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超声血流探测实施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波 赵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血流探测实施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超声血流探测实施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血流探测实施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超声血流探测实施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并在显微镜的介导下,吻合腓肠肌神经近端与小腿部缺损创面处的胫神经,吻合小隐静脉与大隐静脉。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随访2年,进一步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超声血流探测,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的穿支动脉内径为(0.89±0.25)mm,收缩期峰值流速为(0.19±0.07)m/s,皮瓣筋膜蒂长度为(8.40±3.29)cm,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2年,修复创面的皮瓣均恢复良好,下肢活动功能恢复满意。随访期间,患者修复皮瓣感觉良好,显著恢复皮肤感觉,两点辨别觉最小10mm,最大15mm,平均(11.2±0.25)mm。结论:应用超声血流探测进行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设计,可覆盖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感觉功能,且皮瓣存活率高、预后良好,可作为修复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小腿下段 腓肠肌神经营养皮瓣 缺损修复 超声血流探测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唐焱 周宏 +4 位作者 周峻林 蒋迪 田林锋 刘红雨 刘进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异常与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运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T2DM患者ABI,...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异常与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运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T2DM患者ABI,根据ABI值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高ABI组(ABI≥1.3);低ABI组(ABI〈0.9);正常组(0.9≤ABI〈1.3)。同时对患者的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20例T2DM中,ABI值异常共48例,ABI值异常发生率为21.82%,其中,高ABI组共17例(7.73%),低ABI组共31例(14.09%)。3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ABI值较低的T2DM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ABI异常能够较好预测血管病变的发生,对T2DM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 2型糖尿病 踝肱指数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3
作者 刘洋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总结1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量踝肱指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的临床应用,可降低患者的检查费用,减少患...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总结1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量踝肱指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的临床应用,可降低患者的检查费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的依据。结论通过必要的心理护理指导,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做好健康宣教,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程进展,减少患肢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 踝肱指数 护理
原文传递
CTA与多普勒超声穿支动脉定位法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岩松 邓雪峰 +1 位作者 林利忠 宋锦旗 《现代医学》 2017年第11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多普勒超声穿支动脉定位法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80例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非... 目的:研究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多普勒超声穿支动脉定位法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80例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非创伤性CTA组、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以及联合(CTA+术中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各60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比较3组的效果。结果:联合组诊断穿支动脉符合率为100.00%(60/60),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和CTA组的78.33%(47/60)和76.67%(46/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和CTA组的15.00%(9/60)和13.33%(8/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满意度以及Barthel评分分别为(96.7±1.8)、(68.7±2.1)分,均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与CTA组(P<0.05)。结论:CTA联合术中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诊断穿支动脉符合率最高,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最佳,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小腿软组织缺损 非创伤性血管成像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动脉定位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虹 谭谦 +4 位作者 刘闪 吴杰 郑东风 周宏礽 王德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591-597,共7页
目的 探讨运用多普勒声波血流探测仪在股前外侧皮瓣(ALT)术前穿支动脉定位方法的改进,检测ABC法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方法 参考ABC法对50例(100侧)健康成年志愿者双侧股前外侧区进行多普勒体表探测,记录探及的所有体表声波点坐标,运... 目的 探讨运用多普勒声波血流探测仪在股前外侧皮瓣(ALT)术前穿支动脉定位方法的改进,检测ABC法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方法 参考ABC法对50例(100侧)健康成年志愿者双侧股前外侧区进行多普勒体表探测,记录探及的所有体表声波点坐标,运用统计学及数学方法分别分析声波点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穿支分布规律之间的相关性.将总结的规律运用于5例临床接受ALT皮瓣手术患者,验证其临床价值,同时了解多普勒探测的准确性.结果 所有穿支点的总体分布接近于y轴(即髂-髌线)附近,以外侧1.0cm范围内分布最多,平均位于外侧约0.5cm处,穿支B与A、C之间的垂直距离平均在4.0cm左右(4.2cm);在髂-髌线中点水平及中点下方约4.0cm水平上穿支分布最为密集.本组临床患者探测准确率40%(6/15),错误率20%(3/15),探测误差平均1.34cm,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穿支B与A、C之间的垂直距离接近上述多普勒探测研究结果.本组患者BMI与穿支体表分布规律及探测误差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差.结论 ABC法用于我国人群时应修改为:以髂-髌线中点外侧0.5cm处为B点,B点远、近端各4.0cm处分别为A点和C点;设计皮瓣时,无论多普勒探测结果如何,都应保证B点周围3.0cm范围及B点至其下方4.0cm之间区域被包括在皮瓣切取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 穿支体表分布 ABC法
原文传递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5
6
作者 朱刃 魏社军 +2 位作者 吴思旺 龚海英 陈贤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6月,对6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86例髋...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6月,对6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86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7、14d行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于术前及术后3d检测THA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34~74岁,平均51.5岁。患者术后均常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DVT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及非DVT组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术后17例(10.5%)发生下肢DVT,其中THA8例,TKA1例,HFS8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管腔无异常回声,血流信号充盈良好,静脉血流呈正常周期性改变;术后DVT组患者股总静脉及腘静脉均出现不同程度闭塞。两组间术前及术后7d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两组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及非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372.00±148.62)、(369.00±141.0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分别为(574.00±217.29)、(391.00±120.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结合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骨科大手术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 血液流变学 血浆 D- 二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