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主要栽培类型的分类及其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盛鸥 林美富 +6 位作者 何维弟 窦同心 李耀耀 刘灿灿 邓贵明 曾少华 易干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香蕉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为开展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遗传信息。该文更新了与栽培香蕉关系密切的芭蕉属内各野生种质的分类,对全球常见的栽培类型及其品种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包含7个基因组类型在内的18个栽培类群。同时,对常见栽培类群(AAA、AAB、ABB、AB)的起源及演化,特别是近期A基因组的祖先种溯源等方面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该文系统性地总结香蕉栽培品种的起源及演化等方面的科研进展,可为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指导香蕉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栽培类型 起源 演化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故事的起源研究
2
作者 黄永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故事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发达,而人脑的发展变化是人类劳动的必然结果;故事产生的行为基础是语言的产生,而语言产生的动力是人类信息交流的现实需求;故事产生的思维基础是虚构,虚构的前提是语言的丰富性与思维的形象性,不断的劳动、... 故事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发达,而人脑的发展变化是人类劳动的必然结果;故事产生的行为基础是语言的产生,而语言产生的动力是人类信息交流的现实需求;故事产生的思维基础是虚构,虚构的前提是语言的丰富性与思维的形象性,不断的劳动、丰富的语言和形象的思维共同推动了故事的产生与发展。故事的产生完成了人种从动物到人的分化以及人的本质属性的形成,故事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形成。劳动实践、人脑进化、语言形成、形象思维,是故事起源的内在基础,声音、符号、思维、想象、虚构,是故事发展的历史逻辑。人类通过劳动实现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故事因虚构成为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虚构故事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更广泛的交流,逐步形成了人最初的群体意识,成为人类共同战胜自然界各种威胁、保种生存、繁衍生息和不断发展的法宝。在故事作用不断得到彰显的历史进程中,故事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创新,成为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这就是故事产生和发展且具有永久魅力的秘诀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起源 语言 思维 虚构 文化
下载PDF
从天地会出发的哥老会——民国时期哥老会起源的文献解读
3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8,211,212,共21页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并不是完全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佐证。实际上利用民国时期的亲历者和研究者所提供的资料和研究,从哥老会的革命叙事、民族主义叙事、会党成员的自我形象塑造、哥老会叙事的索引派和史料派等若干方面,可以进一步地理解哥老会的起源问题。这些故事的讲述,证明了在哥老会的故事中,有着大量霍布斯鲍姆概念中的“传统的发明”,但是历史显然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维系紧密关系的纽带。就这样,他们讲述的故事有多少依据固然重要,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讲述自己的历史,却更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老会的起源 民族主义 传统的发明 传说和神话
下载PDF
超越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基于仪式传播思想起源的考察
4
作者 刘建明 于风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
根据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知识起源的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由社会生存环境决定的,知识本身的发展逻辑和个人的创造性作用不大。在运用曼海姆的理论观点检视仪式传播思想的起源时,的确不难发现历史—社会情境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种解... 根据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关于知识起源的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由社会生存环境决定的,知识本身的发展逻辑和个人的创造性作用不大。在运用曼海姆的理论观点检视仪式传播思想的起源时,的确不难发现历史—社会情境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种解释是不充分的,仪式传播思想既有的研究基础和内在发展逻辑,以及研究者的独创性也发挥重要作用。问题的根源在于,在阐释社会与知识的关系时,知识社会学过于强调社会单方面对知识的决定性,知识完全是被动的,而忽视了知识对社会的能动性。仪式传播思想起源的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忽视了仪式传播思想对社会的渗透和建构,只有超越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才能理解仪式传播思想的确切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思想起源 曼海姆 知识社会学 历史—社会情境决定论
下载PDF
炎帝时代和文明起源
5
作者 朱乃诚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炎帝时代处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依据先秦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定炎帝时代的年代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与炎帝部族集团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是分布在陇原东部、关中、晋西南及豫西地区的“典型仰韶文化”。其发展过程可... 炎帝时代处于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依据先秦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定炎帝时代的年代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与炎帝部族集团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是分布在陇原东部、关中、晋西南及豫西地区的“典型仰韶文化”。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体现了文明起源的过程。第一个阶段为平等社会,第二个阶段社会逐步发生分化,第三个阶段社会发生剧变,第四个阶段产生“王室文化遗存”进入古国时代。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稳定和连续发展演变的特点,具有包容性特征、创新性内涵,属于文明起源的一种原生态发展模式。通过对炎帝时代典型仰韶文化文明起源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距今5000年前后呈现出一个文明化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时代 典型仰韶文化 文明起源 古国 王室文化遗存
下载PDF
“文明起源”史观之意味:“中西马”视角的考察
6
作者 陈立柱 陈希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内容如剥削、阶级性、虚伪、贪欲、国家镇压机器等都是持具体批判与整体否认态度的,尽管认为如此发展有其必然性,与其他学人用“文明”“野蛮”区分历史进步、停滞与落后,即无意中把知性专断与西方普遍性的观念传播开去明显不同,因为马克思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数人得到解放出发看问题的。从历史研究追求平实公正应该使用更中性一些术语看,用褒义明显的“文明”来说某一时段历史的特质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说甲文明意味着乙不文明或野蛮,必然分出等级差别。回到传统中国,被视为“文明起源”这一段历史,中国古人认为是“大同”向“小康”、“公天下”向“私天下”之过渡,是以物役使人性的开始,是战争杀伐愈益激烈和彼此互助走向你争我夺、淳朴自然走向尔虞我诈的时期,此与马恩的认知明显具有相通之处。古史研究使用“文明起源”作为关键词展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重物质、轻人道的历史观,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精神相背离,也与史学自身追求相矛盾,说明目前的古史考量还深陷于西方中心观念之中,反省不够。在此认知基础上文章提出用相对平实的“文化源”代替不甚中性的“文明起源”,以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开启之初一段历史的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大同思想 马克思主义 西方中心论 文化源
下载PDF
从黑暗世界归来的谷魂——南传佛教影响下的谷种起源叙事的变迁
7
作者 屈永仙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南传佛教的传入影响了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原有的谷种起源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些民族的谷种起源叙事具有共同之处,且出现了许多佛教元素。佛教通过替换词汇和转换概念改编了稻谷叙事的内容,使之增加了浓厚的佛教色彩... 南传佛教的传入影响了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原有的谷种起源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些民族的谷种起源叙事具有共同之处,且出现了许多佛教元素。佛教通过替换词汇和转换概念改编了稻谷叙事的内容,使之增加了浓厚的佛教色彩。二是佛教引出了新型的故事类型,即谷魂与佛祖斗争,然后谷魂出走黑暗世界最后被佛祖迎回的叙事。反映了这些民族接受南传佛教的同时依然坚持着原始宗教,“谷魂与佛祖斗争”的母题映射了两种信仰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谷魂出走黑暗世界被佛祖迎回”的母题本质上是种子入土发芽和生长的隐喻,也是佛教对谷魂崇拜做出的让步。三是佛教积极参与和促进稻作生产,如僧侣诵读《布环豪》请求谷魂保佑庄稼茁壮生长,洗刷佛塔求雨等。总之,佛教的传入对本土的谷种叙事产生了影响,这些叙事反映了谷魂与佛祖的矛盾与最终和解,也反映了传统信仰与佛教的斗争与相互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种起源 谷魂崇拜 史诗 口头传统 南传佛教
下载PDF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起源、拓展与争议
8
作者 徐培喜 《中国信息安全》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互联网治理已经成为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的交叉议题,而相关的全球对话、谈判和交流呈现出既繁荣活跃又荆棘丛生的局面。发生在1998年的三个重要事件可以为了解互联网治理的起源提供线索。互联网治理在互联网关键技术资源、网络军事和情... 互联网治理已经成为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的交叉议题,而相关的全球对话、谈判和交流呈现出既繁荣活跃又荆棘丛生的局面。发生在1998年的三个重要事件可以为了解互联网治理的起源提供线索。互联网治理在互联网关键技术资源、网络军事和情报、网络犯罪、数字经济、网络内容等五个领域的变迁和拓展,以及其细分类别、相关机制和主要争议等,可以为理解互联网治理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预见互联网治理的未来趋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治理 起源 机制 争议 趋势
下载PDF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女性解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9
作者 王天民 张艳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仅从两种生产、性别分工、家庭形式演变等多个层面揭示了妇女受压迫被奴役的原因,而且从发展生产力、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化多个角度展示了妇女解放的路径。面对当前妇女解... 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仅从两种生产、性别分工、家庭形式演变等多个层面揭示了妇女受压迫被奴役的原因,而且从发展生产力、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化多个角度展示了妇女解放的路径。面对当前妇女解放仍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以恩格斯提出的妇女解放思想为理论基点,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可能路径等角度出发,积极推动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生产方式 性别分工 家庭形式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当代传承价值研究
10
作者 马月 符虎刚 +3 位作者 刘培培 段佳 李雅楠 李令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具体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梳理了传统饮食文化在现代发展的传承价值,并结合当前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传承 起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壮医针法起源探析
11
作者 陈晓丽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壮医针法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具刺激人体体表的相关穴位,通过调整人体脏腑、骨肉、气血功能,调达人体三道两路,促进人体三气同步,达到人体康复的治疗方法。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自然环境、独特病种、壮族习俗等方面探究壮医针... 壮医针法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具刺激人体体表的相关穴位,通过调整人体脏腑、骨肉、气血功能,调达人体三道两路,促进人体三气同步,达到人体康复的治疗方法。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自然环境、独特病种、壮族习俗等方面探究壮医针法的起源,得以推论壮医针法源远流长,应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对中医“九针”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针法 针刺疗法 起源
下载PDF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微血管性心绞痛1例
12
作者 杨晓丽 王全政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0期49-50,共2页
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临床中较少见,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右冠状窦更为罕见。我院发现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右冠状窦合并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心绞痛发作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因“发作性胸骨后至下颌部不... 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临床中较少见,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右冠状窦更为罕见。我院发现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右冠状窦合并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心绞痛发作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因“发作性胸骨后至下颌部不适1年”于2023年2月收住我院。入院前1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不适,疼痛向下颌部及牙根放射,持续约数分钟可缓解,多与劳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畸形 右冠状窦 微血管性心绞痛
下载PDF
挽歌起源诸说辨析及其与丧歌丧乐的关系
13
作者 时国强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挽歌为挽柩送葬之歌,具有明确的丧葬仪式要求,以此衡量挽歌起源诸说,真正切合挽歌适用场景的只有绋讴说最为接近,其他说法皆与挽柩送葬的适用场景有较大出入,不太可能演化出挽歌之体。在绋讴演变成挽歌的过程中,丧歌丧乐起到了重要作用... 挽歌为挽柩送葬之歌,具有明确的丧葬仪式要求,以此衡量挽歌起源诸说,真正切合挽歌适用场景的只有绋讴说最为接近,其他说法皆与挽柩送葬的适用场景有较大出入,不太可能演化出挽歌之体。在绋讴演变成挽歌的过程中,丧歌丧乐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了丧歌丧乐氛围的酝酿铺垫,挽柩而歌的绋讴才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尔后又在与丧歌丧乐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经由先秦汉魏的民间沿习与官方默许,至西晋挚虞力争,最终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正式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起源 丧歌丧乐
下载PDF
庆阳驴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起源分析
14
作者 施海娜 王永杰 +5 位作者 梁万鹏 耿智广 李世恩 徐振飞 刘刚 刘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13,共13页
[目的]研究庆阳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了解其遗传信息,为保护庆阳驴种质资源、选育和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33头庆阳驴,对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比对,... [目的]研究庆阳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了解其遗传信息,为保护庆阳驴种质资源、选育和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33头庆阳驴,对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比对,并探讨庆阳驴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结果]在获得的520 bp D-loop碱基序列中,AT含量(57.3%)高于GC含量(42.8%),表现出碱基的偏倚性;检测到38个变异位点,包含8个碱基对的转换;其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核苷酸差异(K)分别为0.01591、0.895和8.274,与欧洲家驴和中国家驴研究的平均值相比较低,说明该驴品种核苷酸变异较为贫乏。庆阳驴mtDNA D-loop区存在35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42。系统进化结果显示,庆阳驴存在2个线粒体支系,表明其具有2个母系起源,且遗传距离表明,庆阳驴与克罗地亚家驴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庆阳驴核苷酸变异比较贫乏,杂交程度高,mtDNA遗传多态性正逐步丧失,应加强庆阳驴品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驴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起源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异常起源的左回旋支急性闭塞1例
15
作者 李涛 程振业 +3 位作者 李学香 张俊杰 王鑫 张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是心血管疾病中罕见的临床表现。其中,左回旋支的异常起源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0.022%~0.024%。而左回旋支异常起源合并急性闭塞的病例则更为罕见。术中及时制订有效的寻找异常开口的策略和方法对完成介入治疗非常...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是心血管疾病中罕见的临床表现。其中,左回旋支的异常起源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0.022%~0.024%。而左回旋支异常起源合并急性闭塞的病例则更为罕见。术中及时制订有效的寻找异常开口的策略和方法对完成介入治疗非常重要。本病例报道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左回旋支异常起源于无冠窦且左回旋支急性闭塞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突发胸痛入院,心电图提示下壁、后壁ST段抬高。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仅见左主干及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分级Ⅲ级),而未见左回旋支。左右冠窦内均未发现左回旋支。于升主动脉根部非选择造影,最后于无冠窦内发现开口异常的左回旋支。本病例针对异常起源左回旋支常见部位、寻找异常开口的策略、方法及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回旋支异常起源 无冠窦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实施科学的前世今生(上篇)——起源与发展
16
作者 徐东 陈江芸 蔡毅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49,共8页
实施科学旨在弥合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促进循证实践的采纳与应用。在欧美国家,实施科学正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我国,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重点阐述了实施科学的定义、起源、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热点、难点和机遇,以期为国内... 实施科学旨在弥合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促进循证实践的采纳与应用。在欧美国家,实施科学正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我国,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重点阐述了实施科学的定义、起源、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热点、难点和机遇,以期为国内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尽管实施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学者可充分利用国内特有的研究资源和条件,以高质量实施性研究为抓手,开展创新性研究,在实施科学领域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科学 实施性研究 起源 发展 机遇与挑战
下载PDF
丝绸之路视域下唐代纺织品中鸟衔花纹样的起源与形式流变
17
作者 金雅婧 赵罡 +2 位作者 于毅 张婉莉 张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文章以唐代纺织品中的鸟衔花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等资料对其溯源。梳理丝绸之路打通后西方鸟衔花纹样的传播,并分析其传入唐代后的形式演变。研究表明,唐代纺织品中的鸟衔花纹样因受到了西方含绶鸟纹样题材、纬线显... 文章以唐代纺织品中的鸟衔花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等资料对其溯源。梳理丝绸之路打通后西方鸟衔花纹样的传播,并分析其传入唐代后的形式演变。研究表明,唐代纺织品中的鸟衔花纹样因受到了西方含绶鸟纹样题材、纬线显花织造技术等因素影响而形成。并经历了模仿、改造、定型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从呆板程式向传神自由转变的本土化进程,该纹样在唐代的演变可进一步细分为“团窠对鸟”和“足踏花台”的双线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丝绸之路 纺织品 鸟衔花纹样 起源 形式演变
下载PDF
从前文字时代图像遗存看动画设计艺术的起源
18
作者 刘玉亭 刘俊男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中国境内发现了众多前文字时代的陶器纹饰、房屋或墓葬地画、岩(壁)画等图像遗存。其中,许多单个物像和成组图案呈现出动态的画面,突出了动画“动”的本质,体现了动画运动变化的本体形态。它们源于日常生活并富有想象力,被赋予了某种特... 中国境内发现了众多前文字时代的陶器纹饰、房屋或墓葬地画、岩(壁)画等图像遗存。其中,许多单个物像和成组图案呈现出动态的画面,突出了动画“动”的本质,体现了动画运动变化的本体形态。它们源于日常生活并富有想象力,被赋予了某种特殊含义,或表达对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祈望和吉祥预兆的渴求,或反映图腾意识,或表示对大自然的赞美,体现出原始的动画思维,突显了以符号表达情感的艺术创造本质。同时,这些遗存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线条本身、物像的造型以及画面的意境均符合艺术特征。这些图像遗存可谓动画艺术的雏形,对后世动画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文字时代 图像遗存 动画艺术 起源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1例报道
19
作者 李俊杰 马晶茹 苏勐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我科收治的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系统回顾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 猝死
下载PDF
灯草灸疗法起源及作用概述
20
作者 苏莉莉 李凯风 秦祖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灯草灸疗法属于特色民间疗法,其具有简单、便捷、价廉、疗效高的优势。近年来,文献表明灯草灸疗法对各类疾病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文章简述了灯草灸的历史源流、中医理论认识、西医学认识和灯心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旨在为日后能充分... 灯草灸疗法属于特色民间疗法,其具有简单、便捷、价廉、疗效高的优势。近年来,文献表明灯草灸疗法对各类疾病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文章简述了灯草灸的历史源流、中医理论认识、西医学认识和灯心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旨在为日后能充分发挥灯草灸特有的治疗优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草灸 起源 作用 概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