46例因病窦综合征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3组:VVI组136例、AAI组90例、DDD组120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起搏器程控、及心功能分级(NYHA)。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脑卒中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随访35.6±15.7个月,(1)AAI组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DDD组及VVI组(8.89%vs20.83%vs23.53%,P<0.05),而DDD组房颤发生率与VVI组相比(20.83%vs23.53%,P>0.05)差异无显著性。(2)脑卒中发生率AAI组低于DDD及VVI组(2.22%vs6.67%vs7.35%,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VVI组与DDD组脑卒中发生率(6.67%vs7.35%,P>0.05)无差异。(3)心功能的影响;DDD组及VVI组患者比AAI组患者各级心功能不全程度有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4)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结束时AAI组分别与DDD组及VVI组相比,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DDD组与VVI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AI起搏为较理想的起搏方式,可使患者最大获益,DDD起搏患者应尽量延长AV间期(A-Vdelay),或选择带AV间期滞后搜索(A-Vsearch)功能的起搏器,尽量保持自身下传,减少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方式 心房颤动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房室延迟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寿锡凌 吉海鸣 +4 位作者 陈新义 崔翰斌 梁磊 官功昌 樊应书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DDD)患者不同起搏方式时最佳房室延迟(AVD)的差异。方法对20例置入DDD起搏器的患者经左侧锁骨下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分别测量DDD方式及心房感知心室起搏(VDD)方式下的不同AVD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DDD右...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DDD)患者不同起搏方式时最佳房室延迟(AVD)的差异。方法对20例置入DDD起搏器的患者经左侧锁骨下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分别测量DDD方式及心房感知心室起搏(VDD)方式下的不同AVD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DDD右心耳起搏优化AVD(149±15ms)比VDD起搏AVD(114±12ms)延长了38±12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双腔起搏时DDD右心耳起搏可使AVD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 起搏方式 血流动力学 优化房室延迟
下载PDF
DDD起搏器不同起搏方式心电图改变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党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DDD起搏 起搏方式 心电图 诊断 室性早搏
下载PDF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荣 喻立才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4-24,共1页
为了观察应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 ,对 1994年以来 2 1例该类患者所施行的非生理性起搏方式 (VVI)和生理性起搏方式 (AAI,DDD)进行术后长期随访观察 ,通过分析总结 ,显示生理性起搏在改善患者症状、恢复... 为了观察应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 ,对 1994年以来 2 1例该类患者所施行的非生理性起搏方式 (VVI)和生理性起搏方式 (AAI,DDD)进行术后长期随访观察 ,通过分析总结 ,显示生理性起搏在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心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非生理性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起搏 生理性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QT离散度的影响
11
作者 陆克兴 潘征 +1 位作者 黄照河 黄显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前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产十二导联心电图仪同步记录 ,计算分析两组不同起搏方式QTcd(其中VVI起搏组 30例 ,DDD起搏组 19例 )的QTd变化。结果 以DDD起搏方式明显优于VVI起搏方式 ,起搏...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前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产十二导联心电图仪同步记录 ,计算分析两组不同起搏方式QTcd(其中VVI起搏组 30例 ,DDD起搏组 19例 )的QTd变化。结果 以DDD起搏方式明显优于VVI起搏方式 ,起搏后 2~ 3天 ,DDD起搏组的QTcd较VVI起搏组明显减少 (t =2 .14 ,P <0 .0 5 )。结论 DDD起搏方式保留良好的房室顺序起搏 ,起搏后血流动力学改善 ,心肌复极趋于一致性 ,心电活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方式 QT离散度 心脏起搏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生理性起搏:起搏方式的选择在哪些方面反映适应证
12
作者 王如兴 蒋文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起搏方式 生理性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适应证 窦房结功能不全 左室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 解剖重构 传导系统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起搏方式心功能的探讨
13
作者 叶萌 张赵盾 黄抒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双腔起搏 心功能 起搏方式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及起搏方式选择
14
作者 伍卫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植入性心脏起搏 适应症 起搏方式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的长期影响
15
作者 王国强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起搏方式 病窦综合征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心衰指标、心功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倪水清 贺集贤 +2 位作者 王建平 徐磊 徐鸿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心衰指标、心功能及经济效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240例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搏器植入位置将其分... 目的探究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心衰指标、心功能及经济效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240例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搏器植入位置将其分RVA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n=141)与RVS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n=99),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RVS组术后1、3个月起搏阈值与电极阻抗均显著低于RVA组,感知阈值高于RVA组(P<0.05);RVS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不同步指数(Ts-SD)、肺动脉射血前间期-主动脉射血间期(PPEI-APEI)绝对值及QRS时限水平均显著低于RVS组(P<0.05);RVS组术后术后1、3个月心室起博百分比显著低于RVA组;心室感知百分比显著高于RVA组(P<0.05);RVS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Tei指数均显著低于RV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RVA组(P<0.05);RVS组术后1、3个月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RVA组(P<0.05);两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起搏能有效改善RVA起搏心室收缩不同步情况,保护心功能,延缓心衰,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 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 心衰指标 心功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高龄老年人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17
作者 李艳芳 张利 +1 位作者 李春莲 杨彦萍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52-52,共1页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植人5种不同类型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VVI、VVIR、AAI、VDD、DDD)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
关键词 起搏方式 老年 左室射血分数 心脏起搏
下载PDF
交界性逸搏与VVI起搏方式并存形成干扰性室内脱节1例
18
作者 卢喜烈 阎保国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3期163-163,共1页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起搏器埋藏术后。附图A行与B行为连续记录的Ⅲ导联心电图。窦性P波频率68bpm;梯形图示A行窦性激动S<sub>2</sub>、B行S<sub>1</sub>、S<...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起搏器埋藏术后。附图A行与B行为连续记录的Ⅲ导联心电图。窦性P波频率68bpm;梯形图示A行窦性激动S<sub>2</sub>、B行S<sub>1</sub>、S<sub>4</sub>下传受阻于房室结快径路,改经房室结慢径路下传心室,P—R间期0.36~0.38s,再由快径路逆传心房,R—P<sup>-</sup>间期约为0.06s,形成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逆P<sup>-</sup>激动进入窦房结,引起窦性节律重整,表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P<sup>-</sup>波企图下传时则激动受阻于快、慢径路,出现心室漏搏。延迟出现的正常形态QRS波群为交界性逸搏,频率52b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I起搏方式 交界性逸搏 干扰性 窦性激动 快径 反复搏动 心室 起搏器埋藏术 完全代偿间歇 房室结慢径路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起搏方式及参数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游向东 傅国胜 单江 《浙江医学》 CAS 1998年第7期385-386,392,共3页
对15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评价,结果发现13例在起搏频率为60~80次/min时,心房按需型(AAI)起搏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最大,其次为房室顺应型(DDD),心室按需型(VVl)最低(P<0.05)。随起搏频率的提高,... 对15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评价,结果发现13例在起搏频率为60~80次/min时,心房按需型(AAI)起搏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最大,其次为房室顺应型(DDD),心室按需型(VVl)最低(P<0.05)。随起搏频率的提高,3种起搏方式SV、CO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AAI和DDD起搏时,随起搏频率的提高,二尖瓣下频谱A峰进行性前移,E峰流速积分值(Ei)/A峰流速积分值(Ai)降低。该结果提示AAI和DDD起搏是较为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起搏方式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治疗病窦综合征的近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峰光 肖南海 钟玉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3期23-2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AAI与DDD两种起搏方式治疗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行起搏器置入的病窦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起搏器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AI起搏组(42例)和DDD起搏器组(40例),术后1周观察两组患... 目的:对比分析AAI与DDD两种起搏方式治疗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行起搏器置入的病窦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起搏器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AI起搏组(42例)和DDD起搏器组(40例),术后1周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以及心电图指标,随访2年,采用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评估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并观察预后效果。结果:AAI起搏组AVTI值为(29.67±3.64)较DDD起搏组高,QRS宽度为(97.36±12.26)ms较DDD起搏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AAI起搏组心功能Ⅰ级人数占69.05%较DDD起搏组35.00%高,心功能Ⅱ级人数占30.85%较DDD起搏组57.5%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I起搏组房颤的发生率为9.52%较DDD起搏组27.50%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采用AAI起搏可减少对心功能的影响,可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起搏方式 心功能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