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环糊精对两亲聚合物黏度与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1
作者 沈静静 刘德新 +4 位作者 SARSENBEKULY Bauyrzhan 徐德荣 刘同敬 杨红斌 康万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包合体系的特性黏数,进而准确计算出无分子间相互作用下APC_(16)的黏均分子量。结果表明,在45℃、矿化度为3×10^(4)mg/L的条件下,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2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升至5300 mg/L;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完全包合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行为消失。在完全包合比下,温度在25~90℃变化时,包合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小于APC_(16)溶液的黏流活化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包合体系的黏度下降更加平缓,包合强度增强。据此,可以应用β-CD包合作用消除疏水缔合来测定两亲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单一APC_(16)的黏均分子量为537×10^(4)D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黏均分子量为1292×104Da。当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2∶1时,APC_(16)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341×10^(4)、358×10^(4)Da。当β-CD与HPAM物质的量比为1∶1和2∶1时,HPAM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1223×10^(4)、1272×10^(4)Da。HPAM的黏均分子量在包合前后的测定结果一致,证实β-CD包合法测定两亲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性,为两亲聚合物疏水作用对黏度贡献和分子量测定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Β-环糊精 主客体包合 黏度 黏均分子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的敏感型囊泡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辛飞飞 张华承 +3 位作者 孙涛 孔丽 李月明 郝爱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422,共9页
敏感型囊泡可初步概括为由两亲分子通过非共价键构筑的、对外界的刺激具有特色响应性的一类新型囊泡体系。由"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囊泡体系是该类体系中重要的一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环糊精参与的"超分子环... 敏感型囊泡可初步概括为由两亲分子通过非共价键构筑的、对外界的刺激具有特色响应性的一类新型囊泡体系。由"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囊泡体系是该类体系中重要的一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环糊精参与的"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囊泡体系的研究进展。以与环糊精复合的化合物结构类型不同进行分类,介绍了该类囊泡体系的制备以及该体系在医药工程、新型"智能"材料以及生物模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结合现阶段的研究状况,对该类囊泡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 自组装 敏感囊泡
原文传递
聚醚型两亲分子对水泥净浆收缩的影响及机理
3
作者 林学智 赖俊英 +2 位作者 周益帆 钱晓倩 钱匡亮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9,共9页
将5种聚醚型两亲分子作为减缩组分,测试了其对水泥净浆收缩变形的影响,探究了表面张力与胶束粒径分布对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甲醚和聚乙二醇400不形成稳定的胶束,减缩效果随着孔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而提高;聚... 将5种聚醚型两亲分子作为减缩组分,测试了其对水泥净浆收缩变形的影响,探究了表面张力与胶束粒径分布对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丁醚、三丙二醇甲醚和聚乙二醇400不形成稳定的胶束,减缩效果随着孔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而提高;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形成的胶束大小为30 nm左右,影响了聚醚改性硅油单体在毛细孔溶液表面的铺展,同时细化了水泥石的孔结构,减缩效果较差;含氟聚醚具有超低的表面张力及CMC,其胶束易产生聚沉,孔溶液的有效含量极低,无减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净浆 干燥收缩 胶束 聚醚型分子
下载PDF
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华承 辛飞飞 +3 位作者 李月明 郝爱友 安伟 孙涛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76-2281,共6页
本文综述了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主要包括疏水性修饰的环糊精衍生物(第一类)、环糊精衍生物与两亲分子的包合物(第二类)和环糊精衍生物与疏水性客体分子的包合物(第三类)。针对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 本文综述了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主要包括疏水性修饰的环糊精衍生物(第一类)、环糊精衍生物与两亲分子的包合物(第二类)和环糊精衍生物与疏水性客体分子的包合物(第三类)。针对超分子环糊精两亲分子及其自组装体系的研究不但丰富了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Lehn等所提出的超分子化学的内涵,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而且在生物模拟、智能材料以及可控的、具有疗效的药物输运与缓释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分子分子 自组装 主客体作用
原文传递
用分子光谱法研究两种水溶性卟啉与磺丁醚-β-环糊精的超分子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芸 潘景浩 张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4-386,共3页
本文以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的四-(4-甲基吡啶基)卟啉(TMPyP)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与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两种卟啉与磺丁醚-β-环糊精都形成了1∶1的包结物,它们的包结常... 本文以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的四-(4-甲基吡啶基)卟啉(TMPyP)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与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两种卟啉与磺丁醚-β-环糊精都形成了1∶1的包结物,它们的包结常数分别为1.34×104L.mol-1和1.15×105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卟啉 磺丁醚-β-环糊精 分子体系 包结常数
下载PDF
超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水中阿司匹林的吸附
6
作者 仝海娟 范方方 +2 位作者 仝仲凯 左卫元 欧阳辉祥 《化学世界》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β-环糊精(β-CD)和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了基于阿司匹林的超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4-VP-MIP,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仪,对所合成β-CD/4-VP-MIP的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阿... 以β-环糊精(β-CD)和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了基于阿司匹林的超分子印迹聚合物β-CD/4-VP-MIP,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脱附仪,对所合成β-CD/4-VP-MIP的组成、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选择性、等温吸附线及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合成的β-CD/4-VP-MIP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对阿司匹林的等温吸附过程遵从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42.918 mg/g;吸附动力学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为0.0028 g/(mg·min);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阿司匹林 Β-环糊精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研究 Ⅴ.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对氨基酸分子识别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育 张毅民 +2 位作者 孙世新 张智慧 陈荣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779-785,共7页
本文用分光光度滴定法测定了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1)和(3)与一系列氨基酸在磷酸缓冲溶液中(pH=7.20),25.0~40.0℃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进而计算了配位焓和配位熵,并与单-[6-(1-吡啶)-6-脱氧]-β-环糊精(2)的... 本文用分光光度滴定法测定了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1)和(3)与一系列氨基酸在磷酸缓冲溶液中(pH=7.20),25.0~40.0℃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进而计算了配位焓和配位熵,并与单-[6-(1-吡啶)-6-脱氧]-β-环糊精(2)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所有的氨基酸均与环糊精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从热力学的观点,讨论了化学修饰环糊精和客体氨基酸的尺寸或形状适合、疏水效应、范德华力和氢键等几种弱相互作用力对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贡献.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正电荷环糊精衍生物的吡啶基,作为一种分子探针不仅可以识别氨基酸生物分子的尺寸或形状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可以识别L/D-型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表明了主-客体间的诱导楔合、几何互补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氨基酸 分子体系 分子探针 热力学
下载PDF
β-环糊精超分子催化剂用于液相有机合成 被引量:14
8
作者 纪红兵 黄丽泉 +1 位作者 石东坡 周贤太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72-2080,共9页
详细介绍了β-环糊精超分子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液相有机合成,包括开环、脱保护、保护、氧化、还原、加成、置换等反应的研究进展.对β-环糊精的催化性能和反应底物选择性能进行分析,认为β-环糊精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催化液相有机化... 详细介绍了β-环糊精超分子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液相有机合成,包括开环、脱保护、保护、氧化、还原、加成、置换等反应的研究进展.对β-环糊精的催化性能和反应底物选择性能进行分析,认为β-环糊精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催化液相有机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选择性.提出对β-环糊精进行功能化修饰将促使其在液相有机合成反应中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包结物 分子催化
下载PDF
环糊精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南平 余晓冬 陈洪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综述了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对小分子的识别作用 ,环糊精在电极表面的自组装以及环糊精与冠醚。
关键词 环糊精 分子 自组装 协同作用 衍生物 合成 分子识别 客体分子 轮烷 多轮烷 生物酶模拟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研究23.多胺修饰β-环糊精及其铜配合物与萘衍生物的包结配位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尤长城 张旻 刘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l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l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的配位能力进行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四种化学修饰β-环糊精与萘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尺寸适合、几何互补及多点识别等方面讨论了主体化合物对模型底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能力.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及氢键等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主-客体间的结构匹配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环糊精 萘衍生物 分子识别 分子配合物
下载PDF
白藜芦醇超分子包合创新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11
作者 罗洪盛李世德丘荣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180-0183,共4页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聚焦于非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及其聚集态的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本创新实验选取β-环糊精和白藜芦醇作为主客体分子构建了超分子包合物。实验包括标准曲线和相溶解图的测定与绘制、超分子包合物制备工艺...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聚焦于非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及其聚集态的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本创新实验选取β-环糊精和白藜芦醇作为主客体分子构建了超分子包合物。实验包括标准曲线和相溶解图的测定与绘制、超分子包合物制备工艺流程优化以及红外光谱方法确认微观结构。通过该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和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包括:掌握超分子化学基本概念,加深对物料的理化性质的理解,准确测量溶解度和相图的实操技能,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开展科研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包合 白藜芦醇 环糊精 实验教学改革
下载PDF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超分子晶体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宋乐新 周桃玉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6,共8页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环糊精、环糊精衍生物以及它们与各类客体组装成的超分子包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 环糊精 包合物 衍生物 晶体结构 分子
下载PDF
β-环糊精作为超分子壳制备BaTiO_3纳米晶体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晓红 郑春明 +2 位作者 章福祥 杨雅莉 关乃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介绍了一种以环境友好的β-环糊精(β-CD)为超分子壳合成纳米钛酸钡的水热方法。经样品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ED)表征证实,合成的钛酸钡为纯立方相的纳米单晶,结晶度好;热重(TG)和红外光谱(IR)研究表明,β-CD在... 介绍了一种以环境友好的β-环糊精(β-CD)为超分子壳合成纳米钛酸钡的水热方法。经样品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ED)表征证实,合成的钛酸钡为纯立方相的纳米单晶,结晶度好;热重(TG)和红外光谱(IR)研究表明,β-CD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为超分子壳的配位或空间位阻作用,导致了BaTiO3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快速均匀成核和慢生长。β-CD的添加能明显抑制钛酸钡的粒径增长和颗粒团聚,窄化其粒径分布(平均粒径:42±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分子 钛酸钡 纳米晶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包结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向军 连军 +1 位作者 双少敏 潘景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8-301,共4页
超分子化学是由主体和客体分子在满足能量匹配,尺寸匹配等条件下,通过分子间非共价力的作用,缔合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和性质的体系,包括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丰富的主客体化学β-CD是由7个葡萄糖基以1... 超分子化学是由主体和客体分子在满足能量匹配,尺寸匹配等条件下,通过分子间非共价力的作用,缔合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和性质的体系,包括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丰富的主客体化学β-CD是由7个葡萄糖基以1,4糖苷键连成的中空筒状化合物,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结物 环糊精 大黄素甲醚 分子体系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桥──连环糊精对模型底物的键合能力及分子选择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育 尤长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1-597,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桥连双环糊精分子识别的研究进展 ,主要从疏水相互作用、多重识别、尺寸和构型匹配。
关键词 包结作用 分子识别 桥连双环糊精 分子体系 模型底物 键合能力 分子选择性
下载PDF
辅酶B_(12)模型物/β-环糊精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来斌 陈慧兰 +2 位作者 刘君 唐雯霞 KarlS.Hage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012-1013,共2页
<正>辅酶B_(12)是多种分子内重排酶和核苷还原酶的辅因子,它的Co—C键在酶催化过程中会断裂产生自由基,引发底物的重排,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含Co—C键的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与环糊精作用形成超分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正>辅酶B_(12)是多种分子内重排酶和核苷还原酶的辅因子,它的Co—C键在酶催化过程中会断裂产生自由基,引发底物的重排,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含Co—C键的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与环糊精作用形成超分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由于该超分子比单纯的辅酶β_(12)模型物增加了疏水腔,使模型更接近真实体系,因而研究它们的性质,尤其是Co—C键在包结前后的变化,对于阐明与辅酶B_(12)有关的酶催化反应机理有重要意义,我们以RCo(DMG)_2L(R=i-C_4H_9,n-C_4H_9,n-C_5H_(11),c-C_6H_(11),PhCH_2.DMG=丁二酮肟.L=H_2O,NH_3)为辅酶B_(12)模型与β-环糊精作用,首次合成了一系列B_(12)模型超分子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FAB-MS、~1H NMR进行了表征,部分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1 实验部分 β-CD(南京食品发酵所)经水重结晶两次,于真空80℃干燥至恒重后使用,元素分析使用240C元素分析仪,~1H NMR在Bruker AM-500MHz核磁共振仪上测定,FAB-MS在GCMS质谱仪上测试。晶体结构分析在美国Emory大学的低温(-100℃)四圆衍射仪上进行。 RCo(DMG)_2H_2O参照文献合成,RCo(DMG)_2H_2O/β-CD的合成以i-C_4H_9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 烷基钴肟 环糊精 分子化合物 Β-环糊精
下载PDF
β-环糊精衍生物的超分子体系识别机理及其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霞 周智明 孟子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21,共9页
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揭示β-CD衍生物对客体分子的作用机制和一般规律,本文综合评述了β-环糊精(β-CD)衍生物超分子体系的识别机理,分析了主客体结构、溶剂小分子、溶液pH值及固定相链接方式对其机理的影响,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荧光... 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揭示β-CD衍生物对客体分子的作用机制和一般规律,本文综合评述了β-环糊精(β-CD)衍生物超分子体系的识别机理,分析了主客体结构、溶剂小分子、溶液pH值及固定相链接方式对其机理的影响,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核磁共振、热力学分析、X-射线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机理研究方法,并介绍了β-CD衍生物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衍生物 分子体系 识别机理 手性分离
下载PDF
环糊精超分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国梅 双少敏 +1 位作者 钞建宾 潘景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本文介绍了环糊精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着重阐述它在分子识别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引用文献78篇。
关键词 环糊精 分子 分子识别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左氧氟沙星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结合性质 被引量:8
19
作者 龙琪 陈昌云 +2 位作者 马美华 吴晓霞 方明金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1期I0025-I0029,共5页
研究了以环糊精为主体,左氧氟沙星为客体的配位反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度法,差热分析法,X-衍射法等方法对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左氧氟沙星分子形成物... 研究了以环糊精为主体,左氧氟沙星为客体的配位反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度法,差热分析法,X-衍射法等方法对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左氧氟沙星分子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超分子配合物。通过β-环糊精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进一步研究了左氧氟沙星与DNA的作用机理,发现它们之间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左氧氟沙星 分子配合物 DNA
下载PDF
环糊精-苯丙氨酸超分子体系的包合现象与分子识别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乐新 赵亮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97-901,共5页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水溶液中α-环糊精(CD1),β-CD2,七(2,6-二-o-甲基)-β-CD3和γ-CD4与D-、L-、D,L-苯丙氨酸(Phe)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手性或外消旋苯丙氨酸与同一主体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L->D,L->D-Phe,各...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水溶液中α-环糊精(CD1),β-CD2,七(2,6-二-o-甲基)-β-CD3和γ-CD4与D-、L-、D,L-苯丙氨酸(Phe)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手性或外消旋苯丙氨酸与同一主体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L->D,L->D-Phe,各体系的KL/KD值在1.65~3.01之间,给出了较好的异构体分离。但三种形式的苯丙氨酸与这些主体的缔合常数均较小(K<3×102mol·L-1)。就不同主体而言,K值的次序为:3>1>4>2,并不完全等同于KL/KD的顺序:2>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体系 包合现象 分子识别 环糊精 苯丙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