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量对超晚播冬小麦基部节间性状、机械强度及倒伏率的影响
1
作者 田文强 张强斌 +6 位作者 王泓懿 孙刚刚 聂凌帆 张君 连世昊 张金汕 石书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2-1494,共13页
为探究北疆超晚播栽培方式下小麦基部节间结构特点及播期和播量的最佳组合,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设D1(10月25日)、D2(11月4日)、D3(11月14日)3个超晚播期及M1(7.50×10^(6)粒·hm^(-2))、M2(1.00×10^(7)粒·hm^(-2))... 为探究北疆超晚播栽培方式下小麦基部节间结构特点及播期和播量的最佳组合,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设D1(10月25日)、D2(11月4日)、D3(11月14日)3个超晚播期及M1(7.50×10^(6)粒·hm^(-2))、M2(1.00×10^(7)粒·hm^(-2))、M3(1.25×10^(7)粒·hm^(-2))、M4(1.50×10^(7)粒·hm^(-2))4个播量,选择当地适宜播期和播量(9月25日、6.00×10^(6)粒·hm^(-2))为对照(CK),分析了播期和播量对开花期、乳熟期及蜡熟期超晚播小麦基部节间形态结构、3种力学特征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抗倒伏性能逐渐降低。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基部节间长度、直径、壁厚、干物质量、茎粗系数、充实度、压碎力、穿刺力及抗折力均减少,表观倒伏率、倒伏级别增加,抗倒伏能力降低。在超晚播条件下,播量相同时,基部节间长度表现为D1>D2>D3,基部节间直径和干物质量表现为D1>D3>D2,田间表观倒伏率和节间壁厚、茎粗系数、充实度以及3种力学指标均表现为D3>D1>D2;播期相同时,增加播量后,基部节间长度、直径、壁厚、干物质量、茎粗系数、充实度、压碎力、穿刺力及抗折力均减少,表观倒伏率、倒伏级别增加;播期与播量对各项指标均不存在互作效应。加大播量后,收获穗数增加,有利于超晚播小麦产量形成。本试验条件下,经综合抗倒伏相关指标和产量考虑,11月4日播种1.00×10^(7)粒·hm^(-2)是北疆超晚播小麦适宜的播期与播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基部节间 倒伏
下载PDF
新型主流媒体超仿真主播的国际传播机遇与挑战
2
作者 牟姣姣 《东西南北》 2024年第17期0053-0055,共3页
随着虚拟数字人逐渐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新型主流媒体加快布局媒体从业者“数字分身/孪生”计划,以期实现“虚实两 栖化”发展。超仿真主播作为虚拟数字人类型之一,因其在表情、声音、动作、外貌等方面力求真实接近真人主播,给国际传 播... 随着虚拟数字人逐渐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新型主流媒体加快布局媒体从业者“数字分身/孪生”计划,以期实现“虚实两 栖化”发展。超仿真主播作为虚拟数字人类型之一,因其在表情、声音、动作、外貌等方面力求真实接近真人主播,给国际传 播带来了机遇,如拓宽国际传播渠道、拓展节目呈现形态和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然而,它们也面临包括新闻真实性与技术挑 战、国际受众媒介素养的不均衡以及真人主播IP与数字形象出现矛盾等新的难题。通过案例分析,本文揭示了新型主流媒 体运用超仿真主播在国际传播舞台上带来的影响,为未来国际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主 国际传 IP打造“ 深伪技术”
下载PDF
超晚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田文强 郭飞 +7 位作者 聂凌帆 孙刚刚 王泓懿 史永清 尚艳明 吴利 石书兵 张金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9-1066,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平均出苗率减少57.22%,开花期晚8.2 d,成熟期晚6 d,灌浆时间短2.2 d,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最高为D1,且D1进入开花期和成熟期最早,灌浆时间最长;花后0~14 d旗叶平均SPAD值降低,而花后21~28 d升高,灌浆期平均Pn增加1.92%,超晚播小麦花后0~28 d旗叶SPAD值D3最高D1最低,但灌浆期Pn D1最高,较D3增加11.25%;分蘖期-拔节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开花期-成熟期升高,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减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增大,超晚播小麦孕穗期-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D3最高;平均穗数、产量分别减少19.33%、5.55%,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7.87%、4.64%,超晚播小麦穗数、千粒重及产量D1最高,较D3分别增加19.21%、2.85%、20.88%,穗粒数D3最高,较D1减少4.47%。【结论】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应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且播种后近期无明显降雪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光合作用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对超晚冬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的影响
4
作者 田文强 董艳雪 +8 位作者 史永清 雷钧杰 孙刚刚 王泓懿 聂凌帆 郭飞 艾洪玉 石书兵 张金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研究播期对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超晚播小麦与适期播种小麦生长差异,为超晚播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T_(1)、T_(2)、T_(3)、T_(4)、T_(5)),以当... 【目的】研究播期对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超晚播小麦与适期播种小麦生长差异,为超晚播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T_(1)、T_(2)、T_(3)、T_(4)、T_(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主茎分蘖茎秆性状及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主茎、分蘖平均整齐度减少11.19%、25.99%,平均株高降低5.35%、6.70%,节间总长度降低9.27%、14.83%,第三节间长度减少18.05%、22.18%,第四节间减少25.73%、11.89%,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整齐度、株高及节间长度均以T_(3)处理最小;主茎平均节间直径几乎无差异,分蘖平均节间直径减少7.05%,T_(3)处理各直径指标较其它超晚播小麦处理均较大;总茎数峰值较CK峰值减少20.26%,叶面积指数峰值减少28.79%,成熟期干物质重减少17.01%,随超晚播小麦生长,总茎数均以T_(1)最高、T_(3)最低,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均为T_(1)>T_(4)>T_(2)>T_(5)>T_(3)。【结论】与适期播种冬小麦相比,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株高和整齐度降低,节间直径差异较小,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及群体干物质重大幅降低,群体质量差。超晚播小麦应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出苗率较高,获得较合理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茎秆性状 群体动态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施对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5
作者 赖宁 耿庆龙 +4 位作者 李永福 李娜 信会男 步生兵 陈署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5-1343,共9页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超晚播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升麦田土壤肥力和调整小麦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处理,NF...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超晚播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升麦田土壤肥力和调整小麦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处理,NF;(2)优化施氮处理,OPT(80%常规施氮);(3)无氮处理,N_(0);(4)无磷处理,P 0;(5)有机无机配施处理1,NM_(1)(OPT配施腐殖酸肥1.80 kg/hm^(2));(6)有机无机配施处理2,NM_(2)(OPT配施腐殖酸肥3.60 kg/hm^(2));(7)有机无机配施处理3,NM_(3)(OPT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80%常规施氮配施不同剂量腐殖酸肥超晚播冬小麦穗数提高了16.42%~24.16%,穗粒数提高了4.35%~12.42%,产量提高了13.93%~32.48%,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了2.08%~9.83%,磷素积累量提高了16.08%~30.62%,RE N 34.92%~71.68%,AE_(N)提高了164.49%~350.28%,PFP_(N)提高了42.41%~65.61%,RE_(P)提高了87.23%~166.09%,AE_(P)提高了166.67%~388.30%,PFP_(P)提高了13.92%~32.49%。0~20 cm土壤全氮含量提高7.59%~46.84%,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1.79%~50.76%,有效磷含量提高63.31%~78.92%,速效钾含量提高12.63%~17.20%。【结论】选择氮肥减量20%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对提高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冬小麦 有机无机配施 产量 氮磷养分吸收利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耀兰 曹承富 +3 位作者 乔玉强 杜世州 赵竹 李华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6期160-164,共5页
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时期对超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以密度450×104株/hm2、孕穗期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846.5kg/hm2。密度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追氮时期对千粒重影响显著,随追氮时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密度和推迟追氮时期,旗叶叶片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PSⅡ的活性(Fv/Fo)提高,增大了PSⅡ的潜在活性,有利于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追氮时期的延迟,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推迟追肥至孕穗期可以改善超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磊 王铜 +5 位作者 汪晓东 王欢 苏文平 薛丽华 周芳芝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1,共6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冬性品种(95.0d)短约3.0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581.6~7935.6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10^4·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46.8~52.8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冬性小麦 生育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薛丽华 王铜 +4 位作者 李磊 周芳芝 王欢 苏文平 章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9,165,共8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晚播小麦比春小麦(B 3)早出苗13~24 d、早成熟7~9 d,延长生育期2~18 d,增加穗粒数1.6%~45.5%、增加千粒重9.4%~19.5%;降低基本苗数15.6%~60.0%、总茎数峰值5.4%~24.2%、成穗数21.3%~36.7%、叶面积指数峰值25.7%~37.7%,可增加干物质积累质量4.4%~44.1%,提高经济系数6.4%~21.5%,增加产量11.4%~21.2%。各品种超晚冬播处理以11月初播种(B 2)产量较高。其中,新春27号B 2获得产量7852.8 kg·hm^-2,生育期较春小麦延长13 d,早熟9 d;基本苗数270万株·hm^-2、成穗数441.7万穗·hm^-2,最高叶面积指数4.6,干物质积累质量17685.7 kg·hm^-2,经济系数为0.47。新春27号在11月初播种,播量为1000万粒·hm^-2,可获得产量785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冬 春小麦 生育特性 干物质量
下载PDF
两系杂交粳稻双晚超稀播壮秧分蘖特性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德正 李成荃 +2 位作者 王守海 罗彦长 吴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29,共4页
两系粳杂作双晚栽培,高温是抑制分蘖发生,造成穗数不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超稀播育壮秧,大田促分蘖等适应两系粳杂特点的栽培措施,则可以减轻高温影响,显著提高大田分蘖,进而极显著增加单株分蘖、穴穗数和单株... 两系粳杂作双晚栽培,高温是抑制分蘖发生,造成穗数不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超稀播育壮秧,大田促分蘖等适应两系粳杂特点的栽培措施,则可以减轻高温影响,显著提高大田分蘖,进而极显著增加单株分蘖、穴穗数和单株产量,且穴穗数每增加1个,增产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示 杂交水稻 粳稻 分蘖特性 栽培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赖宁 耿庆龙 +4 位作者 信会男 李永福 李娜 范贵强 陈署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5-220,共6页
为探索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的适宜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新冬20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20%氮肥(NMF1)、有机肥替代40%氮肥(NMF2)、有机替代60%氮肥(NMF3)等4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化... 为探索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的适宜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新冬20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20%氮肥(NMF1)、有机肥替代40%氮肥(NMF2)、有机替代60%氮肥(NMF3)等4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适宜比例应为20%,相比单施化肥,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NMF1)条件下,超晚播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7.21%和6.54%,氮、磷养分总吸收积累量分别提高9.88%和37.91%,氮、磷肥料偏生产力均提高了6.54%,同时0~1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了9.23%,全氮含量提高了15.15%,碱解氮含量提高了21.69%,速效磷含量含量提高了2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替代比例 冬小麦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北方寒地水稻超早播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克文 陈宏伟 +2 位作者 褚孝渭 任建平 李焕国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北方寒地水稻超早播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是以生产绿色、有机、优质水稻为前提,通过引用借鉴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结合宁安区域自然条件及近五年来种子、肥料、栽培、植保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在大量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技... 北方寒地水稻超早播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是以生产绿色、有机、优质水稻为前提,通过引用借鉴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结合宁安区域自然条件及近五年来种子、肥料、栽培、植保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在大量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技术是根据当地不同积温条件,选用五优稻一号、松粳6号等优质的晚熟品种,实施提早育苗,于3月25日~4月1日播种,争抢更多的有效积温,同时采用352孔大孔育秧盘,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并在本田实施超稀植栽培与管理,从而发挥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苗技术 规程
下载PDF
不同类型小麦超稀播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明久 茹振钢 李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1,共3页
采用不同播量、不同播种方法,对小麦超稀播繁殖的产量及成产因素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超稀播繁殖产量潜力巨大,优良品种产量因素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播量对小麦稀繁的产量有一定影响,同一播量不同播法产量差异明显;采用播量... 采用不同播量、不同播种方法,对小麦超稀播繁殖的产量及成产因素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超稀播繁殖产量潜力巨大,优良品种产量因素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播量对小麦稀繁的产量有一定影响,同一播量不同播法产量差异明显;采用播量18 kg/hm2、6.6 cm株距、30 cm行距的超稀播方法,仍能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繁殖种源稀少的珍贵材料时,采用此法可以达到产量和繁殖系数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繁殖技术
下载PDF
超稀播高倍繁殖小麦原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成超 刘元龙 《种子科技》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小麦原种超稀播一般每亩可节省种子 5~ 10 kg,增产 10 %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 ,群体消长平稳 ,个体健壮 ,最终变“一减 (减少用种量 )”为“三提高 (提高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 )”而获得高产 ,繁育系数提... 小麦原种超稀播一般每亩可节省种子 5~ 10 kg,增产 10 %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 ,群体消长平稳 ,个体健壮 ,最终变“一减 (减少用种量 )”为“三提高 (提高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 )”而获得高产 ,繁育系数提高到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原种 繁育系数 栽培 种子产量 增产机理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模式 四川丘陵区杂交稻超稀播旱育秧避旱稳产栽培模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16-17,共2页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秧和密播旱育秧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四川省 旱育秧 杂交稻 丘陵区 栽培模式 推模式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超迟播稻茬小麦氮肥运筹方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广跃 王爱华 +2 位作者 赵晓斌 季仁达 杨步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53-57,共5页
2015-2016年度开展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超迟播稻茬小麦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超迟播稻茬小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在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任一氮肥运筹方式及其与播种量、施氮量的互作效应与对照相比都达极显著水平。每增播种子1 kg/... 2015-2016年度开展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超迟播稻茬小麦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超迟播稻茬小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在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任一氮肥运筹方式及其与播种量、施氮量的互作效应与对照相比都达极显著水平。每增播种子1 kg/亩,5种氮肥运筹方式亩增产范围在0.67-24.83 kg,每增施1 kg纯氮各处理亩增产10.92-56.42 kg。产量最高的分别是亩播种量为32 kg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处理、亩施氮量16 kg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两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稻茬小麦 小麦 施氮量 种量 氮肥运筹
下载PDF
郯麦98原种超稀播高倍繁殖增产机理研究
16
作者 王成超 吴清涛 《耕作与栽培》 2012年第2期17-18,共2页
郯麦98超高产性能十分突出,主要得益于其三要素结构协调、适应性和品种一致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应用超稀扩繁原种生产技术可以在保证原种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一般可节省种子5~10kw/667m2,增产10%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营养生长... 郯麦98超高产性能十分突出,主要得益于其三要素结构协调、适应性和品种一致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应用超稀扩繁原种生产技术可以在保证原种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一般可节省种子5~10kw/667m2,增产10%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群体消长平稳,个体健壮,最终变"一减"(减少用种量)为"三提高"(提高成穗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获得高产,繁育系数提高,扩大原种的生产数量而满足农民对大穗大粒型高产品种郯麦98原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麦98 原种 产量 繁育系数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稀播旱育壮秧避旱栽培”技术规程
17
作者 陶诗顺 马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6-17,共2页
一、超稀播旱育秧 1.品种选用选用生育期适当、丰产性好、抗逆能力强、前期耐旱性较好的优良杂交稻品种。2.秧床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管理方便的旱地(最好是菜园地)作秧床地。
关键词 技术规程 旱育壮秧 杂交水稻 栽培 避旱 品种选用 抗逆能力
下载PDF
苏北地区超迟播小麦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海军 石广跃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2期178-180,共3页
总结了苏北地区超迟播小麦(12月份及以后播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实现"一播全苗"、早拔节早抽穗、穗数足、穗型大且单穗重高,进而确保亩产稳定在450 kg之上。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小麦 小麦 小麦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
下载PDF
连作晚粳(糯)稻超稀播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林方 张康禄 吴光森 《中国稻米》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稻苗个体素质不壮,群体质量不高,低位强势分蘖利用很少(或不能利用)和成穗率低,是目前制约三熟制稻区连作晚稻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在超稀播(秧苗播量为150kg/hm2)栽培条件下,十分有利于高质量壮个体、高光效优群体的形成和建... 稻苗个体素质不壮,群体质量不高,低位强势分蘖利用很少(或不能利用)和成穗率低,是目前制约三熟制稻区连作晚稻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在超稀播(秧苗播量为150kg/hm2)栽培条件下,十分有利于高质量壮个体、高光效优群体的形成和建立,能充分地利用低位强势分蘖,有效地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达到稳穗、增粒、增重而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晚稻 栽培
下载PDF
小麦超稀播增产机理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金来 《耕作与栽培》 1997年第1期89-90,共2页
小麦超稀播一般每亩节省种子7-10公斤,增产10%左右,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小麦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使得群体消长平稳,个体健壮,最终因"一减(减少用种量)"造成"三增(增成穗率、增粒数、增千粒重)"而获得... 小麦超稀播一般每亩节省种子7-10公斤,增产10%左右,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小麦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使得群体消长平稳,个体健壮,最终因"一减(减少用种量)"造成"三增(增成穗率、增粒数、增千粒重)"而获得高产,即个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