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在健康快车通风空调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益昭 曹国庆 +3 位作者 梁磊 潘红红 郑岩 姜炯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7,98,共4页
通过健康快车空调系统的改造实践,提出了空调系统中空气生物污染的一种控制方法,给出了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的性能参数及其在健康快车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健康快车 通风空调系统 手术室 超低阻高中效空气过滤器
下载PDF
超低阻型旋风预热器及预分解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许琼 鲁应春 《水泥》 CAS 2005年第8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超低阻 旋风预热器 预分解系统 水泥生产 内流技术
下载PDF
超低阻高效率过滤器的开发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云涛 于自强 田世爱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0年第2期57-60,共4页
介绍了一种超低阻高效率的过滤器,测试了该过滤器的性能,考察了在寿命期内过滤效率和阻力变化。这种过滤器能够有效拦截通风中的粉尘、微生物、细菌和病毒,适用于医院集中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口,有效降低医院内通过气溶胶传播... 介绍了一种超低阻高效率的过滤器,测试了该过滤器的性能,考察了在寿命期内过滤效率和阻力变化。这种过滤器能够有效拦截通风中的粉尘、微生物、细菌和病毒,适用于医院集中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口,有效降低医院内通过气溶胶传播的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过滤器 超低阻 集中空调 风机盘管 气溶胶
下载PDF
BO型超低阻靶材的研制
4
作者 张京 朱光义 《江苏冶金》 1996年第4期20-21,37,共3页
1 概况 自从1972年John chapin发明了平面磁控管溅射技术以后,磁控溅射开始几乎都是为各种集成电路服务的,直到八十年代初才移植到金属膜电阻器的成膜上来,我国自八十年代末期相继从美国、日本引进了十余条磁控溅射镀膜机。
关键词 靶材 超低阻靶材 溅射
下载PDF
用于金属膜电阻器的超超低阻靶材的研制
5
作者 钟宇 《浙江冶金》 2000年第4期17-18,21,共3页
介绍超超低阻靶材(ρ<0.5Ω·mm^2/m)的制造工艺及其性能。使用该靶材,不仅能提高金属薄膜电阻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而且对环境基本不污染。
关键词 金属膜电 超低阻靶材 研制 生产工艺
下载PDF
超低流阻板式换热器减阻强化传热的研究
6
作者 徐百平 雷鸣 吴雪 《化工装备技术》 CAS 1999年第5期21-23,共3页
在分析超低流阻板式换热器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减阻强化传热的概念, 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扰流件用来实现超低流阻板式换热器的减阻强化传热。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传热及流阻关联式,发现只要操作的Re数选择适当,... 在分析超低流阻板式换热器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减阻强化传热的概念, 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扰流件用来实现超低流阻板式换热器的减阻强化传热。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传热及流阻关联式,发现只要操作的Re数选择适当, 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该板式换热器进一步用于大流量气气换热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 板式 换热器 强化传热
下载PDF
高效气-气换热波纹板换热器强化传热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百平 夏建波 +1 位作者 雷鸣 吴雪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1年第1期33-35,38,共4页
该文根据气 -气换热的特性 ,推荐了一种交叉斜波纹板片用于气 -气换热。开发了两种扰流元件置于板间用来强化传热及改善流体在板间的动力特性 ,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整理 ,得到了相应的传热及流阻表达式。发现三角... 该文根据气 -气换热的特性 ,推荐了一种交叉斜波纹板片用于气 -气换热。开发了两种扰流元件置于板间用来强化传热及改善流体在板间的动力特性 ,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整理 ,得到了相应的传热及流阻表达式。发现三角翼翅片型的强化传热的效果比较明显 ,而螺旋型扰流件能够实现较优的减阻强化传热的新特性。这为进一步拓广板式换热器用于大流量气 -气换热开发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 斜波纹 板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 气气换热 波纹板
下载PDF
Ⅱ级洁净手术室节能方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培兵 张志强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105,134,共4页
通过采用节能抑菌型空调器、超低阻新风过滤段、装配式围护结构等专利成果,验证了Ⅱ级洁净手术室换气次数降为24h-1是可行的,实验结果表明节能方案和常规方案相比可节能50%。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换气次数 节能抑菌型空调器 超低阻新风过滤段 装配式围护 结构
下载PDF
Ultra-low temperature anodic bonding of silicon and glass based on nano-gap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9
作者 YAO Fu-rong PAN Ming-qiang +2 位作者 ZHU Zong-jian LIU Ji-zhu WANG Yang-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51-360,共10页
The article improves the proces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activated anode bonding.The treated surfac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hydrophilic surface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philic angle was sign... The article improves the proces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activated anode bonding.The treated surfac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hydrophilic surface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philic angl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under nano-gap conditions and the optimal discharge voltage was 2 kV.Then,the anodic bonding an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ctivated bonding were performed in comparison experiments,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was characterized by tensile failure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nding strength was higher under the nano-gap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This process completed 110°C ultra-low temperature anodic bonding 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reached 2 MPa.Finally,th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bonding after activation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nodic bonding ultra-low tempera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