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5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余福兵 何夕昆 +9 位作者 郝玲 盛娟 伍瑞 肖玉良 丁惠芬 吴丽娟 张华杰 张钰 邹发海 刀吉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EUS,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预切开病变表面中央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胃SMT行EUS,对其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预切开病变表面中央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完整切除病变。结果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SMT共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21例,胃平滑肌瘤7例,胃神经纤维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病变直径0.6~1.9cm,平均直径1.2cm。3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封闭,未转外科手术。结论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直径<2.0cm的SMT是安全、有效的,可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 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下载PDF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海波 邱博 田红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组(内...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组(内镜微创组,n=30)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传统开腹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Flether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完全切除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传统开腹组相比,内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少(P <0. 05);内镜微创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 0%(3/30)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23. 3%(7/30)(P <0. 05),肿瘤完全切除率96. 7%(29/30)显著高于传统开腹组76. 7%(23/30)(P <0. 05),复发率6. 7%(2/30)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23. 3%(7/30)(P <0. 05),但两组患者的Flether分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极低风险比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5)。结论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较传统开腹手术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指导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桂冠 王河 易健 《癌症进展》 2024年第8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指导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RNET患者,均在EUS指导下行ESD治疗并随访1年,记录全部患者EUS检查结果、ESD治疗情况及随访情况。比较治疗前后RNET患...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指导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RNET患者,均在EUS指导下行ESD治疗并随访1年,记录全部患者EUS检查结果、ESD治疗情况及随访情况。比较治疗前后RNET患者的生活质量[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GI.NET21)]、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9-9(CA19-9)、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结果60例患者共67个病灶,EUS检查显示,4个病灶来源于黏膜层,5个病灶来源于黏膜肌层,58个病灶来源于黏膜下层;5个病灶距肛门﹥10 cm,28个病灶距肛门≤10 cm且﹥5 cm,34个病灶距肛门≤5 cm。60例患者均采取ESD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0.86±9.86)min,平均病灶直径为(0.82±0.26)cm。62个病灶实现了完全切除,另外5个病灶基底切缘呈阳性(均在术中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完全切除率为92.54%(62/67)。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3个病灶为G1级,4个病灶为G2级。术后5例患者发生出血,3例患者在内镜下经钛夹止血,2例患者予以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RNET患者QLQ-GI.NET21各维度评分及血清NSE、CEA、CGA、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复发和/或转移。结论EUS能够清楚地显示RNET病灶,并能有效指导ESD治疗,EUS指导下ESD治疗RNET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检查
下载PDF
粤北地区大肠黏膜下肿物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夏悯馨 李盛 陈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粤北地区大肠黏膜下肿物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结果的差异,为大肠黏膜下肿物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3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及ESD治疗的91例... 目的:探讨粤北地区大肠黏膜下肿物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结果的差异,为大肠黏膜下肿物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3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及ESD治疗的91例大肠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记录病变大小、病变起源、病变类型,根据术中观察和ESD后病理结果,评价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的准确率,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91例患者,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病变类型的准确率为90.11%(82/91),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514,一致性好;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病变大小的准确率为93.41%(85/91),超声内镜诊断与ESD诊断的Kappa值为0.771,一致性极好;术前超声内镜诊断病变起源的准确率为93.41%(85/91),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781,一致性极好。结论:粤北地区超声内镜诊断大肠黏膜下肿物的准确率较高,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黏膜下肿物 超声内镜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洋洋 钟世顺 +2 位作者 高丽影 林静莹 梁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食管黏膜病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艳 唐莉 陈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疼痛、心理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上消化道早癌ESD知识宣教,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疼痛、心理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上消化道早癌ESD知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康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为(24.67±8.25)h、(43.90±10.27)h、(9.38±2.02)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7.83±9.40)h、(50.03±12.85)h、(10.26±2.37)d;手术24、48、72 h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63±0.67)、(1.84±0.52)、(1.33±0.38)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89±0.70)、(2.06±0.58)、(1.47±0.42)分;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为(38.73±7.40)分,低于对照组的(42.05±8.01)分;观察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为(31.53±6.27)分,高于对照组的(29.28±5.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早癌 认知行为干预 内镜黏膜剥离 康复
下载PDF
探讨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博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指导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从本院收治的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中抽取72例进行研究,抽取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15日,根...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指导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从本院收治的来源于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中抽取72例进行研究,抽取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15日,根据信封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6例,分别为参照组和剥离组,参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即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剥离组实施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手术各项指标、Flether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完全切除率和复发率。结果:剥离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和参照组患者的Flether分级情况中,高、低、中、极低几个级别的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剥离组的完全切除率高于参照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而言,实施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传统手术更加安全,复发率低,切除率高,效果更好,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 并发症 指标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血管淋巴管瘤1例
8
作者 张燕宁 许少策 +3 位作者 谢龑峰 冯彦虎 王祥 王鹏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1-653,共3页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就诊于我科,无便血、里急后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及粪检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血管淋巴管瘤 阳性体征 肿瘤标志物 血生化 CA125 临床资料 血常规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9
作者 龚婷婷 钱爱华 陈希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的234例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发生DPPB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的234例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发生DPPB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早期胃癌病人ESD后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价。结果:234例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病人中共23例(9.8%)发生DPPB。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检次数≥3次(95%CI:2.482~20.424,P=0.000)、病变最大直径≥3 cm(95%CI:1.620~13.244,P=0.004)、浸润深度至黏膜下层(95%CI:1.421~10.536,P=0.008)、术中出血(95%CI:1.160~11.300,P=0.027)是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CI:0.743~0.932)。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3.328,P=0.505。结论:活检次数≥3次、病变最大直径≥3 cm、浸润深度至黏膜下层、术中出血是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后迟发性出血 影响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刘雪 张静智 曾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ESD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ESD治疗,... 目的分析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ESD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ESD治疗,观察组采用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随访情况。结果两组的病灶面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位时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黏膜暴露到完整剥离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原发病灶残留,内镜复查显示手术创面均愈合良好;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ESD中作用明显,可充分暴露创面视野,有助于提高剥离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能够减少ESD手术并发症及麻醉发生风险,促进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行大力地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橡皮圈 金属夹 内牵引技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人胃早期肿瘤的风险性及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袁磊 沈磊 +1 位作者 付萍 季梦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内镜下可切除胃早期肿瘤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70例和...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内镜下可切除胃早期肿瘤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70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80例。分别从病灶切除复发率、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等几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整块切除率老年组为94.3%(66/70),非老年组为92.5%(74/80),完整切除率老年组为92.9%(65/70),非老年组为88.8%(71/80),治愈性切除率老年组为90.0%(63/70),非老年组为88.8%(71/80)。术后迟发性出血老年组为2.9%(2/70),非老年组为1.3%(1/80)。术中穿孔老年组为1.4%(1/70),非老年组为0(0/80)。感染率老年组为2.9%(2/70),非老年组均为1.3%(1/80)。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病灶切除复发率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术后6个月与术前6个月相比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ESD对治疗老年人胃早期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早期肿瘤 老年人 内镜黏膜剥离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郎海波 张杰 +3 位作者 代静 曹艳 李奇 鞠红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的98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 目的探讨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的98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方法分为牙线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则行标准ESD,牙线组在ESD术中加用体内牙线牵引辅助。比较2组患者ESD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病灶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牙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例短于/低于对照组[25.0(17.3,30.0)min比45.0(32.0,64.0)min、39.2%(20/51)比53.2%(25/47)](均P<0.05)。2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均无迟发穿孔发生。结论体内牙线牵引法在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体内牙线牵引法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3
作者 郎海波 张杰 王晓玥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评估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34例直肠NE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评估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34例直肠NE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10例)和传统ESD治疗组(2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病变位于距肛门3~10 cm处,肿瘤直径3~12 mm,均为单发病灶,2组肿瘤最大径、完整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ESD治疗组[23.5(16.8,25.3)min比30.0(22.8,3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传统ESD治疗组有2例(8.3%)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累及固有肌层,无淋巴血管受累。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无一例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紧贴烧灼缘,而传统ESD治疗组有5例(20.8%)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紧贴烧灼缘。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ESD治疗组[6(5,7)d比8(7,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牙线辅助内牵引下ESD治疗直肠NEN,手术方法便捷,有利于暴露手术视野,提高完整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 牙线牵引
下载PDF
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取出病变组织的应用
14
作者 代静 张杰 杨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电凝的16例纳入圈套器电凝组,同期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牵拉的16例纳入圈套器牵拉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电凝组患者周围黏膜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圈套器牵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圈套器电凝组1例患者在电凝过程中,由于肠道蠕动,圈套器接触到了组织夹,损伤了黏膜。圈套器牵拉组16例患者均由于圈套器的牵拉造成了黏膜的损伤、出血,需要补充固定组织夹。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操作完成后,使用一次性电圈套器固定于病变组织和黏膜组织之间的牙线,电凝切断牙线,可安全有效取出病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电圈套器 牙线牵引技 结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刘鑫 李剑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ESD)和对照组(EMR)各39例。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ESD)和对照组(EMR)各39例。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病灶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消化道早癌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 整块切除率 治愈性切除率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预测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苏洁 陈晨 +1 位作者 陈露 宋年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疲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选取2023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经检验,年龄、性别、睡眠障碍、病灶切除面积、气质类型、术后疼痛和胃肠功能紊乱是早期胃癌患者PO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早期胃癌患者POF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L检验:χ^(2)=2.822,P=0.945)和区分度(AUC=0.0.909,95%CI:0.937~0.980,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648,灵敏度为0.832,特异度为0.813,截断值0.319,校准曲线为斜率近似于1的直线。结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医护人员对早期胃癌POF高风险人群筛查提供参考,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后疲劳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胃早癌对患者胃动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张兰芳 陈旭 +3 位作者 秦蕾 蒯君 周保林 杨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胃早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胃动力、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老年胃早癌患者,在组间一般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胃早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胃动力、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老年胃早癌患者,在组间一般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与B组。A组6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B组66例行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两组的胃动力指标(胃泌素、胃动素)、炎症反应(免疫炎症指数)、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临床疗效、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胃出血、切口感染)。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胃泌素、胃动素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免疫炎症指数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4^(+)、CD4^(+)/CD8^(+)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8^(+)均降低,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胃早癌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胃动力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内镜黏膜下剥离 胃早癌 胃动力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变化及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韩艳平 菅广敏 +2 位作者 边菁 刘红春 孙静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86-1990,共5页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围手术期(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术后接受为期1 a随访,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2例)与未复发组(2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评价血清TK1、STAT1、B7-H4水平预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TK1、sB7-H4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STAT1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复发组术后3、7 d的血清TK1、sB7-H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STAT1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P<0.05)。术后3、7 d血清TK1、sB7-H4、STAT1联合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944,均大于各时间点三项血清指标单独预测,且术后7 d预测价值更高,此时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1%、86.33%。结论 血清TK1、sB7-H4、STAT1水平变化与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且在临床早期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复发 胸苷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共刺激分子B7-H4
下载PDF
瑞马唑仑用于老年食管早癌患者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沛 杨木强 +1 位作者 赵蕾 李利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的价值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食管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食管ESD手术,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的价值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食管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食管ESD手术,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试验组实施瑞芬太尼与瑞马唑仑麻醉,对比两组基线特征、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意识状态、麻醉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T1、T2与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SpO2指标均低于T0时(P<0.05);T1、T2与T3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SpO2指标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术后2h、12h MMSE得分低于术前,且试验组术后2h、12h MMSE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h、12h OAAS得分高于术后2h,且试验组术后6h、12h OAA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拔管、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和睁眼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动过缓、低氧血症、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早癌患者行食管ESD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瑞马唑仑麻醉,有助于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麻醉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消化道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20
作者 杨晓艳 史伟东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441-2443,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经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SD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4例、未感染组61例,...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经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SD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4例、未感染组6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D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中穿孔等均为ESD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中穿孔为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合并以上因素的患者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后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