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评析
1
作者 曾键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243-245,共3页
探讨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行上肢手术患儿的治疗中的相关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选择100例患儿为对象参与本次实验,患儿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处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之间,根... 探讨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行上肢手术患儿的治疗中的相关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选择100例患儿为对象参与本次实验,患儿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处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之间,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包含50例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患儿。实验组选择的方式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而对照组选择的是神经刺激器对下臂丛神经进行定位再进行阻滞麻醉并联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麻醉效果和手术时间。结果:在经过不同的麻醉处理之后,实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相对更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进行上肢手术患儿的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显著更好,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患儿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对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评析
2
作者 罗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对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中医医院进行上肢手术的7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 目的:研究对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中医医院进行上肢手术的7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观察组患儿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对照组患儿进行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的效果、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七氟醚的用量及术中尺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血流阻力指数及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其术中七氟醚的用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患儿尺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和尺动脉的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患儿,其尺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其手术持续的时间,提高其麻醉的效果,减少其术中七氟醚的用量,且术中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刘华艳 钱秋 +1 位作者 王娅静 郝亚萍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切皮时、拔管时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儿童上肢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睡眠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王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睡眠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福建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上肢损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睡眠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福建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上肢损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性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2组患者以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睡眠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T2-T4阶段观察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高,但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损伤患者实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较小,能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可减少对其睡眠产生的影响,较为安全,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损伤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在小儿上肢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5
作者 梁延伟 李帅晓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非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气管插管全麻带来的气管插管/拔管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以及较大剂量镇静、镇痛药剂导致的患者用药危险及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但由于小儿臂丛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臂丛神... 目的非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气管插管全麻带来的气管插管/拔管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以及较大剂量镇静、镇痛药剂导致的患者用药危险及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但由于小儿臂丛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臂丛神经的定位方法难度较大,为此临床尝试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解决术中穿刺定位不准确难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在非插管浅全麻复合腋路臂丛阻滞下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3年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开展完成的采用腋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小儿上肢手术患者,按照是否采用超声引导进行臂丛阻滞情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时间、麻醉药剂用量、麻醉药物起效时间、苏醒后各时间点手术后疼痛评估FLACC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异同,探讨超声引导在小儿上肢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共有190例患者入组,其中实验组55例,对照组1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的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但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整个手术期间研究组的麻醉药物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分支阻滞补救,8例患儿术后使用布洛芬止痛,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明显高于研究组的发生率(P<0.01)。结论超声引导在小儿上肢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设备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非插管全身麻醉 小儿上肢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肩关节镜下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芳 董洪智 +1 位作者 王朋 吴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肩关节镜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肩关节镜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BIS监测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切皮时(T2)、拔管(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中、术后6 h、12 h的疼痛评分和肌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T0、T3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点的心率为(78.10±10.23)、(71.34±8.78)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0.09±8.78)、(95.23±7.89) mmHg,均明显较对照组[(82.78±9.89)、(78.99±10.23)次/min和(110.45±9.23)、(104.45±10.55) mmHg]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的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量为(25.31±3.21) mL、(14.09±2.12)μg,明显较对照组[(34.09±5.45)mL、(26.78±4.34)μg]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恢复室中、术后6 h、12 h的疼痛评分为(3.10±0.78)、(2.45±0.56)、(1.67±0.34)分,明显较对照组[(5.56±1.23)、(4.67±1.03)、(3.89±1.20)分]低,肌力评分为(4.38±0.98)、(4.56±1.02)、(4.78±1.23)分,明显较对照组[(3.09±0.67)、(3.45±0.99)、(3.89±1.09)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较对照组(13.33%)低,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BIS监测下肩关节镜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对患者的肌力影响小,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肩关节镜手术 应激反应 麻醉用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全海琴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水平、麻醉优良率、运动阻滞有效率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有效率为86.11%(31/36),高于对照组的5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孟氏骨折手术患儿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提高麻醉优良率和运动阻滞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但需延长麻醉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超声引导下 肌间沟 腋路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骨折老年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程大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肱骨骨折的患者,采取经超声引导下的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影响。方法纳入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肱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成颈动脉组4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经颈...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肱骨骨折的患者,采取经超声引导下的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影响。方法纳入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肱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成颈动脉组4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经颈动脉入路)与锁骨后组4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经锁骨后入路),两组均是应用对应麻醉阻滞方案。对比两组的麻醉阻滞效果、术前与术后48h的应激反应[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100β蛋白]、预后。结果颈动脉组在麻醉药物用量与麻醉起效时间指标均低于锁骨后组(P<0.05);两组在术前与术后48h的MDA、SOD、S100β蛋白水平改变,但是组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cher评分、痛泵按压次数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方式干预老年肱骨骨折,采取颈动脉入路方式除了在麻醉药物用量与麻醉起效时间比锁骨后入路组更低,不同入路方式在应激反应影响以及预后方面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老年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静脉全麻在肩周炎手法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钱万新 刘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83-86,91,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静脉全麻在肩周炎手法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手法松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观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静脉全麻在肩周炎手法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手法松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切皮时(T_(1))~术毕(T_(4)),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T_(0))~T_(4),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上腺素(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肩周炎手法松解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阻滞麻醉 静脉全麻 肩周炎 手法松解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张伟锋 程艺 罗益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774-776,共3页
目的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上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定位方式分组,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94例... 目的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上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定位方式分组,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94例行传统解剖定位,观察组94例行超声引导下定位,对两组麻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穿刺、麻醉起效及麻醉维持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两组局麻药用量相比,观察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T_(0)时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 h、12 h、24 h各时段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术前IL-6、TNF-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应激反应指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T_(0)时两组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各循环指标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而言,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价值较高,可获得理想麻醉阻滞及镇痛效果,维持机体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应激反应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薛晓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方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超声阻滞复合全麻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5 d的PSQI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减轻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全麻 超声引导下合颈中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睡眠状况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Cor、NE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见芳琼 陈娜娜 党志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用解剖定位法实施麻醉,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完成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认知功能、血清Cor、NE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完成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局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研究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5 min、麻醉结束时,研究组的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利于缩短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同时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
13
作者 王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PB)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020-01—2023-09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7例,性别不限,年龄45~63岁,BMI18~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PB)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020-01—2023-09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7例,性别不限,年龄45~63岁,BMI18~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43例,BPB联合全麻组(BG组)44例。监测麻醉前(T_(0))、切皮时(T_(1))、拔管时(T_(2))时患者的HR、MAP。于患者苏醒后1~2 h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定镇静效果,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2)时2组患者的HR、MAP均较T_(0)时逐渐升高,其中BG组患者的HR、MAP均低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1~2 h内2组患者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BPB联合全麻应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后入路 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楼洁 李丹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均更短,而镇痛维持时间则更长(P<0.05);两组术后1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ES)及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改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缩短阻滞起效及麻醉完成时间,并可延长镇痛维持时间,减轻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中的作用
15
作者 陈兆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40-0143,共4页
探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此次研究有54例上肢骨折患者参与其中,患者到院就诊、治疗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27,常规麻醉)和观察组(m=27,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探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此次研究有54例上肢骨折患者参与其中,患者到院就诊、治疗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27,常规麻醉)和观察组(m=27,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48h的麻醉用药量相对更少(P<0.05);统计两组在术后12h、24h、36h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时段的评分相对更低(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心率维持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 上肢骨折手术实施前,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术中和术后麻醉用药更少,疼痛感更轻,术中生命体征维持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骨折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在上肢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涂盎然 李璐 叶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86-1287,1357,共3页
目的:探究左旋布比卡因在上肢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122例上肢骨折患者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 目的:探究左旋布比卡因在上肢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122例上肢骨折患者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组(B组,0.375%布比卡因),每组61例。比较两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指标、给药30 min后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指标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6.00%vs 10.00%)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给药30 min后改良Bromage分级优于B组(Z=2.239,P=0.025)。结论:采用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上肢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供较满意的运动神经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神经阻滞 左旋布比卡因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17
作者 伍太贵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经于镇宁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上肢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盲探下行...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经于镇宁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上肢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盲探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术中基础体征变化、麻醉效果、麻醉基础指标(阻滞起效时间等)、术后不同时间镇痛情况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麻醉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5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麻醉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及48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稳定患者术中基础体征,提升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并可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金萍萍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LPS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需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68例股骨转子间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LPS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需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CSEA,34例)和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LPSB,3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疼痛程度、舒芬太尼用量、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开始时(T_(1))、手术结束时(T_(2))时,两组患者HR、MAP水平均低于患者入室安静后3min时(T_(0)),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12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h,两组患者E及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LPSB,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可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轻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复合坐骨神经阻滞 腰硬麻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患儿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伟涛 涂友兵 +1 位作者 易祖港 马星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超声定位,但血管、神经、胸膜等结构距离较近,超声引导增加了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CCS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及超声定位、阻滞方法及药物用量、患儿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锁间隙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区域麻醉 儿童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20
作者 华萍 章洪志 邹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镇痛效果和术中体征、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指标、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VAS得分、术中心率和血压、同侧膈肌麻痹总发生率、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氧饱和度、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4、8、12 h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更能提高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维持术中体征稳定,减少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保留同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且该区域麻醉技术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浅 锁胸筋膜平面阻滞 肌间沟 锁骨中段骨折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