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常规临床资料对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收集桂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774例)临床资料,比较短期不同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常规临床资料对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收集桂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774例)临床资料,比较短期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机器学习分类(Classification)算法建模分析患者90 d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图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及准确度。研究结果显示:(1)3个月随访期内预后不良患者占比13.95%(108例)。(2)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血白细胞(WBC)水平、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血甘油三酯(TG)水平、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和发病治疗时间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患者;预后不良患者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均差异显著(P<0.05)。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中,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算法的效果最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1],且校准曲线显示模型评估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一致程度高。(3)XGB算法筛选的预测变量影响权重居前6位的依次为发病治疗时间、血CRP水平、年龄、梗死灶体积、血TG水平与NIHSS评分。上述结果说明XGB算法可用于预测静脉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时间在4.5~9.0 h的104例AIS患者。均完善一站式多模式CT检查,采用F-stroke软件处理分析脑CT灌注成像,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按照采用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0.6 mg/kg体质量,n=53)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体质量,n=54)。通过对比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临床有效性,通过比较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率、泌尿道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评估临床安全性。结果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8.49%(31/53),标准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9.26%(3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低于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24 h HT发生率、24 h SICH发生率、泌尿道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分别为1.89%(1/53)、1.89%(1/53)、3.77%(2/53)、1.89%(1/53)、1.89%(1/53),标准剂量组分别为9.26%(5/54)、7.41%(4/54)、1.85%(1/54)、5.56%(3/54)、1.85%(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筛选指导下发病在4.5~9.0 h的AIS患者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小剂量更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常规临床资料对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收集桂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774例)临床资料,比较短期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机器学习分类(Classification)算法建模分析患者90 d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图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及准确度。研究结果显示:(1)3个月随访期内预后不良患者占比13.95%(108例)。(2)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血白细胞(WBC)水平、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血甘油三酯(TG)水平、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和发病治疗时间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患者;预后不良患者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均差异显著(P<0.05)。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中,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算法的效果最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1],且校准曲线显示模型评估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一致程度高。(3)XGB算法筛选的预测变量影响权重居前6位的依次为发病治疗时间、血CRP水平、年龄、梗死灶体积、血TG水平与NIHSS评分。上述结果说明XGB算法可用于预测静脉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时间在4.5~9.0 h的104例AIS患者。均完善一站式多模式CT检查,采用F-stroke软件处理分析脑CT灌注成像,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按照采用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0.6 mg/kg体质量,n=53)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体质量,n=54)。通过对比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临床有效性,通过比较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率、泌尿道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评估临床安全性。结果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8.49%(31/53),标准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9.26%(3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低于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24 h HT发生率、24 h SICH发生率、泌尿道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分别为1.89%(1/53)、1.89%(1/53)、3.77%(2/53)、1.89%(1/53)、1.89%(1/53),标准剂量组分别为9.26%(5/54)、7.41%(4/54)、1.85%(1/54)、5.56%(3/54)、1.85%(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筛选指导下发病在4.5~9.0 h的AIS患者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小剂量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