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9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微绿茶粉生鲜面的研制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家辉
李曼
+4 位作者
朱科学
郭晓娜
周惠明
王彬
张士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4-166,共3页
以小麦粉,超微绿茶粉为原料制作生鲜面,通过对面团的粉质特性、面条色泽、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的测定评价,确定了超微绿茶粉的最适添加量为2%。并对绿茶粉添加量为2%的绿茶生鲜面的功能特性及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生鲜面的...
以小麦粉,超微绿茶粉为原料制作生鲜面,通过对面团的粉质特性、面条色泽、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的测定评价,确定了超微绿茶粉的最适添加量为2%。并对绿茶粉添加量为2%的绿茶生鲜面的功能特性及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生鲜面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均明显高于未添加绿茶粉的生鲜面,抗氧化性大大增强,且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鲜面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生鲜面
抗氧化性
抑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营养功能成分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
20
2
作者
隋秀芳
赵鹏
+2 位作者
王玉珠
陈方志
秦礼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为探究超微绿茶粉在饼干,桃酥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超微粉碎方式所得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进行营养功能成分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微绿茶粉用于饼干和桃酥制作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营养功能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为探究超微绿茶粉在饼干,桃酥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超微粉碎方式所得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进行营养功能成分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微绿茶粉用于饼干和桃酥制作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营养功能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微绿茶饼干的最优配方(以面粉计)为超微茶粉3%、油脂20%、糖40%、疏松剂0.6%、鸡蛋20%、水20%;超微绿茶桃酥的最优配方(以面粉计)为超微茶粉3%、油脂50%、糖50%、疏松剂0.6%、鸡蛋20%、水20%。经高温焙烤后,两种产品中超微绿茶粉所含营养功能成分的保留情况如下:饼干中茶多酚的保留率72.94%,叶绿素总量的保留率49.20%,儿茶素的保留率53.11%,未检出咖啡碱;桃酥中茶多酚的保留率91.90%,叶绿素总量的保留率86.10%,儿茶素的保留率45.60%,咖啡碱的保留率1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饼干
桃酥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品种茶树春秋季鲜叶超微绿茶粉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孙达
龚恕
+2 位作者
崔宏春
郭敏明
郑旭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7-446,共10页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果表明,由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粒径最小,由翠峰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颗粒最均匀;由翠峰春茶和福鼎大白茶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色泽最纯净艳丽;由福鼎大白茶春茶和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由薮北种春茶、迎霜秋茶和福鼎大白茶秋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审评总得分最高。综合分析后认为,龙井43、翠峰、福鼎大白茶和薮北种茶树的春茶适制超微绿茶粉,迎霜和福鼎大白茶的秋茶可用于制作饮用型超微绿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采摘季节
超微绿茶粉
感官审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被引量:
7
4
作者
高飞虎
李中林
+2 位作者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茶叶》
200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饮料加工
原料茶
技术要点
食品添加剂
茶叶食品
悬浮稳定性
纯天然
营养成分
药理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应面法优化超微绿茶粉制作曲奇饼干关键配方
被引量:
2
5
作者
宋振硕
王丽丽
+1 位作者
林清霞
张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9-1625,共7页
【目的】优化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配方,为茶叶精深加工开发终端产品提供思路。【方法】对超微绿茶粉、糖粉、黄油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感官审评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确定3个因素添加量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
【目的】优化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配方,为茶叶精深加工开发终端产品提供思路。【方法】对超微绿茶粉、糖粉、黄油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感官审评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确定3个因素添加量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共17组处理,考察超微绿茶粉、糖粉、黄油的添加量对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感官审评的影响,确定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的配方,并对优化配方加工的饼干进行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检测、质构评价。【结果】超微绿茶粉制作曲奇饼干的配方为:以总粉(低筋小麦粉+超微绿茶粉)100 g即100%计,蛋液添加量15%,柠檬汁1%,超微绿茶粉3.0%,黄油84.4%,糖粉25.9%,烘焙上火温度170℃,下火温度150℃,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加工的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感官审评得分85.36分,风味较好。经质构仪分析,饼干的硬度为578.44 g,酥性为626.46 g·s。经检测,饼干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得出了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最优的关键配方,可用于规模化生产,为茶叶精深加工开发茶食品、缓解茶产业供需矛盾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曲奇饼干
响应面法
配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6
作者
金寿珍
罗龙新
+1 位作者
朱守贞
邓余良
《中国茶叶》
1998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食品
超微绿茶粉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对面包品质与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2
7
作者
宋振硕
杨军国
+2 位作者
张磊
林清霞
陈林
《茶叶学报》
2018年第4期229-232,共4页
将超微绿茶粉添加到面包中,采用感官评定、质构分析等方法考察不同超微绿茶粉添加量(0、1%、2%、3%、4%、5%)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面包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超微绿茶粉的添加对面包感官品质影响显著,...
将超微绿茶粉添加到面包中,采用感官评定、质构分析等方法考察不同超微绿茶粉添加量(0、1%、2%、3%、4%、5%)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面包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超微绿茶粉的添加对面包感官品质影响显著,超微绿茶粉添加量3%的面包感官品质最好。随着超微绿茶粉添加量逐渐增加,面包的硬度、咀嚼性数值呈增加趋势,弹性数值呈降低趋势,当添加量达到5%时,发生显著变化(P<0.05),恢复性数值变化无规律;而且茶面包浸提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显著升高(P<0.05),超微绿茶粉显著提高了面包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面包
品质
抗氧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
14
8
作者
黄亚辉
陈晓阳
+1 位作者
郑红发
曾贞
《福建茶叶》
2003年第4期9-11,共3页
本试验对炒青绿茶制成超微茶粉后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四种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分别设常温、低温以及真空三种贮藏条件。通过对三种贮藏条件下各自生化成分变化...
本试验对炒青绿茶制成超微茶粉后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四种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分别设常温、低温以及真空三种贮藏条件。通过对三种贮藏条件下各自生化成分变化的比较筛选出适宜的贮藏条件。绿茶适宜于真空条件,超微茶粉适宜于低温条件。这一结果说明茶叶商品包装中放置除氧剂以及采取其他措施(真空、充氮)去除氧气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生化成分
贮藏过程
低温条件
商品包装
除氧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支霞
孙慕芳
+1 位作者
方世辉
王志耕
《中国茶叶加工》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已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许多领域。本文对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讨论了超微绿茶粉酸奶生产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酸奶生产
加工技术
食品
超
微
粉碎技术
生产工艺
研制
医药
问题
电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杨丽红
刘政权
+2 位作者
刘紫燕
李真
陈勇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1期35-38,47,共5页
为科学分析比较球磨工艺和研磨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的品质,选择一级碾茶、余杭蒸青片、烘青绿茶片三种绿茶作为原料,分别采用球磨和研磨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通过感官审评、叶绿素含量分析、粒径测量及色泽检测对加工的绿茶粉进行品质分...
为科学分析比较球磨工艺和研磨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的品质,选择一级碾茶、余杭蒸青片、烘青绿茶片三种绿茶作为原料,分别采用球磨和研磨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通过感官审评、叶绿素含量分析、粒径测量及色泽检测对加工的绿茶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机加工的超微绿茶粉粒径、色泽、香气、滋味均优于研磨机,基本保存了原料绿茶的风味特征,球磨工艺较为适合加工超微绿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球磨机
研磨机
加工工艺
品质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杀青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
2
11
作者
郭敏明
郑旭霞
+1 位作者
崔宏春
师大亮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787-789,共3页
通过采用蒸汽、滚筒、微波3种不同的杀青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比较生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工艺春茶和秋茶超微绿茶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春茶)得分均高于蒸汽和滚筒杀青工艺,外形翠绿鲜润,汤色翠绿鲜艳或...
通过采用蒸汽、滚筒、微波3种不同的杀青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比较生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工艺春茶和秋茶超微绿茶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春茶)得分均高于蒸汽和滚筒杀青工艺,外形翠绿鲜润,汤色翠绿鲜艳或绿艳,香气清香带蒙香,滋味清鲜回甘(春茶);秋茶超微绿茶粉采用蒸汽杀青可明显减少苦涩味;采用滚筒杀青工艺超微绿茶粉的香气、滋味突现中国绿茶滚炒工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杀青工艺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的制备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2
作者
金寿珍
《中国茶叶加工》
199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前,在琳琅满目的冰淇淋中,色泽五花八门:有咖啡色、白色、奶黄色,……,虽然曾出现过少量绿色冰淇淋(添加人工合成绿色素),但尚未有纯天然色素的绿色冰淇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合成色素已被国家所禁用,天然绿色素又容易脱镁氧化成为...
目前,在琳琅满目的冰淇淋中,色泽五花八门:有咖啡色、白色、奶黄色,……,虽然曾出现过少量绿色冰淇淋(添加人工合成绿色素),但尚未有纯天然色素的绿色冰淇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合成色素已被国家所禁用,天然绿色素又容易脱镁氧化成为黄绿色的脱镁叶绿素这一关键技术未解决。针对这一状况,笔者经多年的研究,已成功地研制出纯天然的食品绿色添加剂——“超微绿茶粉”,并在冰淇淋中应用,它把茶叶的特殊功效与冰淇淋的松软滑爽和香甜纯正的口感相结合,使茶和冰淇淋的特点融为一体,既提高了茶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绿茶粉
制造
冰淇淋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关键加工技术
13
作者
敖存
崔宏春
+2 位作者
毛宇骁
郑旭霞
郭敏明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8年第5期39-40,共2页
长期以来,茶叶利用主要是泡饮,在常规冲泡条件下,茶多酚的溶出率约60%-70%,维生素和游离氨基酸溶出率约70%-80%,茶多糖和膳食纤维溶出率不到20%,多种有效成分远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超微茶粉是由茶鲜叶经初步加工后,通过超微粉碎制成粒径...
长期以来,茶叶利用主要是泡饮,在常规冲泡条件下,茶多酚的溶出率约60%-70%,维生素和游离氨基酸溶出率约70%-80%,茶多糖和膳食纤维溶出率不到20%,多种有效成分远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超微茶粉是由茶鲜叶经初步加工后,通过超微粉碎制成粒径小于50μm(300目)的粉状深加工产品,主要分为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超
微
粉碎
超
微
茶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茶的功能成分及超微绿茶粉在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4
作者
李丽莉
郭辉
+1 位作者
谭本杰
夏中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29,31,共3页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茶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不断被发现,并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了其保健功能。在饲料工业中作为抗氧化剂、杀菌抗病毒剂、降脂剂、肉质风味剂、除臭解毒剂及免疫增强剂等正逐渐被人们广泛认同与接受。介...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茶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不断被发现,并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了其保健功能。在饲料工业中作为抗氧化剂、杀菌抗病毒剂、降脂剂、肉质风味剂、除臭解毒剂及免疫增强剂等正逐渐被人们广泛认同与接受。介绍了绿茶的主要功能成分的结构、性质及作用机理,茶叶超微加工技术以及超微绿茶粉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以期对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茶多酚
自由基
饲料抗氧化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茶馕的研制及其丙烯酰胺含量检测
被引量:
4
15
作者
肖甜甜
邱晓燕
+2 位作者
张丽
黄英
肖海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99,共6页
为降低新疆民族食品馕中丙烯酰胺含量和提升馕的感官品质,研制超微绿茶粉茶馕。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超微绿茶粉的最适添加量,并明确茶馕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随超微绿茶粉添加量(1.0%~9.0%)的增加,丙烯酰胺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其感官品...
为降低新疆民族食品馕中丙烯酰胺含量和提升馕的感官品质,研制超微绿茶粉茶馕。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超微绿茶粉的最适添加量,并明确茶馕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随超微绿茶粉添加量(1.0%~9.0%)的增加,丙烯酰胺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其感官品质先增后降低。其中茶馕丙烯酰胺为指标的预测最优工艺为烘烤温度180.0℃、醒发时间2.5 h和茶面配比7.0%,其工艺测得茶馕丙烯酰胺含量为53.53μg/kg,明显低于未添加茶粉的馕,达极显著差异(P<0.01)。感官评分为指标的预测最优工艺为烘烤温度208.5℃、醒发时间2.4 h和茶面配比3.6%,其工艺测得茶馕感官评分为97.25分。按两者最优工艺所测结果与响应曲面法预测值的精度分别为98.82%和98.71%,结果准确可靠。因此,添加适量超微绿茶粉能显著降低馕中丙烯酰胺含量,其优质茶馕工艺为:烘烤温度(180.0℃~208.5℃),醒发时间(2.4 h~2.5 h),茶面配比为(3.6%~7.0%),并赋予茶馕茶香浓郁,略有回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馕
工艺优化
感官品质
丙烯酰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加工新技术
16
作者
张必正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9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加工工艺
护绿剂
产品感官品质
添加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木糖醇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
9
17
作者
单静
张颂
+3 位作者
姜竹茂
杨宝雨
刘婕
王俊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1-194,共4页
以绿茶粉、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代替蔗糖为甜味剂,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为发酵剂,对超微绿茶粉木糖醇酸奶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了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绿茶...
以绿茶粉、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代替蔗糖为甜味剂,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为发酵剂,对超微绿茶粉木糖醇酸奶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了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绿茶粉添加量0.30%,木糖醇添加量7%,发酵剂接种量3%,发酵温度44℃,发酵时间6 h。通过该工艺制备的酸奶感官评分为91.3分,酸甜适口,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木糖醇
酸奶
加工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茶树品种秋季鲜叶超微绿茶粉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黄菡
刘桂珍
+4 位作者
杨学思
梁远祥
刘迪
陈恩海
马蕊
《茶叶》
CAS
2022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提高秋季茶树资源利用率,探索秋季鲜叶的深加工利用途径,本文选取茶树品种‘桂绿1号’、‘福鼎大毫’和‘浙农117’,通过对其所制备的超微绿茶粉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审评,进而筛选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三种茶树品种秋...
为提高秋季茶树资源利用率,探索秋季鲜叶的深加工利用途径,本文选取茶树品种‘桂绿1号’、‘福鼎大毫’和‘浙农117’,通过对其所制备的超微绿茶粉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审评,进而筛选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三种茶树品种秋季鲜叶经过蒸青、干燥、研磨和过筛后,‘福鼎大毫’茶树品种所制备的超微绿茶粉感官审评得分最高;在理化成分中,‘福鼎大毫’和‘桂绿1号’的氨基酸、叶绿素和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福鼎大毫’的酚氨比最低。综合分析可得,相比‘桂绿1号’和‘浙农117’,‘福鼎大毫’秋季鲜叶所制备的超微绿茶粉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秋季鲜叶
超微绿茶粉
适制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体外消化评定超微绿茶粉的冲泡饮用效果
被引量:
2
19
作者
周尧
童华荣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测定了超微绿茶粉模拟体外消化前后多种物质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超微绿茶粉在体外消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及大部分儿茶素组分释放量有所减少;咖啡碱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溶性蛋白、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
测定了超微绿茶粉模拟体外消化前后多种物质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超微绿茶粉在体外消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及大部分儿茶素组分释放量有所减少;咖啡碱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溶性蛋白、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异槲皮素的释放量有所增加,不可萃取多酚有所释放。说明冲泡饮用超微绿茶粉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茶叶的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体外消化
儿茶素
多酚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微绿茶粉对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
7
20
作者
廖珺
王烨军
+1 位作者
苏有健
张永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177,共5页
以超微绿茶粉为原料,研究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和面、发酵、烘烤3个加工工序关键节点处色泽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烘烤工序对色泽变化影响较大;当超微绿茶粉的添加量增加时,L~*、a~*值都显著下降,而b~*值却先显著上...
以超微绿茶粉为原料,研究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和面、发酵、烘烤3个加工工序关键节点处色泽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烘烤工序对色泽变化影响较大;当超微绿茶粉的添加量增加时,L~*、a~*值都显著下降,而b~*值却先显著上升而后缓慢下降,在超微绿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b~*值最大。茶多酚含量随超微绿茶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各个加工工序的进行均造成茶多酚含量的减少,其中烘烤工序对茶多酚含量减少影响最显著。绿茶面包颜色感官评分随着超微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超微绿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评分最高。通过不同方法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色差仪测定与化学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感官评定法间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面包加工过程
色泽
茶多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生鲜面的研制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家辉
李曼
朱科学
郭晓娜
周惠明
王彬
张士康
机构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4-166,共3页
基金
2010年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01009)
文摘
以小麦粉,超微绿茶粉为原料制作生鲜面,通过对面团的粉质特性、面条色泽、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的测定评价,确定了超微绿茶粉的最适添加量为2%。并对绿茶粉添加量为2%的绿茶生鲜面的功能特性及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生鲜面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均明显高于未添加绿茶粉的生鲜面,抗氧化性大大增强,且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鲜面的货架期。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生鲜面
抗氧化性
抑菌
Keywords
superfine green tea powder
fresh noodles
antioxidation
bacteria restraint
分类号
TS210.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营养功能成分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
20
2
作者
隋秀芳
赵鹏
王玉珠
陈方志
秦礼康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凤冈县芳智锌硒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文摘
为探究超微绿茶粉在饼干,桃酥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超微粉碎方式所得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进行营养功能成分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微绿茶粉用于饼干和桃酥制作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营养功能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微绿茶饼干的最优配方(以面粉计)为超微茶粉3%、油脂20%、糖40%、疏松剂0.6%、鸡蛋20%、水20%;超微绿茶桃酥的最优配方(以面粉计)为超微茶粉3%、油脂50%、糖50%、疏松剂0.6%、鸡蛋20%、水20%。经高温焙烤后,两种产品中超微绿茶粉所含营养功能成分的保留情况如下:饼干中茶多酚的保留率72.94%,叶绿素总量的保留率49.20%,儿茶素的保留率53.11%,未检出咖啡碱;桃酥中茶多酚的保留率91.90%,叶绿素总量的保留率86.10%,儿茶素的保留率45.60%,咖啡碱的保留率18.69%。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饼干
桃酥
营养成分
Keywords
fine Green tea powder
biscuits
walnut cookie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components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品种茶树春秋季鲜叶超微绿茶粉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孙达
龚恕
崔宏春
郭敏明
郑旭霞
机构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7-446,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工程师项目(FG2019111)
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团队项目(2018-2020)。
文摘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果表明,由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粒径最小,由翠峰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颗粒最均匀;由翠峰春茶和福鼎大白茶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色泽最纯净艳丽;由福鼎大白茶春茶和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由薮北种春茶、迎霜秋茶和福鼎大白茶秋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审评总得分最高。综合分析后认为,龙井43、翠峰、福鼎大白茶和薮北种茶树的春茶适制超微绿茶粉,迎霜和福鼎大白茶的秋茶可用于制作饮用型超微绿茶粉。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采摘季节
超微绿茶粉
感官审评
Keywords
tea cultivar
plucking season
ultramicro green tea powder
sensory evaluatio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被引量:
7
4
作者
高飞虎
李中林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机构
重庆市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200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基金
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超微绿茶粉加工工艺研究"(项目号:01-6613)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饮料加工
原料茶
技术要点
食品添加剂
茶叶食品
悬浮稳定性
纯天然
营养成分
药理成分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优化超微绿茶粉制作曲奇饼干关键配方
被引量:
2
5
作者
宋振硕
王丽丽
林清霞
张磊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9-1625,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17R1012-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DEC201821216)。
文摘
【目的】优化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配方,为茶叶精深加工开发终端产品提供思路。【方法】对超微绿茶粉、糖粉、黄油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感官审评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确定3个因素添加量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共17组处理,考察超微绿茶粉、糖粉、黄油的添加量对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感官审评的影响,确定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的配方,并对优化配方加工的饼干进行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检测、质构评价。【结果】超微绿茶粉制作曲奇饼干的配方为:以总粉(低筋小麦粉+超微绿茶粉)100 g即100%计,蛋液添加量15%,柠檬汁1%,超微绿茶粉3.0%,黄油84.4%,糖粉25.9%,烘焙上火温度170℃,下火温度150℃,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加工的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感官审评得分85.36分,风味较好。经质构仪分析,饼干的硬度为578.44 g,酥性为626.46 g·s。经检测,饼干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得出了超微绿茶粉曲奇饼干最优的关键配方,可用于规模化生产,为茶叶精深加工开发茶食品、缓解茶产业供需矛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曲奇饼干
响应面法
配方
Keywords
Ultramicro green tea powder
cookie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mulatio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6
作者
金寿珍
罗龙新
朱守贞
邓余良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
1998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食品
超微绿茶粉
应用
分类号
TS20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对面包品质与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2
7
作者
宋振硕
杨军国
张磊
林清霞
陈林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学报》
2018年第4期229-232,共4页
基金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5R1012-8
2017R1012-3)
文摘
将超微绿茶粉添加到面包中,采用感官评定、质构分析等方法考察不同超微绿茶粉添加量(0、1%、2%、3%、4%、5%)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面包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超微绿茶粉的添加对面包感官品质影响显著,超微绿茶粉添加量3%的面包感官品质最好。随着超微绿茶粉添加量逐渐增加,面包的硬度、咀嚼性数值呈增加趋势,弹性数值呈降低趋势,当添加量达到5%时,发生显著变化(P<0.05),恢复性数值变化无规律;而且茶面包浸提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显著升高(P<0.05),超微绿茶粉显著提高了面包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面包
品质
抗氧化
Keywords
superfine green tea powder
bread
quality
antioxidant
分类号
TS272.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
14
8
作者
黄亚辉
陈晓阳
郑红发
曾贞
机构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
湖南省茶叶进出口总公司
出处
《福建茶叶》
2003年第4期9-11,共3页
文摘
本试验对炒青绿茶制成超微茶粉后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四种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分别设常温、低温以及真空三种贮藏条件。通过对三种贮藏条件下各自生化成分变化的比较筛选出适宜的贮藏条件。绿茶适宜于真空条件,超微茶粉适宜于低温条件。这一结果说明茶叶商品包装中放置除氧剂以及采取其他措施(真空、充氮)去除氧气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生化成分
贮藏过程
低温条件
商品包装
除氧剂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
6
9
作者
李支霞
孙慕芳
方世辉
王志耕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学专业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文摘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已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许多领域。本文对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讨论了超微绿茶粉酸奶生产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酸奶生产
加工技术
食品
超
微
粉碎技术
生产工艺
研制
医药
问题
电子
分类号
TS252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杨丽红
刘政权
刘紫燕
李真
陈勇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1期35-38,47,共5页
基金
功能性速溶茶制备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2014GA700001)
文摘
为科学分析比较球磨工艺和研磨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的品质,选择一级碾茶、余杭蒸青片、烘青绿茶片三种绿茶作为原料,分别采用球磨和研磨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通过感官审评、叶绿素含量分析、粒径测量及色泽检测对加工的绿茶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机加工的超微绿茶粉粒径、色泽、香气、滋味均优于研磨机,基本保存了原料绿茶的风味特征,球磨工艺较为适合加工超微绿茶粉。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球磨机
研磨机
加工工艺
品质分析
Keywords
Ultra-green tea powder
Ball mill machine
Grinding mill machine
Processing technic
Quality analysis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杀青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
2
11
作者
郭敏明
郑旭霞
崔宏春
师大亮
机构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787-789,共3页
基金
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团队项目(2018-2020)。
文摘
通过采用蒸汽、滚筒、微波3种不同的杀青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比较生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工艺春茶和秋茶超微绿茶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春茶)得分均高于蒸汽和滚筒杀青工艺,外形翠绿鲜润,汤色翠绿鲜艳或绿艳,香气清香带蒙香,滋味清鲜回甘(春茶);秋茶超微绿茶粉采用蒸汽杀青可明显减少苦涩味;采用滚筒杀青工艺超微绿茶粉的香气、滋味突现中国绿茶滚炒工艺特征。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杀青工艺
品质
分类号
S57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的制备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2
作者
金寿珍
机构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7年第1期33-35,共3页
文摘
目前,在琳琅满目的冰淇淋中,色泽五花八门:有咖啡色、白色、奶黄色,……,虽然曾出现过少量绿色冰淇淋(添加人工合成绿色素),但尚未有纯天然色素的绿色冰淇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合成色素已被国家所禁用,天然绿色素又容易脱镁氧化成为黄绿色的脱镁叶绿素这一关键技术未解决。针对这一状况,笔者经多年的研究,已成功地研制出纯天然的食品绿色添加剂——“超微绿茶粉”,并在冰淇淋中应用,它把茶叶的特殊功效与冰淇淋的松软滑爽和香甜纯正的口感相结合,使茶和冰淇淋的特点融为一体,既提高了茶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绿茶粉
制造
冰淇淋
应用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7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关键加工技术
13
作者
敖存
崔宏春
毛宇骁
郑旭霞
郭敏明
机构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8年第5期39-40,共2页
文摘
长期以来,茶叶利用主要是泡饮,在常规冲泡条件下,茶多酚的溶出率约60%-70%,维生素和游离氨基酸溶出率约70%-80%,茶多糖和膳食纤维溶出率不到20%,多种有效成分远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超微茶粉是由茶鲜叶经初步加工后,通过超微粉碎制成粒径小于50μm(300目)的粉状深加工产品,主要分为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等。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超
微
粉碎
超
微
茶粉
分类号
TS246.59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茶的功能成分及超微绿茶粉在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4
作者
李丽莉
郭辉
谭本杰
夏中生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29,31,共3页
文摘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茶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不断被发现,并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了其保健功能。在饲料工业中作为抗氧化剂、杀菌抗病毒剂、降脂剂、肉质风味剂、除臭解毒剂及免疫增强剂等正逐渐被人们广泛认同与接受。介绍了绿茶的主要功能成分的结构、性质及作用机理,茶叶超微加工技术以及超微绿茶粉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以期对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茶多酚
自由基
饲料抗氧化剂
分类号
S81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茶馕的研制及其丙烯酰胺含量检测
被引量:
4
15
作者
肖甜甜
邱晓燕
张丽
黄英
肖海兵
机构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
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出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99,共6页
基金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青年项目(TDZKQN20160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025)
文摘
为降低新疆民族食品馕中丙烯酰胺含量和提升馕的感官品质,研制超微绿茶粉茶馕。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超微绿茶粉的最适添加量,并明确茶馕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随超微绿茶粉添加量(1.0%~9.0%)的增加,丙烯酰胺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其感官品质先增后降低。其中茶馕丙烯酰胺为指标的预测最优工艺为烘烤温度180.0℃、醒发时间2.5 h和茶面配比7.0%,其工艺测得茶馕丙烯酰胺含量为53.53μg/kg,明显低于未添加茶粉的馕,达极显著差异(P<0.01)。感官评分为指标的预测最优工艺为烘烤温度208.5℃、醒发时间2.4 h和茶面配比3.6%,其工艺测得茶馕感官评分为97.25分。按两者最优工艺所测结果与响应曲面法预测值的精度分别为98.82%和98.71%,结果准确可靠。因此,添加适量超微绿茶粉能显著降低馕中丙烯酰胺含量,其优质茶馕工艺为:烘烤温度(180.0℃~208.5℃),醒发时间(2.4 h~2.5 h),茶面配比为(3.6%~7.0%),并赋予茶馕茶香浓郁,略有回甘。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馕
工艺优化
感官品质
丙烯酰胺
Keywords
ultra-fine green tea powder
Nang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sensory quality
acrylamid
分类号
TS213.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加工新技术
16
作者
张必正
机构
中国农科院茶叶所
出处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9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加工工艺
护绿剂
产品感官品质
添加剂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木糖醇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
9
17
作者
单静
张颂
姜竹茂
杨宝雨
刘婕
王俊宇
机构
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1-194,共4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GNC113011)
文摘
以绿茶粉、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代替蔗糖为甜味剂,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为发酵剂,对超微绿茶粉木糖醇酸奶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了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绿茶粉添加量0.30%,木糖醇添加量7%,发酵剂接种量3%,发酵温度44℃,发酵时间6 h。通过该工艺制备的酸奶感官评分为91.3分,酸甜适口,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醇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木糖醇
酸奶
加工工艺
Keywords
ultramicro green tea powder
xylitol
yogurt
process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S252.8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茶树品种秋季鲜叶超微绿茶粉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
1
18
作者
黄菡
刘桂珍
杨学思
梁远祥
刘迪
陈恩海
马蕊
机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梧州学院
出处
《茶叶》
CAS
2022年第2期78-80,共3页
基金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六堡茶发酵酒工艺研究》(项目编号20210209057)
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教科研〔2020〕1号),“六堡茶仓储过程中霉变的动力学模型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2020KY29020)
+2 种基金
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桂教人才〔2020〕6号),茶叶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团队
广西职业教育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桂教职成(2018)37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复合板和色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研究》(项目编号20210209082)。
文摘
为提高秋季茶树资源利用率,探索秋季鲜叶的深加工利用途径,本文选取茶树品种‘桂绿1号’、‘福鼎大毫’和‘浙农117’,通过对其所制备的超微绿茶粉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审评,进而筛选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三种茶树品种秋季鲜叶经过蒸青、干燥、研磨和过筛后,‘福鼎大毫’茶树品种所制备的超微绿茶粉感官审评得分最高;在理化成分中,‘福鼎大毫’和‘桂绿1号’的氨基酸、叶绿素和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福鼎大毫’的酚氨比最低。综合分析可得,相比‘桂绿1号’和‘浙农117’,‘福鼎大毫’秋季鲜叶所制备的超微绿茶粉品质最优。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秋季鲜叶
超微绿茶粉
适制性
Keywords
Tea cultivar
fresh autumn leaves
ultrafine green tea powder
suitability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体外消化评定超微绿茶粉的冲泡饮用效果
被引量:
2
19
作者
周尧
童华荣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出处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基金
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编号:2019-6,2018-6)。
文摘
测定了超微绿茶粉模拟体外消化前后多种物质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超微绿茶粉在体外消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及大部分儿茶素组分释放量有所减少;咖啡碱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溶性蛋白、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异槲皮素的释放量有所增加,不可萃取多酚有所释放。说明冲泡饮用超微绿茶粉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茶叶的综合利用率。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体外消化
儿茶素
多酚
可溶性蛋白
Keywords
ultrafine green tea powder
in vitro digestion
catechins
polyphenols
soluble protein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微绿茶粉对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
7
20
作者
廖珺
王烨军
苏有健
张永利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177,共5页
基金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7B0814)
黄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KN-06)
文摘
以超微绿茶粉为原料,研究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和面、发酵、烘烤3个加工工序关键节点处色泽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烘烤工序对色泽变化影响较大;当超微绿茶粉的添加量增加时,L~*、a~*值都显著下降,而b~*值却先显著上升而后缓慢下降,在超微绿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b~*值最大。茶多酚含量随超微绿茶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各个加工工序的进行均造成茶多酚含量的减少,其中烘烤工序对茶多酚含量减少影响最显著。绿茶面包颜色感官评分随着超微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超微绿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评分最高。通过不同方法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色差仪测定与化学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感官评定法间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面包加工过程
色泽
茶多酚
Keywords
ultra-micro green tea powder
bread processing
color
tea polyphenol
分类号
TS213.2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微绿茶粉生鲜面的研制及特性研究
张家辉
李曼
朱科学
郭晓娜
周惠明
王彬
张士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微绿茶粉营养功能成分分析及其应用
隋秀芳
赵鹏
王玉珠
陈方志
秦礼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品种茶树春秋季鲜叶超微绿茶粉适制性研究
孙达
龚恕
崔宏春
郭敏明
郑旭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高飞虎
李中林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茶叶》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响应面法优化超微绿茶粉制作曲奇饼干关键配方
宋振硕
王丽丽
林清霞
张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超微绿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金寿珍
罗龙新
朱守贞
邓余良
《中国茶叶》
199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超微绿茶粉对面包品质与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宋振硕
杨军国
张磊
林清霞
陈林
《茶叶学报》
201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超微绿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黄亚辉
陈晓阳
郑红发
曾贞
《福建茶叶》
2003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研制
李支霞
孙慕芳
方世辉
王志耕
《中国茶叶加工》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影响
杨丽红
刘政权
刘紫燕
李真
陈勇
《中国茶叶加工》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不同杀青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影响的比较
郭敏明
郑旭霞
崔宏春
师大亮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超微绿茶粉的制备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金寿珍
《中国茶叶加工》
199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超微绿茶粉关键加工技术
敖存
崔宏春
毛宇骁
郑旭霞
郭敏明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绿茶的功能成分及超微绿茶粉在饲料中的应用
李丽莉
郭辉
谭本杰
夏中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超微绿茶粉茶馕的研制及其丙烯酰胺含量检测
肖甜甜
邱晓燕
张丽
黄英
肖海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超微绿茶粉加工新技术
张必正
《中国农村科技》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超微绿茶粉木糖醇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
单静
张颂
姜竹茂
杨宝雨
刘婕
王俊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不同茶树品种秋季鲜叶超微绿茶粉适制性研究
黄菡
刘桂珍
杨学思
梁远祥
刘迪
陈恩海
马蕊
《茶叶》
CAS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模拟体外消化评定超微绿茶粉的冲泡饮用效果
周尧
童华荣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超微绿茶粉对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影响
廖珺
王烨军
苏有健
张永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