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表温度与海表气温位相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进群 陈戈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7-414,共8页
采用1982-2012年NOAA最优插值海表温度(第二版)数据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海表气温数据资料,利用均方差分析法,分析海表温度和海表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将31年数据按照El Nin軌o/La Nin軌a事件分为a,b,c 3组,利用超前/滞后相关性分析法... 采用1982-2012年NOAA最优插值海表温度(第二版)数据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海表气温数据资料,利用均方差分析法,分析海表温度和海表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将31年数据按照El Nin軌o/La Nin軌a事件分为a,b,c 3组,利用超前/滞后相关性分析法,将中低纬度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海表气温异常(SATA)做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得到每个格点SSTA与SATA之间相关性最显著的时间,从而确定SSTA与SATA之间的超前/滞后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纬度海域以SATA超前SSTA为主,SATA滞后SSTA主要分布在20°S-20°N的热带海域。SATA与SSTA超前/滞后天数统计结果均呈现双峰型分布,SATA超前峰值出现在10 d左右,SATA滞后峰值出现-7 d左右。El Nin軌o/La Nin軌a事件的出现,对海气超前/滞后相关关系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海表气温 超前/滞后相关
下载PDF
贵州省2020年5月极端性高温事件研究
2
作者 莫乙冬 苟杨 +1 位作者 唐红忠 潘启学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4期87-91,共5页
2020年5月贵州省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事件,该文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日再分析高度场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日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利用超前滞后相关等方法分析贵州省202... 2020年5月贵州省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事件,该文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日再分析高度场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日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利用超前滞后相关等方法分析贵州省2020年5月极端性高温事件。得出以下结论:(1)2020年5月贵州省约有29%的站点极端日最高气温超过了198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约58%的站点突破1981年以来5月同期历史极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西扩加强,同时伴随南亚高压东伸增强,2个高压在不同高度上的配合导致异常深厚高压的出现,是此次贵州极端性高温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2)2020年5月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对流层上层有明显的Rossby波列结构,有利于贵州极端性高温事件出现。(3)热带西大西洋SST在月尺度内异常阶段性增暖,可作为贵州省极端性高温天气发生的重要前期信号,并且增暖过程比高温事件提前约14 d,具有一定的前期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海温异常 超前滞后相关 大西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柳伊 范磊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3期36-42,共7页
通过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了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特征及其与海面温度(SST)异常关系的季节性差异,得到如下结论:1)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的空间尺度和位置在春季和夏季存在明显差异,从春季到夏季,异常环流范围缩小且中心位置向西北偏移;2)... 通过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了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特征及其与海面温度(SST)异常关系的季节性差异,得到如下结论:1)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的空间尺度和位置在春季和夏季存在明显差异,从春季到夏季,异常环流范围缩小且中心位置向西北偏移;2)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的相互作用存在季节差异,春季西北太平洋冷海温与上空反气旋异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夏季则以大气影响海洋为主,异常的反气旋/气旋可以加热/冷却其下垫面的海温,大气超前3~4d影响海洋;3)夏季异常反气旋环流(WNPAC)的维持主要来自非局地海温异常(北印度洋暖海温与中太平洋冷海温异常)的强迫,这两个海区对WNPAC的影响也存在季节性差异,北印度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春至盛夏,而中太平洋则主要在晚夏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海气相互作用 超前/滞后相关
下载PDF
中国海海表风场、海浪场与El Nino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崇伟 刘铁军 钱粤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利用CCMP风场,分析了中国海海表风场与E1Nino之间的关系,并利用CCMP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对1988--2009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探索中国海的海浪场与E1Nino的内在联系。以期能利用E1Nino指标辅助中国海海浪场、海表风场的中... 利用CCMP风场,分析了中国海海表风场与E1Nino之间的关系,并利用CCMP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对1988--2009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探索中国海的海浪场与E1Nino的内在联系。以期能利用E1Nino指标辅助中国海海浪场、海表风场的中长期预测、防灾减灾等.结果表明中国海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nino3指数关系密切:①同期及1—4个月后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当月的nino3指数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尤其是2个月后的海浪场、海表风场与nino3指数之间的负相关性最显著;7~10个月后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当月的nino3指数表现出显著性正相关,尤其是8个月后的海浪场、海表风场与nino3指数之间的正相关性最显著.②1988--1997年期间、1999--2009年期间,8个月后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当月nino3指数的走势表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nino3指数、中国海的海浪场、海表风场三者存在较为显著的、共同的半年周期(5.87~6.29个月)、年周期(11.00—13.54个月).@nino3指数的突变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9年7月—2000年11月、2005--2009年;海表风场与海浪场的显著性突变期完全一致,为2000年11月—2001年5月,其中nino3指数在1999年7月—2000年11月期间的突变期比海表风场和海浪场的突变期超前约半年左右,nino3区海温的突变可能是中国海海浪场、海表风场突变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 海表风场 海浪场 nino3指数 超前滞后相关 变化周期 突变
原文传递
工业革命前中国气温与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双林 井元元 罗菲菲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4-878,共15页
最近的一个器测资料分析显示,东亚气温超前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5~7年时,而不是同期或AMO稍微领先东亚气温时,二者正相关最大.这一新结果对此前的认识—AMO对东亚气温年代际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提出了异议.因为大气对海洋的响应是快过程... 最近的一个器测资料分析显示,东亚气温超前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5~7年时,而不是同期或AMO稍微领先东亚气温时,二者正相关最大.这一新结果对此前的认识—AMO对东亚气温年代际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提出了异议.因为大气对海洋的响应是快过程,AMO对东亚气温具有显著影响意味着同期或AMO稍微领先东亚气温时,二者正相关最高.考虑到器测资料序列可能包含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信号,这一新结果是否也存在于工业革命前的代用资料序列中,从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然气候系统内部的真实联系,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利用近500年来的多个重建资料序列,结合国际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给定工业革命前强迫的参照试验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亚气温超前AMO变化这一现象也存在于小冰期后半期(1500AD^1860AD),因此可能是自然气候系统中的一种真实联系.本文结果对AMO与东亚气候的联系可能提出了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 中国气温 超前滞后相关 重建资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