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域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明珠 黎梦宇 +4 位作者 韦丁杨 陈丽 刘逸 李杰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UWF SS-OCTA、UWF SLO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用于检测DR病变,包括微动脉瘤(MA)、视网膜内出血(IRH)、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s)、视网膜静脉串珠(VB)、视网膜新生血管(NVE)、视盘新生血管(NVD)及玻璃体积血(VH)。联合三类影像检查(以下简称三联影像)结果作为标准对照,对比不同影像两两联合对DR病变的检出率及对DR严重度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101例175眼。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的检出率分别为91%、83%、77%、69%、27%、10%及12%,Kappa依次为0.812、1.000、1.000、1.000、0.986、0.970及1.000。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DR的严重度分级具有优异一致性(Kappa=0.943)。结论 UWF SS-OCTA联合UWF SLO能准确识别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对DR筛查及分级诊断准确性高,适用于临床上对DR的大规模筛查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广角扫描眼底成像 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
2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叶娅 黄珍 闫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37-94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50岁)和中老年组(>50岁),观察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中青年组患者患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487.30±83.33μm)明显大于中年组(414.17±96.02μm,P<0.05)和中老年组(409.4±107.42μm,P<0.05)。中老年组患者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67)。中青年组患者对侧眼SFCT(511.29±40.89μm)明显大于中老年组(364.76±82.26μm,P<0.05)。纳入患者患眼涡静脉吻合率高于90%,且对侧眼均存在涡静脉吻合或扩张。结论: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SFCT普遍增厚,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薄,中老年患者患眼CNV发生率最高,同时,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普遍存在涡静脉吻合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年龄 脉络膜厚度 涡静脉 广角相干断层扫描 对侧眼
下载PDF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参数比较研究
3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眼科23例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23眼和19例PNV患者无症状对侧眼19眼,以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人2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SC对侧眼组、PNV对侧眼组及健康眼组。三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比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UWF SS-OCTA成像检查及比较,记录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鼻侧、颞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血流像素面积与目标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管腔体积与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总体积的比值)。同时检查并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涡静脉不对称扩张及吻合情况。结果三组人员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受试者涡静脉不对称扩张或吻合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对侧眼组鼻上及鼻侧分区CVI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鼻下分区CVI及平均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在颞上、上方、鼻上、中心凹、颞下、平均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各分区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SC对侧眼组颞上及鼻上分区CT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及鼻下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上方、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从对侧眼角度侧面提供了CSC和PNV可能不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验证。CSC与PNV并非单眼疾病,而是单眼表现的双眼脉络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血管指数 广角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涡静脉
下载PDF
基于SS-OCT分析眼轴长度与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
4
作者 张敏 安广琪 +4 位作者 刘培 杨帆 金波 金学民 杜利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与探讨眼轴长度(AL)与眼前节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纳入2022-01-01/03-3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招募的不同程度近视的成人志愿者109例,依据AL将受检者分为4组:...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与探讨眼轴长度(AL)与眼前节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纳入2022-01-01/03-3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招募的不同程度近视的成人志愿者109例,依据AL将受检者分为4组:A组(AL≤24.0mm)、B组(24.0mm26.0mm)。SS-OCT(视微影像)进行眼前节检查,对中央角膜厚度(CCT)、晶状体厚度(LT),前房参数: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宽度(ACW)、房角开放距离(AOD500)、房角隐窝面积(ARA500)、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500)、小梁虹膜夹角(TIA500),晶状体矢高(CLR)进行记录,并分析其与AL、等效球镜度数(SE)的关系。结果:四组CCT比较无差异(P>0.05)。四组SE、LT、ACD、ACW、AOD500、ARA500、TISA500、TIA500、CLR比较有差异(均P<0.01)。SE、LT与AL呈负相关(r=-0.75、-0.41,均P<0.01);ACD、ACW、CLR与AL呈正相关(r=0.58、0.45、0.54,均P<0.01);AOD500、ARA500、TISA500、TIA500(颞侧及鼻侧)与AL呈正相关(均P<0.01)。ACD、CLR与SE呈负相关(r=-0.21、-0.25,均P<0.01),LT与SE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随着AL的增加CCT无明显改变,ACD、ACW及房角开放程度则增加,晶状体位置后移,LT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 眼轴长度(AL) 眼前节参数 近视
下载PDF
不同分层、不同区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分布特征:基于全域SS-OCTA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霍倩倩 张金燕 +2 位作者 杨凯莉 沈凡芝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采用全域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探讨不同分层、不同区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PDR患者21例(26眼)... 目的采用全域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探讨不同分层、不同区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PDR患者21例(26眼)纳入本研究。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M-400K行全域SS-OCTA检查,采集患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图像。每层均按照两种方法分区:(1)以黄斑中心凹中点为圆心分为不同的圆环区域,以中央直径1 mm的圆为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直径1~<3 mm为最内环,3~<6 mm为内环,6~<10 mm为中环,≥10 mm至视网膜边界为外环(由于最内环毛细血管是相连的无缝网络且被重叠灌注,不易形成NPA,因此本次主要检测和比较内环、中环和外环的NPA);(2)以黄斑中心凹中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将视网膜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个象限。分别测量内环、中环、外环及四个象限的NPA面积并计算缺血指数(ISI),比较PDR患眼SCP、DCP不同圆环区域和不同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分析NPA分布特征。结果PDR患眼DCP NPA总面积[(124.340±54.971)mm^(2)]大于SCP[(119.119±55.279)mm^(2)],DCP总ISI(0.4230±0.1870)大于SCP总ISI(0.4050±0.1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SCP、DCP外环NPA面积大于中环,中环大于内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外环ISI大于中环,中环大于内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颞下象限NPA面积大于鼻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象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颞下象限ISI大于鼻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象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PDR患眼视网膜NPA分布不均衡,在DCP、外环和颞下象限具有更多的N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缺血指数
下载PDF
基于SS-OCTA视网膜及脉络膜形态结构研究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
6
作者 李鹏华 段俊国 《医师在线》 2023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收治确诊为湿性AMD的患...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收治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20例35只眼(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健康者13例26只眼(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使用SS-OCTA测量两组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SFRT)、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复合体小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SFR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CT及CVI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湿性AMD患者SFRT厚度增加、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减少,SFCT及CVI无明显变化。SS-OCTA对AMD的进一步诊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广角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正常人脉络膜厚度分布特征及肥厚型脉络膜诊断界线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新媛 邱冰洁 +3 位作者 王艳红 李志清 曾依云 陈晓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取其中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与PCD组匹配者199人382眼进行似然比分析。纳入PCD患者274例314眼作为PCD组,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133例149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81例95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70眼进行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界值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扩瞳眼底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采集黄斑区9 mm×9 mm范围B扫描图像,用仪器自带TABS软件获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研究分区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FCT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FCT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检验界定校正年龄及屈光度后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眼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P<0.001),男性及女性正常人SF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3,P<0.001;r=-0.3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近视度数与SFCT呈弱正相关(r s=0.1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屈光度是正常人SFCT的影响因素(均P<0.001)。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正常人肥厚型脉络膜的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20~330、330~340、250~275、200~225μm。正常人20~39岁、40~59岁和≥60岁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占比分别为14.71%(10/68)、24.48%(47/192)和28.89%(55/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46;LR=6.579,P=0.037),其中≥60岁组占比明显高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LR=6.479,P=0.011)。结论正常人不同年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是SFC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似然比检验 正常人 诊断界线值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和厚度分析
8
作者 高莎莎 尚丽丽 +6 位作者 符爱存 常铭航 贺音 王铭 金学民 雷博 张凤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2年5~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82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5名,女性87名;年龄6~12岁;等效球镜度(SE)+0... 目的观察并分析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2年5~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82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5名,女性87名;年龄6~12岁;等效球镜度(SE)+0.50~-6.00 D。根据右眼SE将受检者分为正视眼组(+0.50≤SE<-0.50 D)、低度近视眼组(-0.50≤SE<-3.00 D)、中度近视眼组(-3.00≤SE≤-6.00 D),分别为54、71、57例。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右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1 mm的中心凹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6 mm范围内不同分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VP)、深层毛细血管丛(DVP)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分析黄斑不同分区SVP、DVP、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F=6.64、26.06、22.69)、DVP(F=7.97、25.01、5.09)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β=-0.56、-1.17、-0.79)、DVP(β=-1.03、-0.93、-0.45)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呈线性正相关(β=-0.91、-1.40,P<0.05);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为存在拐点(<3.00 D)的倒U型曲线关系。SE<-3.00 D时,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SE>-3.00 D时,除内环区DVP血流密度外,其余均与SE呈负相关(P<0.05)。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7、16.36,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与SE呈负相关(β=1.99、3.05,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SE无相关性(β=-1.65,P>0.05)。结论屈光度+0.50~-6.00 D的学龄期儿童,随屈光度增加,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逐渐升高,内环区、外环区先升高后降低;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逐渐降低,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儿童 黄斑区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涡静脉扩张模式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9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叶娅 黄珍 闫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不同涡静脉扩张模式患眼脉络膜厚度(ChT)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23年4~10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患者80例89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4例71只眼,女...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不同涡静脉扩张模式患眼脉络膜厚度(ChT)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23年4~10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患者80例89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4例71只眼,女性17例18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名28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名26只眼,女性1名2只眼。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BM400K BMizar行黄斑区超广角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扫描速率1536 A扫描×1280 B扫描,扫描范围24 mm×20 mm。设备自带软件记录颞上、鼻上、颞侧、中心凹区、鼻侧、颞下、下方、鼻下等9个分区的ChT。横断面(en-face)OCTA模式观察脉络膜中大血管层上下涡静脉解剖和功能吻合情况。依据en-face图像脉络膜中大血管层显示的涡静脉扩张差异,将CSC组患眼再分为上优势型组、对称型组、下优势型组,分别为36、35、18只眼。两组间比较采用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黄斑中心凹区及不同区域ChT均增厚,其中中心凹差异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5、5.018、2.902、4.667、7.276、3.307、3.868、4.795、2.583,P<0.05)。与对照组ChT比较,上优势型组颞下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0,P>0.05);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7、5.163、2.526、4.310、6.285、2.656、3.812、2.173,P<0.05)。对称型组中心凹区及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8、5.554、3.457、5.314、7.256、3.507、5.584、6.019、2.994,P<0.05)。下优势型组颞上、鼻上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1.465,P>0.05);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8、4.168、5.244、2.783、5.040、3.432、2.095,P<0.05)。结论En-face超广角OCTA上涡静脉扩张分布与ChT呈对应关系,CSC患眼脉络膜引流的首选途径可能是上优势型涡静脉引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 涡静脉 超广角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下液与脉络膜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巧珠 姚昱欧 +1 位作者 涂书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黄斑下液(SMF)与脉络膜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去回顾性研究。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9例3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末次随访时SMF是否完全吸...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黄斑下液(SMF)与脉络膜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去回顾性研究。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9例3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末次随访时SMF是否完全吸收,将患眼分为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分别为14、17只眼。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BM400KBMizar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速率1536A扫描×1280B扫描,扫描范围24mm×20mm。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上、上方、鼻上、题侧、中心凹区、鼻侧、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流密度、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单位面积(每1mm^(2))平均脉络膜血管体积(mCVV)、单位面积(每1mm^(2))平均脉络膜基质体积(mCSV)。对于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之间的比较,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MF完全吸收的相关因素。结果基线时,非完全吸收组患眼上区域CT(Z=2.859,P=0.004)、mCVV(t=2.514,P=0.018)、mCSV(Z=2.958,P=0.003)显著高于完全吸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时比较,末次随访时,完全吸收组涡静脉不对称百分比显著下降(χ^(2)=6.000,P=0.014),题上、鼻上、题侧、中心凹、鼻侧、下、鼻下区域CVI(t=-4.125、t=-3.247、Z=-3.213、t=-2.994、t=-3.417、t=-3.733、t=-3.795,P=0.001、0.006、0.001、0.010、0.005、0.003、0.002)、9个分区mCVV(t=-2.959、t=-2.537、t=-2.235、t=-3.260、t=-3.022、t=-2.796、t=-2.747、Z=-2.107、t=-2.935,P=0.011、0.025、0.044、0.006、0.010、0.015、0.017、0.035、0.012)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脉络膜血流变化区域较局限,末次随访时上方区域CT反而显著升高(t=2.272,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题上区域CT可能是影响SMF完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81,95%可信区间0.965~0.997,P=0.021)。结论SMF吸收过程中,CSC的脉络膜血流变化包括脉络膜中大血管层的血管和血流成分显著减少,局部CT可能出现代偿性增加。基线题上区域CT是影响SMF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下液 脉络膜血流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涡静脉吻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培 安广琪 +4 位作者 张敏 方海新 杨帆 杜利平 金学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涡静脉吻合情况。方法临床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0%,37/50),女性13例(26.0%,13/5...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涡静脉吻合情况。方法临床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0%,37/50),女性13例(26.0%,13/50);年龄(44.30±9.59)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将CSC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名5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检查。横断面OCT观察水平分水岭涡静脉吻合率和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设备自带软件计算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平均脉络膜厚度(MC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三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若组间方差不齐,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SFCT分别为(567.12±129.02)、(513.26±133.17)、(327.64±97.40)μm;MCT分别为(407.38±97.54)、(388.24±94.13)、(275.46±60.55)μm;CVI分别为0.34±0.05、0.32±0.04、0.27±0.04;涡静脉吻合率分别为98%(49/50)、78%(39/50)、40%(20/5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分别为96%(48/50)、88%(44/50)、48%(24/50)。三组受检眼SFCT(F=53.974)、MCT(Z=51.415)、CVI(F=28.082)、涡静脉吻合率(χ^(2)=43.056)、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37.7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侧眼比较,患眼组SFCT、MCT、CVI、涡静脉吻合率、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明显大于对侧眼组。其中,SFCT(t=2.054)、CVI(t=2.211)、涡静脉吻合率(χ^(2)=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Z=7.49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2.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40)。结论单眼CSC患者患眼、对侧眼SFCT、MCT、CVI显著增大;对侧眼涡静脉吻合率与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低于患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 涡静脉吻合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改变研究
12
作者 刘培 安广琪 +3 位作者 路晨雨 李姝 杜利平 金学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1只眼,女性19例23只眼。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74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名50只眼,女性14名24只眼。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6mm×6mm。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mm的中心区,1~3mm的黄斑区,3~6mm的中心凹周围区。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周围区的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CFA)、脉络膜厚度(CT)以及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的三维CVI、CVV、CT。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VI、CVV、CFA、CT预测CSC发生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中心区、黄斑区CVI(t=3.133、4.814)、CVV(t=7.504、9.248)、CT(t=10.557、10.760)明显增大,CFA(t=-8.206、-5.065)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CVI(t=7.129)、CVV(t=10.020)、CT(t=10.488)明显增大,CFA(-2.548)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CVI(t=4.980、4.201、4.716、8.491)、CVV(t=9.014、7.156、7.719、10.730)、CT(t=10.077、8.700、8.960、11.704)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组患眼鼻侧CVI、CVV最大,分别为(0.39±0.10)%、(1.09±0.42)mm^(3);上方CT最大,为(476.02±100.89)μm;鼻侧CVI、CVV、CT变化幅度最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6mm范围内CT、CVV、CVI的曲线下面积均>0.5;中心区下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结论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CVI、CVV、CT增大,CFA减小;中心区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血管体积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