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温伊林 刘俐 +1 位作者 魏立亚 陈芸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752-756,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生理基础。超声靶向微泡爆破(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或基因递送技术,在治疗AS的精准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生理基础。超声靶向微泡爆破(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或基因递送技术,在治疗AS的精准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靶向微泡通过锚定AS中的炎性因子、新生血管或应用细胞膜包衣仿生技术,可克服动脉内的高剪切应力,提高超声造影诊断效能。联合超声介导,靶向微泡更能将药物递送到AS斑块处,实现靶向给药,不仅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抑制AS炎症进展,而且能够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本文就UTMD技术在A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靶向给药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FBG、m Alb和UAER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娜 崔丽园 张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3期2476-24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造模时间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A组(给予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B组(给予链脲佐菌素+超声微泡技术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C组...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造模时间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A组(给予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B组(给予链脲佐菌素+超声微泡技术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链脲佐菌素+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每组各8只。比较各组造模时间、尿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差异。取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A、B、C组均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期间无大鼠死亡的情况发生。相比A、B组,C组造模时间明显减少(P<0.01);A、B组造模时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A、B、C组UAER、FBG、SCr及BU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各组ALT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病理染色结果可知,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未见异常病理改变,而A、B、C组大鼠均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结论采用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可明显减少造模时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肾病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 空腹血糖 尿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肝细胞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思瑜 曹春蕾 +3 位作者 徐玉善 王玉锦 冯仕杰 郑晨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67-1570,1575,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已经在H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递送技术,在HCC基因治疗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从UTMD介导自杀基因、...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已经在H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递送技术,在HCC基因治疗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从UTMD介导自杀基因、基因沉默、增加基因表达以及联合其他载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为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方法。因此,现对UTMD技术在HCC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靶向破坏技术 基因治疗 载体 转染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溶瘤腺病毒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婷婷 杨陈 +2 位作者 胡巧洪 王世兵 范小明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797-802,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溶瘤腺病毒(oAd)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注射Panc-02细胞(2×10^(6)个/只),选取肿瘤体积在100~150 mm3的小鼠55只,随机分为NC组(注射PBS 100μL)、UTMD组(注...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溶瘤腺病毒(oAd)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注射Panc-02细胞(2×10^(6)个/只),选取肿瘤体积在100~150 mm3的小鼠55只,随机分为NC组(注射PBS 100μL)、UTMD组(注射微泡溶液100μL,并行超声微泡破坏处理5 min)、oAd组(注射10^(8)PFU/mL oAd溶液100μL)、oAd+微泡组(注射10^(8)PFU/mL微泡oAd混合液100μL)、oAd+UTMD组(注射10^(8)PFU/mL微泡oAd混合液100μL,并行超声微泡破坏处理5 min),每组11只。2 d给药1次,共给药5次,2 d记录1次肿瘤体积。第3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剥离肿瘤制成肿瘤切片及肿瘤细胞悬液。肿瘤切片行HE染色比较各组肿瘤组织坏死情况并计算坏死面积,E1A抗体染色观察oAd在各组肿瘤组织内分布情况,CD3抗体染色比较各组肿瘤内CD3+T细胞数,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000 mm3时终止实验处死所有小鼠。结果在14 d时终止实验,oAd+UTMD组和oAd组相比肿瘤体积增长显著减缓(P<0.05)。oAd+UTMD组细胞质内oAd的E1A蛋白染色最深,oAd组染色最浅。oAd+UT-MD组和oAd组坏死面积与NC组比值分别是9.50±0.60和3.5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oAd的3组小鼠肿瘤内CD3+T细胞数均增加,oAd+UTMD组肿瘤内的CD3+T细胞数(196.33±12.58)明显高于oAd组(120.67±12.90,P<0.05)。oAd+UTMD组的细胞总凋亡率及Tunel染色荧光分布比oAd组多。结论UTMD增强oAd对胰腺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促进oAd在肿瘤内转染,协助CD3+T细胞在肿瘤内富集,同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腺病毒 胰腺癌 超声靶向破坏
下载PDF
平台化靶向微泡在超声分子成像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5
作者 王亮凯 张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77-180,184,共5页
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 UMI)是一种特异性的超声成像技术,可同时完成解剖和分子成像,在分子水平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治疗以及疗效评估。微泡(microbubbles, MBs)是最为常见的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 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 UMI)是一种特异性的超声成像技术,可同时完成解剖和分子成像,在分子水平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治疗以及疗效评估。微泡(microbubbles, MBs)是最为常见的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UCAs),在其表面连接特异性抗体或配体构建靶向微泡(targeted microbubbles, tMBs)可实现UMI。平台化靶向微泡(multitargeted microbubbles, MT_MBs)是一种专用于临床前研究中的商业化MBs,可在短时间内实现tMBs的构建,并规范化tMBs的制备过程和成像步骤。但是,目前人们对于MT_MBs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将对MT_MBs的成分、结构、特点、优势、UMI相关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分子成像 靶向 平台化靶向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介导的整合素亚基α3转染对乳腺癌生长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6
作者 钱昭高 李在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529-536,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整合素亚基α3(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对乳腺癌生长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基于GEPIA平台分析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样本的ITGA3表达情况,绘制生存曲线评估ITGA3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的...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整合素亚基α3(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对乳腺癌生长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基于GEPIA平台分析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样本的ITGA3表达情况,绘制生存曲线评估ITGA3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将乳腺癌BT-549细胞分为LIP-NC组(脂质体介导的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细胞)、LIP-ITGA3组(脂质体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细胞)、UTMD-NC组(UTMD介导的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细胞)和UTMD-ITGA3组(UTMD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细胞),UTMD-NC组和UTMD-ITGA3组细胞在转染过程中均接受超声辐照(频率1 MHz,声强0.75 W/cm2,时间45 s)。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LIP-NC组、UTMD-NC组细胞形态;分别应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法分析BT-549细胞中ITGA3和EMT、STAT3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裸鼠皮下肿瘤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模型,移植35 d后处死裸鼠剥离异种移植瘤并称重;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异种移植瘤组织中ITGA3、N-cadherin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乳腺癌样本中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乳腺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GA3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HR=0.81,P=0.0007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扫描电子显微镜下LIP-NC组细胞呈球形,细胞膜表面无明显的凹坑或孔隙;UTMD-NC组细胞形态未见改变,但细胞膜表面可见粗糙区域和小凹坑。UTMD-ITGA3组、LIP-ITGA3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分别较各自对照组(UTMD-NC组、LIP-N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UTMD-ITGA3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较LIP-ITGA3组更低(均P<0.05)。LIP-ITGA3组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NC组增高,UTMD-ITGA3组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UTMD-NC组、LIP-ITGA3组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IP-ITGA3组、UTMD-ITGA3组细胞Vimentin、N-cadherin、p-STAT3、c-Myc、CyclinD1和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降低,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UTMD-ITGA3组细胞Vimentin、N-cadherin、p-STAT3、c-Myc、CyclinD1和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IP-ITGA3组更低,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ITGA3组更高(均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UTMD-ITGA3组、LIP-ITGA3组裸鼠异种移植瘤质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UTMD-ITGA3组裸鼠异种移植瘤质量较LIP-ITGA3组更低(P<0.01)。UTMD-ITGA3裸鼠异种移植瘤组织中ITGA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ITGA3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TMD-ITGA3组、LIP-ITGA3组裸鼠异种移植瘤组织中N-cadherin、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较UTMD-NC组、LIP-N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UTMD-ITGA3组N-cadherin、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IP-ITGA3组更低(均P<0.01)。结论UTMD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生长和EMT,有望为今后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破坏 乳腺癌 脂质体 整合素亚基α3
下载PDF
靶向载长春新碱超声微泡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7
作者 杨红 陈秋宏 +3 位作者 黄娟 郭婧仪 王昱媛 吴奇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目的 制备载长春新碱(VCR)且靶向结合外周神经髓鞘细胞的超声脂质微泡,观察其体外寻靶情况。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机械振荡法制作载药超声微泡(VCR-MBs),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作靶向载药超声微泡(VCR-TMBs),观察VCR-TMBs形态、粒径、稳... 目的 制备载长春新碱(VCR)且靶向结合外周神经髓鞘细胞的超声脂质微泡,观察其体外寻靶情况。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机械振荡法制作载药超声微泡(VCR-MBs),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作靶向载药超声微泡(VCR-TMBs),观察VCR-TMBs形态、粒径、稳定性、体外显影、包封率及靶向性等理化性质。流式细胞仪检测VCR-TMBs对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作用,体外通过VCR-TMBs联合超声(US)对大鼠肾动脉处理,HE染色观察脱髓鞘改变。结果 MBs、VCR-MBs及VCR-TMBs光镜下均成圆形,分布均匀。MBs、VCR-MBs及VCR-TMBs粒径分别为(3.22±1.07)、(3.48±1.06)及(3.22±0.7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Bs、VCR-MBs相比,VCR-TMBs保存3 d时浓度明显下降(P<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CR-TMBs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82.90±9.98)%、(2.07±0.25)%;免疫荧光法测定VCR-TMBs可靶向聚集在Schwann细胞膜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示VCR-TMBs+US促细胞凋亡作用优于单纯VCR+US及VCR-MBs+US(P<0.05);组织HE染色示VCR-TMBs联合US可有效使体外大鼠肾动脉神经脱髓鞘及变性坏死。结论 成功制备VCR-TMBs,其可靶向识别Schwann细胞,促进细胞凋亡,使大鼠肾动脉神经脱髓鞘改变,可为后期体内VCR-TMBs实现肾动脉周围神经去交感化做前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靶向载药超声 靶向识别 SCHWANN细胞 肾去交感化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强 车艳玲 +4 位作者 史悦 蒋敏 刘洋 徐亦乐 李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6,676,共5页
乳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日益增多。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作为载体,又可增加生物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乳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日益增多。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作为载体,又可增加生物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考虑到常规基因载体的固有缺陷,研究者倾向将其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基因转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及其与常规基因载体联合介导基因转染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超声靶向破坏技术 乳腺肿瘤 综述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霖漪 刘学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0期3761-3764,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作为一项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UTMD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超声 靶向 基因 综述
下载PDF
新型载药微泡联合超声靶向爆破技术治疗兔VX2肝癌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希 冉海涛 +2 位作者 王志刚 宫玉萍 董桂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阿霉素的PLGA纳米药物微球(ADM-NP);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DM-NP连接于氨基脂质微泡(MB-NH2)表面,制备载阿霉素PLG...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阿霉素的PLGA纳米药物微球(ADM-NP);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DM-NP连接于氨基脂质微泡(MB-NH2)表面,制备载阿霉素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ADM-NP-MB-NH2)。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ADM-NP辐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ADM-NP 5ml;B组为混合辐照组,注入5ml ADM-NP与脂质微泡混合溶液;C组为复合体辐照组,注入5ml ADM-NP-MB-NH2。在药物注射完毕的同时,对各组均采用频率1MHz、声强0.5W/cm2的超声波辐照120s。于末次治疗24h后处死荷瘤兔,固定标本并送检;比较各组的肿瘤生长率,计算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结果A、B、C组肿瘤的生长率分别为(80.13±4.34)%、(59.66±7.93)%及(50.47±9.69)%,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PI分别为(74.82±7.25)%、(60.77±8.48)%及(55.94±6.97)%,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分别为(31.70±6.42)%、(50.35±3.82)%及(72.47±5.93)%,C组AI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ADM-NP与脂质微泡复合体联合UTMD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超声靶向爆破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包载NMFGF1的PEG化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 俞燕华 +6 位作者 王井玲 陈元娜 徐锦龙 陈梦嘉 俞璐 俞淑芳 马卫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9-605,共7页
目的研究包载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NMFGF1)的聚乙二醇(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新型水包水型乳化法制备载药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质量检测。选择15只SD大... 目的研究包载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NMFGF1)的聚乙二醇(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新型水包水型乳化法制备载药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质量检测。选择15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2周后通过超声心功能检查筛选出DCM大鼠。药物干预2周再饲养2周后行超声检查,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取出心肌组织,通过天狼猩红染色、TUNEL凋亡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载药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包封率高达90.3%±1.4%。与DCM、NMFGF1和NMFGF1-PEG脂质体组相比,NMFGF1-PEG+UTMD组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7.36±0.42)对(5.75±0.24)、(6.64±0.27)、(6.72±0.24)mm,均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50±3)对(33±2)、(44±5)、(43±3)mm,均P<0.05]显著升高,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1.65±0.07)对(1.89±0.08)、(1.73±0.11)、(1.73±0.07)mm,均P<0.05]显著下降。天狼星红及TUNEL凋亡染色显示,NMFGF1-PEG+UTMD干预组的CVF及凋亡指数显著低于DCM组及其他各药物治疗组(均P<0.05)。结论载药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结合UTMD技术能够将NMFGF1高效、靶向递送到心肌组织,从而发挥NMFGF1抗氧化应激损伤效果,有望成为治疗DCM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氧化性应激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 聚乙二醇-长循环脂质体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对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的影响
12
作者 李世伟 杨晓东 唐学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按照...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断端间组(n=5)。静脉组和断端间组造模后第10天分别经耳缘静脉或骨缺损断端间向兔体内注射携带EGFP基因的质粒微泡混悬液(0.3 ml/kg)。在超声频率1 MHz,超声强度1.0 W/cm^(2),占空比20%条件下,对两组骨缺损部位超声辐照1 min,进行EGFP基因转染。在基因转染后1周时处死兔,于骨缺损处获取标本制作切片,荧光染色观察各组EGFP表达情况。采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HE染色观察断端间软组织病理特点。结果静脉组和断端间组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断端间组平均光密度高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345±0.0028 vs 0.0004±0.0001,P<0.05)。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主要为骨骼肌细胞,各组未见细胞坏死征象。结论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其效率受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的影响,骨缺损断端间直接注射优于静脉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破碎技术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治疗 骨缺损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郭子琳 段云燕 +3 位作者 张瀚月 郑纤纤 魏荣柯 王亚鑫 《科技视界》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超声造影剂是一类能显著增强超声背向散射强度信号,提高超声成像质量的化学试剂。随着临床诊断需求不断提高,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诊断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纳米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出现,为超声造影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搭载了... 超声造影剂是一类能显著增强超声背向散射强度信号,提高超声成像质量的化学试剂。随着临床诊断需求不断提高,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诊断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纳米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出现,为超声造影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搭载了药物的靶向微泡造影剂,更是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微泡造影剂及靶向微泡造影剂的材料、结构和应用原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造影剂 靶向造影剂
下载PDF
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明 赵应征 +5 位作者 马卫成 徐锦龙 王井玲 陈梦嘉 俞璐 陈元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于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于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继续饲养16周,通过超声心动图筛选出DCM大鼠模型.将DCM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DCM模型组(DCM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FGF1溶液治疗组(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治疗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治疗组(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每组15只.采用水包水型乳化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FGF1载药纳米脂质体.药物干预2周再继续饲养2周后,采用心导管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肌组织,分别通过Masson胶原染色、TUNEL凋亡染色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凋亡指数及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FGF1纳米脂质体质量评价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空白及载药纳米脂质体均呈标准的椭球形,分散均匀且包封率高稳定性好.(2)各组大鼠心功能的心导管检测结果: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明显高于DCM组、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则明显低于DCM组、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3)各组大鼠心肌CVF的测定结果:DCM组大鼠心肌CV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CVF均明显小于DCM组(P均<0.05).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CVF则进一步小于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4)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VD的检测结果:DCM组大鼠心肌组织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组织MVD均明显高于DCM组(P均<0.05).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组织MVD则明显高于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5)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检测结果:DCM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DCM组(P均<0.05).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则进一步低于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结论 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UTMD可有效改善DCM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结构,有望成为治疗DCM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脂质体 超声靶向爆破技术
原文传递
靶向微泡在超声分子成像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雪莹 王岳恒 万明习(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微泡(MB)是一种用于增强组织间对比度的超声造影剂,当特定的生物标志物附着在MB上时,就成了具有靶向成像及靶向治疗的功能化靶向微泡(tMB)。文章将逐一阐述tMB的分类与制备、在超声分子成像领域及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未来tM... 微泡(MB)是一种用于增强组织间对比度的超声造影剂,当特定的生物标志物附着在MB上时,就成了具有靶向成像及靶向治疗的功能化靶向微泡(tMB)。文章将逐一阐述tMB的分类与制备、在超声分子成像领域及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未来tMB发展方向进行展望。tMB在超声分子成像和治疗中有不同用途和潜力。tMB还需进一步阐明tMB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及肿瘤细胞-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发挥tMB治疗的目的。tMB上配体的多样性使其进入临床的途径变得复杂,为了促进tMB的广泛使用,还需要就生产规范和临床使用标准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靶向 超声分子成像 治疗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宏波 殷立平 张东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随着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肿瘤与正常组织基因及调控区域的结构差异,从分子水平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成为肿瘤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新策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既可增强裸质粒DNA在癌细胞... 随着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肿瘤与正常组织基因及调控区域的结构差异,从分子水平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成为肿瘤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新策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既可增强裸质粒DNA在癌细胞内的转染和表达,又能提高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减少全身不良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临床肿瘤治疗技术。作者就有关超声结合纳/微泡介导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基因转染的应用进展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靶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智毅 谢明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0-1792,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进步。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是一种靶向、高效、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非病毒基因输送技术,其通过诱发细胞膜声孔作用,增加膜通透性,进而有效促进大分子物质...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长足进步。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是一种靶向、高效、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非病毒基因输送技术,其通过诱发细胞膜声孔作用,增加膜通透性,进而有效促进大分子物质的胞内传输,且可避免其他基因传输方法的不良反应。本文对UTMD介导基因或药物传递的应用领域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基因转移技术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靶向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对薄型子宫ER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孙泉 杨洁 +3 位作者 许松 胡碧娟 刘敏 黄志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靶向超声微泡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性成熟但未交配的具有动情周期的雌性SD大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阴性对照组10只,治疗组10... 目的:研究靶向超声微泡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性成熟但未交配的具有动情周期的雌性SD大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阴性对照组10只,治疗组10只。其中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均自宫角处注入95%无水乙醇贮留5 min制备薄型子宫模型,正常组自宫角处注入生理盐水,贮留5 min。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阴性对照组予以超声微泡+抗体(不含基因)治疗,治疗组则以靶向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治疗。比较四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子宫内膜VEGF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结果:正常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P<0.05)。正常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均低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RI、PI、S/D均低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P<0.05)。正常组子宫内膜VEGF、LI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子宫内膜VEGF、LI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可有效修复子宫内膜,改善ER,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容受性 靶向超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月 周厚妊 +3 位作者 辛莹 李诗慧 刘小奇 刘治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7期523-525,共3页
基因转染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革新了生物学和医学许多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基因作为核酸类生物活性大分子,极易在体内降解,因此传递基因的载体尤为重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利用超声波和微泡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因转染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革新了生物学和医学许多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基因作为核酸类生物活性大分子,极易在体内降解,因此传递基因的载体尤为重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利用超声波和微泡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使微泡携基因进行转染,并与多种载体联合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就UTMD技术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破坏技术 基因转染 载体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龚 卓忠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6-868,873,共4页
目前,我国对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其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系统化疗时药物进入人体,聚集于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低,维持有效... 目前,我国对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其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系统化疗时药物进入人体,聚集于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低,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时间短,而全身血液循环中药物浓度相对较高,易引起毒副作用。如何在保证最佳抗肿瘤效果的同时避免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医学上的热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超声靶向破坏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