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柳雄 王学昉 +2 位作者 朱国平 叶旭昌 王春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8,共7页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及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测定的1343尾由金枪鱼围网捕获的起水鱼群的鲣鱼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鲣鱼的叉长组成、叉长和体重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及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测定的1343尾由金枪鱼围网捕获的起水鱼群的鲣鱼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鲣鱼的叉长组成、叉长和体重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范围为243~746 mm,优势叉长组为401~600 mm,占到88.24%,其中雌、雄个体叉长组成呈显著性差异(x2=843.7,P<0.01);(2)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FL)与体重(W)的关系为W=6.3905×10-6FL3.1938(R2=0.9443),且叉长与体重的关系并不因性别而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F=0.549,P>0.05);(3)起水鱼群鲣鱼的平均雌雄性比约为1∶0.95,但在501~550 mm(x2=4.00,P<0.05)和651~700 mm(x2=4.17,P<0.05)2个体长组中,雌雄性别比例不符合"1∶1"的理论期望;(4)起水鱼群鲣鱼的性成熟度以Ⅳ期(28.93%)和Ⅴ期(43.67%)为主,计算得出的雌鱼和雄鱼的首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473.15 mm和440.78 mm,均大于实际观测到的达到性成熟的鲣鱼的最小叉长。本次调查研究得出了"在调查水域鲣鱼的起水鱼群是以性成熟的成鱼为主的群体"的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围网 起水鱼群 鲣鱼Katsuwonus pelamis 种群结构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起水鱼群与流木鱼群渔获物中鲣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雷 许柳雄 +1 位作者 叶旭昌 朱国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5-241,共7页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金汇6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结果,对2000尾鲣Katsuwonus pelamis渔获物的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对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的鲣渔获物的叉长、体重、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金汇6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结果,对2000尾鲣Katsuwonus pelamis渔获物的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对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的鲣渔获物的叉长、体重、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331~738mm,优势叉长为425~575mm;流木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264~719mm,优势叉长为325~475mm。起水鱼群鲣渔获物的叉长组成明显大于流木鱼群(P〈0.01),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叉长超过450mm的大个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流木鱼群。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雌、雄个体叉长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中雄性个体叉长明显大于雌性个体(P〈0.01)。2)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叉长与体重的组成服从正态分布,其关系式分别为W1=8.319×10^3.15(R^2=0.946)和W2=4.505×10^-6LF^3.24(R^2=0.977)。3)起水鱼群的雌、雄比为1:1,而流木鱼群的雌、雄比接近2:1。4)起水鱼群以Ⅳ期(30.49%)和Ⅴ期(44.92%)性成熟度等级为主;流木鱼群以Ⅰ期(21.00%)和Ⅱ期(56.01%)性成熟度等级为主。5)起水鱼群以空胃(37.39%)、1级(28.61%)和2级(35.14%)摄食等级为主;流木鱼群基本上为空胃(99.50%)摄食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生物学特性 金枪鱼围网 起水鱼群 流木鱼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