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与预后因素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春桥 王小燕 黎新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与病历资料,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充盈缺损、放射汇聚、超范围)与分子生物学...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与病历资料,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充盈缺损、放射汇聚、超范围)与分子生物学指标、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结果109例患者共109个肿块中,超声造影显示有充盈缺损68例,病理结果诊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64例,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32)。超声造影的充盈缺损征象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2.19%,特异度为83.33%。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充盈缺损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联,可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 分子生物学指标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和特征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肖雅丽 周美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并分析其特征表现,评价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对PTMC的诊断实践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纳入的PTMC患者80例,应用微...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并分析其特征表现,评价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对PTMC的诊断实践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纳入的PTMC患者80例,应用微泡造影剂Sono Vue及对比脉冲序列(CPS)造影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增强表现特征。结果:80例PTMC患者中,TIC曲线低、等、高增强所占比率依次为81.25%、11.25%、7.50%。PTMC结节的PI、AUC各值均低于正常组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TTP各值低于正常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IC曲线显示,中心区域较边缘区域增强统计比率为87.50%;中心区域较边缘区域更早的统计比率为75.00%;中心区域较边缘区域开始增强时间无较大差异者统计比率为5.00%。PTMC结节中心区域CEUS定量参数AT较PTMC结节边缘区域呈更高显示,PI、AUC各值低于PTMC结节边缘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0例患者PTMC造影增强表现为向心性增强特征。结论:PTMC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以向心性增强特征为主要表现,诊断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模式 特征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璟 姜玉新 +4 位作者 戴晴 孙强 吕珂 谭莉 高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评价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116个乳腺病灶(良性63个,恶性53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增强程度;(2)增强方式;(3)是否完全增强;(4)是... 目的观察乳腺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评价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116个乳腺病灶(良性63个,恶性53个)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增强程度;(2)增强方式;(3)是否完全增强;(4)是否均匀增强;(5)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6)病灶有无周边放射状增强。按照增强明显/不明显,向心/非向心、完全/不完全、均匀/不均匀,边界清晰/不清晰,周边出现/未出现放射状增强,对良、恶性病灶的增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116个乳腺病灶中5个无增强,其余111个病灶有不同程度增强。良、恶性病灶增强模式,除是否明显增强一项特征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恶性病灶多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强(83%、86.8%),增强时病灶边界不清(81.1%),出现不完全增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增强两个征象的病灶中均以恶性占多数,分别为72.2%和96.8%。结论乳腺良、恶性病灶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灶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 增强模式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各时相的时间定义及病灶增强模式,提出CEUS诊断肝癌的参考标准。方法分析206例253个明确诊断的HCC病灶超声造影表现,记录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肝实质增...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各时相的时间定义及病灶增强模式,提出CEUS诊断肝癌的参考标准。方法分析206例253个明确诊断的HCC病灶超声造影表现,记录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HCC病灶开始增强、开始减退时间及增强特征。结果设置以注射造影剂肝动脉开始显影(5.8-18.4秒)作为动脉相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8.7~23.8秒)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问;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17.6-38.1秒)为实质相起始时间;以180~360秒作为延迟期时间。253个HCC中94.1%(238灶)在动脉期增强,5.9%(15灶)在门脉期增强;84.6%(214灶)在门脉期或实质期退出,11.1%(28灶)在延迟期退出;4.3%(11灶)最终未能退出。归纳HCC的造影表现显示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快进不出”、“慢进快出”、“慢进慢出或不出”五种模式。结论根据超声造影时相定义及HCC增强退出特征。总结HCC超声造影模式及诊断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细胞肝癌 诊断标准 增强模式
下载PDF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诊断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梦洁 胡彧 +4 位作者 杭菁 彭晓静 马倩 叶新华 李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鉴别诊断软组织肿块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患者40例,其中良性27例,恶性13例;根据超声造影检测到的肿块内血管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确定6种增强模式(P1、P2、P3a、P3b、...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鉴别诊断软组织肿块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患者40例,其中良性27例,恶性13例;根据超声造影检测到的肿块内血管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确定6种增强模式(P1、P2、P3a、P3b、P3c及P4),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鉴别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P1和P2增强模式分别为2例和4例,均为良性病变;P3a、P3b、P3c及P4增强模式分别为8例、5例、17例、4例,恶性率分别为12.5%、20.0%、52.9%、50.0%。P3c增强模式判断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70.4%,特异性69.2%,阳性预测值82.6%,阴性预测值52.9%。P3c/P4组合增强模式的特异性上升至84.6%,阳性预测值上升至89.5%。主要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组织肿块良恶性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块最大径、部位、与深筋膜层的相对位置均无关(P=0.061、0.175、0.384、0.453、0.999);与P3c/P4组合增强模式有关(P=0.008)。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可辅助鉴别诊断软组织肿块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 软组织肿块 良恶性 增强模式
下载PDF
乳腺实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利 刘淑萍 +2 位作者 汪娜 姚克纯 吴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乳腺实性病灶中的不同增强模式,探讨该技术对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oVue观察乳腺实性病灶55例,各组别包括腺病25例,纤维腺瘤20例,乳腺癌10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从以下方面评价:①ROI曲线的增强时相及强度...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乳腺实性病灶中的不同增强模式,探讨该技术对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oVue观察乳腺实性病灶55例,各组别包括腺病25例,纤维腺瘤20例,乳腺癌10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从以下方面评价:①ROI曲线的增强时相及强度;②病灶增强的目视特征;③病灶增强的边界特征。结果:53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ROI曲线形态显示增强均为快速增强型,各组别增强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腺病组与纤维腺瘤组的峰值强度与增强持续时间高于乳腺癌组(P>0.05)。病灶增强的目视特征:80%腺病病灶和95%纤维腺瘤表现为均匀增强型,乳腺癌组均表现为周边增强或不均匀增强。病灶增强的边界特征:70%的纤维腺瘤和80%的乳腺癌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晰型,76%的腺病病灶表现为无边界型。结论:乳腺实性病灶的不同增强模式能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灶 实时超声造影 增强模式
下载PDF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洋 滕登科 +4 位作者 隋国庆 林元强 张博茗 赵倩倩 王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0期1739-1741,共3页
目前,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1,2],其中约有5%-15%为恶性结节[3]。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4],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良、恶性结节二维超声特征存在交叉重... 目前,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1,2],其中约有5%-15%为恶性结节[3]。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4],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良、恶性结节二维超声特征存在交叉重叠[5],超声造影(CEUS)作为当前超声检查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提供常规超声不能反映的微血管信息,观察结节的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结节 超声造影 增强模式 甲状腺良 鉴别诊断 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腺瘤 影像学检查方法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何颖倩 李春晓 +2 位作者 蔡应娱 姜露莹 杜联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 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31例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且回声均匀,1例伴囊...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 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31例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且回声均匀,1例伴囊变,1例回声不均匀;3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例探及散在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增强均匀31例,增强不均匀2例;稍低-等增强26例,稀疏充填5例,高增强2例;整体增强29例,由周边向中央增强4例。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瘤超声造影的常见表现为均匀、稍低-等的整体增强,少见表现包括稀疏充填、高增强、周围向中央增强、增强不均匀;超声造影可为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提供较多信息,少数表现不典型者可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 肾上腺皮质腺瘤 增强模式
下载PDF
乳腺BI-RADS3-5类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形态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类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谦 刘晓璐 +2 位作者 吴枫 徐娟 刘景萍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2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BI-RADS3-5类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CEUS)增强形态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差异。方法:选取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31例女性乳腺BI-RADS3-5类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61例)和恶性组(7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 目的:分析乳腺BI-RADS3-5类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CEUS)增强形态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差异。方法:选取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31例女性乳腺BI-RADS3-5类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61例)和恶性组(7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区域的造影增强特点、TIC类型及相关参数,分析乳腺BI-RADS3-5类良恶性结节CEUS增强形态模式及TIC类型差异。结果: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多为高增强、血管行走紊乱、增强边界不清晰、增强面积>50%、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以及病灶范围增大;良性结节多为等低增强、血管行走规则、增强边界清晰、增强面积<50%、造影剂分布均匀以及病灶范围未见明显变化。两组乳腺结节TIC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乳腺结节峰值强度、相对峰值强度、相对曲线下面积、相对达峰时间以及相对上升斜率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相对开始增强时间明显低于良性组(t=4.731,t=6.757,t=2.950,t=2.997,t=3.137,t=3.6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增强边界、病灶范围增大及相对峰值强度对乳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得出,造影TIC评估乳腺恶性结节的AUC为0.785;增强模式评估乳腺恶性结节的AUC为0.719。结论:CEUS增强边界、病灶范围增大及相对峰值强度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结节病灶诊断,造影TIC与增强模式在鉴别乳腺BI-RADS3-5类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BI-RADS3-5类 良恶性结节 超声造影(CEUS) 增强形态模式 时间-强度曲线类型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增强后病灶扩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亮 吴仕吉 冷晓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5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乳腺癌病灶增强后扩大程度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乳腺癌患者78例为观察组,另选我院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指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乳腺癌病灶增强后扩大程度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乳腺癌患者78例为观察组,另选我院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指标表达进行观察,并对免疫组化指标与CEUS增强后区域扩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CEUS前后最大横径、最大纵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CEUS后增强效果、增强类型、造影剂分布特征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R、PR、HER-2、Ki67阳性表达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性表达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造影后最大横径、最大纵径与ER、PR、HER-2、Ki67表达之间相关性均为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CEUS检查其部分特征与乳腺良性肿块存在差异,其增强区域扩大的程度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 增强特征 病灶扩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宫颈癌患者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胜利 霍晓恺 +1 位作者 于清玉 王一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225-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均经宫颈病理组织切片确诊,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周围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血流灌注参数、宫颈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预后关系、宫颈癌定...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均经宫颈病理组织切片确诊,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周围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血流灌注参数、宫颈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预后关系、宫颈癌定性分析与预后关系、宫颈癌增强特征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达峰时间(TTP)明显降低,峰值强度(PI)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为高-中分化宫颈癌患者PI值低于低分化患者(P<0.05),而AUC、MTT及TTP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的PI、AUC、MTT及TTP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为低分化和肿瘤直径≥2.0cm的肿瘤患者出现灌注缺损、不均匀增强概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直径<2.0cm患者(P<0.05),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灌注缺损、不均匀增强概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特征、增强方式、增强边界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p16阳性、p53阳性、Ki-67阳性患者灌注缺损、不均匀增强概率明显高于p16、p53、Ki-67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特征、增强方式、增强边界的概率与p16、p53、Ki-67的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准确显示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可反映病灶向周围组织浸润范围,还可从定量、定性等方面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宫颈癌 超声造影 增强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及其不均匀增强模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松峰 李建玲 +1 位作者 龚卉 赵辉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6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其不均匀增强模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动态观察SLN的增强模式并对其进行体表标记。比较SLN转移、SLN无转移患者的CEUS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其不均匀增强模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动态观察SLN的增强模式并对其进行体表标记。比较SLN转移、SLN无转移患者的CEUS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分析CEUS预测SLN转移的效能,观察CEUS下SLN增强模式,并对比不同不均匀增强模式预测SLN转移的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出SLN,共检出110个SLN,48个SLN发生转移,转移率为43.64%(48/110)。SLN转移患者CEUS中SLN直径、周边有声晕、血流分级Ⅱ~Ⅲ级、灌注顺序从皮质部向门部、周边有汇聚、不均匀增强、边缘无放射状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向心性增强、纵横比≥1.8比例及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大于SLN无转移者(P<0.05),达峰时间小于SLN无转移者(P<0.05)。CEUS诊断SLN增强模式为Ⅰ型50个(45.45%)、Ⅱ型57个(51.82%)、Ⅲ型3个(2.73%);CEUS预测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58%、72.58%、80.00%、71.67%、90.00%、0.811。57个不均匀增强SLN病灶中,中心部缺损诊断SLN转移的符合率低于边缘部缺损、完全不均匀增强诊断SLN转移的符合率(P<0.05)。结论CEUS下乳腺癌SLN转移灶有一定影像学特征,是一种可行的SLN检查方法,尤其是不均匀增强模式下边缘部缺损、完全不均匀增强判断SLN转移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不均匀增强模式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莉 赵迎忠 张良良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结节直径<10 mm、10-20 mm、>20 mm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分析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的绝对...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结节直径<10 mm、10-20 mm、>20 mm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分析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的绝对始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灌注缺损、增强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灌注缺损概率也随之增加。结论: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造影 增强特征 结节大小
下载PDF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戴慧华 范小明 +1 位作者 胡巧洪 徐海珊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653-654,657,共3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FLL)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整理与归纳,分析其造影增强时间(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增强模式。结果121例FLL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HCC)表现...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FLL)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整理与归纳,分析其造影增强时间(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增强模式。结果121例FLL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HCC)表现为"快进快出",整体增强者82.5%(52/63),大部分增强11.1%(7/63),消退缓慢6.3%(4/63);肝血管瘤表现为向心性增强85.7%(18/21),快速增强14.3%(3/21,瘤体直径≤20mm);转移性肿瘤(MLC)呈快速环形边周增强,快速消退72.7%(8/11),瘤体始终不增强27.3%(3/1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表现为中央至整个瘤体的增强75.0%(3/4);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癌全部表现为环形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局灶性脂肪肝均表现为与肝组织同时增强及消退,且强度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与肿瘤的血供特点关系密切,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局灶性病变 增强时间 增强模式
下载PDF
肝转移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东明 景香香 林运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431-434,共4页
目的研究肝转移癌患者肝内病灶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肝转移癌患者76例,经手术或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行CEUS和CT增强扫描检查,根据病灶在CT扫描肝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灶者称为乏血供病灶,表现... 目的研究肝转移癌患者肝内病灶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肝转移癌患者76例,经手术或病灶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行CEUS和CT增强扫描检查,根据病灶在CT扫描肝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灶者称为乏血供病灶,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灶者为富血供病灶。结果本组肝转移癌的原发灶包括结肠癌50例(65.8%)、乳腺癌7例(9.2%)、肺癌5例(6.6%)、胃癌5例(6.6%)、胰腺癌4例(5.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3.9%)、卵巢癌2例(2.6%);乏血供组肝转移癌来自结肠癌、肺癌、胃癌、胰腺癌和卵巢癌,富血供组肝转移癌来自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乳腺癌;CEUS动脉期成像表现为高增强、局部高增强、同步等增强和不均匀低增强。乏血供组108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局部高增强、同步等增强和不均匀低增强发生率分别为52.8%、35.2%、3.7%和8.3%,与富血供组24个病灶的87.5%、12.5%、0.0%和0.0%比,差异显著(P<0.05);乏血供组病灶门脉期呈低增强和等增强发生率为分别为99.1%和0.9%,延迟期呈低增强和等增强发生率分别为99.1%和0.9%,与富血供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70.8%、29.2%、79.2%和20.8%,P<0.05);乏血供组病灶增强时间和病灶达峰时间分别为(17.6±3.8)s和(23.0±4.8)s,显著长于富血供组【分别为(15.2±2.9)s和(19.8±5.9)s,P<0.05],而病灶增强廓清时间为(41.1±23.4)s,显著短于富血供组[(55.8±38.5)s,P<0.05]。结论肝转移癌以乏血供病灶为主,常见的CEUS动脉期增强模式为短暂均匀强化后快速廓清,找到原发病灶有助于对肝内病灶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超声造影 增强模式 增强 达峰时间 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的效果
16
作者 姜飞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52例进行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再利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模式下良、恶性肿瘤的检出数量及检测灵敏...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52例进行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再利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模式下良、恶性肿瘤的检出数量及检测灵敏度、准确性、检测范围、清晰度等。结果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病灶检出率(91.11%)及小病灶检出率(24.44%)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出率(P<0.05),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94.44%)、准确率(97.06%)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出率(55.56%)和准确率(75.0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测范围、图像清晰度也比常规超声好(P<0.05)。讨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能够快速灵敏检测出肾脏占位性病变,且准确率极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肾脏占位性病变 诊断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超声及磁共振不同增强模式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倩 彭晓静 +3 位作者 胡彧 杭菁 吴梦洁 李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以及磁共振不同增强模式在软组织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2020年2月本院41例软组织肿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变层次、部位及大小等因素与肿... 目的:探讨超声以及磁共振不同增强模式在软组织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2020年2月本院41例软组织肿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变层次、部位及大小等因素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关系。将软组织肿块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增强模式设为4种(P1、P2、P3和P4),通过卡方检验列联表分析来判断不同增强模式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以手术或穿刺病理为金标准,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的部位、层次及肿块大小与肿块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CEUS与MR增强的P1、P2增强模式均为良性病变。卡方检验列联表分析显示CEUS与MR增强的P3模式与恶性肿块密切相关(P≤0.001),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66.7%、86.7%、72.7%(CEUS)及96.6%、58.3%、84.8%、87.5%(MR),两种检查诊断效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均可为软组织肿块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软组织肿块 增强模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卵巢周围增强特征分析
18
作者 张淑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4-6,共3页
探究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卵巢周围增强的基本特征,总结卵巢周围增强特征和自然妊娠两者的关系。方法 时间定位为2021年,对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或者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纳入分析范畴,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干预,... 探究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卵巢周围增强的基本特征,总结卵巢周围增强特征和自然妊娠两者的关系。方法 时间定位为2021年,对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或者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纳入分析范畴,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干预,了解患者输卵管造影剂所处卵巢周围表现的弥散特征,划分为多个等级,统计伞卵间距数据,以次月为起始点研究患者排卵情况,观察妊娠结果。结果 0级增强有20例患者、伞卵间距平均指数为(7.12±0.63)mm,成功自然妊娠有3例、占比15.0%,失败自然妊娠有17例、占比85.0%。属于Ⅰ级增强有28例患者、伞卵间距平均指数为(5.12±0.44)mm,成功自然妊娠有10例、占比35.7%,失败自然妊娠有18例、占比64.3%。属于Ⅱ级增强有26例患者、伞卵间距平均指数为(3.76±0.34)mm,成功自然妊娠有12例、占比46.2%,失败自然妊娠有14例、占比53.8%。属于Ⅲ级增强有26例患者、伞卵间距平均指数为(2.99±0.35)mm,成功自然妊娠有15例、占比57.5%,失败自然妊娠有11例、占比42.5%。互相对比,不相同环状增强情况下患者的自然妊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然妊娠成功与否以及伞卵间距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卵巢周围增强程度,受到患者输卵管伞端功能和伞端位置的影响,伞端黏连程度比较大时,伞端以及卵巢的距离也比较大,对应的造影剂增强不明显,降低女性自然妊娠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不孕症 妊娠结果 增强特征
下载PDF
动脉期强化肝脏炎性假瘤超声造影特征
19
作者 孔文韬 王文平 +2 位作者 黄备建 丁红 毛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9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CEUS表现为动脉期强化的肝脏炎性假瘤(IPT)的增强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IPT患者的临床与超声资料。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CEUS技术,造影剂用量为2.4ml;分析各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增强特点,并... 目的探讨CEUS表现为动脉期强化的肝脏炎性假瘤(IPT)的增强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IPT患者的临床与超声资料。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CEUS技术,造影剂用量为2.4ml;分析各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增强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肿瘤平均最大径(3.53±1.21)cm(1.0-7.7cm)。CEUS表现为整体增强18个、环状增强6个、蜂窝状增强7个。27个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低回声,4个病灶的增强部分与肝实质同步消褪。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平均(17.10±3.86)s,达峰时间(22.33±4.82)s,呈等回声时间(28.83±6.42)s,呈低回声时间(51.33±45.29)s。结论肝脏IPT可呈现多种CEUS增强模式,取决于病灶内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 肝脏肿瘤 炎性假瘤 增强模式
下载PDF
对比超声造影检查与MR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辉 牛犇 +1 位作者 王海燕 周少萍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MR增强扫描检查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选取58例疑似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以及MR增强扫描,观察肝内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以及MR增强征象。结果:58...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MR增强扫描检查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选取58例疑似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以及MR增强扫描,观察肝内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以及MR增强征象。结果:58例疑似肝内胆管癌患者中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验确诊为肝内胆管癌共51例;其中超声造影检查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42.86%,准确率为84.48%;MR增强扫描灵敏度为98.04%,特异度为57.14%,准确率为91.38%。动脉期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MR增强征象比较无显著差异,门脉期与延迟期则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x^2=0.714,P>0.05);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MR增强征象均表现出典型的不均匀增强性质。结论:对于高度怀疑肝内胆管癌的患者通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可为MR增强扫描提供有力的补充,为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超声造影检查 灌注特征 MR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