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角眼底照相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郭家箭 杨根兰 唐鹏钧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和间接眼底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的结果,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40例(40眼),术前均进行散瞳下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检查和散瞳... 目的对比分析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和间接眼底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的结果,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40例(40眼),术前均进行散瞳下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检查和散瞳后间接眼底镜检查,记录两种方法的术前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视网膜裂孔检出率Kendall Wa系数为0.842,两种检查方法存在显著的一致性,但两种检查方法检出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裂孔的数量存在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小圆孔及沙眼孔,其他类型裂孔的遗漏相对较少。结论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前检查效果与间接眼底镜检查一致性显著,但可能会遗漏较周边的视网膜裂孔,尤其是周边视网膜的细小沙眼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眼底照相 间接眼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龙婷 杜磊 +1 位作者 赵秋雅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下的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两种模式下NPDR眼底改变的图像特征及阳性率。结果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和FAF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均能反映周边部视网膜的情况。在各种典型的眼底病变中,极其微小的血管瘤以及点片状视网膜出血的显影在FAF上有增强,有助于细微病变的诊断。渗出在FAF上的显影并不明显,分辨率不够。视网膜新鲜性光凝斑在两种模式检查上均显影清晰,陈旧性光凝斑在FAF上易与出血混淆,应谨慎诊断。结论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图像清晰,周边部显示好,可以提供直观的视网膜图像;FAF可以观察到组织结构的细微改变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情况。两种模式相辅相成,能为NPDR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广角眼底彩色照相 眼底自发荧光
下载PDF
应用人工智能识别超广角眼底照相多病种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孙功鹏 王晓玲 +6 位作者 徐立璋 李嫦 王雯钰 易佐慧子 郑红梅 李志清 陈长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构建一个小样本超广角眼底照相(UWFI)多疾病分类人工智能模型,初步探究人工智能对UWFI多病种分类任务的能力。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至2021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行UWFI检查的1123例患者的1608张图像用于UWFI多疾病分类... 目的构建一个小样本超广角眼底照相(UWFI)多疾病分类人工智能模型,初步探究人工智能对UWFI多病种分类任务的能力。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至2021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行UWFI检查的1123例患者的1608张图像用于UWFI多疾病分类人工智能模型构建。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病理性近视(PM)、视网膜脱离(RD)、正常眼底图像分别为320、330、319、268、371张。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06例患者的135张图像作为外部测试集。选取EfficientNet-B7作为主干网络,对纳入的UWFI图像进行分类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评估分类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所有数据均使用数值及95%可信区间(CI)表达。将数据集在网络模型ResNet50、ResNet101上进行训练,并在外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对比观察EfficientNet与上述两种模型的性能。结果UWFI多疾病分类人工智能模型在内部、外部测试集上的总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2.57%(95%CI 91.13%~92.92%)、88.89%(95%CI 88.11%~90.02%)。其中,正常眼底分别为96.62%、92.59%,DR分别为95.95%、95.56%,RVO分别为96.62%、98.52%,PM分别为98.65%、97.04%,RD分别为97.30%、94.07%。在内部、外部测试集上的平均AUC分别为0.993、0.983。其中,正常眼底分别为0.994、0.939,DR分别为0.999、0.995,RVO分别为0.985、1.000,PM分别为0.991、0.993,RD分别为0.995、0.990。内部、外部测试集上EfficientNet性能均较ResNet50、ResNet101模型更佳。结论初步构建的小样本UWFI多疾病分类人工智能模型对常见眼底疾病的分类水平较高,可能具有辅助临床筛查及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超广角眼底照相
原文传递
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震环 刘晓丽 杭春玖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2期6-7,16,共3页
目的:探讨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通过直接检眼镜、超广角眼底照相及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对34例68眼进行眼底检查,回顾性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价值。结果:直接检眼镜... 目的:探讨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通过直接检眼镜、超广角眼底照相及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对34例68眼进行眼底检查,回顾性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价值。结果:直接检眼镜发现眼底病变16眼(23.5%),超广角眼底照相发现眼底病变30眼(44.1%),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发现54眼(79.4%)。超广角眼底照相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检查(χ^2=6.439,P<0.05),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χ^2=42.507,P<0.001)和超广角眼底照相(χ^2=17.934,P<0.001)。结论:OCT联合超广角眼底照相可以显著提高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OCT 超广角眼底照相
下载PDF
超广角眼底照相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者术后门诊复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 张清生 +1 位作者 冯督 魏琳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观察免散瞳超广角眼底照相系统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患者术后在门诊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者96例(9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门诊复查,以三种不同方法(免散瞳超广... 目的观察免散瞳超广角眼底照相系统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患者术后在门诊复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者96例(9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门诊复查,以三种不同方法(免散瞳超广角眼底照相、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检查、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联合三面镜检查)进行眼底检查。结果三种检查方法分别发现周边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15眼(15.6%),12眼(12.5%),16眼(16.6%)。三种检查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散瞳超广角眼底照相是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患者门诊复查中筛查视网膜周边裂孔的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 眼底 广角 免散瞳 声乳化术 破裂 后囊
原文传递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超广角荧光造影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美 叶晓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不同疾病阶段的欧堡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照相机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改变,探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简便性。方法首次确诊的FEVR及已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后的11例患者(22眼)的报告进行回顾...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不同疾病阶段的欧堡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照相机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改变,探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简便性。方法首次确诊的FEVR及已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后的11例患者(22眼)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广角FFA检查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均能捕获到特征性改变。结论在FEVR的诊断及疾病跟踪中,欧堡超广角激光眼底照相FFA的使用具有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欧堡广角激光扫描眼底照相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超广角眼底成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边病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庄雪楠 曹丹 +4 位作者 姚婕 陈若瑜 陈业胜 王子诚 张良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DR患者265例38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8例211只眼,女性117例177只眼;平均年龄(58.4±12.3)岁。采用...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DR患者265例38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8例211只眼,女性117例177只眼;平均年龄(58.4±12.3)岁。采用英国欧堡Daytona行超广角眼底成像(UWF)检查。应用Photoshop软件模拟标准7方位(S7F)区域,并作为中央视网膜区域1~7;周边视网膜区域3~7(P3~P7)分别为中央视网膜区域3~7相邻的周边视网膜区域。将DR分为周边病变为主型(PPL)及中央病变为主型(PCL)。PPL定义为至少有1个周边视网膜区域的病变较其相邻的中央区域更严重。对不同DR分期患眼各视网膜区域中PPL构成比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388只眼中,PPL 200只眼(51.5%,200/388)。不同分期DR患眼PPL构成比比较:轻度非增生型DR(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及增生型DR分别为32(36.8%,32/87)、89(55.3%,89/161)、42(51.9%,42/81)、37(62.6%,37/59)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0,P=0.010)。PPL在DR患眼中各视网膜区域分布状况比较:PPL 200只眼中,区域3、4、5、6、7分别有87、101、78、67、38只眼。PPL在DR患眼中各视网膜区域分布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40,P<0.001)。结论DR患眼中PPL占51.5%,且DR分期越严重,PPL占比越高;颞侧视网膜周边部病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周边视网膜病变 超广角眼底照相
原文传递
Nd:YAG激光治疗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周芬 蒋沁 姚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2-75,119,120,共6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切开术治疗视网膜ILM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视网膜ILM下出血患者13例13只眼的临床资料,均采用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术后1周、1个月、3...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切开术治疗视网膜ILM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视网膜ILM下出血患者13例13只眼的临床资料,均采用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VA)改变,前置镜下眼底检查,广角眼底照相评估玻璃体腔积血吸收情况,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ILM下出血消退和激光孔闭合情况。同时,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例患者下方积血完全吸收,其余12例患者见玻璃体腔下方陈旧性积血。OCT结果显示:11例激光孔未闭,2例激光孔闭合;3例ILM贴于视网膜,10例患者ILM下空腔。所有患者黄斑区ILM下出血均引流成功,术中未损伤晶状体及角膜,术后也未见黄斑裂孔、黄斑前膜、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严重等并发症。结论Nd∶YAG激光ILM切开术治疗视网膜ILM下出血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 超广角眼底照相 OCT
原文传递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鲁占军 马瑞彤 +3 位作者 晓琴 陶春 白玉玲 王额尔敦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44-450,共7页
目的:评价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DRⅠ期患者120例(120眼),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蒙药组和对照组各60例,蒙药... 目的:评价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DRⅠ期患者120例(120眼),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蒙药组和对照组各60例,蒙药组加用明目十一味丸,对照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一个疗程28d,共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记录N1区域和P1区域的潜伏期、振幅变化及视网膜微动脉瘤和出血点的数目。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蒙药组在治疗前后mfERG测得的R1~R5P1区域的振幅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66.86、18.05、36.33、47.43、30.56,P<0.001;t蒙药组=31.52、54.56、101.98、127.02、45.74,P<0.001),N1区域的振幅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70.18、47.02、78.08、57.44、64.51,P<0.001;t蒙药组=46.09、140.47、145.14、50.46、73.94,P<0.001)。与对照组相比,蒙药组治疗前后R1~R5P1、R1~R3N1区域的振幅密度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1=8.96、23.96、25.10、28.80、13.67,P<0.001;tN1=9.38、30.34、52.06,P<0.001),R4~R5N1区域的振幅密度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潜伏期比较,R1~R5P1区域、N1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微动脉瘤及出血点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42;t=2.07,P=0.043)。眼底照相蒙药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达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37)。结论: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能明显改善Ⅰ期DR视网膜功能的损伤,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DRⅠ期的常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 多焦视网膜电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超广角眼底照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