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W-Ti-Yb/ZSM-5催化剂超临界氧化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曦 王黎 +2 位作者 胡宁 张嘉方 张爱心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82,共7页
采用浸渍烧结法制备了一种用于超临界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催化剂(V-W-Ti-Yb/ZSM-5),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过氧比(氧气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比值)等因素对COD及NH_(3)-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的最优... 采用浸渍烧结法制备了一种用于超临界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催化剂(V-W-Ti-Yb/ZSM-5),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过氧比(氧气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比值)等因素对COD及NH_(3)-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的最优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448.2℃、反应压力24.2 MPa、反应时间16.2 s、过氧比2.5,此时COD去除率可达99.97%;NH_(3)-N去除率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36.2℃,反应压力29.4 MPa,反应时间2.0 s,过氧比3.3,此时NH_(3)-N去除率可达98.74%。选择苯酚作为焦化废水特征污染物,拟合计算得到了V-W-Ti-Yb/ZSM-5催化剂超临界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V-W-Ti-Yb/ZSM-5催化 高熵 超临界催化氧化 响应面优化法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降解1,5-萘二磺酸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春绵 陶雪文 +1 位作者 郑启富 徐明仙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5期35-37,41,共4页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典型有机物污染物在超临界水中催化氧化降解及动力学研究是该技术应用的基础。以Mn2O3/-γAl2O3作催化剂试验探索了1,5-萘二磺酸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典型有机物污染物在超临界水中催化氧化降解及动力学研究是该技术应用的基础。以Mn2O3/-γAl2O3作催化剂试验探索了1,5-萘二磺酸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有效地降解1,5-萘二磺酸,COD去除率可达98%以上;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也提高;1,5-萘二磺酸在超临界水中催化氧化降解反应的级数对COD和氧气分别为0.89和0.28,活化能为56.8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萘二磺酸 催化临界氧化 降解 动力学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锦华 韦朝海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简要介绍了作为反应介质的超临界水的物化性质及超临界水氧化的特点 ,阐述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一般工艺流程并分析了其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归纳了超临界水氧化的催化机理、动力学、水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 简要介绍了作为反应介质的超临界水的物化性质及超临界水氧化的特点 ,阐述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一般工艺流程并分析了其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归纳了超临界水氧化的催化机理、动力学、水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进展 临界 临界氧化 催化临界氧化 催化 技术研究 有机废水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涛 王增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94,共3页
以COD的去除率为指标,考察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点温度压力25 MPa,392.54℃,氧化剂过量1.254倍,停留时间52.58 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 以COD的去除率为指标,考察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点温度压力25 MPa,392.54℃,氧化剂过量1.254倍,停留时间52.58 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 响应面法 制药废水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景昌 詹世平 +2 位作者 陈树花 张平 房成岳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新兴且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当水处于临界点以上时,溶解在超临界水中的O2或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超临界水中的有机物快速氧化生成H2O和CO2等物质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流程...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新兴且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当水处于临界点以上时,溶解在超临界水中的O2或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超临界水中的有机物快速氧化生成H2O和CO2等物质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流程和反应机理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技术 废水处理 氧化机理 催化反应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红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采用H2O2为氧化剂,Cu(NO3)2、Fe(NO3)2和Mn(NO3)2等为催化剂,对焦化废水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催化剂种类、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废水COD、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而揭示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超临... 采用H2O2为氧化剂,Cu(NO3)2、Fe(NO3)2和Mn(NO3)2等为催化剂,对焦化废水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催化剂种类、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废水COD、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而揭示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添加Cu(NO3)2和Fe(NO3)2催化剂后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与无催化剂时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 焦化废水 均相催化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 被引量:4
7
作者 葛红光 甄宝勤 +3 位作者 赵思珍 陈开勋 郭小华 陈丽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4,共3页
采用CuO/γ-Al_2O_3和MnO_2/γ-Al_2O_3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结果表明,CuO和MnO_2对偏二甲肼的氧化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 采用CuO/γ-Al_2O_3和MnO_2/γ-Al_2O_3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结果表明,CuO和MnO_2对偏二甲肼的氧化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24—26MPa、400—450℃条件下,数秒钟内COD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显示出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高效性.催化剂CuO/γ-Al_2O_3的催化效果优于MnO_2/γ-Al_2O_3.进一步研究表明,偏二甲肼催化超临界水氧化为·OH引发的自由基反应,最终氧化产物为CO_2,N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氧化 偏二甲肼 催化 临界氧化技术 偏二甲肼 催化 COD去除率 MnO2 固定床反应器 H2O2 自由基反应 CuO
下载PDF
神经网络预测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废水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刘威 柴涛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1,共2页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DDNP废水试验,考察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对氧化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以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层,COD去除率作为输...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DDNP废水试验,考察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对氧化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以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层,COD去除率作为输出层的双隐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废水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催化临界氧化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 被引量:5
9
作者 高迪 王增长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增加反应压力、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在反应时间为60 s、反应压力为30 MPa、反应温度为460℃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未加入催化剂时的氨氮去除率为53.7%,...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增加反应压力、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在反应时间为60 s、反应压力为30 MPa、反应温度为460℃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未加入催化剂时的氨氮去除率为53.7%,加入催化剂后,氨氮去除率大幅提高,以MnO2为催化剂时氨氮去除率为86.9%,以CuSO4为催化剂时氨氮去除率为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 焦化废水 氨氮 氧化 硫酸铜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亚朋 侯吉礼 +3 位作者 崔龙鹏 王志强 刘艳芳 郎子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7,共9页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基础上,借鉴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速率,降低工艺条件,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处理工...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基础上,借鉴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速率,降低工艺条件,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处理工业污水中催化剂、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反应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水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技术 化工污水 催化 催化机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丽娟 吕永康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08-411,共4页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考察温度、压力、停留时间、过氧量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点温度压力25 MPa,392.54℃,氧化剂过量1.254倍,停留时间52....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考察温度、压力、停留时间、过氧量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点温度压力25 MPa,392.54℃,氧化剂过量1.254倍,停留时间52.58 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 响应面法 制药废水 中心组合设计方法
下载PDF
有机废水处理工艺CSCWO中多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陶强强 王黎 +1 位作者 雷晨阳 任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2-715,721,共5页
总结了有机废水处理工艺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论述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特点和传统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SCWO和CSCWO的原理和优势,评述了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种类、性能、合成方法和影响因素,展望了CSCWO技术在未来的发展... 总结了有机废水处理工艺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论述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特点和传统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SCWO和CSCWO的原理和优势,评述了CSCWO中多相催化剂的种类、性能、合成方法和影响因素,展望了CSCWO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于推动CSCWO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优化多相催化剂的合成工艺和参数,揭示多相催化剂在CSCWO中的反应机理和动态变化,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氧化 催化临界氧化 多相催化 难降解有机废水 高级氧化技术
下载PDF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香料废水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金华 马春燕 +1 位作者 奚旦立 李琼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9,44,共5页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CSCWO)技术对香料废水进行氧化处理,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添加Cu2+催化剂后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与无催化剂时相比有显著的提高。香...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CSCWO)技术对香料废水进行氧化处理,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添加Cu2+催化剂后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与无催化剂时相比有显著的提高。香料废水中COD、TN的去除率随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以Cu2+为催化剂,在反应压力为25 MPa,温度为420~440℃条件下,反应时间只需50 s左右,COD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显示出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 均相催化 香料废水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对吡虫啉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伟立 周海云 +3 位作者 沙亚 张鹤楠 程伟 蒋永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120,共3页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CSCWO)技术处理高氮、高有机物浓度的吡虫啉废水,考察了催化脱氮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催化剂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明显提高脱氮效率,当温度升至550℃时,对TN的去除率高达99.97%,出水TN值仅为3.08 mg/L;当...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CSCWO)技术处理高氮、高有机物浓度的吡虫啉废水,考察了催化脱氮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催化剂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明显提高脱氮效率,当温度升至550℃时,对TN的去除率高达99.97%,出水TN值仅为3.08 mg/L;当分别以Cu(NO3)2、MnSO4、CuSO4作为均相催化剂时,CuSO4的催化脱氮效果最好;当以CuSO4为催化剂时,在14次的连续运行中,出水中均可检测到Cu2+,其中有6次出水中的Cu2+浓度超标,且Cu2+流失速率最高可达2.593 2 m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临界氧化 吡虫啉废水 脱氮
原文传递
糖蜜酒精废液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孟林 吴颖瑞 +1 位作者 倪小明 何星存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0-173,共4页
评述了糖蜜酒精废液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方法,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效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催化湿式氧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潜在技术,而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资源化... 评述了糖蜜酒精废液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方法,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效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催化湿式氧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潜在技术,而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资源化组合治理方法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酒精废液 湿法催化氧化 催化临界氧化
下载PDF
糖蜜酒精废液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6
作者 陈孟林 吴颖瑞 +1 位作者 倪小明 何星存 《叉车技术》 2002年第3期-,共4页
评述了糖蜜酒精废液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方法,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效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催化湿式氧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潜在技术,而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资源化... 评述了糖蜜酒精废液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方法,总结了催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与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效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催化湿式氧化、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潜在技术,而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资源化组合治理方法是治理糖蜜酒精废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酒精废液 湿法催化氧化 催化临界氧化
下载PDF
Supercritical water syntheses of transition metal-doped CeO_2 nano-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CO:An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 被引量:12
17
作者 Xiaoxia Dai Weiyu Jiang +4 位作者 Wanglong Wang Xiaole Weng Yuan Shang Yehui Xue Zhongbiao W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8-735,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we synthesized CeO2 catalysts doped with various transition metals(M=Co,Fe,or Cu)using a supercritical water hydrothermal route,which led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metal ions in the CeO2 lattice... In the present study,we synthesized CeO2 catalysts doped with various transition metals(M=Co,Fe,or Cu)using a supercritical water hydrothermal route,which led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metal ions in the CeO2 lattice,forming solid solutions.The catalysts were then used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of NO by CO.The Cu‐doped catalyst exhibited the highest SCR activity;it had a T50(i.e.,50%NO conversion)of only 83°C and a T90(i.e.,90%NO conversion)of 126°C.Such an activity was also higher than in many state‐of‐the‐art catalysts.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uggested that the MOx‐CeO2 catalysts(M=Co and Fe)mainly followed an Eley‐Rideal reaction mechanism for CO‐SCR.In contrast,a Langmuir‐Hinshelwood SCR reaction mechanism occurred in CuO‐CeO2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Cu+species,which ensured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CO.This explains why CuO‐CeO2 exhibi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with regard to the SCR of NO by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water Nitrogen oxides CO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EO2
下载PDF
THE FABRICATION OF CARBON AEROGELS BY GELATION IN ISOPROPANOL WITH BASIC CATALYST 被引量:1
18
作者 WU Dingcai ZHANG Shuting FU Ruowen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2003年第1期26-31,共6页
A new metho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arbon aerogels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Resorcinol and furfural were gelated in isopropanol with basic catalysts and then dried directly under isopropanol supercritical condition... A new metho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arbon aerogels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Resorcinol and furfural were gelated in isopropanol with basic catalysts and then dried directly under isopropanol supercritical condition, followed by carbonization under nitrogen atmosphere. The bulk densities of carbon aerogels obtained are in the range of 0.21g/cm3~0.27g/cm3 and the sizes of the interconnected carbon nano-particles are in the range of 20nm^30nm. All of the aerogel samples exhibit high BET surface areas in the range of 730m2/g^900m2/g. The bulk density, micro-pore volume, meso-pore volume and meso-pore diameter can be controlled by gel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R/I ratio and R/C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aerogel Basic catalyst Isopropanol supercritical drying
下载PDF
Shap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lkenes with Supported Pd@MOF-5 Catalyst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19
作者 Hendrik Kosslick Rolf Braunig +5 位作者 Reinhard Eckelt Jorg Harloff Sigmar Mothes Hans Haring Steffen Wilhelm Axel Schulz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年第2期170-176,共7页
T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5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 Obtained material consists of nano-sized particle of ca. 100 nm size. The material has bee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ed regarding struct... T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5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 Obtained material consists of nano-sized particle of ca. 100 nm size. The material has bee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ed regarding structural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by XRD, FTIR,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thermal analysis and ESA experiments. Palladium supported MOF-5 catalyst has been prepared by adsorption inclusion method. The catalyst was activated by treatment 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 followed by mild reduction with hydrogen solved in scCO2. The obtained catalyst is shown to be stable and active and shape selective in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of alkenes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 reaction medium. The catalytic active Pd species are located inside the pores. Positive surface charging seems to prevent deposition of active species at the crystal surface of the MOF. The catalyst is long time stable and re-useably. These findings show the potential of porous MOFs for applications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ons and resisted repeated pressuring to 120 ba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5 supercritical CO2 CATALYSIS HYDROGENATION catalyst prepa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