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催化剂Ag_3VO_4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叶红勇 左广玲 +2 位作者 杜朝军 谢英男 李入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Na_3VO_4·12H_2O和AgNO_3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新型可见光催化剂Ag_3VO_4,并用XRD,TEM,UV-Vi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试样的结构和性能。以金属卤灯(波长大于400 nm)为光源,研究了Ag_3VO_4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降... 以Na_3VO_4·12H_2O和AgNO_3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新型可见光催化剂Ag_3VO_4,并用XRD,TEM,UV-Vi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试样的结构和性能。以金属卤灯(波长大于400 nm)为光源,研究了Ag_3VO_4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单斜晶相的Ag_3VO_4纯物质,平均粒径60 nm,禁带宽度2.14 eV。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拟一级动力学反应;当Ag_3VO_4用量为1.0 g时,对初始浓度为10 mg/L的甲基橙溶液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3 h时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沉淀法 钒酸银光催化剂 甲基橙 可见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γ-Bi_2MoO_6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左广玲 叶红勇 李入林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3,共5页
以Bi(NO3)3·5H2O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可见光催化剂γ-Bi2Mo O6,用XRD,SEM,UV-Vis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γ-Bi2Mo O6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 以Bi(NO3)3·5H2O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可见光催化剂γ-Bi2Mo O6,用XRD,SEM,UV-Vis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γ-Bi2Mo O6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高纯度正交结构的纳米γ-Bi2Mo O6,分散性良好。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的γ-Bi2Mo O6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优于普通沉淀法制备的产品;以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的γ-Bi2Mo O6为光催化剂,在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为10 mg/L、初始溶液p H为7.2、γ-Bi2Mo O6加入量为10 g/L的最优条件下,反应180 min时的罗丹明B降解率达到9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沉淀法 纳米钼酸铋 罗丹明B 可见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疏水性纳米SiO_2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英泽 宋丽贤 +3 位作者 卢忠远 芦艾 王杰 周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4-478,共5页
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出SiO2纳米粉体,利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接触角、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SiO2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KH-570用量和... 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出SiO2纳米粉体,利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接触角、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SiO2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KH-570用量和改性时间对SiO2活化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搅拌相比,超声更利于纳米SiO2的制备和改性。超声条件下,KH-570成功接枝到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且改性后的SiO2疏水性提高,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当改性剂用量为6 mL,改性时间为1 h时,SiO2纳米粒子的活化指数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超声辅助沉淀法 改性时间 活化指数
下载PDF
Cu单掺杂和Cu/Al复合掺杂纳米氢氧化镍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包杰 朱燕娟 +4 位作者 庄义环 许庆胜 赵汝冬 刘泳林 钟浩良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45-450,共6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制备Cu单掺杂和Cu/Al复合掺杂的纳米Ni(OH)2样品,测试样品的晶相结构、粒径、形貌、振实密度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均具有α相结构且其平均粒度的分布范围窄,Cu单掺杂的纳米Ni(OH)2呈现不规则形态,而Cu/Al复... 采用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制备Cu单掺杂和Cu/Al复合掺杂的纳米Ni(OH)2样品,测试样品的晶相结构、粒径、形貌、振实密度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均具有α相结构且其平均粒度的分布范围窄,Cu单掺杂的纳米Ni(OH)2呈现不规则形态,而Cu/Al复合掺杂的纳米Ni(OH)2呈准球状且具有更大的振实密度。将纳米样品以8%的比例掺入到商业用微米级球形镍中制成混合电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Cu/Al复合掺杂纳米Ni(OH)2的电化学性能优于Cu单掺杂的纳米Ni(OH)2的,前者的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330mA·h/g(0.2C),比Cu单掺杂样品的高12mA·h/g,比纯球镍电极的高91mA·h/g。此外,Cu/Al复合掺杂纳米样品的质子扩散系数比Cu单掺杂样品的高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Ni(OH)2 超声辅助沉淀法 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Ni(OH)_2晶相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庆胜 朱燕娟 +3 位作者 赵汝冬 韩全勇 庄义环 曾逸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2-1236,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多组纳米氢氧化镍,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晶相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如镍源、掺杂元素、缓冲剂、制备方法都对Ni(OH)2晶相有较大影响。镍源或缓冲剂较大的阴离子半径有助于α-Ni(O... 采用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多组纳米氢氧化镍,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晶相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如镍源、掺杂元素、缓冲剂、制备方法都对Ni(OH)2晶相有较大影响。镍源或缓冲剂较大的阴离子半径有助于α-Ni(OH)2的形成;二元掺杂比单元掺杂时其产物α-Ni(OH)2比例高;掺杂离子的种类、半径、价态都直接影响Ni(OH)2的晶相。本文还对微乳液法和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纳米Ni(OH)2 超声辅助沉淀法 掺杂元素 缓冲剂
下载PDF
CO_3^(2-)/Co^(2+)/Ni^(2+)浓度对混合相纳米Ni(OH)_2物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庄义环 朱燕娟 +4 位作者 赵汝冬 林晓然 刘泳林 张树杰 许庆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8-344,共7页
以NiCl2、Co(NO3)2、Na2CO3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制备了混合相纳米Ni(OH)2,研究了Co掺杂比例、缓冲剂Na2CO3用量及反应物Ni2+浓度对Ni(OH)2的晶相结构、形貌、粒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相结构的α-Ni(OH)2成分... 以NiCl2、Co(NO3)2、Na2CO3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制备了混合相纳米Ni(OH)2,研究了Co掺杂比例、缓冲剂Na2CO3用量及反应物Ni2+浓度对Ni(OH)2的晶相结构、形貌、粒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相结构的α-Ni(OH)2成分随Co掺杂比例增大而增加。较高的CO32-和Ni2+浓度有利于α-Ni(OH)2的生成。TEM测试表明,样品晶粒呈针状形态,其长径比随着Na2CO3用量增加而减小,平均粒度在60~90 nm之间。将纳米样品以8wt%与工业用微米级β球镍混合制成复合电极,其电极的放电比容量随Na2CO3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Ni2+浓度为0.4 mol.L-1、Na2CO3用量为0.5 g时,其电极(Co含量1.02wt%)的充电效率最高,放电比容量最大,0.5C倍率下高达306.9 mAh.g-1,比纯球镍电极提高30%。探讨了复合电极能较大幅度提高放电比容量的机理,提出纳米α-Ni(OH)2同时充当活化中心起催化作用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剂Na2CO3 反应物浓度 混合相纳米Ni(OH)2 超声辅助沉淀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美洛昔康纳米混悬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7
作者 毕嘉威 刘金霞 +1 位作者 赵钰萌 刘艳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9-576,共8页
为改善美洛昔康(1)的水溶性,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其纳米混悬液,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处方和工艺参数。所得优化处方工艺为:以0.2%的泊洛沙姆188和0.2%的羟丙甲纤维素作为联合稳定剂,水、油两相体积比为30∶1,超声功率比为50%... 为改善美洛昔康(1)的水溶性,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其纳米混悬液,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处方和工艺参数。所得优化处方工艺为:以0.2%的泊洛沙姆188和0.2%的羟丙甲纤维素作为联合稳定剂,水、油两相体积比为30∶1,超声功率比为50%,超声35 min。制备的1纳米混悬液粒径为263.8 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189,ζ电位为–20.54 mV。将所得纳米混悬液冻干粉末复溶后,药物颗粒的粒径和PDI相比冻干前增大、ζ电位减小。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法(XRD)表征结果显示,纳米混悬液中1以原晶体的形式存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药物、泊洛沙姆188和羟丙甲纤维素之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体外溶出试验结果显示,1纳米混悬液在pH 6.0和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速度和程度明显高于原料药及其与联合稳定剂的物理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昔康 超声辅助沉淀法 纳米混悬液 分子动力学模拟 体外溶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