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Adler分级对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赵哲 骈林萍 +4 位作者 赵迎 习广晓 王林莹 安超 陈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Adler分级对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08例进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均进行SMI、CDFI检查。比较化疗前后SMI和CDFI的Adler分级,并分析其对化疗疗效... 目的 探讨超声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Adler分级对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08例进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均进行SMI、CDFI检查。比较化疗前后SMI和CDFI的Adler分级,并分析其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比较化疗前不同肿瘤最大径和分期乳腺癌患者CDFI的Adler分级。结果 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SMI、CDFI的Adle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FI的Adler分级评估化疗疗效的灵敏度为91.9%(68/74),特异度为79.4%(27/34),准确度为88.0%(95/108),与疗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19。SMI的Adler分级评估化疗疗效的灵敏度为94.6%(70/74),特异度为76.5%(26/34),准确度为88.9%(96/108),与疗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3。化疗前不同肿瘤最大径和分期乳腺癌患者CDFI的Adle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MI和CDFI的Adler分级对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并且SMI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Adler分级 乳腺癌 化疗疗效
下载PDF
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养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灶共40个,然后分别对其给予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进行治疗,对其影... 目的:研究探讨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灶共40个,然后分别对其给予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进行治疗,对其影像学差异进行分析,并以增强CT作为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技术对瘤体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能力显示的差异性。结果:其中原发性肝癌者21例,转移性肝癌者19例,在40各病灶中单发24例,多发16例;两种不同技术方式对肝癌病灶内部残留细微血管能力的显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增强CT相比较,SMI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SMI血流成像技术能对肝癌病灶与其周边细微血流信号进行检测,可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 肝癌 介入治疗
下载PDF
SMI技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价值及其与血清MMP-3、MMP-9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敏 杨雅淇 +2 位作者 高丽 牛慧敏 叶玉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究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价值及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我院30例TA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18例)和非活动期组(12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常... 目的:探究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价值及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我院30例TA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18例)和非活动期组(12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SMI检查,比较两组管壁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SMI分级及血清MMP-3、MMP-9水平,分析TA患者IMT、SMI分级与血清MMP-3、MMP-9水平的相关性,探讨IMT、SMI分级诊断TA活动性的价值。活动期组经治疗处于非活动期后复查超声及SMI,比较治疗前后IMT及SMI分级。结果:活动期组IMT、SMI分级及血清MMP-9水平较非活动期组高,血清MMP-3水平较非活动期组低(均P<0.05)。TA患者IMT、SMI分级与血清MMP-3水平呈负相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以活动期组为阳性样本,IMT诊断活动性T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6;以≥Ⅱ级作为SMI诊断活动期TA的标准,灵敏度为66.67%(12/18),特异度为100%(12/12),准确度为80.00%(24/30)。活动期组18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转为非活动期,治疗后IMT及SMI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结论:SMI分级及血清MMP-3、MMP-9水平与TA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为临床早期评估TA活动性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以针对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 诊断
原文传递
SMI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敏 高洁 +3 位作者 牛慧敏 高丽 薛红元 叶玉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受累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TA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临床活动期组(28例)和非活动期组(17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受累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TA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临床活动期组(28例)和非活动期组(17例)。比较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评分等。结果: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ESR+CRP+IL-6评估TA疾病活动性的AUC最高,为0.926(P<0.05);临床活动期组患者治疗后ESR、CRP、IL-6、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SMI分级评分差值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大动脉炎评分(NIH)差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SMI技术可观察TA患者受累颈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情况,有望成为TA病情活动状态、临床决策、治疗、随访的一种有效、无创、简便辅助性评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细血管成像技术 多发性大动脉炎 受累颈动脉 管壁增厚 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