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喜马拉雅晚新生代富铁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汉 仝来喜 +4 位作者 史仁灯 李广伟 陈生生 周学君 刘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76-1884,共9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藏南高喜马拉雅变质带新发现的一种特殊的晚新生代超基性富铁火山岩,主要由铁橄榄石、氧化铁、及富钾玻璃基质组成,铁橄榄石中含有少量自形铁尖晶石,玻璃基质中含有少量铁石榴石雏晶。岩石具玻基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发育...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藏南高喜马拉雅变质带新发现的一种特殊的晚新生代超基性富铁火山岩,主要由铁橄榄石、氧化铁、及富钾玻璃基质组成,铁橄榄石中含有少量自形铁尖晶石,玻璃基质中含有少量铁石榴石雏晶。岩石具玻基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发育,具有典型鬣刺构造。全岩成分具有强烈硅不饱和(全岩SiO_2含量为18.8%~29.7%)和极端富铁(全岩Fe2OT3含量为56.2%~74.2%)的特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大离子亲石元素Th和U等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和Ta及Ti元素相对亏损,Sr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显示与板块消减俯冲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火山岩切割区域片麻理,说明其形成于碰撞后的陆内伸展环境,而其富铁和硅极不饱和的特征表示其有可能属于不混溶作用的产物,也可能属于后期热液蚀变作用,以及由富铁原岩在深部发生熔融并在伸展环境沿裂隙喷发而形成。该火山岩的K/Ar年龄介于4.76~7.25Ma,被熔浆包裹的围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结果是2.04±0.21Ma,指示该火山岩可能是上新世-更新世喷发的(2~4Ma)。这些超基性富铁火山岩首次提供了高喜马拉雅构造带在新生代经历碰撞后发生伸展作用的火山岩证据,为认识青藏高原南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喜马拉雅 晚新生代 超基性富铁火山岩 大地构造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