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速湍流混合层中小激波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玉新 易仕和 +2 位作者 何霖 程忠宇 田立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对流马赫数为1.24的超声速湍流混合层风洞中,以NPLS实验技术为基础观察到了小激波结构。分析了小激波结构产生时的混合层流场参数,给出了从实验图像中确定对流马赫数的方法,避免了理论分析不必要的假设。探讨了小激波结构产生、发展... 在对流马赫数为1.24的超声速湍流混合层风洞中,以NPLS实验技术为基础观察到了小激波结构。分析了小激波结构产生时的混合层流场参数,给出了从实验图像中确定对流马赫数的方法,避免了理论分析不必要的假设。探讨了小激波结构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混合层 小激波 对流马赫数
下载PDF
支板喷射超声速湍流燃烧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洪波 孙明波 +2 位作者 范周琴 王振国 梁剑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2-558,共7页
为了发展可行的超声速湍流燃烧大涡模拟方法,将设定型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模型与LES(Large Eddy Simulation)相结合以封闭亚格子湍流-燃烧相互作用,并将模型用于支板喷射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分别对冷流及燃烧... 为了发展可行的超声速湍流燃烧大涡模拟方法,将设定型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模型与LES(Large Eddy Simulation)相结合以封闭亚格子湍流-燃烧相互作用,并将模型用于支板喷射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分别对冷流及燃烧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符合较好,表明了所采用方法及模型的可行性。冷流条件下,大尺度湍流涡通过卷吸、拉伸运动主导支板尾迹区的近场混合,并通过破碎过程影响远场混合。燃烧条件下,回流区尺度扩大,剪切层中形成的高温燃烧产物通过大涡卷吸以及回流区末端对流作用进入回流区并与其中的燃料喷流相互作用,使部分燃料预热升温并进入回流区两侧剪切层与主流空气混合、燃烧,从而实现火焰稳定。在薄反应剪切层及大尺度反应涡的边界区域,LES网格不足以直接求解湍流与燃烧的相互作用,PDF模型给出了较强的亚格子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燃烧 支板 大涡模拟 概率密度函数
下载PDF
基于火焰面模型的超声速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兵 张岩 徐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0-1658,共9页
在非结构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框架下,将RANS方程和层流火焰面模型相结合,开展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动数值模拟研究,时间和空间离散分别采用LU-SGS格式和HLLC格式。用SST k-ω模型模拟湍流,FlameMaster 3.9生成火焰面数据库,并采用β-PDF和δ-PD... 在非结构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框架下,将RANS方程和层流火焰面模型相结合,开展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动数值模拟研究,时间和空间离散分别采用LU-SGS格式和HLLC格式。用SST k-ω模型模拟湍流,FlameMaster 3.9生成火焰面数据库,并采用β-PDF和δ-PDF分布来考察湍流和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采用该数值方法,对DLR氢燃料超燃燃烧室和北航乙烯燃料气动斜坡超燃燃烧室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二者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在主流中心支板顺流喷射超燃燃烧室内,燃烧主要发生在支板后的燃料/空气混合层内,并且火焰核心落在恰当混合物分数Z st附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火焰面模型 超声速湍流燃烧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声速湍流导管烧蚀流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友华 陈连忠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7,共4页
对超声速湍流导管烧蚀流场进行理论计算,选取了初始面积比为2.0和3.0的超声速导管,得到了在绝热指数为1.1、1.2和1.3三个典型状态下总焓、马赫数、导管内压力、静焓及恢复焓随导管截面积加大的计算结果。研究表明:试验过程中总焓不变,... 对超声速湍流导管烧蚀流场进行理论计算,选取了初始面积比为2.0和3.0的超声速导管,得到了在绝热指数为1.1、1.2和1.3三个典型状态下总焓、马赫数、导管内压力、静焓及恢复焓随导管截面积加大的计算结果。研究表明:试验过程中总焓不变,但由于试验材料烧蚀导致导管的截面积加大将引起其余流场参数的变化,马赫数随导管的截面积加大而加大,其余参数随导管的截面积加大而降低,在导管截面积增大20%时,马赫数增幅在9%以内,导管内压力降幅在20%以上,静焓降幅在8%以内,恢复焓降幅在1%以内,绝热指数的上升将引起导管参数增幅或降幅加大,初始面积比加大,将引起导管参数增幅或降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导管 烧蚀流场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光线入射角度下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气动光学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丁浩林 易仕和 +2 位作者 朱杨柱 赵鑫海 何霖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48,共8页
利用基于纳米粒子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获取超声速(Ma=3.0)湍流边界层的密度分布,采用光线追迹方法计算其对应的光程差分布,并结合边界层气动光学相似律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着重研究了光线入射角度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气动光学效应的影响... 利用基于纳米粒子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获取超声速(Ma=3.0)湍流边界层的密度分布,采用光线追迹方法计算其对应的光程差分布,并结合边界层气动光学相似律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着重研究了光线入射角度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气动光学效应的影响,并对其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气动光学效应对光线入射角度的依赖性源于光线在流场中的传输路径,传输路径的不同导致了光线在流场中的传输距离以及对应密度脉动互相关结果的差异.光线倾斜入射导致其在流场中传输距离增长,进而气动光学效应出现恶化.光线入射方向与壁面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大,气动光学效应越显著,而且不同时刻的差异性增加,气动光学效应校正的难度增加.超声速湍流边界层中大量具有特定方向的涡结构导致了湍流边界层气动光学效应的各向异性.当光线倾斜向下游入射时,光线传播方向与流场中的涡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体现为此方向上密度脉动互相关系数较大,故气动光学效应比较严重.而当光线倾斜向上游入射时,相关系数较小,故气动光学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光学 超声速湍流边界层 空间两点相关 光线追迹
下载PDF
壁面展向周期振动的超声速湍流减阻研究
6
作者 王锁柱 吴乔 +2 位作者 刘文伶 李强 张立坤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2,共5页
减小摩擦阻力对改善飞行器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减阻为目的的边界层转捩和湍流的控制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湍流研究的重点之一。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壁面展向周期振动条件下的超声速平板边界层转捩和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减小摩擦阻力对改善飞行器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减阻为目的的边界层转捩和湍流的控制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湍流研究的重点之一。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壁面展向周期振动条件下的超声速平板边界层转捩和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振幅大小和振动周期,壁面展向振动可减小湍流区域的摩擦阻力,边界层厚度也相应减小。随着振幅和周期的增加,壁面展向振动使边界层内湍流马赫数、流向速度脉动分布呈下降趋势,从而对边界层内湍流脉动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壁面展向振动还对流场中相干结构的生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干结构在流场中的密度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展向振动 超声速湍流 大涡模拟
下载PDF
超声速湍流燃烧的有限速率源项封闭方法
7
作者 向周正 杨顺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23-1528,共6页
为了发展超声速湍流燃烧中化学反应源项的封闭方法,更精确地模拟湍流燃烧相互作用,引入两类化学反应有限速率模型:PaSR(Partially Stirred Reactor)模型及其可压缩性修正模型(C-PaSR),并用于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的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 为了发展超声速湍流燃烧中化学反应源项的封闭方法,更精确地模拟湍流燃烧相互作用,引入两类化学反应有限速率模型:PaSR(Partially Stirred Reactor)模型及其可压缩性修正模型(C-PaSR),并用于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的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支板后形成的抬举火焰在剪切层产物回流和喷氢的共同作用下稳定在支板后1~2倍支板高度的位置,流场结构与实验纹影符合较好。引入模型后的不同截面的温度和轴向速度均有所改善,特别是较远处温度场与实验结果吻合非常好。C-PaSR模型的预测结果比PaSR模型略有改善。通过化学反应源项修正系数分析了流场各处燃烧和混合的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大小,有利于理解湍流燃烧相互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燃烧 化学反应源项 封闭方法 可压缩性修正
下载PDF
三维效应对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动大涡模拟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宏鹏 《航空科学技术》 2022年第7期57-65,共9页
本文对空间发展Mac=0.61超声速湍流燃烧混合层流动开展了二维/三维大涡模拟(LES)研究,探讨了三维效应在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动的大涡模拟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相较于三维LES计算结果,二维LES大幅低估了超声速湍流燃烧混合层的增长率,湍动... 本文对空间发展Mac=0.61超声速湍流燃烧混合层流动开展了二维/三维大涡模拟(LES)研究,探讨了三维效应在超声速湍流燃烧流动的大涡模拟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相较于三维LES计算结果,二维LES大幅低估了超声速湍流燃烧混合层的增长率,湍动能的二维LES结果显著偏大而雷诺剪切应力显著偏小。因而,二维LES难以准确模拟超声速湍流燃烧混合层的增长率和湍流脉动特性。二维流动中漩涡拉伸、压缩机制失效,致使二维LES的漩涡结构与三维LES结果显著不同:二维LES计算所得流场呈现清晰的旋涡生成、发展、并对和破碎等演化现象,而三维LES的湍流结构呈不规则状。湍流与燃烧间存在强烈的耦合相互作用,由于二维LES难以准确模拟湍流特性,燃烧场进而在二维LES下呈现一系列特殊的、不同于真实燃烧流动情况的数值现象。漩涡运动带动燃料和氧化剂掺混,掺混界面为火焰前锋。由于漩涡结构不同,致使二维LES的火焰前锋面面积不同于三维LES结果,导致其难以获得准确的燃料效率,最终导致二维LES计算获得的统计平均火焰温度显著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和三维大涡模拟 超声速湍流燃烧 混合层流动
下载PDF
超声速湍流边界层中横向声速喷流的混合LES/RANS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逖 刘卫东 +2 位作者 孙明波 范晓樯 梁剑寒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36-2542,共7页
通过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中横向声速喷流的计算,对一种混合大涡/雷诺平均Navier-Stokes(LES/RANS)模拟方法进行了测试,该方法采用一个依赖于到壁面的距离及当地湍流参数的混合函数结合两方程k-ω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和... 通过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中横向声速喷流的计算,对一种混合大涡/雷诺平均Navier-Stokes(LES/RANS)模拟方法进行了测试,该方法采用一个依赖于到壁面的距离及当地湍流参数的混合函数结合两方程k-ω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和混合尺度亚格子模型来封闭湍流项.计算结果表明:混合模拟方法能够捕捉到喷流/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的非定常大尺度结构,且对分离区长度、壁面静压峰值和膨胀区静压分布的计算精度要高于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边界层 横向声速喷流 混合大涡 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模拟方法 k-w剪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 混合尺度亚格子模型 喷流 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
原文传递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周琴 刘卫东 +2 位作者 孙明波 王振国 庄逢辰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55,共13页
火焰面模型由于具有物理直观、计算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被用于超声速燃烧的数值模拟中.但是,火焰面模型是从低速流中发展起来的,超声速流中火焰面模型假设是否成立,火焰面模型能否用于描述超声速燃烧,亟需澄清... 火焰面模型由于具有物理直观、计算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被用于超声速燃烧的数值模拟中.但是,火焰面模型是从低速流中发展起来的,超声速流中火焰面模型假设是否成立,火焰面模型能否用于描述超声速燃烧,亟需澄清和证实.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对超声速燃烧流场中是否存在火焰面模式进行判别.首先讨论了湍流脉动与火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不同作用程度下所呈现的燃烧机制;然后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部湍流流动与燃烧的特征尺度进行计算和比较,用于判定超声速流中火焰面模型假设是否成立,结果发现对预混燃烧,考虑实际低速回流区/剪切层中脉动速度较低,所有飞行马赫数下超声速燃烧流场均满足火焰面模型假设;对于非预混燃烧,除高飞行马赫数下极小部分燃烧流场位于慢化学反应区外,其余也均满足火焰面模型假设;最后以德国宇航研究中心的支板喷氢超声速燃烧流场为例进行数值计算,以便从定量上对燃烧模式进行细致判别,结果发现超声速燃烧发生的区域为充分发展的湍流区,且整个流场中火焰面模型假设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面模型 特征尺度 超声速湍流燃烧 薄反应区模式
原文传递
超声速H_2/Air湍流扩散燃烧RANS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长敏 叶桃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了研究修正的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燃烧模型在超声速湍流扩散燃烧问题中的适用性,对德国宇航中心(DLR)超声速燃烧室开展RANS数值模拟。基于Open Foam软件平台中密度求解器分别对三维冷态场和燃烧场进行模拟分析。将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 为了研究修正的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燃烧模型在超声速湍流扩散燃烧问题中的适用性,对德国宇航中心(DLR)超声速燃烧室开展RANS数值模拟。基于Open Foam软件平台中密度求解器分别对三维冷态场和燃烧场进行模拟分析。将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用于流场的计算;燃烧场计算中,通过分析不同压力下层流火焰面数据库,引入了反应进度变量源项的压力修正系数,压力修正系数α等于2.2。计算结果表明,冷态场中压力分布、波系分布、速度分布以及燃烧场中波系分布、速度分布、温度分布结果均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压力修正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超声速湍流扩散燃烧问题。湍流Schmidt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湍流Schmidt数Sct对湍流火焰结构有较大影响,文中Sct等于0.7时能得到与实验值较为一致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燃烧 数值模拟 火焰面模型
下载PDF
支板喷射超声速燃烧流场三维大涡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周琴 孙明波 刘卫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火焰面模型和混合LES/RANS方法对某支板构型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模拟,讨论了化学反应对湍流流场的影响,并比较了3D和2D模拟的差别。结果表明,不考虑化学反应时剪切层中的大尺度结构控制着整个混合过程,且剪切层具有明显的三维特性;2... 利用火焰面模型和混合LES/RANS方法对某支板构型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模拟,讨论了化学反应对湍流流场的影响,并比较了3D和2D模拟的差别。结果表明,不考虑化学反应时剪切层中的大尺度结构控制着整个混合过程,且剪切层具有明显的三维特性;2D模拟能捕捉到涡的配对与合并现象,而3D模拟中涡的拉伸、扭曲及破碎特性更加显著;考虑化学反应时,由于燃烧释热的影响,支板尾部回流区变大,射流穿透度减小,大涡结构产生和饱和的位置有所推迟;数值阴影与实验阴影符合,时均速度剖面、温度剖面与实验值一致,3D模拟在预报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2D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超声速湍流燃烧 火焰面模式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燃烧室混合与燃烧性能定量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范周琴 刘卫东 +1 位作者 孙明波 潘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从定量上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燃烧室对增强混合、燃烧的影响,用大涡模拟方法和火焰面模型对燃料当量比为0.062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多凹腔构型对混合效率、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并结合壁面压力分布、数值纹影解... 为从定量上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燃烧室对增强混合、燃烧的影响,用大涡模拟方法和火焰面模型对燃料当量比为0.062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多凹腔构型对混合效率、燃烧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并结合壁面压力分布、数值纹影解释了其原因。结果表明,凹腔串联、凹腔并联均能增强混合,混合效率最大可提高20.95%和9.52%;凹腔串联、凹腔并联均能增强燃烧,燃烧效率最大可提高14%和16.94%;燃烧时凹腔串联总压损失最小,但凹腔并联燃烧放热最快,对缩短燃烧室长度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燃烧 火焰面模型 多凹腔
下载PDF
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非结构网格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兰 吴颖川 乐嘉陵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3,共6页
采用格点有限体积法离散积分形式Favre平均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发展了CFD并行隐式流场解算器AHL-UNS3D。计算了Burrows和Kurkov的二维氢气顺喷的扩散和反应流,出口参数和实验值较吻合,证明了软件具备多组分扩... 采用格点有限体积法离散积分形式Favre平均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发展了CFD并行隐式流场解算器AHL-UNS3D。计算了Burrows和Kurkov的二维氢气顺喷的扩散和反应流,出口参数和实验值较吻合,证明了软件具备多组分扩散流和湍流反应流的模拟能力,并将该软件分别应用到了Hyshot计划的地面实验超燃冲压发动机和NAL的双模态燃烧室模型的氢气燃烧湍流反应流的二维和三维jet-to-jet数值模拟中,得到了与实验值及文献一致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反应流 非结构 混合网格 CFD并行隐式解算器 jet—to-jet
下载PDF
不同PDF模型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海昕 钟诚文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19年第5期698-706,共9页
湍流与燃烧相互作用对复杂超声速燃烧流场产生影响,基于设定型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模型对其不同分布模型进行研究。考虑温度和组分联合概率密度函数,采用β-PDF和δ-PDF方法对HF2直连式发动机模型进行模拟,并与该发动机... 湍流与燃烧相互作用对复杂超声速燃烧流场产生影响,基于设定型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模型对其不同分布模型进行研究。考虑温度和组分联合概率密度函数,采用β-PDF和δ-PDF方法对HF2直连式发动机模型进行模拟,并与该发动机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分析,两种PDF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好,说明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不能忽略;采用β分布的算例壁面压强分布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好,燃烧效率更高,更能够捕捉湍流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湍流燃烧 PDF模型
下载PDF
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钱 张会强 +2 位作者 王兵 周伟江 杨云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共16页
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是解决超声速燃烧难点的有效途径,对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领域在过去20多年中开展了大量工作,需要对此进行总结。由于无反应超声速混合层流动特性研究是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的基础,因此,首先... 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是解决超声速燃烧难点的有效途径,对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领域在过去20多年中开展了大量工作,需要对此进行总结。由于无反应超声速混合层流动特性研究是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的基础,因此,首先综述了该流动特性,包括瞬时流场结构和时均统计特性;其次,讨论了着火特性,包括着火距离和着火过程;再次,综述了火焰特性,特别是火焰结构;然后,关注了熄火特性;接着,对释热和可压缩性影响进行了总结;最后,给出了燃烧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通过综述可知,超声速混合层燃烧研究仍需开展大量工作。在着火特性、火焰特性和熄火特性方面,后续研究可重点采用湍流数值模拟和详细反应机理,研究着火过程、火焰传播过程和熄火过程,以及流动参数、热力学参数、组分参数和外界因素对着火距离、火焰结构和熄火位置的影响;在释热和可压缩性影响方面,后续研究可采用高精度数值或实验方法,重点研究高释热和高可压缩性条件下有反应超声速混合层的瞬变特性和统计特性;燃烧不稳定性方面,后续研究可采用高精度数值或实验方法,重点研究超声速混合层燃烧不稳定性产生的普遍准则及其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 着火 火焰 熄火 释热影响 可压缩性影响 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NPLS技术及其在高速飞行器气动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易仕和 陈植 +2 位作者 何霖 武宇 田立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与高速飞行器相关的超声速/高超声速流动受到了极大关注。这类流动所具有的非定常性、强梯度和可压缩性对试验研究提出了挑战。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是2005年由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研发的非接触光学测试技术。它能够... 近年来,与高速飞行器相关的超声速/高超声速流动受到了极大关注。这类流动所具有的非定常性、强梯度和可压缩性对试验研究提出了挑战。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是2005年由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研发的非接触光学测试技术。它能够获得超声速三维流场的某个剖面的瞬态流动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目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NPLS是研究超声速湍流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近年来,作者应用NPLS技术在超声速湍流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基于NPLS开发了其它几种技术,比如基于NPLS的密度场测量技术(NPLS-DT),能够获得超声速流动的密度场信息并还能进一步得到雷诺应力分布。本文介绍了NPLS技术并回顾了其在超声速边界层、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等流动中的应用。由于能够获得雷诺压力和湍动能等统计量,NPLS技术有望在发展可压缩湍流模型的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LS 超声速湍流 精细结构 密度场测量 雷诺压力
下载PDF
超声速反应流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周琴 孙明波 刘卫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50-1755,共6页
基于Pierce低马赫数条件下的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考虑可压缩性和激波的影响,发展了用于超声速湍流反应流的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该模型通过求解混合分数和进度变量两个标量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且采用火焰面方程解的完整的三个分支:稳... 基于Pierce低马赫数条件下的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考虑可压缩性和激波的影响,发展了用于超声速湍流反应流的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该模型通过求解混合分数和进度变量两个标量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且采用火焰面方程解的完整的三个分支:稳态燃烧分支、具有局部熄火状态的非稳态分支和完全熄火分支.利用该模型对德国宇航中心(DLR)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模拟,与稳态火焰面模型得到的附着火焰不同,计算结果捕捉到了熄火和火焰抬举现象;且数值阴影和平均温度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湍流燃烧 稳态火焰面模型 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 熄火 抬举火焰
原文传递
Hypersonic flow control of shock 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using magnetohydrodynamic plasma actuators 被引量:8
19
作者 Hao JIANG Jun LIU +2 位作者 Shi-chao LUO Jun-yuan WANG Wei HU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745-760,共16页
The effect of magnetohydrodynamic(MHD)plasma actuators on the control of hypersonic shock 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is investigated here using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calculations with low mag... The effect of magnetohydrodynamic(MHD)plasma actuators on the control of hypersonic shock 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is investigated here using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calculations with low magnetic Reynolds number approximation.A Mach 5 oblique shock/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was adopted as the basic configuration in this numerical study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flow control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magnetic field and plasma.Results show that just the thermal effect of plasma under experimental actuator parameters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low field and can therefore be neglected.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ontrol area and separation point,MHD control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nd so effects and mechanisms might be different.Amongst these,D-type control leads to the largest reduction in separation length using magnetically-accelerated plasma inside an isobaric dead-air region.A novel parameter for predicting the shock 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control based on Lorentz force acceleration is then proposed and the controllability of MHD plasma actuators under different MHD interaction parameters is studi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insightful for the further design of MHD control in hypersonic vehicle in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Shock 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Magnetohydrodynamic(MHD) Flow control
原文传递
A k-ε Turbulence Model Considering Compressibility in Three-Dimensional Transonic Turbulent Flow Calcula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Guojun LI Zhenping FENG +1 位作者 Moujin ZhANG Liang LI (School of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7-102,共6页
Based on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 new compressible k-ε model considering the pressure expansion influence due to the compressibility of fluid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of 3D transonic tu... Based on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 new compressible k-ε model considering the pressure expansion influence due to the compressibility of fluid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of 3D transonic turbulent flows in a nozzle and a cascade. The Reynolds avenged N-S equations in generalized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are solved wi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model. The high resolution TVD scheme is used to discretize the convective term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ble k-ε model behaves well in the simulation of transonic internal turbulent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ε turbulence model 3D transonic flows TVD scheme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