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建龙
金骁琦
+3 位作者
盛晓东
范韬
吴刚
祁平东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4-926,共3页
目的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
目的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中,231例穿刺1~4次成功,2例误穿入锁骨下动脉,继续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2例发生气胸,改用腋静脉穿刺获成功。穿刺腋静脉23例中,19例穿刺1~4次成功,4例穿刺5次以上失败后改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时改用腋静脉途径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心脏
起搏
器
电极
导线
植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2
作者
何亚菲
刘菁晶
林文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评估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拟行九分区法LBBaP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既往病史、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根据手术报告记...
目的评估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拟行九分区法LBBaP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既往病史、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根据手术报告记录术中有无束支电位;左室达峰时间(Sti-LVAT);手术时长,心室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记录随访期间心室阈值、R波振幅、阻抗。按照术中Sti-LVAT是否≤80 ms分为左束支起搏(LBBP)组和左室间隔部起搏(LVSP)组,比较两组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结果共纳入285例,263例成功行LBBaP,成功率为92.2%,其中男性148例(56.2%),年龄(63.4±9.1)岁,手术时长为(53.2±16.5)min,术后起搏QRS波时限为(115.4±18.1)ms。53例(20.2%)患者术中Sti-LVAT≥80 ms,为LVSP;210例(79.8%)Sti-LVAT<80 ms,为LBBP。术后12个月时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和感知均明显高于术中植入时,阈值均<1.5 V,导线阻抗明显低于术中植入时,并且趋于稳定,与术后24个月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BBP组相比,LVSP组Sti-LVAT[(67.9±7.1)ms,(84.0±3.1)ms]、自身QRS波时限[(94.3±16.7)ms,(110.4±19.7)ms]、起搏QRS波时限[(112.1±12.4)ms,(123.2±12.2)ms]更长(P均<0.05)。术后共10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结论九分区法LBBaP降低了手术难度、简化了手术流程、成功率高,具有可行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访期间导线参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器
左束支区域
起搏
传导系统
起搏
起搏电极导线植入
原文传递
题名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建龙
金骁琦
盛晓东
范韬
吴刚
祁平东
机构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4-926,共3页
文摘
目的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中,231例穿刺1~4次成功,2例误穿入锁骨下动脉,继续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2例发生气胸,改用腋静脉穿刺获成功。穿刺腋静脉23例中,19例穿刺1~4次成功,4例穿刺5次以上失败后改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时改用腋静脉途径是可取的。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心脏
起搏
器
电极
导线
植入
Keywords
subclavian vein
axillary vein
cardiac pacemaker lead
分类号
R541.70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2
作者
何亚菲
刘菁晶
林文华
机构
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一科
出处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文摘
目的评估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拟行九分区法LBBaP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既往病史、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根据手术报告记录术中有无束支电位;左室达峰时间(Sti-LVAT);手术时长,心室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通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记录随访期间心室阈值、R波振幅、阻抗。按照术中Sti-LVAT是否≤80 ms分为左束支起搏(LBBP)组和左室间隔部起搏(LVSP)组,比较两组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结果共纳入285例,263例成功行LBBaP,成功率为92.2%,其中男性148例(56.2%),年龄(63.4±9.1)岁,手术时长为(53.2±16.5)min,术后起搏QRS波时限为(115.4±18.1)ms。53例(20.2%)患者术中Sti-LVAT≥80 ms,为LVSP;210例(79.8%)Sti-LVAT<80 ms,为LBBP。术后12个月时心室导线的起搏阈值和感知均明显高于术中植入时,阈值均<1.5 V,导线阻抗明显低于术中植入时,并且趋于稳定,与术后24个月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BBP组相比,LVSP组Sti-LVAT[(67.9±7.1)ms,(84.0±3.1)ms]、自身QRS波时限[(94.3±16.7)ms,(110.4±19.7)ms]、起搏QRS波时限[(112.1±12.4)ms,(123.2±12.2)ms]更长(P均<0.05)。术后共10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结论九分区法LBBaP降低了手术难度、简化了手术流程、成功率高,具有可行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访期间导线参数稳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器
左束支区域
起搏
传导系统
起搏
起搏电极导线植入
Keywords
Cardiology
Pacemaker
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
Conduction system pacing
Pacing electrode leadimplantation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318.1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周建龙
金骁琦
盛晓东
范韬
吴刚
祁平东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何亚菲
刘菁晶
林文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