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孟丹 朱玉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62-463,共2页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B组患者麻醉方式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A组患者麻醉方式为...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B组患者麻醉方式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A组患者麻醉方式为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并比较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对比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各个时间点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A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包括1例低血压、1例呕吐和1例皮肤疼痛,A组不良反应包括2例皮肤疼痛、1例腰痛、1例低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可维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起效快,镇痛持久,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下肢手术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雷方 剡夕荣 杨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单纯超声和单纯神经刺激仪三种不同的定位方法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9例,年龄68-8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三组:超...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单纯超声和单纯神经刺激仪三种不同的定位方法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9例,年龄68-8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US组);超声引导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U组);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S组)。记录各组阻滞前(T_0)、阻滞后10 min(T_1)、30 min(T_2)、60 min(T_3)的SBP、DBP、HR;记录各组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阻滞前(T_0)、阻滞后10 min(T_1)、30 min(T_2)、60 min(T_3)的SBP、DB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与U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US组和S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U组,而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U组(P<0.05);U组和S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U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仪或单纯使用超声引导定位麻醉,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慧杰 刘玉杰 +1 位作者 黄海 宋景芳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889-891,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组(PF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A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b...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组(PF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A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b)以及麻醉后5(T5)、10(T10)、15(T15)、30(T30)min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观察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T1)、完全阻滞时间(T2)及完全消退时间(T3),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m)。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18、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2组患者麻醉满意度,麻醉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Tb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组在T5、T10、T15、T30的收缩压、舒张压较Tb下降(均P<0.05),且低于PF组T5、T10、T15、T30(均P<0.05)。PF组T1、T2、T3长于SA组(均P<0.05),Tm短于SA组(P<0.05)。PF组术后12、18、24 h VAS评分低于SA组(均P<0.05)。SA组与P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前路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汉强 孙立夫 沈娟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膝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阻滞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膝部以下手术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阻滞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方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方面,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5.64±1.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3.29±2.99)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满意情况,实验组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对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腘窝坐骨神经 神经和隐神经阻滞
下载PDF
糖尿病足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凯凯 王国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行DF手术的糖尿病(DM)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56.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行DF手术的糖尿病(DM)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56.78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对照组),每组50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b)、麻醉后5 min(T5)、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15 min(T15)、麻醉后30 min(T3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麻醉操作时间(OT)、手术等待时间(SWT)、首次镇痛时间(FAT)、首次自主排尿时间(FUT);记录2组患者术后6、12、18、24 h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5、T10、T15、T30时,对照组SBP均明显低于观察组[(138.85±17.16)mmHg vs(147.66±13.52)mmHg、(132.96±15.93)mmHg vs(145.29±18.15)mmHg、(132.65±17.34)mmHg vs(141.88±18.67)mmHg、(130.15±12.47)mmHg vs(143.65±15.91)mmHg;P<0.05]、DBP[(72.64±8.48)mmHg vs(80.48±9.76)mmHg、(69.21±12.87)mmHg vs(81.59±12.09)mmHg、(68.58±13.98)mmHg vs(78.46±10.47)mmHg、(70.22±11.75)mmHg vs(85.14±13.69)mmHg;P<0.05];在T5、T10、T15、T30时,对照组SBP、DBP均明显低于同组Tb[SBP:(138.85±17.16)mmHg vs(155.30±11.86)mmHg、(132.96±15.93)mmHg vs(155.30±11.86)mmHg、(132.65±17.34)mmHg vs(155.30±11.86)mmHg、(130.15±12.47)mmHg vs(155.30±11.86)mmHg;DBP:(72.64±8.48)mmHg vs(84.82±10.33)mmHg、(69.21±12.87)mmHg vs(84.82±10.33)mmHg、(68.58±13.98)mmHg vs(84.82±10.33)mmHg、(70.22±11.75)mmHg vs(84.82±10.33)mmHg](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OT、SWT、FAT均明显延长[(7.43±3.48)min vs(16.84±3.26)min、(11.62±3.16)min vs(26.47±3.51)min、(263.79±44.23)min vs(448.65±187.64)min](P<0.01),FUT明显缩短[(337.04±37.28)min vs(250.41±47.09)min](P<0.01),在术后12 h、18 h、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6.27±0.61)分vs(3.71±0.72)分、(6.08±1.42)分vs(3.51±0.63)分、(5.22±1.15)分vs(3.99±0.76)分](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72.00%(36/50)vs 8.00%(4/50)](P<0.05)。随访期1年,行联合神经阻滞的未复发率明显高于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式[70.00%(35/50)vs 54.00%(27/50)],且术后VAS评分和麻醉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DF手术中,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确切、神经阻滞时间长的优势,可有效提升DF患者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文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6期133-134,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114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114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完成神经阻滞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维持镇痛作用时间、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2,P<0.01)。麻醉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对照组收缩压高于治疗前及观察组,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完成神经阻滞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镇痛作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P<0.01)。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邓文广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794-1795,共2页
目的:研究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单一定位组单纯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定... 目的:研究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单一定位组单纯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定位组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完成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结果:联合定位组患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定位组,P<0.05;联合定位组完成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单一定位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单一定位组,P<0.05。结论: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确切,起效快且阻滞完成时间短,可延长镇痛时间,减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急诊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臂丛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刚 熊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1期3356-33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急诊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臂丛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该院骨科门诊收治的62例肩关节脱位接受手法复位治疗的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入神经刺激仪组和超声联合...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急诊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臂丛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该院骨科门诊收治的62例肩关节脱位接受手法复位治疗的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入神经刺激仪组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每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完成操作时间为(3.87±0.89)min长于神经刺激仪组的(3.16±0.78)min,阻滞起效时间(14.19±3.19)min,短于神经刺激仪组的(20.65±6.16)min;麻醉优良率为100.0%(31/31),高于神经刺激仪组的[83.87%(26/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31),低于神经刺激仪组的6.45%(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81,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急诊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臂丛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有超声系统条件的医院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臂丛 肩关节脱位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绍林 张进 +4 位作者 张鹏 殷骏 俞蕾 杨定东 刘小彬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4-765,共2页
对于肥胖、强直性脊柱炎和需要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的患者,神经刺激仪引导的后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外侧人路难以实施时的另一选择。虽然此种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误伤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等风险。超声技术已广泛用于引... 对于肥胖、强直性脊柱炎和需要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的患者,神经刺激仪引导的后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外侧人路难以实施时的另一选择。虽然此种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误伤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等风险。超声技术已广泛用于引导神经阻滞,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人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否降低上述风险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人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镇痛
原文传递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及追加隐神经阻滞后在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炤煊 王楠 +2 位作者 齐玉新 郑国东 孟远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21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追加隐神经阻滞后在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需要进行膝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48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24例...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追加隐神经阻滞后在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需要进行膝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48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24例,采用阻滞窝坐骨神经、股神经的方式)、实验组(n=24例,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方式)。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窝坐骨神经、股神经、追加隐神经阻滞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进行引导,其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镇痛起效比较快,其麻醉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坐骨神经 神经 追加隐神经阻滞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2期40-41,共2页
目的:讨论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通过麻醉阻滞神经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讨论研究对象,在本院接受手术的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80例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目的:讨论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通过麻醉阻滞神经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讨论研究对象,在本院接受手术的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80例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阻滞股神经和坐骨神经,实验组手术患者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阻滞股神经和坐骨神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以及有无神经创伤、血肿和药物中毒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手术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阻滞成功率高,均未出现神经创伤、血肿和药物中毒的现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比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高,起效时间短,无并发症的发生,阻滞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周围神经阻滞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麻志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041-104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上肢手术 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 组)、超声组(U 组)和神经刺激...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上肢手术 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 组)、超声组(U 组)和神经刺激仪组(S 组),每组30例,比较3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 组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 U 组与 S 组(P <0.05);与U 组和 S 组比较,US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麻醉优良率较高(P <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成人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 臂丛神经阻滞 疗效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在胸腔镜手术的应用
13
作者 刘振华 王丹 +3 位作者 陈以建 刘珺 黄桂明 周文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在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患者30例,分为A、B两组,记录两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全麻药用量;全麻并发症;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B组在T2~T4时点的RR大于...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在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患者30例,分为A、B两组,记录两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全麻药用量;全麻并发症;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B组在T2~T4时点的RR大于A组,MAP、HR低于A组(P<0.05);全麻药用量、全麻并发症低于A组(P<0.05);VAS评分低于A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胸腔镜手术,对患者自主呼吸影响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少,苏醒快,镇痛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胸椎旁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啶 非气管插管 胸腔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