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和大切口白内障切除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伟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和大切口白内障切除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大切口白内障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 目的比较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和大切口白内障切除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大切口白内障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及治疗前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水平。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tBUT)均短于术前,泪液分泌试验(SⅠt)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SⅠt均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的tBUT长于对照组,SⅠt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的tBUT与SⅠ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矫正视力和对照组的角膜散光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矫正视力(0.65±0.27)、角膜散光度(0.75±0.39)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46±0.24)、(0.88±0.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和大切口白内障切除术均会给白内障患者造成干眼症状,但小切口手术对术后早期患者的泪膜功能影响较小,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 大切口白内障切除 泪膜功能
下载PDF
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李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A(20眼)和B(20眼)两组,A组患者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然后在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先接受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然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最后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23G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和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在并发症中,A组的前囊撕裂发生率高于B组(P=0.072);白内障手术期间,B组瞳孔缩小发生率大于A组(P=0.152);两组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情况。A组和B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术前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红光反射,可减少白内障手术时间和白内障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积血 无红光反射 23G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联合手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贾黎明 王亚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3年4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8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3年4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8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散光度、眼部临床活动度评分、前房角宽度及深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眼压水平及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前房角宽度及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眼部临床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5%vs 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结论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采用联合术式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改善眼部临床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超声乳化 白内障吸除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史云文 王文 姜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 of Cataract,BCI)、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 of Cataract,BCI)、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BCI及ICL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74%vs 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视力更优,前房深度、前房角度更大,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BCI+ICL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小梁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联合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5
作者 宣瑾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联合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月于邵武市立医院就诊的6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33)和综合...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联合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月于邵武市立医院就诊的6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33)和综合组(n=33),综合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联合术式治疗,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综合组裸眼视力和前房深度水平高于传统组,眼压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传统组的15.1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05)。综合组复发率为3.03%,低于传统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联合术式相较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更好地改善视力水平、眼压和前房深度,同时安全性较好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下载PDF
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方案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32-0035,共4页
讨论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患开展手术操作期间,在小梁切除术的前提下,结合超声乳化术的总体效果。方法 抽取样本的日期控制在1年之中。日期的起始点为2022年11月,以2023年12月为截止节点。本研究对院内所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病例进行筛... 讨论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患开展手术操作期间,在小梁切除术的前提下,结合超声乳化术的总体效果。方法 抽取样本的日期控制在1年之中。日期的起始点为2022年11月,以2023年12月为截止节点。本研究对院内所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病例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有60例与纳排标准相吻合。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不同小组执行差异性手术模式的所得成效。每一组均有一样的样本容量,即n=30。前一组经由小梁切除术干预,选择参照组命名。后一组则与超声乳化术相结合,定义为试验组。各组接受治疗的情况下,统计术前、术后等不同时间节点的数据,分析最终疗效。结果 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开展,使得试验组在视力与眼压变化、眼部功能改善等维度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并且术后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应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的手段,在改善眼科病人视功能方面有着显著意义。这体现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接受治疗后,视力水平提高,眼内压降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7
作者 张文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角膜情况、泪膜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情况及泪膜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眼角膜内皮密度及角膜荧光色素染色面积(CFS)均低于术前,泪膜破裂时间(BUT)长于术前,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厚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眼角膜内皮密度大于常规组,BUT长于常规组,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厚度及CFS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取得理想手术效果,且预后较佳,倡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视力损伤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周莉 江鑫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莱尔眼科(如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莱尔眼科(如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将其分为A组(小梁切除术治疗,25例)与B组(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2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视野缺损值,中央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房角隐窝面积(ARA),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ACD、TIA、TCPD、NEI-VFQ-25评分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白日和夜间眼压、视野缺损值及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AL组间与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眼压,改善房角结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伊恩晖 王懿 +4 位作者 杜兆江 杨格强 肖潇 贺金刚 王晟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6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8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40眼)及观察组(40例,40眼)。对...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8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40眼)及观察组(40例,40眼)。对照组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组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即刻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 d、1周,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的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SFRT)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黄斑区血管密度(V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康柏西普 糖尿病性白内障
下载PDF
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干眼症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刘方方 杜佳文 李亚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干眼症分为发生组(62例)、未发生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干眼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min、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入院时泪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水平为干眼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超声乳化时间≥20 min、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及入院时泪液IL-1β、IL-8水平为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依据上述因素制定防控措施,以减少干眼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干眼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效果观察
11
作者 方健 王小红 +2 位作者 杨丽娜 宋春艳 陈洁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0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睑板腺、泪液、泪膜等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85例,将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患者43例设为A组,将行常规白内摘除术患者42例设为B组。两组术前均控制血糖...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睑板腺、泪液、泪膜等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85例,将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患者43例设为A组,将行常规白内摘除术患者42例设为B组。两组术前均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术毕在患者术眼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术眼视力,睑缘形态和睑板腺分泌物,泪液分泌情况和泪膜稳定情况,泪液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术后1周两组术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A组术眼视力高于B组;术后1周两组术眼睑缘形态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评分均高于术前,但A组低于B组;术后1周两组术眼泪液分泌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均低于术前,但A组高于B组;术后1周两术眼泪液中白介素-6(IL-6)、IL-17A和干扰素-γ水平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对患者术眼眼表状态及睑板腺功能损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 超声乳化 睑板腺 泪液相关细胞因子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张经 赵俊宏 张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同一时期诊断为...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同一时期诊断为白内障,角膜正常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查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情况;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但内皮细胞的损失程度较具有正常角膜的白内障患者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超声乳化吸除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下超声乳化术、普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内压及最佳矫正视力、视盘区血流密度的影响
13
作者 任旋 赖梦云 谌婷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下超声乳化术(FLACS)、普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PCS)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70例A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下超声乳化术(FLACS)、普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PCS)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70例A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行CPCS,观察组行FLACS,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眼内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盘区血流密度、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超声乳化时间为(14.57±2.30)min,短于对照组的(22.49±3.58)min,观察组的超声乳化能量为(5.39±1.20)ml,低于对照组的(11.33±2.15)ml,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3个月BCVA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BCVA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眼内压、CMT、视盘旁血流密度、视盘内血流密度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CS具有更短的超声乳化时间,更少的乳化能量,其可提升视力,且不会加重对眼压、视盘区血流密度与CMT的影响,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普通白内障超声乳化 飞秒激光 并发症
下载PDF
1.8mm角膜微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及术源性散光的对照观察
14
作者 程武波 朱旭果 +5 位作者 吴桂花 刘雪莲 张燕 宋秋平 蒋红 罗银星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2期53-57,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8mm角膜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对角膜内皮和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1.8mm切口观察组与3.0mm切口对照组行预劈核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平均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 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8mm角膜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对角膜内皮和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1.8mm切口观察组与3.0mm切口对照组行预劈核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平均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术前,第1d,1wk,1mo的视力、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内皮计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超乳时间9.51±1.17,9.48±1.21及平均超乳能量(10.01±1.02)%(9.9±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力0.11±0.057,0.10±0.01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两组视力0.376±0.071,0.319±0.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两组视力0.410±0.14,0.356±0.12,0.429±0.15,0.364±0.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角膜散光两组术前0.59±0.25,0.61±0.3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第1d(0.91±0.42,1.15±0.41),1wk(0.76±0.26,0.95±0.24)和1mo(0.66±0.23,0.74±0.2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计数两组术前2753.32±324.12,2645.36±321.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2412.36±541.12,2397.62±204.21),1wk(2365.35±233.72,2351.36±248.63)和1mo(2298.37±251.89,2209.45±373.0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8mm切口超声乳化术同传统3.0mm切口组比较,不导致超乳效率下降及更多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且术后医源性散光相较更小,术后视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微切口 角膜内皮损伤 源性散光
下载PDF
角巩膜缘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对比
15
作者 宋国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86-589,共4页
目的 对比角巩膜缘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2组均行超声乳化术,对照组采用角膜切口,观察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比较2组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 目的 对比角巩膜缘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2组均行超声乳化术,对照组采用角膜切口,观察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比较2组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泪囊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Cs)、泪液分泌试验(SIt)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上皮修复、切口修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4周时裸眼视力、BCVA水平以及BUT、Si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4周时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以及FLCs水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与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较低,且视力、泪膜功能稳定性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隙 角膜缘 视力普查 散光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
16
作者 孙媛 白小龙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干眼症患者80例14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73眼。两组患眼均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 目的探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干眼症患者80例14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73眼。两组患眼均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再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及荧光染色(FL)评分及干眼症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眼临床疗效。结果完成4周治疗后,研究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T、SIT、F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T、SIT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患者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FL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眼治疗期间未收集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相较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明显改善患眼干眼症症状,促进泪液功能恢复,综合提升临床疗效,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治疗此类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干眼症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玻璃酸钠滴眼液 泪液功能
下载PDF
贝复舒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吕先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贝复舒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术后角膜水肿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55)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贝复舒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术后角膜水肿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55)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观察组(n=55)则采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角膜水肿消失时间,并对比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泪液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2,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低于0.05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而高于0.2的患者人数则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泪液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贝复舒与普罗芬联合应用于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可加速水肿消退,减轻眼部炎症,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水肿 贝复舒 普拉洛芬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王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48-0151,共4页
研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以针对性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白内障于本院实施超声乳化术治疗后出现干眼患者,就诊时间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组别划分使用随机数字表,参比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以针对性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白内障于本院实施超声乳化术治疗后出现干眼患者,就诊时间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就诊,组别划分使用随机数字表,参比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做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患者以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患者干眼症病情、舒适度、情绪状态、诊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做护理效果、应用价值分析。结果 做护理干预,患者干眼症病情、舒适度、情绪状态,均以观察组较参比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诊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统计,组别间相比,观察组相比参比组实施护理后更为良好(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针对性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调节其情绪、心态,利于增进其诊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干眼 应用价值 干预效果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影响术后视力因素分析
19
作者 郑吉琦 冯玉沛 +4 位作者 王国斌 陈剑铭 高琛 张梅 王登廷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影响术后视力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01/12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264例264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恢复情况分为BCVA≥0.3组198眼,BCVA&...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影响术后视力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01/12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264例264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恢复情况分为BCVA≥0.3组198眼,BCVA<0.3组66眼。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术后BCVA恢复的因素。构建患者术后BCV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建立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BCVA恢复不佳风险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术后3mo所有患者EDV、PSV较术前明显改善,阻力指数(RI)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前EDV、PSV、房水细胞分级、眼底病变分级、高龄、Emery分级均是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BCVA恢复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验证前后的AUC分别为0.869(95%CI:0.815-0.903)和0.866(95%CI:0.802-0.895),灵敏度分别为88.36%和88.27%,特异度分别为91.82%和91.78%。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无论男性或女性,术前EDV、PSV水平与BCVA恢复不佳风险的关联强度均不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后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微循环明显改善。术前EDV、PSV、房水细胞分级、眼底病变分级、高龄、Emery分级均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BCVA恢复不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视网膜微循环 视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保护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0
作者 金玉娇 李楠 +6 位作者 孙秋爽 金韦奕 江美玲 刘颖锋 卢焱 孙丽霞 崔仁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HACO组、IOL保护PHACO组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组,分别行常规PHACO、IOL保护下的PHACO和ECCE,每组40例40眼。最终99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其中PHACO组30例30眼,IOL保护PHACO组35例35眼,ECCE组34例34眼。记录各组总手术时间、术中超声乳化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并比较3个组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6A)、角膜散光值,不同等级裸眼远视力的眼数分布;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OL保护PHACO组与PHACO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1、0.982)。IOL保护PHACO组和PHACO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8.81±2.73)和(36.45±3.45)min,明显短于ECCE组的(69.60±4.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3个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PHACO组和IOL保护PHACO组裸眼视力较高的人数较ECCE组高(P=0.006、0.007);IOL保护PHACO组的ECD和6A分别为(2155.57±177.88)/mm^(2)和(41.31±5.18)%,均显著高于PHACO组的(1912.64±224.11)/mm^(2)和(36.18±3.27)%,IOL保护PHACO组的CV为(50.34±5.90)%,低于PHACO组的(55.67±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3、0.005)。术后1周和3个月,IOL保护PHACO组的角膜散光度数均显著低于ECCE组,且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OL保护下的PHACO相对常规PHACO可有效减少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相对ECCE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角膜散光。IOL保护下的PHACO是硬核白内障患者一种有效的改良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角膜内皮 源性散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