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指数衰减表观扩散系数对大鼠超急性期脑缺血的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彭雯佳 陈士跃 +3 位作者 陆建平 王鹤 张琪 徐远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双指数衰减多b值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超急性期脑缺血大鼠的评价。方法首先,对14只SD大鼠用线栓法行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急性脑缺血手术。然后,分别在术后0.5、1.5、2、3和4 h行3.0T MRI检查,包括T_1WI和T_2WI、... 目的探讨双指数衰减多b值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超急性期脑缺血大鼠的评价。方法首先,对14只SD大鼠用线栓法行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急性脑缺血手术。然后,分别在术后0.5、1.5、2、3和4 h行3.0T MRI检查,包括T_1WI和T_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体素内不均匀一运动(IVIM)序列;其中IVIM序列采用双指数模型,b值取0至4000之间递增的12个值,观察各时间点患侧及健侧皮层和基底节区的Mono-ADC值、Fast-ADC值和Slow-ADC值之间的差异。最后,病理TTC染色以明确脑组织的梗死部位及范围。结果皮层和基底节区的Mono-ADC值、Slow-ADC值均随时间而缓慢减低,但患侧和健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皮层和基底节区的Fast-ADC值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减低,以术后0.5 h~1.5 h之间减低为著;术后早期(0.5 h)患侧Fast-ADC值高于健侧(P<0.05),术后晚期(4 h)患侧低于健侧(P<0.05)。结论双指数衰减中Fast-ADC值所表现出的特征性可能反映了多种b值扩散成像中的灌注因素,可能为活体超急性期缺血脑组织中的微循环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缺血 双指数衰减 扩散加权成像 MCAO大鼠模型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2
作者 邱晓丽 侯英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行CTP检查的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管电流与采集频次...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行CTP检查的超急性期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管电流与采集频次的不同分为双低组与对照组。双低组69例,管电流100 mA,采集频次17次;对照组91例,管电流120 mA,采集频次39次。比较两组CTP扫描参数及其图像质量评分、辐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TP伪彩图灰质和白质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P伪彩图CBF、CBV、MTT、TTP图像质量评分均>6分,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各项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双源CTP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扫描,图像质量良好,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卒中 双源CT 灌注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的CT诊断及治疗
3
作者 李春林 戴秀玲 《厂矿医药卫生》 2000年第4期275-276,共2页
脑梗塞是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坏死。临床上患者突然出现的肢体乏力、偏瘫等症状,在发病6小时之内称为超急性期。无论有否缺血性脑梗塞CT表现,均采用力源精纯溶栓酶(下称降纤酶)等药物溶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脑梗塞是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坏死。临床上患者突然出现的肢体乏力、偏瘫等症状,在发病6小时之内称为超急性期。无论有否缺血性脑梗塞CT表现,均采用力源精纯溶栓酶(下称降纤酶)等药物溶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梗塞 诊断 CT 治疗
下载PDF
多模态MRI检查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指导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邬守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8期1404-1407,1430,共5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CT/磁共振科临床初步筛选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过多模态MRI中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 目的:研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CT/磁共振科临床初步筛选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过多模态MRI中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磁共振(MR)平扫确诊的存在95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根据患者影像学评价结果进行分组,影像学评价结果提示可采用溶栓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影像学评价结果提示不可采用溶栓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窗患者的临床结果、影像学筛查结果以及溶栓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以及改良Rankin评分(mRS)情况。结果:观察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检查能够辅助临床医务工作人员评估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筛选出适应溶栓治疗的患者,有利于提高临床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卒中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溶栓治疗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罗伟汀 罗柳苏 朱玉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探析尿激酶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分别实施抗血小板聚集等传统治... 目的探析尿激酶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分别实施抗血小板聚集等传统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加传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BI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所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远远超过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措施来说,在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的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患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急性缺血卒中 临床疗效 生活自理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6
作者 王玎玲 陈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4期39-40,共2页
目的评价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皆低于12小时)261例先采用CT平扫,将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病灶的患者排除后,再采取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 目的评价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皆低于12小时)261例先采用CT平扫,将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病灶的患者排除后,再采取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具体包括DWI(弥散加权成像)、T2W1(T2加权成像)、3D-TOFMRA(时飞法三维血管成像),最终筛选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总结治疗与预后效果。结果经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后,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筛选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5例,百分比为51.72%,皆采取静脉溶栓治疗。135例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后有10例出现非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死亡,其余患者皆康复出院。三个月后对存活134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其中良好123例,百分比为91.11%。结论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不仅安全有效,同时能为治疗提供正确、可靠的参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MRI快速评价 急性缺血卒中 静脉溶栓 指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3 位作者 高艳 杜祥颖 张苗 沈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容积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6h内行CT平扫及CT脑容积灌注成像,分析平扫及灌注表现,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Willis环动脉。结果2例患者常规CT...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容积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6h内行CT平扫及CT脑容积灌注成像,分析平扫及灌注表现,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Willis环动脉。结果2例患者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脑容积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减低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迟;重建Willis环动脉图像均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CT脑容积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重建血管成像可以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急性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