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按照...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断端间组(n=5)。静脉组和断端间组造模后第10天分别经耳缘静脉或骨缺损断端间向兔体内注射携带EGFP基因的质粒微泡混悬液(0.3 ml/kg)。在超声频率1 MHz,超声强度1.0 W/cm^(2),占空比20%条件下,对两组骨缺损部位超声辐照1 min,进行EGFP基因转染。在基因转染后1周时处死兔,于骨缺损处获取标本制作切片,荧光染色观察各组EGFP表达情况。采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HE染色观察断端间软组织病理特点。结果静脉组和断端间组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断端间组平均光密度高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345±0.0028 vs 0.0004±0.0001,P<0.05)。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主要为骨骼肌细胞,各组未见细胞坏死征象。结论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其效率受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的影响,骨缺损断端间直接注射优于静脉注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断端间组(n=5)。静脉组和断端间组造模后第10天分别经耳缘静脉或骨缺损断端间向兔体内注射携带EGFP基因的质粒微泡混悬液(0.3 ml/kg)。在超声频率1 MHz,超声强度1.0 W/cm^(2),占空比20%条件下,对两组骨缺损部位超声辐照1 min,进行EGFP基因转染。在基因转染后1周时处死兔,于骨缺损处获取标本制作切片,荧光染色观察各组EGFP表达情况。采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HE染色观察断端间软组织病理特点。结果静脉组和断端间组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断端间组平均光密度高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345±0.0028 vs 0.0004±0.0001,P<0.05)。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主要为骨骼肌细胞,各组未见细胞坏死征象。结论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其效率受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的影响,骨缺损断端间直接注射优于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