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
1
作者 王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PB)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020-01—2023-09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7例,性别不限,年龄45~63岁,BMI18~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PB)联合全麻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020-01—2023-09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7例,性别不限,年龄45~63岁,BMI18~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43例,BPB联合全麻组(BG组)44例。监测麻醉前(T_(0))、切皮时(T_(1))、拔管时(T_(2))时患者的HR、MAP。于患者苏醒后1~2 h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定镇静效果,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2)时2组患者的HR、MAP均较T_(0)时逐渐升高,其中BG组患者的HR、MAP均低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1~2 h内2组患者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后入路BPB联合全麻应用于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 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王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探讨和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切开复位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分别运用它常规盲探找异感方式(参考组)与超声引导方式... 探讨和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切开复位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分别运用它常规盲探找异感方式(参考组)与超声引导方式(研究组),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平稳,阻滞有效率高,麻醉见效更快,患者的疼痛感更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此类患者实施臂丛神经组织麻醉,运用超声引导,不但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麻醉效果,而且有助于保证病人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老年 高血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全海琴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水平、麻醉优良率、运动阻滞有效率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有效率为86.11%(31/36),高于对照组的5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孟氏骨折手术患儿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提高麻醉优良率和运动阻滞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但需延长麻醉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超声引导 肌间沟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薛晓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方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超声阻滞复合全麻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5 d的PSQI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减轻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全麻 超声引导联合颈中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睡眠状况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涛 邓文芸 +1 位作者 尹洁 何纬新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8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腋窝组(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腋窝组(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组(超声引导下锁骨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每组38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入手术室时(T_(0))、麻醉阻滞时(T_(1))、切皮时(T_(2))、术后30min(T_(3))、术毕(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肌间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T_(2)、T_(3)、T_(4)时刻,肌间沟组患者的HR、MAP均显著低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rSO_(2)均显著高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术后12、24、48h,肌间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维持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和脑氧供需平衡,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神经阻滞 腋窝 锁骨 肌间沟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下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志伟 黄永华 梁国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ICB)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XB)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肘关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70例。ICB组采用超声引...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ICB)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XB)在肘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肘关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70例。ICB组采用超声引导ICB,AXB组采用超声引导AXB。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穿刺次数、神经阻滞情况、麻醉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组穿刺次数少于AXB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AX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B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有效率高于AX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B组麻醉成功68例,麻醉成功率为97.14%,AXB组麻醉成功66例,麻醉成功率为94.29%,两组麻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穿刺异感、血管损伤、止血带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ICB与AXB在肘关节手术阻滞中均有较好的效果,且操作安全,但ICB更为迅速,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阻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锁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阻滞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祝兵 翟小强 +1 位作者 张卫东 赵江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方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方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阻滞前后心率及平均血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前,两组心率、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两组心率高于阻滞前,平均血压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与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楚洲 陈琼仪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3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与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阻滞入路。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ASA I~II,男女不限,年龄5~14岁,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与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阻滞入路。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ASA I~II,男女不限,年龄5~14岁,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阻滞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还是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腋窝 小儿 上肢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9
作者 裴荣斐 吴苏琪 程小敏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后入路肱骨远端骨折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共62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后入路肱骨远端骨折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共62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对照组31例,采用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又根据肋间臂神经阻滞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16例,胸小肌下阻滞)和观察组2(15例,腋区阻滞)。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术毕时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手术结束后追加氟比洛芬酯的患者比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毕时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观察组追加氟比洛芬酯的患者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术毕时VAS评分、手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入路进行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时,在臂丛神经阻滞基础上,联合肋间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少术中舒芬太尼应用量,在手术结束后的早期镇痛效果更好,镇痛药物需求量明显减少,并且不同肋间神经阻滞方式的作用效果相似,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肱骨远端骨折 镇痛作用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9
10
作者 武茜 田伟千 +3 位作者 郑曼 季方兵 杨程 汤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C组行超声引导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阻滞药物均为1%盐酸利多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C组分2次,每次注入10ml。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完成后5min(T_0)、10min(T_1)、15min(T_2)、20min(T_3)、25min(T_4)、30min(T_5)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M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和T_1时M组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T_0时C组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M组(P〈0.05);T_5时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操作时间更短,更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中点 喙突 锁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左小明 李同 刘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447-245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经肋锁间隙入路组(CC组)和经喙突入路组(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情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经肋锁间隙入路组(CC组)和经喙突入路组(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情况、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C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深度浅于CA组,阻滞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短于CA组(P<0.05);除神经阻滞操作结束后5 min及30 min外的其他时间点,CC组的综合阻滞成功率高于CA组(P<0.05)。术后12 h、18 h、24 h、36 h,CC组患者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C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经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 超声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申治国 薛建军 +2 位作者 贺隶国 田剑波 徐小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所有患者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注药前的超声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所有患者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观察记录臂丛神经鞘的位置,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麻药用量为0.5%罗哌卡因30 m L,超声设备为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结果臂丛神经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缘1.002 cm(100例),下缘2.26 cm(45例);操作平均用时3分56秒,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90%,良8%,差2%,无效0,有效率为98%;不良反应发生有霍纳征1例、注药后寒颤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由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基本上都能获得满意的阻滞效果,在安全范围内,使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上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左小明 刘琳 李同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和对照组(臂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和对照组(臂丛神经上中下三干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刻生命体征,术后不同时刻屈肘、屈腕肌力。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苏醒即刻与术后6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3.52±0.4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82±0.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1,P<0.05)。观察组苏醒即刻、术后6 h的屈肘屈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操作时间短,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且有利于患者术后上肢远端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 神经上干阻滞 生命体征 肌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1
14
作者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学》 201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联合锁骨上 神经阻滞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精准阻滞已向临床迈进
15
作者 罗雀华 陈亮 +1 位作者 舒海华 姚伟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13-2016,共4页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技术。近年来,超声使臂丛神经轨迹、筋膜层次和周围解剖标记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扫描和成像、穿刺和注药方法,形成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然而,临床应用精准锁...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常用技术。近年来,超声使臂丛神经轨迹、筋膜层次和周围解剖标记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的扫描和成像、穿刺和注药方法,形成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体系。然而,临床应用精准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神经内注射风险、膈神经麻痹、阻滞动力学数据缺乏等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难点和痛点。本文着重从解剖基础、入路和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如肩关节镜手术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提高麻醉医师对该精准技术体系的认识并促进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 神经阻滞 超声 肩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两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对膈肌麻痹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钱玉莹 黄娟娟 +2 位作者 丰浩荣 安小凤 王祥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右手或右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体重50~80kg,BMI 18~28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肋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右手或右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体重50~80kg,BMI 18~28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肋锁组(C组)和喙突组(P组),每组30例。C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0.375%罗哌卡因30ml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P组行超声引导下喙突旁0.375%罗哌卡因30ml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包括Horner综合征、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气胸、呼吸困难、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采用M型超声分别对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阻滞前、阻滞后30min的膈肌移动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两组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30min深呼吸测量下C组膈肌部分麻痹率明显高于P组(43.3%vs 13.3%,P<0.05)。平静呼吸下C组与P组膈肌麻痹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出现Horner’s综合征、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气胸、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旁入路起效时间短,但更易引起膈肌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神经阻滞 膈肌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脉搏灌注指数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效果的评价
17
作者 谌雅雨 龙鼎德 +1 位作者 李天远 周文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5-176,202,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评估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择期在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55岁,身高150~175 cm,ASAⅠ或Ⅱ级。阻滞完成后,每隔3 min通...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评估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择期在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55岁,身高150~175 cm,ASAⅠ或Ⅱ级。阻滞完成后,每隔3 min通过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区域;每隔5 min测验对抗屈腕、屈肘的能力来评估运动阻滞效果。记录双侧上肢阻滞前(0 min)以及阻滞后10 min、20 min、30 min的PI,并计算PI比值(阻滞后10 min PI与阻滞前PI的比值)。结果与非阻滞侧相比,在成功阻滞后任意时间点阻滞侧PI数值都更大,且PI比值也更大,PI在10 min开始显著增加;成功的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非阻滞侧PI在30 min内变化不明显。结论PI可以有效评估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且当PI比值大于1.5时可以预测阻滞已经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灌注指数 锁骨上神经阻滞 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涛 周颖 黎炎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患肢肌力、浅感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与运动阻滞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肌力异常、浅感觉异常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效果显著,可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增强阻滞效果,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肌间沟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下载PDF
罗哌卡因浓度差异对超声引导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广海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1期42-44,49,共4页
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浓度差异对超声引导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臂或手部手术治疗患儿80例,依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浓度差异对超声引导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臂或手部手术治疗患儿80例,依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0.3%罗哌卡因+质量分数0.8%利多卡因、质量分数0.2%罗哌卡因+质量分数0.8%利多卡因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患儿麻醉效果,围术期心率(heart rate,HR)、经皮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capillary oxygen saturation,SpO_(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HR、SpO_(2)、MAP在麻醉前至术后1 h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麻醉前、手术开始、麻醉开始后10 min、麻醉开始后30 min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开始后60 min、术后1 h,研究组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pO_(2)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2 h、6 h、8 h、12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质量分数为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安全有效,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经皮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纳布啡辅助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振华 高艳平 朱宏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辅助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共计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_(20)组(纳布啡20 mg)、N_(10)组(纳布啡10 mg)... 目的探讨纳布啡辅助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最终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共计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_(20)组(纳布啡20 mg)、N_(10)组(纳布啡10 mg)和安慰剂组,每组38例。N_(20)组麻醉药物为100 mg罗哌卡因稀释至18 mL联合纳布啡2 mL(10 mg/mL);N_(10)组麻醉药物为100 mg罗哌卡因稀释至18 mL联合纳布啡2 mL(5 mg/mL);安慰剂组麻醉药物为100 mg罗哌卡因稀释至18 mL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比较3组患者神经阻滞前(T_(0))、神经阻滞后10 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_(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评估3组患者T_(1)时感觉阻滞(SB)和运动阻滞(MB)情况,记录SB起效时间、MB起效时间、SB持续时间、MB持续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1)时点,N_(20)组、N_(10)组SBP、DBP均低于安慰剂组,且N_(20)组SBP低于N_(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点,3组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点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B评分和M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_(20)组、N_(10)组患者SB起效时间、MB起效时间均短于安慰剂组患者,SB持续时间和MB持续时间均长于安慰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_(20)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头晕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且头晕发生率高于N_(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_(10)组与安慰剂组术中低血压、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10 mg作为辅助药物能够增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并且不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罗哌卡因 锁骨上 神经阻滞 超声 感觉阻滞 运动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