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赵树媛 王爽 +2 位作者 侯鹏 纪俊雨 赵宇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VUS)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96例,入院后先行256排CT检查,在一个月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 目的 研究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VUS)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96例,入院后先行256排CT检查,在一个月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分析IVUS与CT对斑块面积/管腔重构指数/偏心指数的相关性,IVUS与CT对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共评估1144个节段,324个狭窄, IVUS显示无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4例、108例、148例、44例,CT成像分别显示4例、112例、 152例、56例。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判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示的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26)。两种检查方式的平均斑块面积、血管重构指数与斑块偏心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在324个病灶斑块中显示112个软斑块、124个纤维斑块、88个钙化斑块,单心跳心脏CT显示116个软斑块、140个纤维斑块、68个钙化斑块。两种检查方式在辨别冠脉斑块成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的斑块成分呈正相关(r=0.712)。结论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对冠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反映病变血管内部情况,IVUS与斑块偏心、对血管重构及冠脉斑块性质的诊断结果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 血管内超声 冠脉狭窄 斑块性质 相关性
下载PDF
无痛诊疗技术在超声PICC置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亚利 王香红 +4 位作者 李洪辛 易琼 丛丹 方原 李若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诊疗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拟行PICC的患儿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无痛诊疗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拟行PICC的患儿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观察组行无痛诊疗技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对比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患儿疼痛程度[儿童疼痛行为量表(children’s pain behavior scale,FLACC)],耐受度[Houpt行为量表(Houpt behavior scale,HBS)],依从性[Frankl量表(Frankl scale,FCS)]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LACC评分较对照组低,HBS评分、FC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诊疗技术用于超声引导下儿童PICC置管术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儿疼痛程度,增强耐受性、依从性,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超声 无痛诊疗技术
下载PDF
在役压力管道的超声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悦 杜政熠 +1 位作者 程浩男 靳晓涵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压力管道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役压力管道必须定期检测,确保管道壁厚和各处焊缝符合技术标准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信号分析、自动成像等新型技术与... 压力管道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役压力管道必须定期检测,确保管道壁厚和各处焊缝符合技术标准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信号分析、自动成像等新型技术与超声检测技术相融合,产生了超声导波检测技术、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技术(TOFD)、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在役压力管道检测。激光超声检测、电磁超声C扫描检测、全自动超声波检测(AUT)等技术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管道 超声检测 技术应用 自动成像
下载PDF
多种超声影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莉 胡兵 +1 位作者 任亮 马文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5-640,共6页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是乳腺癌筛查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S-detect技术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新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是乳腺癌筛查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S-detect技术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新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多种超声影像技术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弹性显像技术 超声造影 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 S-detect技术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综述
下载PDF
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肝脏硬度测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伟伟 俞慧 郑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64-767,共4页
目的 研究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肝脏硬度测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宣城市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 目的 研究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肝脏硬度测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宣城市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22例NAFLD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12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2D-SWE检查,比较肝硬度值。同时,参考脂肪性病变程度将研究组122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63)与中重度组(n=59)。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分析研究组2D-SWE硬度值与体重指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2D-SWE硬度值对NAFLD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肝硬度值为(12.08±3.04) kPa,高于对照组[(6.98±2.9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肝硬度值为(12.28±3.07) kPa,高于轻度组[(8.39±2.76) kPa],轻度组、中重度组肝硬度值均高于对照组[(6.98±2.9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水平分别为(31.12±4.34) kg/m^(2)、(6.24±0.76)μmol/L、(6.18±0.53) mmol/L、(3.16±0.58) mmol/L、(0.79±0.14) mmol/L、(3.26±0.75) mmol/L,均高于轻度组[(27.48±2.19) kg/m^(2)、(5.36±0.58)μmol/L、(5.27±0.36) mmol/L、(2.08±0.47) mmol/L、(0.61±0.13)mmol/L、(2.77±0.89)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研究组患者肝硬度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均呈正相关(r=0.270、0.219、0.215、0.234、0.233、0.264,均P<0.05)。NAFLD程度预测中肝硬度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标准差0.025,P<0.01,95%置信区间(CI)为0.857~0.959。结论 NAFLD检查中2D-SWE肝脏硬度测量效果显著,肝脏硬度值与NAFLD密切相关,且可辅助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肝脏硬度 疾病严重程度 预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水隔离技术在胰腺肿物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秀丽 王肖辉 +2 位作者 周霖 陈慧 张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1-80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水隔离技术在胰腺肿物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被胃肠组织遮挡、需要明确性质的32例胰腺肿物患者,均运用超声引导下水隔离技术辅助穿刺活检。记录患者...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水隔离技术在胰腺肿物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被胃肠组织遮挡、需要明确性质的32例胰腺肿物患者,均运用超声引导下水隔离技术辅助穿刺活检。记录患者临床数据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均充分暴露了安全穿刺路径,顺利完成穿刺操作,取材成功率为100%;术后均获得了明确病理学诊断,分别为腺癌24例、神经内分泌瘤4例、炎性组织2例、鳞状细胞癌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穿刺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痛,给予对症处理后未再出现;穿刺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胰瘘、胃肠组织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水隔离技术辅助胰腺肿物穿刺活检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水隔离技术 穿刺活检 胰腺肿物
下载PDF
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教学中引入超声引导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丽琴 张海龙 程灏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为探讨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教学中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效果,选择无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经验的第一或第二年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共1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学习组(U组)和体表定位学习组(L组),每组5人。培训结束后,两组住院医... 为探讨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教学中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效果,选择无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经验的第一或第二年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共1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学习组(U组)和体表定位学习组(L组),每组5人。培训结束后,两组住院医师分别运用超声引导法和体表定位法完成25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每位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情况,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法绘制学习曲线,计算掌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所需操作的最少次数;记录两组住院医师的自信心评分;以住院医师对最后3名患者的操作作为操作考核,记录穿刺置管情况。实践证明,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教学中应用超声引导技术,住院医师学习曲线更短、更易掌握,值得在麻醉学住院医师技能操作学习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技术 住院医师
下载PDF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周荣胜 张占琴 +5 位作者 朱皓阳 毕阳 刘锋锋 宋艳 李小刚 王强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置管,102例)和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技术辅助下置管,3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困难发生率、误入颈内动脉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置管时间、解剖困难发生率、导管位置异常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能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导管位置异常、误入颈内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技术 小切口 微创心脏手术 外周体外循环
下载PDF
Doppler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翟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关键词 doppler超声心动图 评价 肺栓塞 右心功能
下载PDF
超声“萤火虫”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刘芳欣 王洲 +3 位作者 任永凤 李健 殷延华 陆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在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乳腺NML的MI及VTIQ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NML...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在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乳腺NML的MI及VTIQ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NML的诊断价值。结果115例乳腺NML,60例良性,55例恶性;MI显示乳腺良性NML强回声点分布形态多呈少量或者散在,乳腺恶性NML强回声点分布,形态多呈簇状或者线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以每平方厘米内3个强回声点为诊断乳腺恶性NML最佳截断值;乳腺良、恶性NML内部SWV值分别为(3.5±0.6)m/s、(5.0±1.0)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SWV值>乳腺导管内癌SWV值>乳腺良性NML内SWV值,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TIQ技术SWV值诊断乳腺恶性NML最佳截断值为3.76 m/s;MI、VTIQ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NML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793、0.922,联合应用显著优于单独应用MI或者VT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及VTIQ技术联合应用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NML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非肿块型病变 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下载PDF
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心脑血管疾病超声教学中的探索
11
作者 李思颉 刘芳艳 +3 位作者 贺明轶 梁潇 王长远 常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8期84-86,共3页
超声技术以其无创、实时动态观测的特点,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诊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围绕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心脑血管疾病超声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以期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和实习医生的诊断和应急处理能... 超声技术以其无创、实时动态观测的特点,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诊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围绕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心脑血管疾病超声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以期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和实习医生的诊断和应急处理能力。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利用高保真模拟设备,进行超声诊断操作训练,同时提供实时反馈和评价。此外,该教学方法还能有效减少临床实习过程中的风险和错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本研究不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支持,同时也为未来基于超声仿真模拟人技术在急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技术 急诊心脑血管疾病 模拟教学 操作技能
下载PDF
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对C-TIRADS 4类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郑晶晶 齐铮琴 +1 位作者 郭帅 付宜永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26-829,849,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C-TIRADS 4类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9例C-TIRADS 4类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SMI检查,分析结节的血流Alder分级情况及血流分布特征... 目的:分析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C-TIRADS 4类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9例C-TIRADS 4类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SMI检查,分析结节的血流Alder分级情况及血流分布特征;以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价SMI对甲状腺C-TIRADS 4类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年龄低于良性组(P<0.05);C-TIRADS分类为4A、AB、4C类结节的恶性率分别为22.73%、55.17%、81.25%;良性结节的Adler血流等级以0~1级为主,恶性结节以3级为主;与CDFI相比,SMI对恶性结节的Adler分级0级~1级、2级血流的显示率更低,3级血流的显示率更高(P<0.05)。CDFI显示良性结节血流分型以Ⅰ型~Ⅱ型为主,恶性结节则以Ⅲ型为主;SMI显示良性结节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恶性结节以Ⅳ型为主。与CDFI相比,SMI对恶性结节Ⅲ型血流分布显示率更低,对Ⅳ型血流分型的显示率更高(P<0.05)。CDFI、SMI对恶性甲状腺C-TIRADS 4类实性结节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4、0.688,但二者之间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Z=0.346,P=0.729)。结论:与CDFI相比,SMI对甲状腺C-TIRADS 4类实性结节血流分布及血流特征的显示更敏感,可用于临床辅助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实质 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 血流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抗衰老美容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3
作者 乔冠群 陈威 +1 位作者 邓乐曲 蔡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抗衰老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3年1—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求美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求美者均接受聚焦超声技术进行面部美容,应用面部松弛度(facial laxity reflectance,FLR)量表、...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抗衰老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3年1—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求美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求美者均接受聚焦超声技术进行面部美容,应用面部松弛度(facial laxity reflectance,FLR)量表、全局美容效果(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量表对美容效果进行评估,应用FACE-Q量表对求美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外观满意度、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求美者术前的FLR量表评分较高,治疗后即刻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后1、3个月的评分仍显著低于术前(P<0.01),而治疗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AIS量表评估结果显示,1级15例(50.00%),2级10例(33.33%),3级5例(16.67%);求美者术前的FACE-Q量表中外观满意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低,治疗后3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出现红斑1例,肿胀疼痛1例,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6.67%)。结论: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抗衰老美容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提升患者美观度,减轻求美者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技术 面部 抗衰老 满意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效果的比较
14
作者 杨晋东 廖玉麒 +2 位作者 吴佳桥 逯焜 童玉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580-585,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超声引导穿刺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超声平面外技术)与观察组(超声斜轴平面内技...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超声引导穿刺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超声平面外技术)与观察组(超声斜轴平面内技术),每组34例。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5%(3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分别为(98.33±3.09)s、(5.32±1.36)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0.35±3.06)s、(12.69±1.48)min](P<0.05)。观察组穿刺优良率[94.12%(3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82%(3/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5%(11/34)](P<0.05)。结论:相比于平面外技术用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内技术显示出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斜轴平面内技术 平面外技术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超声技术的轴类零件疲劳损伤检测
15
作者 祖宁 郭勇 +2 位作者 杨飒 李雪峥 王恒 《化工与医药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53-58,共6页
本文采用非线性超声二次谐波法,研究了冷拔和热轧状态的45号钢轴类零件的疲劳损伤行为。实验利用RAM-5000 SNAP声学测试系统,针对不同疲劳次数下的试件进行了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疲劳次数下试件的超声非线性系数随疲劳次... 本文采用非线性超声二次谐波法,研究了冷拔和热轧状态的45号钢轴类零件的疲劳损伤行为。实验利用RAM-5000 SNAP声学测试系统,针对不同疲劳次数下的试件进行了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疲劳次数下试件的超声非线性系数随疲劳次数的增加呈单调递增状态,且不同交货状态试件的非线性系数有所差别,热轧态试件的非线性系数明显高于冷拔态试件。通过采用该技术,能够检测出传统无损检测方法难以检出的轴类零件的疲劳微损伤。将实验所获得的超声非线性系数值与其疲劳寿命分数建立相关曲线,从而判断其所处的疲劳阶段,进而保障设备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超声技术 轴类零件疲劳损伤 疲劳寿命
下载PDF
管道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进展
16
作者 孔超 李振北 +1 位作者 邱长春 张卫东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12期44-50,共7页
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种裂纹、类裂纹缺陷的有效检测,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精度高等优点,从而在输油管道裂纹内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介绍了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外各大知名检测公司压电... 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种裂纹、类裂纹缺陷的有效检测,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精度高等优点,从而在输油管道裂纹内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介绍了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外各大知名检测公司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其设备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总结了国内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长输管道压电超声裂纹内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超声技术 油气管道 内检测 裂纹 类裂纹缺陷
下载PDF
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对肌少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17
作者 刘菲 张静 +7 位作者 胡希红 胡晓慧 张蕴萍 缪丹 金鑫 马晓妍 金艳霞 卢成华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评估肌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肌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肌少症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非肌少症志愿者作为非肌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评估肌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肌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肌少症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非肌少症志愿者作为非肌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厚度,以CT检测结果,计算骨骼肌指数(SMI)作为金标准,采用Spearman分析肌肉厚度与SMI的相关性。最后,建立ROC曲线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对肌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衰史、吸烟史、饮酒史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因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白蛋白、血肌酐、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表达水平等项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肌少症组股四头肌骨骼肌厚度、SMI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股四头肌骨骼肌厚度与SMI水平呈正相关(r=0.579,P<0.018);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中股四头肌骨骼肌厚度对肌少症诊断的最佳阈值为11.23mm。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对肌少症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26%与95.63%,且与CT金标准诊断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联合人工智能技术对肌少症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有希望成为肌少症诊断的简单、有效方式,为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人工智能技术 肌少症 CT 骨骼肌指数
下载PDF
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在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谭莹 王栋 +1 位作者 汪珺 江海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9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在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方法将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生100人随机分为两组(n=50),A组实施多媒体教学,B组实施多媒体教学结合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对两组进行理... 目的探讨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在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方法将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生100人随机分为两组(n=50),A组实施多媒体教学,B组实施多媒体教学结合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对两组进行理论考试及模拟技能考核,并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综合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B组中心静脉穿刺,上、下肢神经阻滞,胸腹部神经阻滞模块成绩均优于A组(P<0.05)。B组女生桡动脉穿刺模块成绩优于男生,男生上、下肢神经阻滞及胸腹部神经阻滞模块成绩优于女生(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B组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均优于A组(P<0.05)。结论可视化超声技术模拟训练可以提高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技术 模拟训练 麻醉学专业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波技术在河道断面流速流量监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赵德远 刘生闯 +1 位作者 张勇 乔鹏 《电声技术》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基于多普勒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河道断面流速流量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多点流速剖线测量、走航式流量测量、湍流监测。通过一条典型河流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技术在复杂河道条件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多普勒超声波技... 基于多普勒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在河道断面流速流量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多点流速剖线测量、走航式流量测量、湍流监测。通过一条典型河流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技术在复杂河道条件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多普勒超声波技术为水文过程研究和河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技术 流速流量监测 走航式测量
下载PDF
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对宫腔粘连及分型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邹林娟 刘欢 王珍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09-0012,共4页
分析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对宫腔粘连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自2021年1月起,2023年1月止,纳入疑似宫腔粘连患者共计80例,均为至我院就诊,才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宫腔镜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不... 分析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对宫腔粘连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自2021年1月起,2023年1月止,纳入疑似宫腔粘连患者共计80例,均为至我院就诊,才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宫腔镜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联合超声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宫腔粘连患者、非宫腔粘连患者的超声征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诊断模式,对于宫腔粘连严重程度的检出率,高于单一超声的检出率,P<0.05;联合超声诊断模式,对于不同分型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诊断技术,便于分析宫腔粘连的严重程度与分型,提高诊断价值,临床采纳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分型 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 二维超声 经阴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